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权谋伴血腥,手足相残无安宁。可怜少主七岁殁,权臣当道难太平。
出轨人物:孛儿只斤·和世瓎,元朝第九位皇帝,庙号明宗。
生卒年份:生于公元1300年,卒于公元1329年。
在位时间:公元1329年2月—8月。
出轨点:一个远在察合台汗国的周王,在两都之争中,意外的在胞弟的帮助下成了名义上的元朝皇帝,但“他太不拿自己当外人”了,胞弟本来是准备把皇帝的宝座留给自己的,只不过想先做个姿态、谦虚一下。谁知道他当真了,于是登基仅仅一个月,便在赫尔都政变中被同胞兄弟杀死,这就是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瓎。本来是手足至亲,属于“打仗亲兄弟”那样可以信任的关系。可惜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皇权可以改变一切,本节的主人翁就是死在皇位争夺上的牺牲品,虽然他有志向,也看似有能力治理好国家,却没有能够真正认识自己的兄弟,所以还是死在了亲人安排的毒药里。
或许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这样一首古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本来大家都是同胞兄弟,同吃一个母亲的奶长大,小时候一起嬉戏玩耍,可当自己真的到了成人阶段,一牵涉到利益问题,兄弟都开始动了反目的心思,忘了自己是一脉相承,有些还彼此敌视猜忌,要么大打出手,要么老死不相往来。其实想想这有什么必要呢?中国人有句古话,打断骨头连着筋,说的就是藏在我们人彼此心里的那点人情味。可是对于利益的诱惑,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把人情味儿放在第一位,现代人不说,从古人皇权争位上我们就可以看出端倪。一个宝座背后究竟隐匿着多少危机,即便是同一母腹出来的亲生兄弟,面对这种掌权的诱惑时还是会彼此互相残杀。
自古以来,很多人都是可以与人共患难,却不能与之同享福。这一点历史似乎古来有之,其中,孛儿只斤·和世瓎就是其中的一位。要说亲兄弟,有些事不妨明言,可偏偏对方就是那么含蓄,明明想客气一下子的事儿,却并没有让他听明白,结果自己还真以为捡了个大便宜,最终却因为这个便宜一命呜呼了。为什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元文宗对元明宗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变脸呢?这件事儿,咱们可以从两都之争以后说起。
两都之争的时候,孛儿只斤·和世瓎远在察合台汗国。两都之争后他的弟弟孛儿只斤·图帖睦尔取得了大元王朝的政权,就是历史上的元文宗。但是元文宗感觉自己做皇帝名不正、言不顺,因为他有个哥哥孛儿只斤·和世瓎,于是产生出禅让的想法。在元明宗登基大典上,元文宗已经表示了“谨俟大兄之至,以遂朕固让之心”。当时,元文宗是出于真心的,不像是在演戏。当时蒙古诸行省不少人都认为大都政权为叛逆,并且很多人坐山观虎斗。虽然元文宗抢了先机,但是他不是元武宗皇帝的嫡长子,所以龙椅只能是他哥哥的,这样可以稳住己方的阵营和人心。于是,在摆平了上都的势力后,再杀掉反对派倒剌沙和天顺帝这个小孩子,跟着进一步,元文宗仍旧派臣下数次往返察合台汗国,迎接和世瓎这个大兄回大都“登基”。
和世瓎认为自己没有参与两都之争,也没有当皇帝的命,同时,身为周王的他也有很多怀疑和顾虑,因此迟迟不肯去大都做皇帝。但是周王的人都劝周王回去即位,希望自己和周王们的辛苦多年有一个好的回报。后来的事实证明,最终,和世瓎还是被元文宗的兄弟情带到了坟场。
