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将手机端正的放在办公桌上,
虽然知道苏莫承在取得胜利进入历史空间后,会编写出资料,交给龙国官方,
许多人仍然忍不住拿出纸笔,随着苏莫承的声音,认真抄写这篇震撼他们心灵的文章。
正在上课的语文老师,则干脆将这节课改为文学鉴赏,所有人一起用投影仪,观看龙国直播间苏莫承的讲解。
龙国解说室,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魏教授喃喃的重复着这句话,
局座坐在一旁,也是一副感触颇深的样子,
他们两人都已年过半百,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工作了一辈子,
尤其是魏教授,他坚持寻找龙国历史大半辈子,在所有人的不看好中坚持到了现在,
此时听到这样一句话,顿时有种遇到知己的感觉,
虽然龙国历史一片空白,不知是不是龙国血脉中留存的印象,龙国的民众对于这篇文,反应十分热烈。
“这是足以传世的经典啊!”
“听着听着,我突然思考起了我的人生,我还记得当年的志向吗?”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唉,他乡之客啊……”
“太美了,他描述的一切都太美了,我突然很想去滕王阁,看一看诗人当年看过的景色!”
“我终于理解那些重建滕王阁的人的想法了!我现在就想去申请,能不能直接在原址建一座滕王阁出来。”
“我就住在赣江东岸,请告诉我滕王阁的具体地址吧!只要有地址,我立刻就带着行李出发了!”
此时人们再看这滕王阁的废墟,和之前的感觉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之前在他们看来,这个废墟,只是一个让选手们发挥实力的舞台背景,而此时,他们感到异常的可惜,为何它就这样被焚毁了呢。
有不少人,都开始思考,如果能够知道滕王阁的具体地址就好了,如果有具体的图纸就好了。
哪怕龙国并没有留存至今的滕王阁,
但以现在的建设速度,只要有具体的图纸和信息,想要复刻这样一栋巨大的楼阁,也绝对比古时候更快更容易!
观看这场对决的许多外国人,也在直播间里冒头发言了。
在国运游戏的直播间,不用经过翻译就能清楚的明白诗句的含义,
去掉了苏莫承前世各国语言的隔阂,也让这些外国人,更加清晰的感受到诗词的美!
虽然每个国家,拥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历史发展,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感受,大致都是相同的!
“上帝啊!这些词句真的太美了!作为一个诗人,听得我眼泪都要流下来了!”
“这篇文写的真好,我简直被它迷住了!虽然有些地方不太明白,但我仍然深刻的感受到它的魅力!”
“我真想去现场看一看啊,可惜现在国运游戏期间,各国都禁止其他国家的人进入了。”
“滕王阁一定是一个美妙的地方,真羡慕龙国人!能够轻易看到这样的景色!”
樱花国直播间,
同为亚洲国家,虽然樱花和南棒并不愿意承认,但他们对这篇骈文的感触,还是比西方国家的人更加深刻。
“不可能,这明明是我们樱花国的天守阁!这个龙国人是在胡言乱语!我们不能自己动摇了!”
“我不想相信他,但是他说的太真实了!这样震撼人心的诗词文章,总不可能是他自己写的吧?”
“我不相信!这绝对不是真的!我们没有输!我们不会输的!”
“呜呜呜怎么办啊,我们是不是又要被惩罚了?”
之前完全相信松下太郎的樱花国民众,在《滕王阁序》出场后,瞬间倒戈,
因为谁也不会认为,这样一篇流传千古的佳作,会是苏莫承这个龙国选手,能够现场编造出来的!
谁也做不到这样的事情!
而樱花国选手松下太郎和南棒国选手朴聿哲,呆呆的站在一旁,朴聿哲的表情极其难看,如丧考妣。
虽然这诗词文章确实厉害,但朴聿哲并没有心情去体会感悟,因为这诗词的出现,也代表着,他很可能要输了!
毕竟他并不相信,这个龙国人能够自己写出这样的诗词句子!
所以这个他们要解说的文物建筑,很可能真的就是那诗句中所说的滕王阁!
他恨恨的看向松下太郎,都是因为他!不然自己怎么会说错答案呢!
“滕王阁在千年来被不断重建,是为了承载王勃的千古名篇,人们不想让《滕王阁序》失去它现实中的依托。”
听到苏莫承的这句话,龙国直播间的观众们,不由得点了点头,
若是之前,他们会觉得非常困惑,完全无法理解,怎么可能会有人因为一篇诗词,选择去不断重建那奢华庞大的木质楼阁呢?
但现在,他们对此感到非常赞同,这篇诗文确实值得这样的待遇!
“诗人王勃,出生唐朝初期,公元650年至公元676年,享年二十六岁。”
“王勃从小就是远近闻名的神童,他六岁就能够写出极好的诗词,引得众人夸赞。”
“九岁,拜读大儒颜师古注的《汉书》后,撰写了《指瑕》十卷,指出其著作的错误之处。”
“十二岁,因为父亲时常生病,王勃独自离乡,去往当时的首都长安,拜了民间神医曹元为师,为父学医以求尽孝。”
“在十二岁至十四岁这两年之内,他先后学习了《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著作,学习进度一日千里。”
“如果打个比方的话,大概可以算是,一个十二岁刚上初中的少年,自学两年直接通过高考,成功考上大学名牌大学。”
“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天才!”
“十六岁,王勃通过考试,成为当时朝廷中最年少的官员。”
“当时的皇帝唐高宗,在看过王勃的《乾元殿颂》后,不由惊叹‘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
“王勃文名大振,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三人合称“初唐四杰”,并被举为四杰之首!”
“少年得志,王勃的人生,此时看起来,前途坦荡一片光明,但谁也没有想到,他的后半生,却似跌落谷底,步步为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