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其实很有趣 > 爱新觉罗·弘历:十全老人念于心,为图享乐纵贪官

爱新觉罗·弘历:十全老人念于心,为图享乐纵贪官

    盛世清平国运昌,十全武功戎马忙。闭关自守宠奸佞,功过后世话短长。

    出轨人物:乾隆,爱新觉罗·弘历,爱新觉罗·胤禛(雍正帝)第四子。

    生卒年份: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9月25日),卒于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享年89岁。

    在位时间:雍正十三年(1735年8月23日)即位,嘉庆元年的正月初一日(1796年2月9日)退位成为太上皇,卒于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辰时(1799年2月7日)。

    出轨点:弘历即乾隆皇帝,在位60载,禅让皇位后又做太上皇3年,成为整个封建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不断加强清王朝版图的稳固与统一。政治与经济上的有效改革使其继承爷爷的衣钵,完成了“康乾盛世”的繁荣局面。但是,他在经济上“闭关锁国”,军事上南征北战,特别是在政治上宠信以和珅为首的贪官佞臣,个人生活上又六下江南,无疑激化了社会矛盾,为清王朝走向衰落埋下了伏笔。

    “十全老人”是乾隆自诩的别号,他概括自己的一生戎马生涯为“十全武功”,分别指:两次平定准噶尔之役,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出征大小金川,镇压中国台湾林爽文领导的农民起义,两次抗击廓尔喀部的战役及缅甸之役,安南之战。先让我们一起重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辉煌吧:

    在“十全武功”中,平定准噶尔部功绩排在第一位。在乾隆十年(1745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病重去世,准噶尔内部为争夺汗位而发生战争,准噶尔部大臣达瓦奇在内讧中实力突起,但他的穷兵黩武、昏聩庸碌让部落百姓深恶痛绝,部分首领与牧民厌倦战争,于是纷纷投奔清朝。乾隆果断抓住战机,在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出兵伊犁。达瓦齐被清军打得溃不成军,窜逃至南疆乌什,妄图东山再起,被当地人民绑送回清廷。

    隐患并没有完全消除,北疆还分布有四个大的部族。于是乾隆采取建设北疆、分散均衡部族势力的政策方针,分别封阿睦尔撒纳等人为四个部族的汗王。1755年,北疆首领阿睦尔撒纳妄想当四部总汗,与清朝分庭抗礼,八月又发动反清起义。乾隆震怒,并派兵镇压,阿睦尔撒纳多次逃脱清政府追捕,到乾隆二十二年的时候,阿睦尔撒纳的叛军开始节节败退。阿睦尔撒纳逃窜到哈萨克、沙俄,最终病死他乡。沙俄将阿睦尔撒纳的尸体交还给清朝。

    在乾隆二十三年到二十四年的时候,曾被清朝从准噶尔叛乱中解救的大小和卓叛乱,乾隆的清军以南疆作为后援,进行了镇压。反叛的大和卓木和小和卓木逃跑到巴达克山(今阿富汗东部)。乾隆派人与当地人交涉,当地首领忌惮清朝实力,按照命令杀死大小和卓,把尸首送交清朝以示诚意。清朝就此轻松攻取了新疆地区,从此天山从南至北归入清朝版图。

    乾隆十二年(1747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叛乱,乾隆三次派兵进攻大金川,金川军以逸待劳使清军损兵折将,耗费两年时间仍未平息叛乱,乾隆震怒之下严惩四川总督以儆效尤。接着命岳钟琪为帅,进军大金川,莎罗奔战败求和。不久之后,大金川土司再次起兵造反,不断侵掠其他部族领土。乾隆三十一年,清朝先后三次派兵平定大小金川的动乱。此后,乾隆在边疆地区废除土司制度,改设州县制度。这一举措巩固和发展了西南地区稳定与繁荣,成为加强清政府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

    据记载,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中国台湾天地会领袖林爽文揭竿而起义,台湾岛上爆发了当地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号称有一百多万。消息传来,乾隆如坐针毡。1787年,乾隆命福康安与海兰察出兵镇压。清军从台湾鹿港登陆成功,双方在八卦山进行决战。由于战斗力、兵器的原因,清军大败起义军,并于1788年2月擒获天地会领袖林爽文。

