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正说大汉廿二帝 > 第十六章 治世不明 顺帝刘保

第十六章 治世不明 顺帝刘保

    东汉第七代皇帝是汉顺帝刘保(115年—144年),他是汉安帝唯一的儿子,母亲是宫人李氏。刘保于延光四年(125年)被立为帝,在位19年。谥号“顺帝”,庙号“敬宗”。他的一生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波折。

    1安帝独子:从废太子到真皇帝

    安帝性情温和,为人过于软弱,他依靠宦官得来皇位,大权自然掌握在宦官手中,安帝朝宦官、外戚互相勾结,弄权专横,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政治局面黑暗。

    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有11子,汉顺帝有9子,汉章帝有8子。而到了和帝,所生皇子前后夭折了十几个,到最后只剩下2个,大的是个痴呆,继位的殇帝死时年仅2岁。因此,皇子的降生对于刘氏王朝来说,是越来越显得珍贵了。元初二年(115年),宫人李氏生下刘保。没等刘保满月,阎皇后便鸩杀了李氏。永宁元年(120年),6岁的刘保被立为太子。为庆祝皇储得立,后继有人,汉安帝诏令改元,并大赦天下。延光三年(124年)八月,安帝乳母王圣、宦官江京与阎皇后共同诬告太子与乳母、厨监等东宫官属密谋叛乱夺权。安帝非常愤怒,诏令废太子刘保为济阴王。

    安帝去世后,继位的汉少帝仅当了二百多天皇帝就命归黄泉了。阎显兄弟及江京准备再从章帝的儿子济北王和河间王两家中挑选一个王子作为傀儡皇帝,打算继续让阎太后临朝;而安帝唯一的亲生儿子济阴王刘保却被阎氏排挤在外。宦官中的中黄门孙程非常同情济阴王刘保,心中怨恨江京以及阎显。孙程见少帝刘懿病重,料想到阎显等人肯定会另有阴谋算计之事,于是他联络了一批对阎显专权不满的宦官和大臣,准备一同迎立济阴王刘保为帝。

    拥立者与被拥立者之间有一种权力上的默契──被拥立者得到皇位,拥立者得以封功赏爵。趁阎显欲立的小王子还没有被接进京城,宦官孙程等人打算先下手为强。他们聚在一起,割断衣衫,对天发誓,表示要为迎立济阴王刘保而同生共死。不料阎显却已早有防范,除了派李闰在刘保所住的地方进行监护外,又加派江京去刘保的住所进行监视,目的就是防止有人劫持刘保,拥立他为帝。孙程等人在夜间乘其不备,潜入刘保的住所。江京、李闰等正坐在刘保住所的大门前,悠闲地聊天,孙程等19人拿出暗藏的利剑,突然冲上前去,将江京等三人杀死。孙程等未遇到任何反抗,很轻易地劫持到了济阴王刘保。孙程令服侍济阴王刘保的人员将他扶持到德阳殿,登上皇帝的宝座,刘保时年11岁,是为汉顺帝。

    大臣们的态度也是很明朗的,他们认为济阴王刘保是安帝唯一的儿子,按封建传统是最合法的继承人,原本被立为太子,只是因阎显等人的陷害才遭废黜,因而迎立刘保是合乎道理的,便都向顺帝下拜称臣。孙程手中抓住了一个被朝臣认可的合法皇帝,等于有了一张王牌,也有了一定的号召力,与阎显的斗争处于有利的上风。于是,他传顺帝的诏令,号召宫廷内的官员缉拿阎显。尚书郭镇带领警卫将阎景送到监狱,当夜阎景便死在狱中,阎家再也无能为力,彻底失败了。孙程便派人到皇宫取下阎太后手中象征皇权的印绶,又以顺帝的名义,下令逮捕阎党中人并一同处决。阎氏兄弟的家属被流放到比景(今越南中部地区)。阎氏兄弟及其党羽被诛杀后,永建元年(125年)正月,汉顺帝率朝臣到东宫朝见太后,阎太后就在这个月病死了,她死后与汉安帝合葬于恭陵。

    阎氏专权以短命告终,权力归到宦官孙程之手。

    很自然地,以孙程为首的19位宦官都得到封侯。孙程等举荐刘保,并不是因为刘保怎样贤能,汉顺帝刘保在承继皇位的同时也遗传了汉安帝政治上的无能,导致了政治局面的黑暗与昏庸,而其中最明显的标志便是宦官与外戚的轮流执政。

