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正说大汉廿二帝 > 第六章 守成之君 昭帝刘弗陵

第六章 守成之君 昭帝刘弗陵

    汉昭帝刘弗陵(前94年—前74年),是西汉第六代皇帝,他是汉武帝刘彻最小的儿子,母亲为钩弋夫人。弗陵8岁继位,18岁亲政,在位13年。谥号“孝昭皇帝”。弗陵在位期间多由大臣辅政,但用人得当,也很有政绩。

    1平叛乱:平燕、齐谋逆,挫败伪戾太子

    权力的继承,是封建统治家族得以延续的纽带,然而家族内部也会由于自己的利益而造乱,为了争夺皇位而斗争。

    武帝去世,刘弗陵即位,遂命向各诸侯王送去玺书并通告武帝驾崩的消息。燕王刘旦早就不满武帝把皇位传给弗陵,接到玺书后,便以玺书文字太短,让人看不明白为借口而不举哀,并暗地里派出近臣调查武帝的死因和刘弗陵即位的情况。随后,他的近臣告诉他刘弗陵是霍光等人拥立的,刘旦就开始想法找疑点陷害刘弗陵,为自己谋反寻找一个合法的理由。有人告诉他说弗陵是钩弋夫人怀孕14个月才出生的。刘旦就此大做文章,怀疑弗陵不是武帝的儿子。于是,他派人到处联络煽动,又制造兵器,准备谋反,并与齐国的刘泽(齐孝王之孙)结盟,商定刘泽在临淄起兵,以为响应。可是刘旦和刘泽的计划还未实行便被人告发了。青州刺史隽不疑接到告发后,迅速逮捕刘泽,将其诱杀。刘旦因是宗藩的缘故,仅受告诫,没有问罪。就这样,一场政治危机算是解除了,政治局势暂归平静。然而对于嗣君的疑问,依然困扰着朝野,给暂时平静的政局增添了不安的气氛。

    当时天下人对刘弗陵立嗣和霍光执政持怀疑态度的大有人在,新的政治危机迫在眉睫。始元五年(前82年)春正月,有个卫太子从前的舍人对一个名叫成方遂的巫师说:“你的身材面貌都非常像卫太子。”“巫蛊之祸”就发生在8年前,当时戾太子36岁,容貌不可能全被遗忘。其亲族大臣被诛杀殆尽,戾太子虽传言自尽,终归下落不明,疑惑始终困扰着朝野。成方遂听了这话觉得有利可图,希望能借此获得富贵,便诈称卫太子。一日他便乘坐着黄牛车,穿黄衣、戴黄帽,打着黄旗,来到未央宫北门前,自称是卫皇后所生的太子刘据。事情报入宫中,霍光命令公卿、将军以及满二千石官员都来识别真伪。消息在长安城中迅速散布开来,数万市民涌来北门看热闹,似乎人们早已期待着这一事件的到来,大家没有惊恐也没有害怕,而是以一种很平和的态度静观局势的发展。军队布列在北门以防不测。大臣们一时无法判明真伪,谁也不敢表态,连御史大夫桑弘羊也不例外。

    京兆尹隽不疑赶到后,不由分说即逮捕这名自称为卫太子的人。定其“诬罔不道”罪,判处死刑。隽不疑凭自己的果断解除了一场政治危机。

    从这两件事可看出,刘氏家族内部存在很大矛盾,刘弗陵的即位让其他皇子不满,争夺皇位的斗争越演越烈,一直困扰着当时政局,但在霍光及其他臣子的努力下,这两件谋逆的事获得了及时处理,从而稳定了飘摇中的政局。

    2召开盐铁会议:桑弘羊、上官桀与霍光之间的争斗

    统治阶级内部为了争夺在朝中的利益,他们不惜用残酷的手段,精心策划一切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之后,消除了太后专权的隐患,但还必须挑选一位忠实可靠的大臣来辅佐幼子弗陵。经过反复的考虑,武帝选用霍光、金日和上官桀三人来共同辅佐弗陵皇帝,并让金日和上官桀来制约霍光。

