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正说大汉廿二帝 > 第十四章 少年天子 和帝刘肇 殇帝刘隆

第十四章 少年天子 和帝刘肇 殇帝刘隆

    东汉第四代皇帝是汉和帝刘肇(79年—105年),他是汉章帝的第四子,生于建初四年(79年),亲生母亲是梁贵人,后被章帝窦皇后收于膝下。他于建初七年(82年)被立为皇太子,章和二年即帝位。在位17年,谥号“孝和皇帝”,庙号“穆宗”。

    东汉第五代皇帝是汉殇帝刘隆(105年—106年),出生仅百日登基,在位八个月即夭折,年仅2岁。

    1太后专权:位高权重的外戚窦氏

    外戚专权,奸臣当道,年少英明的和帝,一腔热血洒于东风,斩除外戚,夺回了刘家的皇权。

    和帝即位时只是10岁的孩童,皇权自然落到窦太后手中,窦太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皇权,实质是维护窦氏家族的利益。

    首先,是封官集权。窦太后所封之官,要么是她的亲属,要么就是肯顺她意的朝臣。窦太后之兄窦宪由虎贲中郎将提升为侍中,掌管朝廷机密,负责发布王命;她的弟弟窦笃任虎贲中郎将,统领皇帝的侍卫;另外两个弟弟窦景、窦环都任中常将,负责传达诏令和统理文书工作。经过这番任命,窦氏兄弟就都处于皇帝身边的显官要职之位,自然也就掌握了国家的政治中枢。

    其次,宣布解除郡国盐铁的禁令。窦太后为了迎合豪强地主的利益,大开盐铁禁令,环境遭到了破坏,资源被浪费,税收减少了,豪强势力逐步壮大,国家利益却被损害。

    然后,窦太后又因私利去攻打北匈奴。南匈奴单于在北匈奴遭受灾乱之时,请求大汉王朝帮助他扫平北匈奴。朝臣们并不同意去管他国之事。但由于窦宪无视皇权,刺杀了来京都洛阳吊唁章帝的都乡侯刘畅,窦太后为使窦宪免遭处罚,便派他为车骑将军,与南匈奴一起攻打北匈奴。

    窦宪率军于永元元年(89年)与北匈奴军大战于稽落山,大获全胜,追击余部一直到私渠比革是海。出塞三千余里,登上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刻碑铭功后班师回朝。得胜还朝后的窦宪,更加不可一世,耀武扬威。他刺杀刘畅之罪没有人再敢提起,窦太后将其加官封爵,升任大将军,又封为武阳侯。自窦宪充任大将军后,这一职位居三公之上,仅次于太傅了。跟着沾光的还有:窦笃升任卫尉、窦景和窦环升任侍中。窦氏兄弟骄奢日盛,满朝文武无人敢违,汉家江山俨然为窦家所有。

    尚无执政能力的和帝只得任由窦太后独断专横,将政权揽于自己一人之手。窦太后把大批窦氏家族子弟和亲朋故旧升任为朝官或地方官,从而上下勾结,报复打击,专权放纵,为所欲为。其弟窦景放纵奴仆胡作非为,甚至大白天公然拦路抢劫,侮辱妇女,有关部门竟不敢言。其兄窦宪养了许多刺客,实行暗杀政策,谋害那些具有宿怨私仇、持有不同政见、可能危害窦氏的人。窦太后依靠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来满足一己私欲。永元元年(89年)正值窦宪征兵北伐匈奴,窦太后下诏为弟弟窦笃、窦景修建豪华住宅,府第相连,占地无穷,大兴土木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更增加了人民负担。

    从和帝即位到永元四年(92年)上半年的近五年时间里,窦太后一直把持朝政,和帝实际上只是一个傀儡皇帝。随着窦家权势、欲望的膨胀,窦氏甚至有了剽窃皇位的念头,打起了诛杀和帝的算盘。汉家江山,一时处于危急之中。

    2夺权亲政:排除异己,整顿朝纲

    封建统治阶级政权利益的斗争,可谓极为激烈,为了达到自己的欲望,各方努力展开争斗,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夺权篡位,和帝的公正处事维护了自己的政权。

    随着年龄的增长,汉和帝刘肇越来越懂事,他已看出窦氏专权的危害,又在那些忠于刘氏家族的大臣的引导之下,懂得了维护汉家江山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权势日益膨胀的窦氏家族也感到了和帝成人后潜在的威胁,他们不惜铤而走险,阴谋杀害和帝。窦宪与女婿郭举及其父郭璜、部下邓叠及其弟邓磊等,一起密谋杀害和帝刘肇之事,试图篡汉家江山取而代之。和帝经人密奏得到这个消息以后,清楚地认识到,一旦窦宪阴谋得逞,自己的性命难保不说,且汉室江山从此易姓。于是,他决定尽早制定对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窦家专权以来,满朝文武只有司徒丁鸿、司空任魄、尚书韩棱等可以让和帝信赖,但是窦氏此时已经限制了和帝与内外大臣直接单独接触的权力,和帝的身边只有宦官能够替他去沟通内外,传递信息。经过认真的观察,和帝觉得只有中常侍后令(负责宫内河池苑固的宦官)郑众可以议此事。郑众服侍和帝多年,对皇室一直忠心耿耿,比较可靠,且为人谨慎机敏,可以出谋划策。于是,和帝趁别人不在,与郑众说了自己的想法,郑众早已看不惯外戚势力的横行霸道,与和帝心思不谋而合,就劝和帝早些下手。

