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烈君子照千秋,义薄云天共仇雠。甘负骂名舍幼子,昭雪芳名万古流。
出轨人物:程婴,春秋时晋国义士,千百年来为世人称颂。
生卒年份:出生年份不详,死亡日期是约公元前5年。
出轨点:为了朋友的孩子甘心献出自己的孩子去死,为了一个与他无干的家族命运,甘心20年背着“奸臣”的黑锅,在经过多少年的忍耐、屈辱和误会之后,事情的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这样的付出,只为换取心中的正义。他就是程婴——赵氏孤儿的策划者。
程婴这个角色,爱看戏的人肯定可以从一出《赵氏孤儿》中找到他的影子。或许在历史的诸多角色中,这个人始终是那么的低调,但是假如我们可以想象作为一个男人失去挚友,作为一个父亲牺牲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在这种极为痛苦的情况下有多少人还能够坚持着活下去。可就是这么一个想死却不能死的人,在忍受了无数屈辱的过程中,闪耀出了一片耀眼的光辉,他在他的低调中改变了整个历史的进程,但同时也改变了自己本应平安的一辈子。
说到程婴,就不得不提及赵盾。这话要从公元前597年说起,晋灵公被赵穿杀死,而赵穿正是赵盾的本家,当时任晋国司寇的屠岸贾为了报私仇,没有向新任晋侯的晋景公做任何请示,就带着将领们攻袭住在下宫的赵氏,于是赵氏家族惨遭灭门。只有赵盾的儿媳妇赵朔之妻因为是晋成公的姐姐,才幸免于难。
此时的程婴几次想自杀而又不敢,为什么呢?因为程婴是赵盾的好朋友,他们好到如果一个人死了另一个人就不能活的境界。但是为什么赵盾死了,程婴不敢去死呢?因为赵朔之妻还活着。赵朔之妻不仅仅活着,还有一个遗腹子没有出生。所以程婴没有办法去死,因为他有责任在身。
如果当时程婴死了,固然可以显现出其高贵的品德与忠贞的友谊,九泉之下,赵盾应该也会非常感动。但是,程婴是赵盾的知己,他知道赵盾真正放不下的就是那个遗腹子,那是他们赵家唯一的希望。如果那个孩子是个男儿的话,那么他们赵家就有后,有后人才有翻盘的希望。所以,从长远看,活下来拯救赵家的唯一命脉,当然要比去死有用得多;如果那个孩子是个女孩子的话,程婴再去赴死也不迟的。
从这里看出,程婴的确很伟大。一个人如果能交到像程婴一样的朋友,那么他将一生无憾,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真正的知音吧。然而,我们不必奢求自己会有这样的朋友,因为毕竟自己也没有达到古人的境界。朋友不是单方面的,就像爱情不是单方面的,自己做不了程婴,也不要去苛求朋友。
事实证明,程婴当时没有去死是多么的明智,遗腹子幸运的是个男儿。屠岸贾为了斩草除根,千方百计要杀了这个婴儿。于是带兵到宫中搜索。赵朔的妻子把孩子藏在裤子里面,才躲过这一劫,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把他藏在宫中。因为屠岸贾已经下令要处死全国所有半岁以下的婴儿。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后果啊!程婴为了救赵家唯一的命脉,也为了救全国所有的婴儿。于是就和赵盾的另一个好友公孙杵臼制订了一个偷梁换柱的计划。
程婴的伟大就在这里,他让公孙杵臼带着自己的孩子,逃到了永济境内的首阳山中,却让自己的妻子带着赵氏孤儿朝另一个方向逃去。屠岸贾知道后,带着军队来追。程婴泪流满面地说:“我很无用啊!没有办法使赵氏孤儿存留下来。这样吧,屠将军,如果你能给我千两金,我就把婴儿藏身之处告诉你。”于是程婴带着屠岸贾找到了隐匿山中的公孙杵臼与婴儿。
按照原定计划,公孙杵臼大骂程婴。程婴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亲生儿子和好友公孙杵臼死在乱刀之下。在整件事的所有过程中,最痛苦的不是赵盾、不是公孙杵臼,而是程婴。因为在别人眼里,是他带人杀了公孙杵臼,是他出卖了朋友,是他忘恩负义。公孙杵臼自然是个舍生取义的壮士,他毕竟牺牲了自己;而程婴,不仅牺牲了孩子,也牺牲了名誉。试想,一个人对外没有了名誉,为人不齿;对内失去了孩子,没有了未来,这样的生活真是生不如死!