    金日,原名日蝉,字翁叔,是匈奴休屠王太子。身材魁梧,体形高大,膂力过人,自幼精于骑射。一个偶然的机遇,金日得遇汉武帝,“拜为马监”。后来,成为武帝最可信赖的侍臣之一。因金日的父亲休屠王曾保存过匈奴最高统治者单于供奉的祭天金人像,汉武帝就特赐他姓“金”,所以叫金日。

    武帝在临终前正式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为车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田千秋仍为丞相,他希望这些大臣们能够尽心尽力辅佐皇上治理天下。霍光靠稳重谨慎,金日靠品行高洁,上官桀靠才力及忠心,桑弘羊靠理财功绩和威望,同时成为托孤重臣,共同辅佐少主。

    综观汉武帝遗诏中的人事安排,托孤大臣之间相互辅助又相互制衡,形成一个坚固而又灵活的有机整体,体现了武帝高妙弘远的政治智慧。金日在接受遗诏之后一年有余就病故了。他死后,权力欲强的霍光与不甘沦为附庸的上官桀、桑弘羊之间矛盾逐渐激化,而一向明哲保身的丞相田千秋则置身事外,武帝精密的人事安排逐渐瓦解。

    昭帝即位初期,民族矛盾有所缓和,但经济凋敝、流民遍野。为此,昭帝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还派钦差大臣巡行郡国,了解地方民情及吏治情况,并减免各种徭役赋税。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农业生产得到发展的同时,土地兼并的现象却越来越严重,广大农民的负担也越来越重。盐铁官营等政策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但桑弘羊为了捍卫自己岌岌可危的政治地位,就不遗余力地坚持汉武帝当年的积极扩张政策,桑弘羊深知那是自己最为宝贵的政治资本。丞相田千秋虽然名分最高,但他资历最浅,徒有丞相的头衔,田千秋深谙明哲保身的道理,竟然也自成一派,做起了平衡的势力。为抵制霍光,桑弘羊与上官桀联合起来,共同与霍光唱反调。在执行何种统治政策问题上,辅政大臣们争论不休,互不服气。这样,在昭帝即位后的几年间,统治阶级中两种不同的政见,始终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始元五年(前82年),即元凤政变前两年,霍光以昭帝的名义发布举贤良文学的诏书。次年(前81年),又以昭帝的名义命桑弘羊、田千秋召集各个郡国推举的贤良60余人,齐集长安,就盐铁官营政策及民间疾苦进行讨论。由于有霍光在背后撑腰,参加辩论的贤良文学,对桑弘羊奉行的经济政策进行了大胆而猛烈的抨击,桑弘羊对此做了有力的答辩,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盐铁会议”。

    会议内容之一是人民疾苦的原因。贤良文学指责这些政策的弊端,国家没有推行盐铁专营的政策之前,百姓生活富足;而今天国家推行盐铁专营,造成了百姓的普遍贫困。桑弘羊则主张一旦废除,国家的财政收入将难以有保证;而且盐铁专营政策能够堵塞豪强地主的兼并之路,有益于农民。之二是对匈奴的政策。贤良文学认为常年征战,士兵都已经疲惫,急需休养生息,主张实行和亲政策,依靠道德感化维持和平的局面。桑弘羊则认为国家好不容易才击败匈奴,给匈奴机会恢复国力,后果不堪设想。之三是治国措施。贤良文学力主实行德治,减轻刑罚。桑弘羊则认为用刑宜重,百姓惧怕法律才容易治理,并反唇相讥贤良文学迂腐、不识时务。双方的争论异常激烈,在理论上给桑弘羊官营专卖的思想以沉重打击,但由于盐铁诸项政策关系汉廷财政问题,因此只取消酒的专卖,其余各项都没有罢除。会议辩论的实质,在于是否继续坚持汉武帝的朝政方针。辩论的内容,涉及当前治国方针政策转变等问题,远远超出了盐铁官营的问题。位居三公的御史大夫与普通士子进行这样的讨论,还是秦汉以来的第一次,这是汉昭帝宽松政治下的产物。

    盐铁会议给以桑弘羊为代表的“深酷用法者”的官僚集团以沉重的打击,但更重要的是使“与民休息”的方针政策得以实施,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发展。同时,霍光把桑弘羊扳倒的意图也未实现,不仅如此,双方的矛盾反而更加尖锐了,使桑弘羊站到上官家族一边,最后只好以流血的形式解决这个矛盾。霍光与桑弘羊之间的矛盾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归根结蒂是他们都在想方设法维护自己在朝廷中的利益,从而维护自己家族的利益。