    就在乾隆刚刚收拾掉台湾林爽文起义的时候,廓尔喀人竟然意图侵吞西藏。乾隆即刻派兵出战,但异域的廓尔喀人战斗力强悍,清军出师不利;廓尔喀人尝到了甜头,欲壑难填,再次侵略西藏。乾隆决定好好教训一下廓尔喀人,他命福康安坚决反击,清军士气高昂,经过艰苦的斗争,大败侵略者,捍卫了西藏领土。战争结束后,清廷重新制定了西藏管理办法,设立驻藏大臣,并与达赖喇嘛地位平等地共同管理西藏地区,确立通过“金瓶掣签”制度来选定达赖、班禅的接班人。这是乾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权的重要标志,也是一项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乾隆的文治武功是被赞誉为清朝“最值得谈论的四大皇帝”的资本。论功绩,乾隆年间的清朝,政治安定,满人八旗旗人的特权和地位较为稳固;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他远征边疆各部族,开拓疆土,清朝的地理版图也达到极限。乾隆重视农业生产,积极传播农业生产技术,奖励垦荒;政治上勤于政事,体恤百姓,早期在百姓臣民中口碑很好。此时的清朝帝国气派恢宏,威震四方蛮夷,四周邻国皆按年节进贡朝奉,路途四通八达供经商和出使使用。确确实实从康熙、雍正那里传承延续了“康乾盛世”的大好局面。这位清帝王的一生,戎马倥偬,轰轰烈烈,功勋卓著。因此,概括自己一生时,乾隆才会认为自己是“十全老人”。但实际上他的“武功”也不全是正义、必要的,在清朝内部和对外的大小战役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可谓劳民伤财。俗话说“杀敌一万,自损八千”,战争,从来就是具有极大破坏性的,乾隆的“武功”大部分靠的是大国的积淀。可以说,乾隆的“十全武功”,都是依靠清朝在军事、经济实力上的巨大牺牲换来的。

    月盈则亏。这位老人也有他的另一面。任何人都有弱点,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幸的是,乾隆的弱点不仅伤害了他自己的王朝,甚至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另一面的故事同样让人唏嘘嗟叹。

    乾隆的“出轨”不仅是表现在他的功绩“十全”,也表现在他的贪图享乐上。在和珅的策划陪同下,乾隆违背康熙皇帝南巡体恤百姓的初衷,六下江南,并大兴土木,扩建热河行宫和木兰围场等劳民伤财,加重了百姓负担。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他为了贪图享乐而宠信贪官的生活:

    和珅(1750—1799年),字致斋,原名善保,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相貌端正、才华横溢、过目不忘、反应机敏。据记载,有一天乾隆在看《孟子》一书,由于太入神不知不觉已到天色暗灰,他看不清书上的注解,就让在一旁悉心照顾的和珅掌灯,这时和珅的才智就凸显出来了,和珅就问乾隆看的是哪一句,乾隆告诉他之后,和珅流利地把书上的注解全部背了出来。这使乾隆大悦,可见和珅的才气。

    但才气却成为他爬上贪婪之巅的垫脚石,贪婪到连乾隆中期的国家税收都要被和珅克扣一半之多;和珅深谙敛财之道,上至卖官鬻爵,下至搜刮民脂民膏,良田珠宝,无所不及。

    史书记载,和珅被抄家时除了各处数不清的房产外还抄出黄金白银三百余万两,散布全国的良田十多万亩。他手中向外租赁的房产一千多间,全国各处都有贪污和收受贿赂所得的商铺店面生意,其身价简直无法估量,真可以说富可敌国了。这就是为什么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了。

    乾隆四十五年以后,和珅在军机处、内阁的官职就仅次于宰相,但宰相因公务常年外出,和珅则成为事实上的宰相。乾隆晚期,弘历变得孤僻虚荣,逢年节、寿诞、南巡等,极度讲究排场。宠幸纵容和珅也就到了依赖的地步,和绅是一个难得的敛钱能才,凭着他能言善辩的口才和马首是瞻的奉献精神,不仅把乾隆服侍得服服帖帖,而且还绝不肯亏待自己,一石二鸟。据说乾隆放了一个屁,和珅就能立刻装出脸红的样子,这样的臣子谁不喜欢。贪污受贿这些对于这个“红人”真的是无足轻重的小污点!

