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茅台故事365天 > 寅卷 酒仙

寅卷 酒仙

    黄龙醉毁甘泉 陈忠实

    自从蝴蝶为世人指引了甘泉以后,逐渐就有了泉水酿造的茅台酒香。茅台镇因这口灵泉而盛名远扬,没过多久大家都知道在杨柳湾有着这么一口甘美的泉水,这甘美的泉水能酿造出让人醉生梦死的美酒。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更何况茅台这种世人皆知的美酒。时间长了,美酒的名声逐渐传到了天上,更有大胆者,偷偷潜下界,品尝过这人间美味。到后来,连天上的神仙谈论起这凡间的美酒,也是不禁流露出向往的神色。

    一年一度的王母娘娘的生日又到了。天庭的大小神仙又都提着寿礼去给娘娘拜寿。筵席上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众神仙喝着天庭百年酿造的玉露琼浆不禁又想起了凡间的茅台,嘴里的美酒也顿时失去了味道,可在娘娘的大寿上,谁也不敢说娘娘的酒比不上凡间的美味。日落西山,众仙奉上贺礼之后纷纷打道回府。

    一条黄龙小仙也喝得醉醺醺的驾着云往回飞去。在路过杨柳湾的时候,黄龙小仙突然又想起了茅台酒的美味,架不住诱惑,借着酒劲便停在了茅台镇。镇子上的人们看见天降黄龙,神仙下凡,纷纷拿出自家的茅台美酒奉上。黄龙小仙酒兴大发,一坛接着一坛喝得酣畅淋漓满面红光过足了一把瘾。待善良淳朴的村民们美酒招待后,黄龙小仙才心满意足的准备离去。

    在路过那一泓清泉的时候,喝多了美酒的黄龙小仙顿觉腹中酒气上扬,浑身发热,突然看见这一泓清亮透明的泉水,再也忍不住了,便俯下身去贪婪地喝了起来。

    一个小小的泉眼怎能耐得住这一条龙的痛饮呢?清凉的泉水流进了黄龙的肚中,黄龙感觉五脏六腑无比清爽,仿佛脱胎换骨一般,顿然清醒了。眼见得泉水快要干涸了。黄龙心中一惊,吸干了村民们赖以生存的泉水,这个可是犯了天条的啊!黄龙仙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村民们发现泉水慢慢干涸了,朴实的人们以为触犯了天神,纷纷开始烧香拜佛,祈求赐水。已经清醒过来的黄龙看到了眼前的一切,心里愈加忐忑不安,善良的村民为了款待他,奉上了难得的好酒,而自己却断了他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泉。黄龙心里越来越内疚,对自己酒后失控的行为十分懊悔。但是事情已经无可挽回地发生了,黄龙将面临天庭的处罚和人们的谴责。于是他横下心来,准备接受惩罚,对自己做的事情承担责任。

    黄龙卧在茅台河畔,不吃不喝,任凭风吹雨淋,烈日暴晒。时光流逝,黄龙这一卧就是3年。村民们刚开始还处于对神仙的敬畏,远远地看着他。时间长了,有些胆大的村民接近他,小孩子还试图和他说话、嬉戏;但是,任凭人们如何,黄龙总是沉默,没有任何回应。到最后村民们也见怪不怪了,每天经过黄龙的身边依然去远处挑水生活。

    终于有一天,黄龙的身体发生变化了,龙鳞开始一片一片地脱落下来。人们担心黄龙,纷纷给他送上吃的,送上从远处挑回来的水,可是黄龙依旧一动不动地卧着。又过了些日子,龙鳞掉光了,黄龙的骨肉逐渐剥落,一块一块掉落在土地上。每一块掉落在土地上的骨肉都瞬间化为肥沃的红色泥土。龙血化为条条小溪,挟着红色的泥沙流入茅台河。从此茅台河变成了“赤水”河。

    失去了甘泉,茅台酒也很难得到了,酒业也逐渐败落下来了。

    仙女临河赐酒 海飞

    现在,故事在浑浊的赤水河开始,赤水河像一条带子,把茅台村给绕了起来。除夕了,年的气息从赤水河与茅台村上空飘过。世代酿酒的年轻人长福站在堤埂上,因为杨柳湾泉水断流,茅台村人已不再酿酒,而是以农耕为生。长福的手忽然就痒了起来,他知道如果茅台村和酒的缘份已尽,那么,茅台村就不应该叫做茅台村。

    长福在堤埂上留下了一声叹息,然后他回到了家。在屋子里他听到零星的爆竹声,打开木窗,可以看到除夕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白雪包围。长福在温暖的屋子里抱着自己的手臂,想象那些爆竹在硝烟散尽以后落下的层层红色纸屑。然后,他听到了敲门的声音。

    在长福听到敲门声以前,一位披了一头银发的老妇人从茅台村穿过,其实她的脚步是轻健的,但是她在进入村口以后,行动缓慢,额头的皱纹也在瞬间多了很多。但是在她抬头时候,皱纹舒展开来,眉眼间多了一些活水。然后她看到了村口的一间屋子。她举起手敲门的时候,下意识地弯下了腰。她叫九婆。

    长福开门的时候,看到一是破衣烂衫的九婆,九婆的身子像面条一样软了下去,她很像一只麻袋,软倒在门槛上。长福抬眼望了望天空,天空像深井一样,飘着雪,望不到边。这时候,零星的爆竹声又传了过来。

    长福把一只名叫九婆的麻袋拖进了屋里,然后,他生起炭火。屋内的空气温暖,九婆醒来的时候,看到了桌子上香酒和让人的胃温暖无比的可口饭菜。九婆开始狼吞虎咽,一边吃一边对着长福笑。长福打了一个漫长的哈欠,他认为九婆的笑没有意义。屋外寒风争先恐后地发出了声音,长福又打了一个哈欠,这时候她看到九婆头一歪,倒头在桌子上睡了起来。

    长福把九婆搬到了一张床上,自己却睡在一张竹榻上。火炉传达着热浪,长福在温暖的气息里睡着了。他梦见一位美丽的姑娘,像春桃一样,着春装,脸上浮着春风。他在梦中喊这位姑娘为春桃,春桃举着一只银光闪闪的三脚酒杯,引着他到了茅台村边的赤水河边。春桃又笑了,春风一样的笑容,让长福觉得自己的身子一下子空了。春桃把一杯酒洒入河中,接着又舞动着彩袖,在河面上一划。长福闻到了阵阵浓郁的酒香,他的口角因此而潮湿。

    春桃说,长福你要记牢,每年九月九,下河挑水酿美酒,饮用洗浴,健康长寿;灌溉田地,五谷丰收。然后春桃的身子飘了起来,像一张年画一样,一会儿便飘在了云端之上。在长福的眼里,她有些像是在风中飘荡。春桃消失了,像没有来过一样。这是一个美好而短暂的梦,唤醒了长福关于酒的记忆。长福想起多年以前,他和爷爷学酿酒时的情景。那时候,他的童年被酒香浸得骨肉酥软,像一千只兔子在他的体内狂奔。

    长福醒来的时候,阳光就在他身边小兔一样跳跃。他推开门,吹进来一阵清新的冷风,然后他看到积雪在瞬间消尽。长福在望着这亮晃晃的春光好久以后,飞奔进屋,想要告诉九婆,一夜之间春风灌满了茅台村。九婆不见了,床上的被子却叠得整整齐齐,一阵一阵的浓香,越来越浓郁地占据了他的房子。长福愣了一会,突然想起了那个关于春桃姑娘的梦,这时候他明白,九婆就是春桃,春桃就是仙女。

    长福在路廊上把他遇见仙女的事告诉茅台村每一个人,每年的九月初九,浑浊的赤水河会立马变得清澈而透明。茅台村的村民们,按长福所说,挑来河水酿酒,终于酿出了芳香的茅台酒。故事从赤水河结束了,茅台村的脚步却没有终止:

    1957年,在设计茅台酒外销装潢商标时,人们便根据这个茅台镇代代相传的美丽故事,特地选用了“飞仙”图案——手捧美酒的仙女广袖长舒,潇洒飘逸,腾飞蓝天,其设计就是出自这个在茅台镇代代相传的美丽故事。而至今茅台酒瓶颈上总是系着两条红绸带子,便是仙女披在肩上的那两条红色飘带的象征。