    2平衡权术:以外戚抗衡宦官

    帝王之道,就是平衡之道,妥为利用各方势力,使之相互牵制。然而帝王如不能掌握争斗主动权,就会面临大权旁落的危险。

    宦官的社会地位在秦朝时十分低下,到了西汉,宦官的政治地位有了一定提高。从东汉光武帝开始,宦官被重用的程度逐渐增加,其权力逐渐得以扩大。尽管在士大夫眼中,宦官仍是一些“刑余之人”,与之共事是一种耻辱,但宦官的社会地位确实在毫无疑问地提高。顺帝朝时,宦官可以娶妻纳妾,宦官的性机能已遭破坏,但他们为了挽回社会上对他们的轻蔑而广泛娶妻纳妾。不仅如此,宦官还可以养子袭爵,他们为了留下财产,封爵后继有人,往往收养亲属或异姓子女为养子,也买奴隶为养子。顺帝阳嘉四年(135年)下诏允许宦官养子传后并可袭爵,这样一来,在法律上承认了宦官养子袭爵的合理性。

    宦官集团由于拥立顺帝有功而受到了顺帝格外的宠爱,并得到了特权。他们不仅直接参与政事,而且在顺帝统治前期专权于朝政;有时甚至能够左右皇帝的命令。这期间,一些大臣不断上书声讨宦官专权,顺帝刘保也倍感来自宦官的压力,他也在朝廷中寻找着一支能够取代宦官而又让他放心的力量。

    随着梁妠于阳嘉元年(132年)由贵人被册封为皇后,顺帝逐渐将皇权倚重于梁氏家族了。梁氏的父亲梁商是一个遵循礼法之人,他在百官中很有声望,在顺帝的眼中也是很有威望的人。梁商为人诚实稳重,孝顺父母,天资聪敏,友爱兄弟,是一位处事谨慎、待人谦柔和顺、廉洁不贪的好官。梁商并没有因女儿嫁入皇家就飞扬跋扈;梁氏被封为皇后之后,汉顺帝厚赐这位国丈驷马大车,又下诏封梁商之子梁冀为襄邑侯。梁商觉得自己的儿子没有为国家做出贡献,就没有让儿子接受这个他人求之不得的爵位。梁商深知自己的外戚身份,更加洁身自爱。每遇饥荒之年,他就令仆人赶着牛车,把米盐菜钱送给饥民,连姓名也不留下。此后,梁氏外戚势力逐渐壮大。梁氏家族虽然还没有形成与宦官相抗衡的强大势力,但已开始发迹。外戚与宦官的较量由此陆续展开了。顺帝的乳母于永和二年(137年)因犯“构好诬罔”罪刑而受到处罚,拥立顺帝居功的19位宦官中黄龙、杨他等9人与被夺爵归田的山阳君宋娥有密切的往来,因此被遣归国。经此一事,朝中宦官势力遭到了打击。

    永和六年(141年),梁商死后,汉顺帝亲临其丧,赐以东国秘器陪葬,钱二百万,布三千匹。按照朝廷礼制厚葬,其子梁冀被任命为大将军,其弟梁不疑被任命为河南尹。梁冀接替父职后像一颗灾星一般,他不仅使外戚专权达到了空前的地步,更使东汉的政治进一步昏暗。

    在这场外戚与宦官的较量过程中,一方面是宦官势力不断遭到打击,另一方面是外戚势力不断地壮大。在外戚势力的壮大过程中,梁商奠定了重要基础,其子梁冀则达到了权力顶峰。到汉顺帝末期的时候,外戚的势力已经取代了宦官,成为朝廷绝对的统治力量。

    3梁后之功:以史为鉴,宽厚待人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书为梯,可冶情操。宽则得众,犯而不校,尽力把大事化小,朝廷上下才能相安无事。

    顺帝刘保的皇后是梁妠。梁家是东汉的大户,与东汉皇室的关系由来已久,和帝的外祖父梁竦的父亲梁统曾在王莽时期任酒泉太守,刘秀建立东汉后归附刘秀,成为开国功臣,被封侯任官。梁统还常常上书言事,劝皇帝立君之道要以仁义为主。梁统后来到九江任太守,清廉刚正,当地人畏而敬之。梁统死后,他的儿子梁松袭侯,娶光武帝刘秀的女儿舞阴公主。梁松精通儒家的经书,常与光武帝一起议定礼仪,受到光武帝的宠幸,光武帝死后,遗诏梁松辅佐汉明帝。汉明帝继位后,梁松受到弹劾,说他怀私推荐官员,梁松被免官,后来又牵涉写匿名书诽谤,结果被下狱处死。汉和帝即位时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直到公元97年窦太后病逝,汉和帝才知自己并非窦太后的儿子。汉和帝身世一经挑明,便追封自己的外祖父梁竦为褒亲慰侯,把自己遭贬的三个舅舅梁棠、梁雍、梁翟都封为侯爵,赏赐与恩宠异常,梁氏家族从此开始发迹显贵。

