笔趣阁 > 三国:从反贼张角开始,黄天当立 > 第10章 莫谈国事

第10章 莫谈国事

    出乎意料的是,袁绍仿佛蔫了一般,没有再继续找事。如此一来,日子倒是安稳了许多,张角的生活依旧紧紧围绕着藏经阁展开。他每日沉浸在书的海洋里,如痴如醉,而扫地、借书、收书等工作,他也早已熟稔于心,处理起来游刃有余。

    时光荏苒,转眼间便到了六月。今年的天气着实怪异得很,北方多地遭受旱灾,大地干裂得像一张张饥饿的嘴巴,庄稼枯萎,一片荒芜景象;南方则是洪涝灾害频发,洪水如同凶猛的野兽,肆意泛滥,淹没了无数的村庄和田地。

    真不知道是玉帝劈了腿?还是龙王出了轨?竟然搞得天气完全失衡。而且,这天之道本应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可龙王降雨却似乎是损不足以奉有余,完全违背了常理。

    早在四月时,天子就举行了盛大的祈雨祭祀大典。那一日,京城的街道被清扫得干干净净,通往祭坛的道路两旁站满了士兵。他们身着整齐的盔甲,那盔甲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神情严肃得如同雕塑一般,一动不动地伫立着。

    祭坛设立在京城的南郊,那是一个巨大的圆形建筑,由白色的大理石堆砌而成。祭坛周围挂满了彩色的绸缎,在微风中轻轻飘动,仿佛是在向天空诉说着人们的祈愿。

    清晨,阳光还未完全洒满大地,天子便率领着一众大臣和祭司们,迈着庄重而缓慢的步伐,缓缓走向祭坛。天子身着华丽的龙袍,头戴皇冠,步伐庄重而缓慢。他的脸上带着一丝忧虑,眼神中透露出对雨水的渴望,那目光仿佛能穿透云层,直达天际。

    大臣们身着朝服,紧跟在天子身后。他们的表情各异,有的虔诚祈祷,有的则是忧心忡忡地望着天空。祭司们则穿着特制的祭祀服装,手持各种祭祀用具,口中念念有词。

    当他们来到祭坛前,天子首先踏上台阶,一步一步地,步伐沉稳而庄重,最终站在祭坛的中央。他面向天空,举起双手,开始诵读祈雨的祭文。他的声音洪亮而庄重,在寂静的空气中回荡:“上苍有灵,今北方干旱,南方洪涝,百姓受苦。朕祈求龙王降雨,润泽大地,拯救苍生……” 那声音仿佛能传遍整个京城,让每一个角落的人都能听到天子的祈愿。

    大臣们和祭司们纷纷跪在地上,动作整齐划一,跟着天子一起祈祷。此时,周围一片寂静,只有天子的诵读声和祭司们的喃喃低语声交织在一起。

    接着,祭司们开始进行各种祭祀仪式。他们点燃了香烛,那香烛的烟雾缓缓升起,缭绕在祭坛周围。然后,他们将准备好的祭品一一摆放在祭坛上,有肥壮的牛羊等牲畜,还有各种新鲜的谷物和水果。那些祭品摆放得整整齐齐,仿佛是在向神灵展示人们的诚意。

    随着祭祀仪式的进行,天空中依旧是晴空万里,没有一丝云彩。但是,人们并没有放弃希望,他们继续祈祷着,期待着奇迹的发生。那眼神中的渴望,就像沙漠中的旅人渴望水源一样强烈。

    整个祈雨祭祀大典持续了一整天,直到傍晚,太阳渐渐西沉,那落日的余晖将天空染成了一片橙红色。天子才率领着众人,迈着疲惫而又带着一丝失望的步伐,缓缓离开祭坛。然而,那该死的雨却迟迟下不来,人们的心中充满了失望和忧虑,一时间,满城风雨,议论纷纷,各种传言和猜测像雪花一样纷至沓来。

    六月十五,天刚蒙蒙亮,整个学堂便忙碌起来。下人们依照吩咐,在每一处墙壁上都规规矩矩地挂上一幅 “莫谈国事” 的字样。这一举动实在令人费解,不过学堂的教学活动依旧照常开展。

    这天早课上的是数理,教室里早早地就坐满了人,同学们叽叽喳喳地议论个不停。

    有人率先发问:“为啥突然要挂‘莫谈国事’呢?你们听说出什么事了吗?”