    天降宝珠生灵泉 傅恒

    很早很早的时候,有一年,天庭瑞云异彩,人间五谷丰登,天上地下一派祥和。不知是风调雨顺,或是神仙精心伺候,还是孙猴子“改邪归正”,去哪个洞里玩耍去了,所以这蟠桃园中的蟠桃结得特别多,个头特别大,肉质特别特别的香甜。王母娘娘大发慈悲,决定在寿辰之日,热热闹闹地邀请各路神仙前来聚会,犒劳犒劳他们一年内来对玉帝和她的忠诚。玉帝老儿也害有“妻管严”(气管炎),便来个夫唱妇随,自己倒落得个好,又能给各洞神仙们交待交待以后的事宜。

    各洞各路神仙接到王母娘娘的请柬,一个个欣喜若狂。这种天赐良机,既能讨好玉帝和帝后,又能享用那长生不老的蟠桃,还能同各洞新交旧友叙谈叙谈。因此,各位神仙就忙着准备着蟠桃宴会上献艺献礼和为王母娘娘祝寿的颂词。

    且说理发匠出身的吕洞宾自幼练习,使得一手好刀法。以后成了道人神仙,便来个宝剑换剃刀,舞起剑来比原来那剃刀更为熟练自如,而且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精妙绝伦的程度。今天为王母献艺,且有玉帝前来观看,各路师兄师弟助威,此时不露一手还待何时。因此,他的剑上天入地,看得玉帝击掌称妙,看得众神仙掌声雷动,看得飞鸟挺翅,走兽却步,游鱼住水。王母大喜,当即赐御酒一坛,又赐“玉液宝珠”一颗。吕洞宾中了头彩,出尽了风头,好不得意。

    在这里,还得交待几句,洞宾自幼清苦,是众神仙中出身低贱的人。王母念其忠心,所以特将这玉液宝珠赐给他。这宝珠价值连城,还有一大妙用:就是不管任何低劣难咽的酒,只要用宝珠放进去浸泡一下,这酒立刻就会变得幽雅细腻,回味悠长,如同多年陈酿,香气四溢。倘若将宝珠抛进河里或井水里,水质立即就发生变化,用这种水酿造出来的酒,那是开瓶十年香,倾倒众人忘归家的。

    按下诸位神仙不表,也不去叙述玉帝和王母此时何等的高兴。且说洞宾捧起王母赐给的御酒,开怀畅饮,直到坛底朝天,方才把宝珠往袖中一放,步履踉跄,腾云驾雾归去。行至茅台镇上空,按下云头,用惺忪醉眼一望,洞宾顿觉眼前别有一番风貌:巍巍群山,似金线串珍珠般绕着小镇,赤土绿荫,蜂飞蝶舞,气候宜人,庄稼繁茂。一条碧绿的河水从西而来,从小镇口穿过,向北流去,突然来了个掉头,缓缓地向东流去,头也不回地穿过朱砂堡,泻下金银滩,穿过龟山蛇岭,跳下蜈蚣岩,汇集二郎滩,加入长江,东归太平洋,再往北看,寒婆岭下清风徐徐,马鞍山上硕果累累,小镇边上商贾云集……

    “师兄在此停留,像是在等什么人吧?”一个娇滴滴的声音传来,人未到声音先到,洞宾欣慰顿生,赶忙抬头一看,原来是白牡丹仙子款款迎之上来。

    “等你呗!”洞宾不愧在江湖混迹多年,得道成仙,脑袋自然灵光,即刻话锋一转,向情人送去一个醉眼秋波:“除了你,我还有什么人等啊!”说着,身子早向情人靠过去,两朵祥云合成一朵,自然要温存一番。

    白牡丹仙子让开洞宾凑上来的亲热劲头,娇嗔地说:“听说蟠桃会上,师兄出尽了风头,恐怕早把故旧抛到九霄云外,准是在这里等待新欢吧!”

    “可别错怪了人家,我才不是那种朝三暮四的人呢!”

    听到洞宾发誓表白,白牡丹此时才伸过手来,挽着洞宾,说:“师兄,给我说说盛会情况嘛!我好羡慕你们啊!”

    吕洞宾早在心里打转转,要在情人面前卖弄一番,听仙子这样一说,他顺水推舟地说:“是嘛,我不给你讲,向谁讲去。”说到那里,他又望望刚才观察到的茅台镇那幽雅环境:“师妹,下面有个好去处,我们去那里叙谈叙谈。”

    于是,两人按下云头,双双落脚在杨柳村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温存过后,洞宾如此这般,绘声绘色,添油加醋地把蟠桃盛会讲了一番,而且还特别强调王母赐给他的玉液宝珠和御酒:“这可是这次盛会上最高最好的赐品了。洞宾我岂敢一人独享?!”

    “别讨好了,一大坛御酒你喝个精光,想到了师妹我吗?”牡丹仙子嗔怪道,“成仙了,也改不了男人们的脾性,光是用嘴哄人。”

    洞宾急了,涨红着脸说:“王母御酒岂能给女儿家饮的,这宝珠倒可以给你开开眼,要是别人呀,没门!”他向师妹眨眨眼,努努嘴,便伸手去袖中取宝珠。说时迟,那时快,这宝珠刚刚在牡丹仙子眼前晃了几晃,只见一道金光闪闪,宝珠顿时从他们手上飞了出去,落在两颗杨柳树下,霎时不见踪影。两人大惊失色,牡丹仙子急得差点哭了起来。可是,吕洞宾眉头一皱,顿时心血来潮。他心想,这可能是天意,不可强求;同时也可以在情人面前卖弄一下男子汉大丈夫的大方、大度。于是,安慰师妹道:“可惜是可惜,不找了吧。只要我们对玉帝王母忠心,还会再得到赏赐的。”说着,挽着师妹的手腕,驾上祥云,乘风而去。

    说来也怪,洞宾师妹刚离开,杨柳树脚立刻就有一股清冽甘甜的泉水冒了出来。蜂飞蝶舞,飞禽走兽川流不息,气候宜人,百花盛开,异卉繁茂,鸟语花香,泉水终年不断,滋润着这片土地。

    三花泼酒——对美丽姑娘的赏赐 张炯

    相传很久以前,在赤水河畔,山脚下有一户人家,开着一间酒坊,家里就两口人,老酒师和他的女儿三花。三花心地善良,对待来来往往的行人也经常赠酒招待。父女俩一天天的酿酒、卖酒,日子就这么平淡地过着。老酒师日渐衰老,身体也越来越不好,同时,他还经常心事重重,觉得这酒还可以酿得更好喝,但又不得其法,为此很是苦恼。对于喝惯了他们酒的乡亲们,也没有感觉到这酒多好,也不会感觉这酒多不好,好像只是习惯了而已。

    这一日老酒师又生病了,躺在床上。午后,三花刚刚服侍老酒师吃完药,门外就来了一男一女两个老叫花子敲门讨饭,看着破衣烂衫的老叫花子,三花没有丝毫的厌恶之情,端出饭菜给两个老叫花子吃。两个人一看见吃的,就狼吞虎咽地吃开了。吃着吃着,那个老头子就叫开了:“明明是酒坊,也舍不得给我们喝酒。”这时,那个瞎婆子也附和道:“是啊,原本还想喝酒呢,姑娘,我们要酒喝,给我们端酒来,快点。”三花姑娘听到这里,忙从酒缸里舀了一碗酒端给他俩。谁知两个叫花子只抿了一口,就又挑三拣四的,嫌酒不好。

    躺在屋内病榻上的老酒师听到这里,就火了,起身踉踉跄跄地来到门前说:“人活脸,树活皮,两位老人家,你们真没道理,也太不给脸了。”

    那瞎婆子听到这话,拿起手上的饭罐往屋里一摔道:“给你脸!”两个老叫花子站起身来就要走,三花姑娘忙拦住:“别这样,老人家”,又对老酒师说到:“爹爹,您看这。”老酒师也气冲冲对女儿说到:“让他们走,也太不识趣了。”再回头来看看,那要饭罐里全都是发酵了的汤,把三花晾在筛子里的酒曲全泼湿了。

    第二天,三花用这酒曲帮着爹爹酿酒,嗬!蒸出来的酒,竟然使整个村子都飘逸着酒香,乡亲们也闻香而来。老酒师闻到这酒香,顿时病全好了,他舀了一杯,咂着嘴品了一下,还真是酒壶山的仙味酒啊!