    由于窦宪正在凉州镇守,和帝担心一旦京城有变,他必然领兵叛乱。为了减少损失,保证事情成功,和帝下诏令窦宪来京辅政,先行把他调回来。等到窦宪回到京师,再抓捕他。事情着手的头天晚上,和帝亲自御临北宫,命令司徒兼卫官丁鸿,严兵守卫,紧闭城门;命令执金吾、五校尉等分头捉拿郭氏父子和邓氏兄弟,清除了有兵力的外围势力。次日,和帝派谒者仆射直入窦家,宣读诏书,将窦宪的大将军印绶收回,并限令窦宪与其弟窦固、窦景等各回封地。郭璜等人下狱处死,和帝因窦太后的养育之恩,没有公开处死窦氏兄弟,等他们回到封地后才下令他们自杀。窦氏四兄弟中除窦环未参与谋反被免罪外,其余全部毙命。

    窦氏为维护专权,安插了大量党羽,且窦氏家族权势的贵盛造成了一些时臣趋炎附势成风,因此朝廷上下多有附臣与亲信。和帝执掌政权后,立即着手清理窦氏家族的余党。太尉宋由因为窦氏党羽而被罢免后自杀,其他窦氏的亲朋故旧,凡是依仗窦家的关系而做官的,全部遭贬官回家。

    年仅14岁的和帝在这场夺权斗争中以胜利告终。整个过程干净利落,并没有引起朝野的极大恐慌与混乱。由此可见和帝的机智、敏锐、干练与稳重。在铲除窦氏一党的过程中,也免不了有一些挟私怨报私仇的现象发生,班固便是蒙冤而死的一位将军。汉和帝后来知道了这些情况,便下诏谴责那些朝臣公报私仇的恶劣行径,并将那些害死无辜之人的狱吏处死抵罪,充分表现了和帝处事公正、有错必究的能力。

    3清明政治:以民为本,巩固社稷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国以民为本,民无信不立。民气不顺,那么社会就难以稳定。解民忧、顺民气,国家才能走向和谐!

    一举扫平了外戚窦氏集团的势力,和帝扬眉吐气,开始亲理政事。他非常勤恳,每天早早上朝,直到深夜仍然批阅奏章,可见他对自己皇权得之不易的珍惜。和帝亲政以来从不荒怠政事,他的所作所为可以使他称得上是一位英明之主。

    永元九年(97年)窦太后死。由于宫廷紧守秘密,和帝为梁贵人所生的事实始终没予公开。太后死后,梁家才敢奏明朝廷,为梁贵人讨一个说法。和帝这才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之谜,但在如何安置窦太后的问题上,和帝却念及窦太后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认为不应降黜,于是不降等号,谥为章德皇后。梁贵人被追封为皇太后。

    和帝深感吏治建设对一个政权的重要性,因而非常重视官吏的选择任用。据统计,和帝当政时期,曾四次专门下诏纳贤。这不仅反映出东汉吏制的空虚与堕落,也表现出和帝为改变这种现状而做出的积极努力。

    和帝一朝,曾多次平定过少数民族的叛乱。西北有西域都护班超大破焉言,西域降附者五十余国;东北有乌桓校尉任尚大破南单于,将辽东收归,改为渤海郡。

    和帝当政时期,曾多次下诏赈灾救难、减免赋税、安置流民,告诫臣下勿违农时。和帝在法制上也主张宽刑,他任用的掌管刑狱的廷尉陈宠运是一个富于同情心的仁爱之人,每次断案,都依刑经而“务从和帝”,对有过失之人,也能根据情况从宽处理。和帝十分体恤民众疾苦,多次诏令理冤狱,恤鳏寡,矜孤弱,薄赋敛,告诫上下官吏认真思考造成天灾人祸的自身原因,而他也常常以此自责。如水元八年(96年)京城洛阳地区发生蝗灾,他的忧民之心殷殷可见。岭南(今广东地区)出产龙眼、荔枝,为了满足朝廷需要,往往“十里一置,五里一堠,昼夜传送”,劳民伤财。唐羌上书,请求停止,和帝批示同意,爱民之意,发自肺腑。