    “听说是卢植先生要求的,我也不清楚具体情况。” 有人回应道,那声音带着一丝疑惑。

    这时,曹操把目光投向袁绍,问道:“本初兄消息向来灵通,可听到什么风声了吗?”

    “你们当真不知?” 袁绍反问道,那眼神中带着一丝惊讶。

    “确实不知,本初兄快给我们讲讲吧。” 众人急切地说道。

    “那好,你们凑近些,莫要让旁人听见。” 袁绍压低声音说道。

    一旁的张角本无意参与,但耳朵却不由自主地竖了起来,忍不住侧耳倾听。

    你们知道吗?“‘党锢之祸’又起了!”

    袁绍压低声音接着说:“听说现在各个州都在追查党人门生、故吏,只要沾了党人这两个字,不管是谁,连带他的五福内的亲戚都要被罢官,而且打入另册,永远不能再当官。” 那声音中带着一丝紧张。

    “怎么会?这么严重吗?” 有人惊讶地问道。

    “就是这么严重。听说是一个叫曹鸾的永昌太守上书为党人发声,称今年灾祸不止、水旱不断都是因为‘党锢’引起的。这才导致陛下龙颜不悦,才又掀起了‘党锢之祸’。” 袁绍继续小声解释。

    “这姓曹的真是个鸟人,没事上什么书啊,无非就是为个虚名。” 一个同学愤愤地说道。

    一旁的曹操原本正微微低头,手中随意地把玩着一支笔,听到这话,他的动作瞬间停滞,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悦。他缓缓抬起头,眼神冰冷地看向那个说话的同学,冷哼一声,这声冷哼低沉而有力,仿佛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的一般:“哼!”

    周围的同学都被这声冷哼吸引,纷纷将目光投向曹操。

    那说话的同学这才意识到自己失言,急忙看向曹操,满脸尴尬地说道:“哦,对不起,孟德,我说的不是你,说的是曹鸾那厮。”

    曹操微微一笑,说道:“无妨!”

    “怎么能这样因言获罪呢?我看哪,大汉要完?” 另一个围坐的同学不禁担忧地说道。

    袁绍听言,脸色顿时一沉,不悦地呵斥道:“你刚才说什么?大汉要完?莫非你也同情党人?”

    “不是不是,我爱大汉,只是怕它要完。” 那同学急忙辩解。

    “哼!” 袁绍轻哼一声。

    这时,教室门被轻轻推开,数理老师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了进来。他身着一袭藏青色长袍,头戴方巾,眼神深邃而严肃,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威严。

    老师的目光缓缓扫过教室,看到同学们还在交头接耳,微微皱了皱眉头。他手中拿着一本厚厚的教材和一把戒尺,戒尺在他手中轻轻晃动,发出轻微的声响。

    袁绍等人看到老师进来,立刻停止了交谈,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他们迅速整理好自己的表情,身体坐得笔直,眼神也不敢再随意乱瞟,都规规矩矩地看向讲台。

    其他同学也纷纷察觉到了异样,原本嘈杂的教室瞬间安静了下来。有的同学手忙脚乱地将书本打开,假装在认真。

    老师走上讲台,将教材轻轻放在桌子上,然后再次环顾了一下教室,确保所有同学都已经安静下来,准备开始上课。

    此刻,教室正上方 “莫谈国事” 的条幅仍旧醒目地悬挂在那里,那条幅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