    后续:老酒师有心为之而不得,无心反而得之。世事难料啊!或许我们可以猜想,估计是哪位天神,看中三花姑娘的心地善良,特意来帮助他们父女俩的,赐予他们这人间罕见的琼浆玉液!

    蝴蝶指引佳泉 叶辛

    二千多年以前,茅台还是一个偏远的山村,因为赤水河畔的一块台地上长满了夏天开白花的茅草,故而村名叫茅草台村。村寨附近的杨柳湾,茅屋里住着一个勤劳正直,心胸坦荡的小伙子,因为一家人惨死于恶势力的淫威之下,而只身来到这与世无争的地方。他心地善良,常常接济一些比自己更穷困的人,因此,在周围乡邻中有着很好的名声。

    一次,小伙子外出归家途中,适逢一场大雨,淋了个全湿。自顾不暇之际,一只蝴蝶忽然奋力地从他眼前飞过,在暴雨中挣扎,一下掉进泥淖里了,左右振翅,欲飞不能,眼看着快不行了。小伙子看蝴蝶可怜,如同自己的境遇一般,恻隐之心油然而生,跑过去从泥泞中将蝴蝶轻轻捧起,拭去它身上的泥浆,将它放入怀中,用体温温暖它发抖的身体,最后,小心翼翼地将蝴蝶放在一个雨水冲刷不到的树洞里。

    过了好久,天大旱,树木庄稼干枯,井水河水干涸,大地开裂。人们被逼到很远的河滩去挑水,特别是那些只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就更难了,小伙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每日除了给自己挑水之外,还得多跑好几趟,尽可能帮那些老人和小孩。

    有一天,小伙子又要去挑水,刚出门,一对蝴蝶冲着他飞来,绕着他翩翩起舞。小伙子好生疑惑,仔细一看,其中一只很是面熟,这不是他从泥淖里救出的那只蝴蝶吗?一时间,另外一只蝴蝶飞向前方,又复回,而他救的那只在他眼前上下飞舞盘旋。一下子,小伙子明白了:这是蝴蝶来谢他恩了。“小事情,举手之劳,看着你好了,我也高兴”,说完他就扭身去挑水,只见两只蝴蝶一路追着他,一直在他周围快乐地飞舞着,直到他这一天挑水结束,这两只蝴蝶还在小伙子屋子里又飞了两圈,才依依不舍地离去了。

    就这样一直过了好几天,蝴蝶天天来,陪着小伙子去挑水,他自己也习惯了蝴蝶天天陪他挑水了。有的时候,小伙子还会和蝴蝶说说话,“怎么就能找着好水?让那些老人和孩子少受点苦”。

    一天清晨,蝴蝶照常来了,小伙子又准备去挑水了,奇怪的是,这一次,蝴蝶不是像往常那样直接跟着他,只见一只蝴蝶飞向前方,又复回,就这样一直反复,而另外那只在他眼前上下飞舞盘旋,它们好像想要阻止他的脚步。小伙子好生奇怪:这通灵性的蝴蝶,莫不是想告诉我些什么?

    “蝴蝶啊,要是想告诉我什么,你们就往前飞,我跟上你们去就是了。”刚说完,只见两只蝴蝶并成一排,慢慢往前飞,把他引入一条人迹罕至的小道,绕过一片片树林,看见参天古木,翠绿层叠,奇花异卉,百般争艳,鸟语花香。忽听泉水叮咚,一股淡淡的幽香飘来,小伙子跟随蝴蝶一路行来,只见一泓清泉从石洞里涌出,漫成一汪小溪缓缓流出。小溪周围芳草如茵,垂柳依依,莺声婉转,空气香甜。清泉泛起的水花,就像串串流淌的珍珠。小伙子被澄清的泉水和周围的景色迷住了。他蹲下身子,掬了一捧泉水,一饮而进,啊,清甜润喉,芳香沁脾,顿觉脉络通达,舒畅异常,方才明白蝴蝶引他至此的缘由了。小伙子本是个好酒的汉子,常酿酒喝来抵御风寒,他懂得佳泉能酿美酒的道理,于是就用杨柳湾的泉水酿酒。果真,用这泉水酿出的酒香醇味美,过路客商喝过后纷纷喊好。于是乎,四乡八寨来茅草台村品尝、购酒、觅酒的人越来越多。“茅草台村”叫起来有些拗口,人们就把“草”安省略了,茅台村、茅台酒就这么叫开了。

    杨柳湾,有文字可考的茅台史上最早出现酿酒作坊的地方,进茅台酒厂一车间正建于此,“杨柳湾古井”名胜尚存。

    盐商酿茅台 滕刚

    茅台镇因盐而兴,这里集聚大批盐商,这些盐商不少是贵州、四川、陕西、山西籍的商人,清代著名诗人郑珍首有“蜀盐去贵州,秦商聚茅台”的诗句。赤水河畔,历来就是酿美酒的地方。盐商们腰缠万贯,素来生活奢侈,而茅台镇地处穷乡僻壤,既无丝竹管弹之乐,又无斗鸡走马之趣,盐商们百无聊赖,常常饮酒寻欢。

    且说康熙四十三年阳春三月,赤水河畔青山郁郁,绿水悠悠,山上百花开放,桃红李白、蜂飞蝶舞,水中百舸争流,运盐之船,来往如梭。茅台镇外有一家临河的吊脚楼,竹篱茅屋酒旗高杨,因远离码头,显得十分幽静。这天,酒店来了三位盐商:穿团花锦马褂的胖子姓郭,为山西籍盐商;蓄小撮山羊胡的精瘦老者,姓宋,是四川富荣盐场驻仁怀边岸的掌柜;握三尺长叶子烟杆的中年汉子姓毛,是经销盐的当地黔商。三位平时饮酒成瘾,是有名的瘾君子,被当地戏称为“三君子”,今天趁着大好春光,邀邀约约来此饮酒赏春。店小二将三人殷情地迎进店,端来麻辣牛肉,干红海椒煸山鸡,红烧岩鲤,还有山菇、苦笋等等,又抱来一坛陈年枸酱酒,拍开封泥,顿时酒香四溢。店小二给每人斟上一大盏,三人寒暄一番,举盏道声“请!”就开怀畅饮起来。

    酒过三巡之后,大家都有了些醉意,不知不觉,话就多了起来,渐渐地,一些豪言壮语就出了口。这几位盐商虽然是好朋友,但毕竟也是竞争对手。贵州盐商、四川盐商以及陕西盐商、山西盐商互相之间,在盐的生产、技术、市场等等各方面,明争暗斗,互不服气。这种竞争,在今天又牵联到了酒的话题上。

    “要说这枸酱酒嘛,倒是不错,不过,”宋掌柜顿一下,“比起泸州老窖,这味还是差了点。”毛老板听了很不服气,眼珠一转,转了个弯道:“泸州老窖算不了什么,比起成都水井坊的老窖来就略逊一筹,水井坊是前朝嘉靖年间就有的,那年我在成都会仙楼……”“算了算了,你莫提水井坊了。”宋掌柜白了毛老板一眼:“那水清坊虽然也属清香的白酒,味太清淡,就不如泸州老窖来得痛快,绵软可口,醉也醉得舒服。”郭老板一旁见了,不甘落后,忙借过话头吹嘘起来:“要说醉得舒服的酒嘛,当数我们杏花春了,芳香浓郁,酒不醉人人自醉,连杨贵妃也贪杯喝多了,以致留下贵妃醉酒的千古佳话”。“郭仁兄,你这话却失之偏颇了”。毛老板抢过话头:“据考证,贵妃醉酒的酒为剑南道绵竹所产的剑南烧春,是当时的宫庭御酒呀,没听说啥春酒让杨贵妃喝了,以致于春情大发。”“你!”郭老板被毛老板一抢白,气得说不出话来。毛老板得寸进尺说:“美酒均产在南方山川秀美之地,而北方苦寒荒漠,只能产辛辣性烈的劣质白酒”。毛老板的话立即得到宋掌柜的赞同,郭老板两眼通红,瞪着二人,恨恨地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我把杏花村的酒带来,你们也把川酒带来,加上这里的枸酱酒,大家好好比一比,敢不敢嘛?“咋不敢呢?”毛老板胡子一翘:“就怕你连这枸酱也比不过”。“废话!”郭老板脸红筋涨“要是我输了,给你磕三个响头”。“说话算数。”毛老板冷冷一笑:“要是我输了,手板心煎鱼给你吃。”“好了好了!越扯越远了。”宋掌柜忙打圆场,扯开话题。

    宋掌柜两眼朦胧,笑眯眯地说:“酒色财气嘛,不要光是说酒斗气,财嘛,都是盐商天天考虑的事,用不着在这里讲,眼下,大家说点别的好不好,你们刚才说杨贵妃醉酒,那贵妃可是个美人,夏天睡在凉板上,听说……”宋掌柜卖关子,止住了话头。“咋个了?”毛、郭二掌柜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盯着宋掌柜,异口同声问,“快说呀,听说什么?”