    3元凤政变:权力之争,霍光得胜

    权力令人眼红,但权力不是轻易就能得到的,而是通过自己的斗争打下来的。利益高于一切,在利益面前,权力与斗争总是分不开的。

    自从车骑将军金日病逝后,剩下的三位辅政大臣霍光、桑弘羊、上官桀之间就展开了殊死的斗争。盐铁会议,已经开始了他们之间为争夺权力而进行的争斗。霍光、上官两家是儿女亲家,上官桀当初想让幼小的孙女(也是霍光的外孙女)成为皇后,霍光并未答应,后来上官桀讨好昭帝的姐姐鄂邑长公主,才把6岁的孙女选给12岁的昭帝册立为皇后。御史大夫桑弘羊是前朝权臣,自认为在武帝时期制定盐铁专营,有功于国,昭帝即位后,桑弘羊公事私事俱受霍光限制,不甘居霍光之下,为此对霍光甚为怨恨。武帝的三子燕王刘旦,因太子自杀、次子早死,满以为帝位非他莫属,不料却传给了少子,故对昭帝不无怨恨。鄂邑公主为其幸臣丁外人求封,霍光不许,也对霍光心怀不满。这样一来,霍光便成为四方实力共同打击的目标。

    元凤元年,上官桀及其子上官安、昭帝姐姐鄂邑盖长公主、桑弘羊、燕王刘旦结成同盟,准备发动政变杀死霍光并废掉昭帝。上官桀和桑弘羊暗中收集霍光的过失,把材料交给燕王刘旦。刘旦上疏弹劾霍光,认为霍光专权,图谋不轨,希望能让自己到京城保卫皇上。上官桀和桑弘羊则出面劝昭帝罢免霍光。昭帝看过奏折之后,不同意发布罢免霍光的诏书,而且态度很坚决。第二天早晨,霍光听说了奏书的事,非常害怕,留在挂有《周公负成王》画图的屋子里不肯上朝拜见皇上。昭帝心里非常清楚此事的来龙去脉,召入霍光说:“将军到广明(长安东门)去总阅郎官,还不到10天,燕王怎么可能这么快得到消息!况且将军不用调动校尉就能干违法之事。”大臣们都随声附和所言极是,这时昭帝只有14岁,尚书和左右随从都对昭帝聪慧识诈之举感到吃惊。

    昭帝下令:“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霍光由此得以尽忠。

    这件事被昭帝挫败之后,上官桀等人紧接着又策划更大的阴谋。他们想由鄂邑盖长公主设宴请霍光,用伏兵击杀他,然后废昭帝而立燕王刘旦为皇帝,但这件事被人知道并向霍光告发。霍光借助外朝力量,一举粉碎了上官桀等人的政变企图,参与政变者皆被灭族处死,燕王刘旦与长公主自杀。唯有上官桀的孙女因是霍光的外甥女,又是昭帝的皇后,所以毫发无损,并且此后霍氏在政治上有很多借助于上官皇后的地方。因为这起未遂政变发生在元凤元年,所以史称“元凤政变”。

    托孤大臣之间的权力之争是导致元凤政变的主要原因。从此,霍氏家族便登上了权力的顶端。元凤政变中霍光的获胜及以后他个人权力的强化,有力地保证了西汉政府继续执行武帝末年的政策调整,对外积极防御,为“昭宣中兴”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内“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发展了农业生产。然而霍光专政也留下了遗弊,那就是为不久以后王凤、王莽等人的专权提供了绝好的例子。

    4废昏立明:废掉荒淫的刘贺,改立刘病已

    一个没有威望的皇帝,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怎能治理好天下?因此废昏立明是维护封建政权的正确决策。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四月,21岁的昭帝刘弗陵因患绝症去世。昭帝在位13年,无子嗣。他去世时,上官皇后只有15岁,昭帝的其他妃子也没有生育儿女。大臣们为拥立谁做新皇帝而不安起来,朝廷不可一日无主,国家不可一日无君,一时间皇统继承的大事出现了危机,一场皇权的争夺战拉开了帷幕。