    永建三年,汉顺帝14岁的时候,依照汉制选宫女,梁雍之子梁商的女儿,年仅13岁的梁妠被选入宫中。梁商因外戚的原因,年纪轻轻就袭封侯爵。梁妠自幼聪明伶俐,很善于做女工,琴棋书画也都很精通,又特别喜爱读史书。梁妠被选入宫后,皇宫内的相士见到梁妠后十分惊讶,说她是自己从未见过的富贵相。梁妠被封为贵人后,很受汉顺帝的宠爱,经常被召幸。梁妠聪慧、温柔,汉顺帝尤其喜爱她的知书达理,非常敬重她。

    阳嘉元年(132年)汉顺帝年满18岁,按照汉代的礼制,有司上书皇帝,要求皇帝为了国家着想,册立皇后。汉顺帝准奏,召集大臣朝议此事,有的大臣向汉顺帝上奏说:梁家世代为名门贵戚,梁贵人知书达理,后宫的嫔妃对她也很佩服,应册立她为皇后。这正符合顺帝的心意,因此,顺帝非常高兴地封梁妠为皇后。

    梁妠当上皇后之后,从历史的经验中知道外戚专权不仅对国家不利,还往往招致灭门之灾。她常常以史为镜,告诫自己的家人遵守法律,忠于职守,不要骄横跋扈和贪赃枉法。她自己也处处谨慎,严于自律,对待嫔妃、宫女和周围的太监都很和善。梁皇后还经常劝诫汉顺帝以国事为重,不要贪恋酒色,要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样一来,梁皇后在宫中便很有威望,也深得汉顺帝的宠爱和敬重。遗憾的是,梁皇后侍奉顺帝16年却没有生育。汉顺帝的虞美人生有一子一女,梁皇后非常疼爱他们,视为己生。建康元年(144年),汉顺帝立虞美人的儿子刘炳为皇太子。同年八月,汉顺帝病死,年仅2岁的刘炳即位,即汉冲帝,尊梁皇后为梁太后,冲帝年幼不能亲政,梁太后便临朝执政。

    梁妠与其父梁商一样是个清明之人,因此,她在后宫,或临朝听政之后,大汉王朝并没有因外戚的专权而发生什么极端事件。但其后梁氏家族却因梁皇后的哥哥梁冀的专权而声名狼藉。

    4身后事:冲、质二帝

    面对最高权力和自身的利益,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权力的争夺总是伴随着杀戮和血腥。

    顺帝朝宦官、外戚相继执政,他们执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集团(家族)的利益,因而顺帝时期朝政上下一片黑暗,奸佞当道。当时,一些忠良正直之臣全力进谏,希望顺帝能够勤于政事,有自己的为政主见。然而,顺帝虽然经历了很多曲折与磨难,却未能磨砺出睿智的思想,不能驾驭皇权,只能在权臣的斗争中或顺水推舟,或作为看客。

    汉顺帝于建康元年(144年)刚刚确立皇子刘炳为太子,就一病不起了。八月初六日,顺帝于玉堂前殿驾崩。九月十二日,顺帝葬于宪陵,庙号敬宗,太子刘炳即位,即汉冲帝。永嘉元年(145年)正月初六日,汉冲帝刘炳身患重病,不久驾崩,年仅3岁,正月二十七日,被葬于怀陵。

    冲帝死后,皇位如何承继,成为十分尖锐的问题。在冲帝病重之时,梁冀就瞒着梁太后和文武百官着手寻求新的继承人。他看中了渤海王刘鸿年仅8岁的儿子刘缵,并且偷偷派人把他接到洛阳。而太尉李固等人则认为,清河王刘蒜年长有德,可以亲自理政,应该立他。梁冀却坚持立幼君,以便梁太后及自己能够继续把持朝政。永嘉元年(145年)正月二十四日,梁冀亲自持节将刘缵迎入南宫,第二天,封为建平侯,当日即皇帝位,是为汉质帝。

    梁太后在质帝即位以后,非常信任太尉李固,朝政多委任于他。这使得梁冀非常嫉恨,于是,他写匿名信诬陷李固,说他假公济私,树立党羽;还诬陷李固于顺帝停丧时路人都知道掩面哭涕,他却扑着胡粉,搔首弄姿,从容不迫,举止闲暇,一点没有悲伤之意;梁冀又指李固违诏矫制,作威作福,罪应诛杀。梁太后看后就扔掉了,知是梁冀所写,根本不信。

    汉质帝年龄虽小,却十分聪慧。有一次举行朝会,他望着梁冀说:“这是个跋扈的将军啊!”梁冀听后,又恨又惧,生怕小皇帝长大了会不利于己,就派手下人在质帝所吃的汤饼中下了毒药,毒死了他。本初元年七月初二日,质帝被安葬于静陵。刘氏家族相继死去了三位皇帝,可见汉室衰微已无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