    ……

    “哈哈哈”三个盐商同时笑起来,越将屋檐下的燕子也惊得飞走了。三个脑袋凑在一起,说着酒话,胡话,豪言壮语的话,俗不可耐的话,不知不觉,窗外下起了蒙蒙细雨,青水绿水,云烟缭绕,整个世界都醉了,醉成了一幅朦朦胧胧的泼墨山水画。

    这次饮酒之后,郭老板还真的请来一位著名的酒师,在茅台酿出了一种与当地酒味迥异,更为醇美的新酒。毛老板不服气,联合起宋掌柜,也请了著名的酒师来,又对郭老板的新酒加工改良。这样,你来我往,互相攀比,一种新酒出世,就到酒店互相品尝,评头品足,互比高低,互不服输,然后再下去不断试验、改良,逐步形成一套奇妙、复杂、精湛的酿造技术:酿酒师结合当地得天独厚的温暖气候和优质水源,通过多次下麯发酵、蒸馏,取酒和勾兑,一斤酒就得下麯三斤以上,生产周期长达九个月,最终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别具一格的美酒佳醪,其特点为“无色透明,特殊芬香,醇和浓郁,味长回甜。”这就是茅台酒,清代以来,又叫茅台春、茅台烧春,回沙茅台,回沙大麯。

    华联辉孝母酿美酒 赵本夫

    太平天国失败以后,清廷委派在镇压太平天国中起家的名臣丁葆祯任四川总督。丁葆祯是贵州人,深知贵州不产盐,贵州人吃盐都由四川运入。而由于制度不存、运销混乱、价格奇贵,造成贵州民间缺盐甚至无盐,一般民众多为淡食,向有“吃盐当过年”之说。丁葆祯上任伊始,便派他的朋友、后来做过云南巡抚的遵义人唐炯督办盐务,负责整顿四川盐政。唐炯又推荐另一个遵义人华联辉协助,丁葆祯很欣赏华联辉的人品才华,三人相见,一拍即合。

    应该说,这一次盐政整顿是非常成功的。首先是四川盐税收入由整顿前的每年七千余两,激增到百余万两。然后因为有了顺畅的运销渠道,较为稳定的制度和价格,也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黔人吃盐的困难。而当初毅然出山,协助唐炯整顿盐务的华联辉,由于牢牢把握住了这一机会,不仅把差办得漂亮,而且在把川盐运销贵州时,他在仁怀、纂江、叙永、涪陵四大口岸中,得到了其中两大口岸的部分垄断权,在十余年中,由遵义乡下一个虽然读书中举、却无官无职的小地主,一跃而为贵州的首富。在后来的许多年里,贵州的老百姓还流传着“唐家顶子,华家银子”的谚语,以形容其多。这个谚语中的唐家,即前面提到的唐炯和他代代做官的子孙们。而所谓华家,就是华联辉所开创的华氏工商业家族了。

    华联辉垄断的仁、叙两大口岸中,最主要的便是仁岸,也即茅台口岸。由于有赤水河通航之便,茅台口岸便成为川盐销黔的最重要码头。太平天国时,茅台口岸曾遭到严重破坏,这时又渐渐从那场兵火灾难中苏醒过来,一时人烟重聚,商贾云集。而华联辉由于身负整顿盐务的责任,又在茅台设有盐号,就经常在赤水河一带奔走。他是一个被儒家文化滋养很深的人,笃信仁义礼孝。即便在他非常有钱、十分荣耀之后,每次还乡,他都必定离家十里就下轿、更衣,让从人返城。自已则青衣小帽,让仆人挑一担礼物,暑天一顶笠,雨时一把伞,步行回家。

    一次,他从茅台回到家中,家人设宴洗尘。席间,华联辉的母亲忽然提起一件事,说“长毛”之乱前(即太平军进入贵州),她曾在茅台地方喝到过一种非常好的酒。不知道平乱以后,这种酒还有没有?要是没有了,还真可惜。华老太太不知道自己唠唠叨叨的这一番话,无意中竟放在了儿子的心上。华联辉再到茅台时,就吩咐手下去寻找这种“很好喝的酒”,以遂母亲的心愿。谁知这桩他本来以为很简单的事,却碰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原来,经过战乱,酒房倒了、酒窖填了、酒工死了,茅台的酿酒行业除了一片残砖剩瓦,已不复存在。

    华联辉虽然没能找到母亲当年喝过的那种美酒,但他为了满足母亲的心愿,决定重建一个酿酒的作坊。以他的财力和能力,几个月后,新作坊就在一片废墟上建立起来。那时候还没有工厂这个概念,华联辉给这个新生的华氏家庭企业取了一个名字,叫做“成义烧房”。这是在同治六年,也即公元1867年发生的事。这个“成义烧房”,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茅台酒厂最早的雏型。后来王视天下的贵州茅台酒,也就这样在一个母亲的闲嗑和一个儿子的孝心里诞生了出来。

    华联辉初建“成义烧房”的时候,他的盐号生意正蒸蒸日上,银子如流水般哗哗涌进来。依照他的本意,这烧房所烤之酒除了家中自用,主要是用来馈赠亲友,满足生意应酬,并不是拿来卖钱的,因此产量很低。没想到的是,华家有好酒的消息不胫而走,前来索要此酒的人络绎不绝,踏破门槛。华联辉开始还很高兴,来者不拒,慷慨赠与。渐渐要酒的人越来越多,并日益成为一个负担,华联辉不愧是一名富有眼光的商人,他从中看到了巨大商机。华联辉决定趁势扩大产量,明码标价,正式把美酒推向市场。这一决策对华联辉来说,既解了人情之苦,又多了一项收益,可谓一举两得。

    当时的华联辉不可能预想到,他苦心孤诣的经营主业、并使自己成为一代巨富的盐业,随着时代的步伐早已不复存在,而他当初在不经意中栽培的一棵小树,却在后人的精心培育下窜成了参天巨木。而茅台的故老乡亲们也没有想到,那仅只在传说中流传了数百年的“王气”,终于在这一坛坛清洌的琼浆玉液中升腾而起,最终成就了茅台酒业今日王视天下的格局。

    唐蒙与枸酱酒 凌鼎年

    话说司马迁在《史记》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伟大著作中,给我们讲了一个和茅台有关的,发现夜郎和枸酱的故事……

    公元前135年,闽越国国王进攻南越国,南越国王向汉朝求援。汉武帝派大将唐蒙讨伐闽越。事后南越王设宴招待唐蒙将军。宴席上,令唐蒙将军印象最深的却是一种名叫枸酱的酒。这种酒颜色微黄,异香袭人,唐蒙虽然知道南越国物产丰富,南越王生活骄奢,美酒美味美色,无奇不有。不过他还是被这种从未喝过的美酒所倾倒。他一边品尝,一边随意地问:

    “这酒很好喝,简直是太好喝了。是你们本地出产的吗?”