    在嫡系的皇族血统中,只有广陵王刘胥即汉武帝刘彻的儿子还活着。无论从血脉还是从辈分上来讲,刘胥都最有资格做皇帝。于是,大臣们都推举刘胥,但霍光有些不同意。恰好在这时候,有个官员讨好霍光,上书说立皇帝主要看人品合不合适,不一定考虑辈分的大小。霍光就把这个奏章拿给大臣们看,大家互相商议,认为刘胥为人处事过于荒唐,没有做皇帝的德行和威严。在霍光的主持下,决定立昌邑王刘贺为帝。刘贺是武帝的孙子,昌邑哀王刘髂的儿子。于是,霍光就以上官皇后的名义起草了诏书,派遣大臣乐成、刘德、丙吉等人前往昌邑王奉国,请他到长安来就任帝位。

    说广陵王刘胥荒唐,即将即位的刘贺更是荒唐,不务朝政。汉武帝刚刚去世的时候,举行国丧,天下的百姓都必须守孝,禁止进行任何娱乐活动,皇子大臣们更要严格遵守,以示哀悼。但是刘贺却不以为然,竟敢带着随从去打猎,到处寻欢作乐,整日醉生梦死。朝廷的使臣马不停蹄,来到昌邑国时正好是半夜。刘贺听说自己要做皇帝了,立即命人点起灯火,迫不及待地要看诏书。第二天一大早,还来不及与大臣们在一起商议一番,刘贺就慌里慌张地带着随从向长安进发了。刘贺赴长安的路上,听说济阳有一种长鸣鸡,打鸣的声音又长又好听,就专门买了几只带着。到了弘农,又碰上了几个漂亮的乡下姑娘,刘贺就命令随从将她们抢来,藏在装衣服的车厢里,供自己在路上寻欢作乐。刘贺一路上开开心心,特别风光。

    许多大臣都已听说了刘贺的种种恶劣行为,但是他们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而不敢说。因此霍光还是按照原计划先把昌邑王刘贺接到皇宫里,让他参见上官皇后。然后霍光和大臣们又请上官皇后出面,把皇帝的玺印交给刘贺,于是刘贺正式即位做了皇帝。年仅15岁的上官皇后,竟然做了新皇帝的母亲,被尊为皇太后。

    刘贺做了皇帝,却没有一点做皇帝的样子。他整天忙碌的是把从昌邑带来的那些戏子都弄到皇宫里来,叫他们陪着自己玩,随意赏给他们钱财,弄得整个皇宫乌烟瘴气。为汉昭帝守丧的时候必须要吃素行斋,刘贺就偷偷地命人在晚上做山珍海味,饕餮豪饮;同时刘贺毫无廉耻之心,在后宫里随意奸污宫女。霍光知道自己立了这样一个荒唐的皇上,真是又气愤又懊悔。

    在昌邑王即位的第二十六天,霍光私下与大将军田延年商量,准备以“荒淫乱政”为罪名废掉刘贺。第二天便召集大臣们开门见山地问道:“昌邑王昏庸无道,即位不过十数日,却做出无数危害社稷事,你们说应该怎么办呢?”大臣们一听这话不知如何是好,个个都吓得说不出话来。田延年手持宝剑说:“大将军忠厚贤明,先帝把天下托付给大将军,以求安定刘家的天下,今天大将军作出的决定就是先帝的决定,难道谁有意见吗?”大臣们此时才明白霍光是想废掉刘贺,所以全部趴在地上,齐声说:“遵从大将军的决定!”于是,霍光就把事先写好的奏章拿出来,大臣们在上面一一签名,然后请来上官太后,请她下令废黜刘贺。霍光又以15岁皇太后的名义,将刘贺送回昌邑,贬为海昏侯,赐给他汤沐邑2000户,封国被废除,改为山阳郡。就这样,刘贺仅仅做了27天的皇帝就被废黜了。

    七月,霍光又迎立汉武帝曾孙刘病已(后改名刘询)入宫继承皇位,他就是汉宣帝,在历史上被称为“中兴”的明主。霍光这一“废昏立明”的举措,防止西汉政治发生动乱,保证了社会秩序正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