    从夺回政权到亲理朝政,可以看出汉和帝是一个宽和仁爱的君主。

    4阴后邓后:是非明辨,废立后妃

    作为一个英明的君主,明辨是非,甚为重要。是非应当明辨,这样才能巩固自己的皇权。

    和帝明辨是非,当机立断,在清除窦氏集团的斗争中,他做到了这一点;在其后的废立后妃的事情上,这一点也表现得相当充分。

    终和帝一朝,先后册封了两位皇后,一位是阴氏,一位是邓氏。阴皇后的父亲是东光武帝皇后阴丽华哥哥阴识的儿子阴纲,母亲邓氏是光武帝大功臣邓禹的孙女。阴氏于永元四年(92年)13岁时入选后宫。由于她聪明娇美、多才多艺,汉和帝非常喜欢她,不久就封她为贵人。与阴氏一样,邓氏也是一位世家女儿,名绥,父亲邓训是邓禹的第六子,官职护先校尉,母亲阴氏是阴丽华堂弟的女儿。永元四年的大选中,邓绥因父亲亡故,为服父丧,未能与阴氏一起参加特选。三年后才以特选资格进入皇宫。永元八年(96年)和帝18岁时,大长秋郑众奏请他册立皇后。经过一番选择,17岁的阴氏被册封为皇后,16岁的邓绥于同年被封为贵人。

    阴氏原本聪慧美丽,但当上皇后以后,却逐渐露出了骄纵的本性。她甚至在和帝面前也会使出小姐脾气,更严重的是阴氏还善嫉妒。时间长了,和帝对阴皇后渐渐产生了不满,对她的宠爱也大不如前。

    相比之下,邓贵人却是深明大义,善解人意。她对自己的要求相当严格,每事谨慎,一切行动均遵循礼法,对阴皇后更是恭敬,对待宫女、内侍等人也十分宽厚。邓氏在和帝面前也十分压抑自己的个性,约束自己的行为,还时常劝说和帝不要对她特别恩宠。邓绥有一次大病几日,卧床不起,和帝十分怜惜,恩许她可以让家人进宫探视,并且不限时日。邓绥却竭力推辞,说宫廷禁区,如果外人久留,会使他人不服,会批评天子徇私情,会讥讽后妃,于公于私都不宜。和帝听后,对邓贵人除了宠爱之外又加了些许敬重之情。

    阴皇后见和帝对邓贵人恩宠有加,便越加妒忌与不满。邓氏则加倍小心谨慎,生怕在阴后面前有个闪失。邓绥见和帝对阴皇后日益冷淡,对自己日见宠爱,心中很不安宁。每当和帝想在嘉德宫留宿,她总借口身体不适,劝和帝去阴后的长秋宫,可见邓氏的宽宏大量。和帝看到她如此委曲求全,非常感慨她的以身养性。

    永元十三年(101年)夏天,和帝身患痢疾,卧床很久起不来,病情日渐加重,阴皇后见和帝垂危,开始盘算如何打击报复邓氏。大家都以为皇帝没有希望了,只有邓贵人住在嘉德宫里天天为和帝祈祷,希望他早日康复。听说阴皇后要加害自己,邓氏非常担忧,值得庆幸的是,和帝的病后来渐渐好转,并能上朝理政,阴皇后的计划也就落了空。阴皇后的外祖母邓朱氏给她出主意,用巫术蛊道来咒诅邓氏快快死去,以保全皇后之位。此术有违汉律,属于非法行为。阴皇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永元十四年(102年)夏,有人把邓朱氏家供蛊一事向和帝密告,和帝经查问确有其事之后,非常气愤,遂以大逆不道之罪,将有关人员逮捕入狱。和帝认为阴后失德,不应再母仪天下,于是派人将阴皇后从长秋宫迁出别宫居住。阴皇后追悔莫及,在忧愤和羞愧中一病不起,终于在永元十五年(103年)死去,时年23岁。

    阴皇后被废之后,中宫缺位。经过慎重考虑,和帝决定立邓贵人为皇后,朝臣均表示同意。邓绥当了皇后,不像阴后那样颐指气使,她依旧谨慎自制,带头节俭,凡珍奇异玩,一概下令摒除,以免玩物丧志。只要有供皇子读书所用的纸墨即可,其他一概无求。邓皇后的所作所为给后宫带来了一阵良好的风气。才女班昭所做的传世之作《女诫》七篇,就是根据邓皇后的举止言行加以修改补充而成的。邓皇后在和帝死后,临朝执政16年,兢兢业业,勤政爱民,扶持汉室,谨慎守成,以致最后操劳而死,这在古代后妃中实属罕见。和帝最终选择邓氏为后,可以说得上是独具慧眼。

    和帝刘肇体弱多病,元兴元年(115年)冬十二月辛未,和帝病死,时年27岁。和帝死时还没有来得及立太子,阴皇后、邓皇后都没有孩子,和帝的嫔妃所生之子先后夭折多达十几位。为了刘家后继有人,之后的皇子出生后都由奶娘抱出宫外在民间寄养。和帝驾崩时已难以找到皇子们的下落。邓皇后千方百计却只找到了宫女所生的两个皇子。长者刘胜8岁,却有瘤疾,只好迎立出生才百日的刘隆为太子,当夜即位,即汉殇帝,尊邓后为邓太后。殇帝即位时还在襁褓之中,只能由邓太后临朝听政。汉殇帝刘隆于延平元年(106年)八月,死于崇德前殿,年仅2岁。此后,由邓太后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