    南越王看他一眼,哈哈一笑,也很随意地回答他:

    “上使所喝之酒,并非我南越国所产,这酒来自夜郎国。夜郎国和南越有通商之好,有一条江从他们那里流下来。上使喜欢,就多喝一点吧,这种酒即便喝醉了,也不会伤人的。”

    唐蒙借着酒意,对南越王说:

    “大王此酒,真是人间极品,小臣虽然有幸品尝,却总觉有些僭越,毕竟这样好的东西,不应该不让我的君王知道,这不是为臣之道呵。”

    南越王听唐蒙这样说,吩咐近臣抬来一坛枸酱,说:

    “上使只管喝吧,这坛枸酱,就请上使带回长安,献给皇帝,以转达南越国王对皇帝的谢意。”

    唐蒙赶紧上前一揖,说:

    “谢大王。”

    很快,唐蒙就完成了使命,回到了长安。

    同时,他把枸酱酒也带回了长安。

    唐蒙了解了这些情况,就把枸酱献给汉武帝品尝。武帝一尝,好喝啊,古人说话,叫做“甘美之(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

    唐蒙趁机建议汉武帝,说现在南边这几个国家的问题,总有一天朝廷是要解决的。汉武帝很欣赏唐蒙这个建议,于是在第二年夏天,汉武帝派唐蒙率一千汉军,带一万民夫,携大量礼物,由蜀地熟悉情况的商人带路,从赤虺河进入夜郎。

    当时西南地区的交通极为不便,夜郎又僻处莽莽群山之中。因而汉朝不知夜郎,夜郎也不知汉朝。以致唐蒙率领的通好人马,一路行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吃尽千辛万苦。好在从长安出发时,唐蒙的爱妾苟贞英非得要同行,唐蒙怎么劝阻都不行,只好依顺了她。如今路途艰难,却得苟贞英温柔贤淑,除照顾唐蒙起居外,还在队伍中早起晚睡,嘘寒问暖,缝缝补补,调羹送汤,颇得大家的尊重和爱戴,是唐蒙一个意料之外的好帮手。

    这一日,队伍来到一个叫做茅草台的地方。只见这地方两山夾一峡谷,赤虺河奔流到此,突然变得舒缓平和,岸左较平坦之处,散聚有百来户人家。队伍尚未走近,已有阵阵酒气袭来。带路的蜀商上来告诉唐蒙,说这就是濮人酿造枸酱的地方。

    唐蒙听了,微微一笑,对苟贞英说:

    “阿英,要不是因有此物,你我怎能有今天之行?”

    苟贞英也轻轻一笑,说:

    “将军建功立业,全由此物而起,你我二人和它,也算极有缘份了。既然已经到了此地,何不小息几日,再往前行?而且既已来到夜郎,便应通使知道,我们偌大队伍,万一发生误会,亦多不便。”

    唐蒙怜爱地看了看苟贞英,见她虽然美丽不减,却因连日劳累,面有憔悴之色。不由自主地抚了抚她的背,说:

    “就依你,在此地休息三天,另外派人前往夜郎王城,通报我等来意。”

    茍贞英感激地点点头,吩咐随从立起军帐,生火造饭,自已跟随唐蒙,来到村中。

    村中人民,都是椎髻、葛衣的濮人。见有如此浩大的队伍到来,倒也不怕,聚集了在村口路边观看。唐蒙与苟贞英走来,便有一位村长模样的人上前迎接。唐蒙让蜀商与他交涉,说明身份和使命,让他放心,各安本业。又拿出银两若干,把村中枸酱,尽数买下,自备以外,分给兵丁人伕,顿时队伍中便传来一片欢呼之声。

    到了傍晚,河风习习,篝火堆堆,唐蒙与苟贞英坐在帐内,一边喝着拘酱,一边听那蜀商讲这濮人和夜郎的来历。

    那蜀商见多识广,又口齿灵便,夜幕中娓娓道来,却也动人心魄。

    关于夜郎的起源,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个妇女到江边洗衣,看见江水中漂来一段大竹,她好奇地把大竹捞起,结果发现里面躺着一个白白胖胖的孩子,她把这个孩子抱回家去,抚养成人,长大后这个孩子仁德出众,武艺超人,受到人民的拥戴,逐渐收服了许多部落,建立起一个大夜郎国。他不忘自己的出身,自称竹王。现在夜郎国的竹王,叫做多同。

    而茅草台这个名字的由来,缘起于河岸上一座古时候留下来的,濮人祭祀祖先的高台。这座后来被废弃的高台,在漫长的岁月中被年复一年萋萋生长的茅草湮没。

    听了蜀商这一番介绍,唐蒙和茍贞英对视一笑,心说:原来如此。

    谁知到了晚上,苟贞英因水土不服,竟忽冷忽热,一病不起。唐蒙尽管悉心照料,又让军医治疗,仍是无力回天。第三天头上,这位聪慧美丽的女子,竟然在陪伴夫君出使夜郎的途中,死在伤心欲绝的唐蒙怀中。

    唐蒙把爱妾安葬在茅草台东边的山岭上,这里居高望远,或许可以让她北望长安,看到自己的家乡。从此以后,这座长眠着苟贞英的山岭,就被当地人称为寒婆岭,取意为苟贞英来自寒冷的北方,是寒冷地方的女人。说也奇怪,自从苟贞英安葬后,这座山就开始长出许多枸树,这种树的树叶可食,果实鲜红,树皮可以造纸制绳,全身是宝。大约是苟贞英香魂不散,以身化为草木,庇佑这一方水土,怅望夫君的归来罢。

    安葬了苟贞英之后,唐蒙接到信使的回话,说夜郎王欢迎大汉使者前往。于是泣别爱妾,拔营启程。

    到了夜郎王城,唐蒙受到夜郎王的盛情款待,在唐蒙的劝说和各种礼物的诱惑下,夜郎王看花了眼,痛快地接受了唐蒙提出的归顺要求。于是在夜郎王的带领下,夜郎以及夜郎周边的一些小国都一起归顺了汉朝。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事件“唐蒙通夜郎”。

    就在这样一个魅力无穷的大时代里,夜郎以及周边部落成为了中国版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而这种引发和见证了一场国家疆域大扩张,并在其中担任了重要角色的美酒,在经历了两千年沧海桑田的轮回,日月精华的蕴蓄,山川人物的凝炼之后,在二十世纪被定格为我们泱泱中华的至尊国酒——茅台。

    错把茅酒当苗酒 于立极

    清朝时有一桩及其重要的国家机密,那就是顺治皇帝的出家疑案。传说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代皇帝顺治,在自己心爱的董鄂妃去世后,悲伤过度看破红尘,出家当和尚了。五台山天台寺有一蜡制的僧装顺治像,头戴宝冠,身披黄袍,据说面目骨架与顺治画像十分相似。而康熙多次到天台山拜祭,或赐匾额,或赐金帛,证明天台山确为顺治出家之所(《清稗类钞》)。有人说,顺治皇帝于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一出走,而忌辰推迟到正月初七才宣布,是在密令寻找,未能找到才发丧的(《白话野史大观》)。顺治皇帝弃位离宫当了和尚后,他的儿子玄烨接了皇位,就是后来的康熙。

    父子情感血脉相连,即便是江山社稷也无法代替,大内密探一直秉承康熙的旨意秘密寻找顺治,但寻找多年一直没有踪迹。作为天子连自己的父亲也找不到,康熙的心情十分郁闷。看出儿子的心事,康熙的母后对他说,你皇阿玛的脚板心有一颗又红又大的痣,在位时常说五台山的风光好,老和尚的根基厚,你可去那里找找看。

    思父心切的康熙决定亲自查找父亲,他化装成一个还愿的香客来到五台山,拜见了天台寺住持,同时送上一百两银子作为香资。如何能顺利让和尚们脱下鞋子呢?康熙想到了一个绝佳的办法。他对住持说,弟子曾许愿要给五百个佛爷洗脚,听说五台山有五百个活佛,此次前来我要一个不少的为他们洗,不知能否得到住持的恩准?