于是元明宗起驾前往大都。当走到金山的时候,看到宗王、大臣们都相继来迎,和世瓎慢慢地放宽了心。当人们知道和世瓎前往大都即位的时候,道路两旁的人欢呼鼓舞,史书记载“诸王、旧臣争先迎谒,所至成聚”。当元文宗看到元明宗竟然如此得人心,于是忧心忡忡,竟日茶不思、饭不想。本打算利用和世瓎稳定人心,没想到和世瓎竟然成了最强大的皇位竞争对手。
天历二年(1329年)正月,和世瓎没有去京城,在保定即位。他就是历史上的元明宗。他不回大都即位而是在蒙古旧都和林即位,正说明他心中还是对元文宗这个兄弟没有完全放心。因为刚刚即位的和世瓎不在大都,所以朝中大小事情仍然由图帖睦尔来处理。
到了当年的七月份,元文宗退位成为亲王后,巨大的落差使得元文宗立马就后悔了。这时的元文宗的权力欲望已经膨胀到六亲不认的地步,兄弟之情早已经抛到九霄云外。他对于自己禅让的行动追悔莫及,一心想尽快把皇帝的宝座夺回来。但是已经诏告天下,已经无法公开反悔了。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杀掉这个不识抬举的哥哥。
小心驶得万年船,这话本来很有道理。可惜的是元明宗和世瓎称帝后,立即摆出大哥架势,对弟弟元文宗说:“兄弟你听政之暇,应该亲近儒家士大夫,深习古今治乱得失,不要荒废时间。”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元文宗刚刚退位,听到大哥这种语气十分不舒服,毕竟他的皇位是自己给的。但是,心中不舒服归不服气,面上的事情一定要做。于是元文宗北上,向元明宗奉上皇帝的几套玉玺,表示自己真正让位之心。这一招果然管用,元明宗相信了他的弟弟。于是,他对元文宗说:“你们回去告诉大家,凡是京帅朕弟所任百官,朕仍用之,不必自疑。”元文宗非常聪明,他试探元明宗:“陛下君临万方,国家大事所系者,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而已,宜择人居之。”元明宗高兴得太早了,竟然把自己刚才所说的袭用元文宗所任百官的话都忘了。于是,元明宗发布一系列诏旨,大批官员都被换掉了,从中央到行省,几乎都成了他的人。最过分的是他还“选用潜邸旧臣及扈从士,受制命者八十有五人,六品以下二十有六人”。
八月四日,弟兄俩在上都附近的旺忽察都(在今天河北省张北县北)见面。元明宗的随从不到2000人,元文宗却率3万多人的劲卒。哥俩相见分外欢,但仅仅过了四天,不满30岁正当年且身强力壮的元明宗就呜呼哀哉了,宣称暴病,这就是“天历之变”。有史料记载,当兄弟二人见面之后,元文宗安排好人员,趁夜黑忽然冲入大帐内,把元明宗一刀给结果了。还有史料记载,元文宗进行了周密的布置,一天晚上,图帖睦尔趁着元明宗喝酒多了睡熟的时候,带领两个杀手将一根铁钉从元明宗的头顶钉入。无论事实的真相如何,结局已经不可改变:元明宗就这样驾崩了。
孛儿只斤·和世瓎的死让我们心有余悸,亲情在皇位面前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其实现在的社会里,此类的事情接连不断,不仅仅是兄弟之情,还有爱情、友情,甚至是父母情,只要跟一个利字挂上关系,那少不了有矛盾的产生。
今天先不说太多情谊方面的事儿,单说为什么就因为一次真假不明的礼让而把自己的命弄没了。要说宝座这个地方,只有一个人能坐,人做到这份儿上就算真到头了,所有人都得听自己的,即便是老百姓,真要有机会也少不了有很多人想过去过过龙袍加身的瘾。可这个位置真的是好坐的吗?中国人常常说,人的命天注定,老天爷不想把这个座给你,您即便是再存在侥幸心理也真的别想在那里待长了。坐稳这个龙台,就相当于要坐稳了这片江山,您没确切把握的话,就真的别太大意了。