    和珅能替年老的乾隆打点一切,这让乾隆对其更加依赖,于是就更加肆无忌惮地聚敛财富。他不但暗中接受贿赂,而且公开勒索,利用议罪银制度中饱私囊,这样既结交了党羽,也使清朝的贪污腐败之风大量滋长。各地方年节奉献来的贡品,都先经过和中堂的“过目”,和珅留下价值连城的宝贝,挑剩下来再送到宫里去。他知道乾隆帝对自己宠爱有加从不查问,别人也不敢告发,他的贪念就愈发不可收拾了。

    有一回,一个叫孙士毅的大臣从南方调回京师,偶得一稀世的珠刻鼻烟壶想进献给乾隆帝,正巧在宫门口遇到了等候传侍的和珅。凭着对宝物的灵敏嗅觉,和珅好奇地问他:“你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好东西啊?”

    孙士毅怯怯地说:“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只不过是一只鼻烟壶。”

    和珅上去就抢过盒子。打开一看,这哪里不是宝贝,鼻烟壶竟是用一颗大珠子雕刻出来的。和珅眼馋得都要流出口水来,嘴里连声称赞,涎皮赖脸地说:“这可是稀世的好宝贝啊,大人不如将它赠与我怎样?”

    孙士毅听了和珅的话知道他看中了这个鼻烟壶,他哪里敢惹这势力大的中堂大人,慌忙赔礼道:“中堂大人,太对不住了。这件宝贝是准备献给皇上的,昨天已经奏明皇上了。”

    和珅听了这话,不敢与乾隆明里争食儿啊,就说开个玩笑罢了,悻悻地离开了。过后,孙士毅就把那鼻烟壶献给了乾隆帝。没过几天,他碰见和珅,和珅招呼他说:“昨儿我入手一件宝贝,听说你懂,给你看看。”孙士毅走过去一看,就是自己进献给皇上的鼻烟壶啊。孙士毅吓得浑身冒冷汗,心里想,和中堂看中了这个宝贝,自己却没有给他,这一定是乾隆帝赏给他了,以后要是和珅找自己小鞋穿可如何是好啊。后来,他私下里打听才得知和珅是买通宫里的太监偷出来的。

    把目光拉回现在,不知道你们对和珅持一种怎样的看法,如果我是一位领导一定也会重用这样的助手,第一,他有熟练的专业技能,他能把乾隆的“公司”打理得井井有条,人员调配有条不紊;第二,他能替上司分担尴尬,能替上司挡忧愁,是绝对忠心的盾牌;第三,和珅除了充分利用职权聚敛财富外还有多种不同的经营渠道发财,这证明了他的经济头脑可不是一般的发达。但是肯定有人无法容忍他贪婪的寄生手段,可这样的人在现实工作岗位中不占少数,寄生方式与“和大人”无异,不是吗?

    就是这样一个善于阿谀奉承的“大硕鼠”深得乾隆皇帝的信任。他不仅使乾隆对自我的评价丧失了客观性,甚至也使中国对自己国家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地位,估计过高。乾隆自认为天朝圣国,地大物博,物产丰盈,遂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得清朝与西方国家几乎完全失去联系与沟通。垂老的帝王,带领他垂老的王国蹒跚独行;甚至根本不知道“工业革命”以后朝气蓬勃的西方国家,已经把迟缓的我们远远地抛在后面,直到落后西方文明百余年。

    从这样一条看似辉煌、实际悲哀的轨迹上,我们又看到,乾隆既是最大的封建专制统治者,也是专治制度的掘墓人。乾隆在位60余载,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的各种政策编织成了最大的中国历史专制统治网,把封建中央集权推到了顶点,也把这种制度的弱点和缺陷发挥到了顶点。

    以天朝大国自居的清朝,很快就要迎来“鸦片战争”以后的屈辱;“十全老人”的子孙们,也很快要在西洋人的坚船利炮面前仓皇逃窜。乾隆皇帝,光荣地成为封建政治、经济、文化积淀的集大成者,也因为信任和珅,成为封建王朝逐步走向衰亡的过渡人物。等到乾隆感觉自己功成身退的时候,清帝国实际已经走到了成长的终点,封建农耕制度也丧失了焕发新生的最后机遇。行政效率的降低、贪污腐化的蔓延、八旗尚武精神的颓废、农民生活水平的降低,特别是进步思想的泯灭、传统意识的僵化,使中国成为一条即将沉没的古老战舰,在工业文明的风浪中,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