    住持从未听到过如此稀奇的誓愿,但被康熙的虔诚感动,当即表示可以满足他的心愿。于是住持陪同着康熙,挨个给和尚们洗脚。平日在宫里都是太监和宫女伺候,为了父亲要洗这么多臭脚丫子,实在难为了康熙。可是为了找到父亲,他把这些委屈都咽了下去。洗来洗去,康熙的手臂酸痛,手也被泡白了,天台寺的和尚一一洗完,可就是没有见到脚板心有红痣的和尚。康熙不免叹了一口气,这脚岂不是白洗了吗?康熙心算了一下,已经为四百九十九个和尚洗了脚,皇帝金口玉牙,好事怎么也得做到底呀!

    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康熙问住持还有没有还没洗脚的和尚,住持摇头说没有了。旁边一个小和尚说,不是还有一个疯疯癫癫的打杂役和尚吗?住持于是让小和尚把疯癫和尚喊来。不一会儿,小和尚回来禀告说,喊不来呀,那和尚正酩酊大醉,怎么也喊不醒呢!住持大怒,寺里竟然还有违反戒律的和尚,让本寺在香客面前丢脸,这就把他驱逐出寺!康熙心中一动,赶紧拦住盛怒的住持,说不必看表面现象,济公不也是修心不修口吗?我这就为第五百个和尚洗脚去!

    于是住持带着康熙来找疯癫和尚,一进门,便看见禅房地上躺着一个仰面八叉、烂醉如泥的和尚。也许是父子缘分吧,康熙仔细端详一番,觉得这个疯癫和尚十分亲切,莫非他就是我思念已久的皇阿玛?于是小心翼翼上前脱鞋,谁知这和尚不让脱,一脚把康熙蹬了个趔趄,嘴里还嘀咕着,要洗脚就先给我苗酒喝!说罢又鼾声如雷。康熙不能强行脱鞋,只得回宫找苗酒。可宫里哪有什么苗酒,上朝的时候他就询问了众臣。有个大臣回禀说,苗酒仍苗人的酒,云、贵、川素有西南夷之称,是苗人居住所在,可派人去那里找找。钦差找来找去,只在贵州茅台村找到了几坛老窑,赶忙带回复命。康熙听完钦差的禀奏,心里一惊,“茅酒”岂不是“苗酒”的谐音?等把茅台酒一打开,满屋生香,饮之甘醇味美,心想这就是了!

    于是康熙带着茅台酒再次来到五台山,疯癫和尚一尝,异常高兴,他正是康熙的亲生父亲——顺治皇帝。其实他早就认出了儿子,洗脚寻父本已让他感动,为他寻茅台酒的诚心更是感动他。但顺治转念一想,儿子继位后管理朝政井井有条,皇位既已交给儿子,完全可以放心了。但见他盘膝而坐,闭目念经,并不搭理康熙,也不提洗脚的事。康熙想,皇阿玛定是在考验自己,所以还不愿相认,于是轻轻退出了房门。

    第二天一早,康熙又来到禅房,只见房里空无一人,桌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未曾洗脚红痣在,

    父子情深两无猜。

    苗酒至诚心已领,

    该相见时已相见。

    自由自在云游去,

    江山难买回头人。

    顺治不愿再见儿子牵动尘心,云游去了。

    佳人美酒 裘山山

    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有个美丽的宫女叫酒曲,才貌双全,能诗善饮。一次中秋来临,月光明朗,寂寞的宫女们在一起饮酒寻欢,个个大醉。一位叫翠豆的宫女说,听说人间的生活无比快乐,男耕女织,相亲相爱,我们不如下凡去。另一个叫黄花仙姑的宫女马上响应,只有酒曲宫女有些犹豫,怕人间没有琼浆玉液,无法享受醉酒的快乐。翠豆宫女说,人间大地物产丰饶,你可以带上琼浆玉液之酒曲,去那里自制美酒啊。

    酒曲宫女动心了,便揣上一坛天宫里最好的酒,和翠豆黄花一起,趁着酒劲儿逃离天宫,下凡来到人间。

    她们落脚的地方叫英西峰林,溪水潺潺,鸟语花香,土地肥沃,景色如画,三位仙女立刻陶醉了,决定就在这里住下过日子了。黄花仙姑从天宫带来了油菜花种,播满在英西峰林,油菜花染黄了小溪,菜籽丰收后黄花仙姑就用它做成了菜油;翠豆女仙从天宫带来了饱满的大豆,满山田野种遍,秋天大豆收获后用就它做成了豆腐,再用菜油把它炸成黄色,芳香宜人;酒曲女宫自然是栽种了大片的玉米,秋天收回了沉甸甸的玉米棒子,准备酿制美酒。

    仙女们的勤劳能干立即吸引了四邻八乡的好青年,上门求婚的络绎不绝,翠豆和黄花很快就找到好人家出嫁了,过上了他们向往的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的日子。

    唯有酒曲宫女,始终未能酿制出美酒来,从天宫带来的琼浆玉液越来越少,心里万分焦急,便拒绝了所有的求亲,整日闷在屋子里抑郁寡欢。

    一天夜里,酒曲宫女忽然梦见一个白发飘飘的老者,他谆谆说道,要酿出好酒,就不能拒绝爱,先有爱而后有佳酿,爱在心中酒香方能四溢……说罢飘然离去。

    第二天早上一醒来,酒曲宫女就听见了悠扬的笛声,她知道,一定是那位英俊青年又站山坡上吹笛子了,这位青年来自遥远的贵州茅台镇,是闻着酒香找到酒曲宫女的,一见之下就爱上了她,可登门多次酒曲宫女都拒不相见。他便每日到她家门前的山坡上吹奏长笛,笛声悠扬,在英西峰林间缭绕。

    酒曲宫女终于打开房门,含情脉脉的将青年迎进家来。青年告诉酒曲宫女,酿酒的关键是水,必须找到最好的泉水方能酿出美酒。于是酒曲宫女和青年一起上山寻找,他们在山野中携手并肩,相亲相爱,终于找到泉水,用瓦罐背回家中,反复试验,终于酿制出了醇厚的玉米酒。他们请来两位仙女和村中老人,让他们共同品尝。老人说,我活了那么大岁数,从来没喝过这么好喝的酒!两位仙女则说,这酒和天宫里的玉液琼浆一样美妙啊!

    酒曲宫女笑了,答应与青年结婚。很快,他们就有了一对双胞儿女,这对儿女打满月起就饮酒如水,肤如凝脂,脸蛋红润,一家人生活得十分幸福。

    可是有一天,一个采蜜的蜜蜂神不小心被油菜花芯刺伤了右眼,便上天到玉皇大帝那里告状,说有三个宫女私自下凡,在人间醉生梦死。三个仙女闻讯胆寒,害怕玉皇大帝治罪,商议后决定各自逃生。

    黄花仙姑携儿带女逃到了云南罗甸,于是有了今天的云南罗甸油菜花海洋;翠豆女仙有一重病的女儿来不及逃逸,被父亲五谷大神缉拿,也只好随父回天界。但她特有的制做豆腐的手艺却留了下来,留传至今,成为广东英德黄花镇有名的的黄花豆腐。

    而酒曲宫女却不愿离开,她舍不得英西峰林山间那眼美妙的泉水,眼看着天兵天将就要来了,丈夫对酒曲女宫说,快跟我回故乡去吧,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必须离开。我相信只要我们一家人相亲相爱,一定可以找到更好的泉水。

    酒曲宫女终于同意了,她将剩余的一坛佳酿背在背上,和挑着一对儿女的丈夫一起踏上了回家的路途。当他们走入贵州山区,就要到茅台镇时,一家人又累又渴,酒曲宫女便放下酒坛,取出酒来让一家人解渴。

    这时,一直在追赶他们的天兵天将眼看着追不上了,就刮起了怪异的龙卷风,将搁在地上的酒坛打翻在地,一坛子美酒刹那间汩汩地流入山涧。酒曲宫女万分心疼,顺着酒水追赶而去,当她追下山涧时,忽然发现山涧那条原本碧绿的河水,一下变成了红色,她捧起来喝了一口,竟然酒香四溢。

    酒曲宫女大声唤来丈夫,两人决定就在河边安家。他们在山坡上开荒种玉米,然后取这条河的河水做酒曲,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终于酿制出了无与伦比的美酒。打那以后,这条河就叫做赤水河,而茅台镇,成了中国美酒的发源地。