但是他什么也不能说,只能忍着,忍着,忍着……
程婴背着残害忠良后代的“骂名”,偷出赵氏孤儿,就在这山高谷深、僻静荒芜的盂山隐居起来,整整15年。这里不是世外桃源,也不是人间仙境,而是一片积蓄了复仇力量的森林,这里人迹罕至,野草丛生,猛兽出没。谁能想象得到:这15年来他们受了多少罪,吃了多少苦?但是皇天不负有心人,报仇的机会终于来了。
15年后,也就是公元前5年,晋景公生病后进行占卜,卦象说明原因乃是大业子孙后代不顺。于是韩厥告诉晋景公:赵氏家族正是大业后代,赵氏家族从大业开始,各个臣子都有美好的德行辅佐天子;后来他们成了晋国臣子,建立丰功伟业,从未断绝过祭祀。但是后来,晋景公灭了赵氏宗族,断绝了祭祀,因而大业子孙在作怪。公道自在人心,也在天理,整个晋国人都为他们悲哀,占卜时一切都显现了出来。
当晋景公询问赵氏子孙的时候,韩厥趁机把实情完全告诉了晋景公,一切真相大白。于是赵武被召入宫中,景公宣布为赵氏之后,并使复位,重为晋国大族,列为卿士。当最高权力站在正义一边的时候,程婴、赵武才得以带人攻杀屠岸贾,诛其全族。
在赵武复仇这里还有一种说法:15年后,程婴苦口婆心,终于把赵武塑造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青年。为了让赵武接近屠岸贾,程婴出主意令赵武认屠岸贾为义父。当时机成熟之时,程婴才把真相告诉了赵武。在将军魏绛相助下杀死屠岸贾。
什么说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赵武在程婴的帮助下报了灭门之仇。此时的程婴应该已经没有什么心愿了吧,但是,他并没有心满意足,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比前面的故事更难以想象、更令我们震惊:
又过了3年,赵武成人了,行了冠礼。程婴开始向各位大夫告别,然后对赵武说:“当年,下宫之难的时候,忠于赵氏的人都能死难。我也是可以去死的,但是我却不能去死,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我去做,那就是匡扶赵氏的后代,继承家业。现在好了,你已经长大成人,继承了祖业,也恢复了原来的爵位。我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现在我要到地下去向赵盾和公孙杵臼报告去了。”
赵武听了非常痛苦,说:“我宁愿让自己的寿命缩减,也不愿意看到您离开我,我还没有报答您对赵氏的恩情,难道您就忍心离开我去死吗?”程婴没有听赵武的规劝,便自杀了。当然,赵武也为他守了3年孝。
人为什么伟大?因为他真的做到了别人也认为正确却不愿意去做的事情。人为什么值得仰视?是因为他真的可以抛开自己的一切,却坚持做自己认为真正对的事情,不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九死不悔。其实鲁迅很早就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人的骨头很硬很硬。”这个硬并不是说身体多强健,而说的是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我觉得对,早晚动用任何方式都是要去做的。或许你看我现在苟且也好,性子刚烈也罢,病病歪歪也好,身体健硕也罢。不管你看我现在是个什么样子,我觉得对的事情肯定是寸步不让的,承诺别人做到的事情,不管什么情况下肯定是要做完的。
曾经,日本不断地在弘扬武士道精神,但早在很早很早之前,我们中国就有了儒家最经典的一句话:“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因此,从老祖宗那时候起,中国人早就知道坚持正确的真理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的道理。我们试想一下程婴的年代,在当下人来看,即便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你真到了灭门的时候,悄悄地把你们一家安葬已经是舍了自己的性命了,稍微做点小事情悼念一下你,寄托一下哀思,写两首诗纪念一下你,真的也就够意思了。但这个人却做了一件非常难做的事情,那就是把对方的孩子救出来,用自己的孩子作为交换,而且在当时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另一位朋友和他的亲生骨肉死在了乱刀之下。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他不爱自己的孩子吗?当然不是!假如他真的不爱,之后也不会在赵氏孩子长大成人后一定要自杀解决问题了。
中国古代,两大最难以原谅的仇恨就是杀子之仇、夺妻之恨。作为一个男人,这两件事是最难以忍受的,可是为了自己认为最正确的事情,程婴却将一切忍耐了下来,安安静静地把自己挚友唯一存活下来的孩子抚养成人,告诉他事情的真相,告诉他来龙去脉,告诉他他现在应该去做什么。一个孩子从一个婴儿慢慢长大成人,在历史中不过是轻描淡写的一笔而过,可假如让我们仔细思考,作为程婴来说,一个男人,带着一个婴儿,然后精心地喂养他、教育他,把他培养成才,经历了多少个春秋?一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程婴不但要视如己出,还要在整个近20年的时光里,既当男人又当女人,既当老师又当家长,同时他的心一天到晚都悬在空中,生怕有人走漏了风声上面就下令追杀他们,自己无法兑现对挚友临死前的承诺。
在笔者看来,程婴之所以最后选择了那条路结束自己,主要原因就在于自己真的已经太累了,也已经完成了任务,常年来,他每天都在想念着自己的朋友,思念着自己的儿子,或许挚友抱着孩子死在乱刀之下的场景,往昔的一幕幕每天都会在他眼前滑过,有多少泪水,在身边这个孩子熟睡之时,悄然地从这个男人脸颊滑过呢?一个人长时间在内心的忐忑与忧郁中挣扎,是很容易患上当下说的抑郁之症的。要不是当初有一个承诺在先,恐怕经历了这么多痛苦的煎熬,大多数人都会失去活下去的勇气。人们常说一诺千金,程婴兑现了承诺,低调地离开了人世,可历史千百年来却从未忘记他。或许正是因为他体现了中国人忍辱负重、坚持正义的一身傲骨,老百姓在时光的流转中,将他的故事演变成了互相传唱的各种剧目,而程婴的名字也渐渐印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脑海,知道在历史长河中曾经有这么一个人,从不怕死,却忍着不能死,为了一个承诺甘心痛苦了那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