人们说,但凡是一群人里的头,一是要镇得住台面,有名也有实,名说的是声望,别管群里的人是有才的,有权的,能文的,能武的,看见你没有不服的。别管你是会用人也好,会打仗也好,用计谋也好,会感情投资也好,总之你这个当头的过去就能把这帮人组织起来,即便中间他们彼此不和,到你那一个个都得笔杆条直服服帖帖的,为什么呢?有的怕你,有的想利用你,有的真的是服你,也有的就是为了报答你,但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这些人现在就是都听你的,你说要干什么,真的就没有敢撂挑子不干的,那就对了,这就是名的魅力。别管认识的不认识的,听见你的名字先是知道,后是真的心里得颤一下,服你的归顺你,害你的心里也得多绕几个弯子琢磨琢磨有多大把握。总之,你的名字你出去,就知道你不是个怂种,也不是什么软柿子,脑袋好使,后面还一帮人,而且阅历深厚,一站在那里就不像是一般人。实呢,讲的就是实力。话说人家为什么听你的?还是你有真的能降得住他的地方?人们常说有这金刚钻才揽瓷器活儿,您没那两下子,最好也别打肿脸充胖子当刺儿头找拍。有人听你的是好事儿,但自己定位是先要找准了,有美好的期望是好事儿,关键也要先进行一下自我评估,要不然您占着那个坑也难根深蒂固,早晚没待几天就得让人给拔了。因为要过把当头儿的瘾,结果让人把自己给灭了,这生意划算吗?
其实孛儿只斤·和世瓎死就死在,自己没有事先把这些问题想清楚。觉得只要这个坑占上了,那就是我的了。可他还真就被别人给拔出去剁了,这似乎不是什么竞争残酷的问题,而是自己思维太简单的问题。他根本没想到,有多少人是你的?有多少兵听你的?你脑袋里有多少根儿筋能对付得了你亲兄弟呢?江山是人家打的,人始终是人家管的,我们说,一件事情结果当然很重要,但是过程更重要。人家整个过程中把人都管得心服口服的,把事情做得井井有条的,想高风亮节一下,您还真不客气,结果真上了那个位置,人都不陪你玩儿,您还不是得下岗吗。就算退一万步,您一直当皇上,你兄弟还真的高风亮节了,您一天到晚不别扭吗?有事儿不问你,全找他,把你往那一晾,时间长了人家不灭你,你也得把人家灭了啊。要说这事儿,有些时候都是被人逼上梁山的。当初兄弟情深,也真没想杀你,您自己知道怎么回事儿就别太侥幸了,假如不是非得上面溜达一圈儿过把瘾,一辈子荣华富贵,与世无争不是也挺好的?结果非得去坐一坐那个您镇不住的地方,以为这下自己可真的混到家了,结果真的也“混到家”了,没舒服两天一命归西了。要现在看,这个出轨还真的是可以避免的。
其实一个人的位置就好比选衣服,有的衣服是好看,你转一圈怎么看怎么就觉得它好看,但您要真的掏钱也得斟酌一下自己的身材、肤色、地位,以及是不是真的有场合穿,世界上好的东西确实挺多的,但是好的东西在给予我们诱惑的同时,往往也都暗藏着隐患和杀机,不经过大脑买了一件自己没法穿的衣服是小事,看半天后悔了,还得给适合穿的人,这损失很小,一般人都赔得起。但那个定位错了,非要到宝座前面溜达玩儿命的,可就不是谁都赔得起了。在笔者看来,越是光鲜的地方,越不安全,因为抢的人太多,所以您拿到了也早晚得拱手相让,与其如此不如不去凑那个热闹,当别人疯了一样追最好的,咱也高风亮节一下,退而求其次,把他们没得空捡的其他好东西都收到自己包里,然后踏踏实实吃着火锅抱着媳妇儿看他们继续抢,不是也一样吗?但凡是皇帝,到了一定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识趣的人,您越与世无争,他就越要好好恩待你,你越乖越不惹事儿,他就越要拿你当正面典型,与其让人家灭你,为什么就不能看得透彻点,跟爱的人一起做一对儿快乐的活神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