    金奖诉讼断悬案 曾哲编撰

    茅台酒被评为世界名酒了,消息从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传来,不胫而走,人们有了期待。这事情发生在1915年冬天,那奖牌似乎被冻结在半路,迟迟不见。原因是众所周知的军阀割据,交通不便造成的。没见到奖牌,争端却起。

    当时的茅台烧房有数家之多,高手里拔高,再拔出两户,但还难分伯仲。一是王姓的“荣和烧房”;二是华姓的“成义烧房”。都是资金雄厚,酒质最优。华之鸿和王少章两人在督黔官刘显世、名流也是中国建筑史学的先驱乐嘉藻等诸人面前,达成共识,以茅台造酒公司的名义统一商标,共同送展。

    如今,金奖是拿回,但给哪家?就成了大难题。俗话说,一女不能嫁二主,两户烧房争夺激烈。金牌未到,却来了官司。

    这一时期的茅台酒,己醇香四方,成为新宠,需求大增。这奖牌归属的矛盾,也就愈加显露。而华、王两家的口水战,也逐渐升级。最后是一个原告一个被告,把官司打到了仁怀县知事覃光銮那里。

    覃光銮,十分为难,思忖再三。以“事关重大,非县能断”,知难而退,不论曲直,向省署呈文,上交了矛盾。

    贵州省长明白此案事关重大,立即派专人前往南京政府农商部请示。农商部向贵州使者说明情况后,遂又委托将茅台酒所获的大奖章和证书带回。贵州使者一同带回的还有“教具乘方积木”的巴拿马博览会大奖金牌及证书,和“小学教育”的巴拿马博览会大奖铜牌及证书。

    刘显世此时己升为贵州督军,势力扩张到重庆、成都,达到了他一生事业的顶点。正是志得意满,遂召开表彰大会,并举办盛大宴会以示庆祝。宴会之中,自然少不了华之鸿和王少章二人。对华,王两家的纠纷,刘显世心知肚明,他也有意要平息两家矛盾。

    酒过三巡,刘显世转过脸来,对华之鸿说:“延厘兄,茅台一出,莫与争锋!此次茅台酒荣获国际大奖,成为世界名酒,应了乐嘉藻当年王者之酒的期许,追根溯源,你华家功不可没啊。”

    华之鸿淡淡一笑,说道:“督军过奖,茅台获奖,是老百姓百代之积累,是天地鬼神之厚爱,也是我中华文明的福音,岂是华氏一家的功劳。”

    刘显世也微微笑道:“延厘兄过谦,你的道理固然正大,但华氏先人承前启后,存亡续绝的一番心血,无论如何也不能埋没!请延厘兄谨记此言,如有机会,或铭之于石,或书之于典,让子孙后代,永不忘记。”

    华之鸿连忙站起来一揖,说道:“延厘谨记督军之言,不敢辱没先人。”

    刘显世也站起,扶华之鸿坐下。他亲手给华之鸿倒一杯酒,然后说:“上次乐先生回贵阳,甲秀楼上,纵论古今,延厘兄又给我薄面,让王家的酒一起到旧金山参赛。现在天不负人,得了这样一个大奖回来,本是极好的事情。但我听说你们华、王二家,反倒因此起了纠葛,好事变成坏事,这可不是当初你我以及诸人成全的本意。延厘兄,你看……”。

    华之鸿听刘显世说到此节,满心不悦,他打断刘显世的话,说道:“督军的意思,难道是要我把奖凭让给王家吗?我华之鸿虽然不才,但事关家族荣誉,是非曲直,自有公论,请恕之鸿难以从命。”

    刘显世哈哈一笑,对华之鸿摇手说道:“延厘兄非也。你我相交多年,难道还不知道我的为人?我刘显世虽然粗鲁无文,甚至还有人说我阴险狡作,但礼义廉耻,国家法度,毕竞还是明白的。你华、王两家的争端,都有充足的理由,都是势在必得,难以相让。然而今天的庆功宴上,奖凭只有一份,给谁不给谁都难。你叫我如何处置?”

    华之鸿默然。

    这时旁边一人插话道:“督军大人,依我看来,此事不难解决,只看延厘兄愿不愿让我插手?”

    刘显世一听此人说话,大喜过望,说:“原来可澄兄更有高见,请说不妨。”

    华之鸿一看,是自己的老友任可澄发话,心中有些怪他多事,只在鼻孔里哼了一声,并不多言。

    任可澄是贵州宪政党的灵魂人物,多年来对贵州政局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贵州响应云南首义,他不仅是出谋划策的主要人物,还写下了天下为之一振的云贵世凯檄文,而且还亲赴蔡锷军中,出征川南,甘冒矢石,负责军需,深受蔡锷倚重,对护国战争取得胜利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护国战争胜利后,北京政府论功行赏,委其云南省长一职,不日就要赴任。

    任可澄一笑,说道:“这事无论延厘兄怎样想,还真得由我出面,其他人都不合适。延厘兄不信,我说出来你就知道了。”

    华之鸿说:“任兄,请说”

    任可澄说道:“依我看来,这奖凭既然难发,那就不发。”

    刘显世和华之鸿互相看了一震,搞不懂任可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刘显世干“咳”了一声,笑问:“这个……这个……不发,怕是不行吧?”

    任可澄拈须答道:“怎么不行。既然发给谁都是麻烦,不发不就没有麻烦。”

    刘显世定睛看了一阵任可澄,拍了一下他肩膀:“说吧,老哥,谁不知道你是个人精,把你肚子里的货色倒出来,不要折磨我和延厘兄了”。

    任可澄颔首轻言:“督军请试想,华、王两家之争,确实各有理,奖凭只有一份,给谁都不公平。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谁都不给这唯一的办法。但是不给奖凭,并不等于不承认两家的获奖资格。只要两家的获奖资格得到承认,奖凭放在什么地方,不就无所谓了吗?”

    华之鸿心下琢磨:蔡锷曾说任可澄是天下奇才,可惜生逢乱世,又处偏邦,军人当政,没有给他施展才华的机会。自己与他交往甚密,觉得蔡锷言过其实。但从今天他这一席话,可以看出,此人处事,确能一把抓到关键之处,而且心思空明,周到仔细,几句话解决了问题,照顾了情绪,还给刘显世留下了余地。自己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真是“不识庐山,只缘身在”。于是,朝任可澄微微点头。

    刘显世外表粗鲁,心思玲珑。任可澄一番道理,让他知道,解决此案非他末属。刘显世看一眼任可澄,再看一眼华之鸿,哈哈大笑后,踌躇满志说道:“可澄兄所言极是,这办法也只有你等聪明的之人,才想得出来,当然也只有你等身份地位之人,才道得出来。皆大欢喜,皆大欢喜。好办法,好主意!就这样定了。延厘兄,意下如何?”

    华之鸿苦笑,点头同意。

    就这样,两家茅台酒烧房奖凭之争,平息。为了公允,贵州省府行文仁怀县和成义、荣和两家烧房。原文为:“贵州省长公署指令:呈一件巴拿马赛会茅酒。系荣和成裕(义)两户选呈,获奖一份,难于分给,请核示由。呈悉。查此案出品,该县当日征送呈署时,原系一造酒公司名义,故奖凭、奖牌只有一份,据呈各节虽属实情,但当日既未分别两户,且此项奖品亦无从再领,应由该县知事发交县商会事务所领收陈列,勿庸发给造酒之户,以免争执,而留纪念。至荣和成裕两户均系曾经得奖之人,嗣后该两户售货仿单、商标均可模印奖品以增荣誉,不必专以收执为贵也。仰即转饬遵照此令。”

    华、王两家得到这样一个判定,均表示服从,皆大欢喜。从此以后,这两家烧房都对外宣称荣获巴拿马赛会大奖章,相安无事。

    茅台酒瓶轶事 严苏

    最早的茅台酒瓶,它主要特征是底小、口小、肚大,这样的一个陶质坛形酒瓶,在当时还不称“茅台酒”,是称作“茅台烧”的,而且在这个背后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那得说到二百多年前,就在赤水河畔,离茅台村不远的一个小村子,住着勤劳朴实的农民阿旺一家人,终日辛勤劳作,可是往往是缴了地主的租子之外就所剩无几了,生活过得很是艰难!特别是到了每年过年的时候,别人在家里吃着丰盛的年夜饭的时候,心里就更不是滋味了。虽说日子苦,可是一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这一家人也就没什么了,仍然每天乐呵呵地生活着。

    天不负人,终于碰上好年景了,在缴完租子之后,留下的余粮还算充裕。一家人准备好好地过个年了。到了赶场置办年货的时候,阿旺看着闹哄哄的集市,琳琅满目,不禁几分高兴之情油然而生。庄稼人虽说平日省吃俭用,可是毕竟过年了,平日舍不得买的,现在也狠狠心置办上了,阿旺也不例外,特意买了老早就想买的几瓶茅台烧(茅台酒)。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年三十了。阿旺一家也早早就收拾备好了一切,年夜饭也吃完了,就到了去给长辈们磕头拜年的时候了。

    谁知道,一家人刚刚出了门,就来了两个强人,把家里抢劫一空,就连桌子上,他们吃剩的饭菜也不放过,几瓶茅台烧也被吃了个精光。等到茅台酒下肚之后,这下就真正发挥了其“风味隔壁三家醉,雨后开瓶十里芳”的魅力了,酒香醇厚,两个强人不禁有点晕乎乎,没几分钟,就烂醉如泥了,不省人事地躺在地下。

    到了一家人回来的时候,就只见桌上一片狼藉,两个强人躺在地上,在他们边上的,是抢劫来的财物,原封不动放在那儿,仔细一看,不仅有自己家的,还有两个强人偷来的东西。这家人连夜赶紧到官府报案,结果一个也没跑掉,自己家的东西保住了,就连和他们同样遭遇的人的财物也保住了。

    这个可谓真正的皆大欢喜啊!因此,茅台酒就成了大功臣,剩下的茅台酒瓶也被当成了传家宝一代一代留传下来,保存至今。

    直到1982年,这家农民应征把长期收藏在家里的传家宝送给茅台酒厂,经行家鉴定,确认它是迄今为止保存最早的茅台酒瓶,距今已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据说当时还有一斤装、二斤装、三斤装的酒瓶,可惜都未能保存至今。

    碎瓶夺金魂惊巴拿马 傅国栋

    金秋9月的旧金山,景色格外宜人,这一切对乐嘉藻先生来说,都是视而不见的,他的心思全都悬在了博览会上。眼看酒类评比就要结束了,但是,中国送展的茅台酒却仍然无人问津,身为本次博览会食品评委的他,不免着急,却也束手无策。以茅台酒的品质,应该是此次参展酒品中的上品,可是如果落选,作为贵州人的他,又有什么颜面见家乡的父老。

    乐嘉藻先生曾经在评审小组中提及茅台酒,但是其他各国的评委都摇头,都拒绝品尝,因而茅台酒连小组提名的机会也没有获得。他不免奇怪,下来多方打听,终于知道个中缘由。各国名酒全都包装精美,色彩绚丽,一上来就把评委们的眼球吸引过去了。而我们展送的茅台酒却是黑不溜秋的陶瓶,木塞,猪尿泡封口,因此被拒绝品尝。乐嘉藻先生不免气愤,评的是品质,并非包装。心想:我们的茅台,虽说包装简陋,但是品质绝对是千锤百炼的,就因为国运不昌,我们就要忍受这样的待遇吗?一怒之下,他拿起一瓶茅台酒往地上一摔,此时正逢一大群西方人簇拥来到中国馆……

    乐嘉藻先生的本意,无非是对西方评委们的不公正表示愤怒。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摔竟然石破天惊,那浓郁芬芳的酒香,顿时引来了众多参观者的围观和惊叹。那香味当然不胫而走,也钻进了这群西方人的鼻子中。他们中间一个身材高大,须发全白,目光炯炯的年老绅士当即停下了脚步,朝乐嘉藻这边看了一眼,又对身边的人说了一句什么话,就径直走了过来……

    “哈罗,你好。”

    这年老绅士向乐嘉藻先生伸出手来,旁边的翻译把意思转告了。

    “你好。”

    先生也向他伸出手去。

    “我从这瓶摔到地上的酒中,找到一种十分美妙的感觉。我能知道你为什么要把这样美妙的酒摔到地上吗?”

    那年老绅士微笑着问道。

    先生说道:

    “对不起,我把这瓶酒摔到地上,是因为它不仅无人赏识,而且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年老绅士面容一敛,“哦”了一声,又说:

    “有这样的事?你可不可以把这瓶如此美妙的酒,向我介绍一下?如果真的象你说的那样,或许,我能督促有关方面,给它一个公道。”

    先生一听这话,不由得仔细端详起这位年老绅士。只见他面容虽然慈和,举手投足间却有一种威严,自己多年来阅人无数,却在此人面前,有一种凛然而悚的感觉。他快速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

    “这种酒叫贵州茅台酒。它产自中国西部一条神秘河流赤水河边上,已经有了两千年以上的酿造历史。它的特点是酒花晶莹,颜色微黄;入口淳和,多饮不伤;香味持久,意蕴绵长。请问先生,您在什么地方,可以品尝到这样尊贵和这样美好的饮料呢?要知道两千年前,欧洲还在罗马人的统冶下,而美洲则一片荒凉。而就是这样一种尊贵和美好的饮料,居然在评审小组中被无知地拒绝了。我想任何人碰到这种事,都一定会象我一样愤怒。”

    那年老绅士听翻译说完,微微一笑,拍了一下先生的肩膀,说:

    “先生,我觉得你的介绍很神奇,也很吸引人。我能否有幸品尝一下你这种尊贵而且美好的饮料?但愿它的品质,和你的介绍真的相符。”

    先生拿起另一瓶茅台酒,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装,倒出一杯,先在自己鼻子下嗅了一下,说:

    “当然。请。”

    那年老绅士举起杯子,面朝光线看了一阵,点点头,轻轻仰头,慢慢啜干。然后闭上眼睛,似在回味。良久,他睁开眼睛,把杯子递回乐嘉藻先生,转头对身边的人说了一句什么话,这才面露微笑,对乐嘉藻先生说了声:

    “谢谢。再见。”

    那一群人也都纷纷向乐嘉藻微笑,点头,然后簇拥着这位年老绅士转身走了。

    乐嘉藻先生眼看着这一群人越走越远,正在疑惑这位年老绅士到底何方神圣的时候,见那翻译又倒回来,对乐嘉藻说道:

    “乐先生,你可能还不知道,刚才和你谈话的这位绅士,就是美国的前任总统罗斯福先生。他最后对身边人说的那句话是:‘各位,我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好的酒。’而他身边陪同的人,就是此次博览会的高级评审委员会主席罗伯茨先生。罗伯茨先生要我告诉你,请你把这种尊贵而又美妙的饮料直接送到高级评审委员会,请那里的专家们进行终极评审。高级评审委员会将根据专家们的意见,作出公正的裁决。”

    乐嘉藻先生一听,犹如梦中。

    之后,博览会高级评审委员会果然对贵州茅台酒进行了破格评审,认为此酒“风格独特,品质优良,且以冰晶见长”,应授与最高奖之大奖章以资奖励。这里所说之“冰晶”,应是茅台酒特具的酒花之误。随即,美国各家报纸和上海《申报》等,都把这一消息作为博览会的一条花边新闻作了报道,成为博览会上被人称道传说的一件轶事。

    应该说,乐嘉藻在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的这一次“智掷”酒瓶,无意中创造了一个世界贸易史上经典的范例。以致近百年来,我们在提到茅台酒时,都会由衷地想起这件当年发生的悠悠往事。还在当时,这件事就己传遍全美的华人社会,随后更在国内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

    万倾明珠一瓮收 曹向荣

    话说1856年“天京事变”,韦昌辉杀了杨秀清,又将矛头指向掌握军事实权的石达开。石达开匆促之中,带着数万人马逃往云南。石达开十六岁“被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就被封为“翼王”,也是奇人一个。他用兵神出鬼没,却又能饮酒作诗。天下但凡用武之人,多是烈性,石达开却性情温厚,得万众爱戴,这也是一个人为文的绝妙之处。帅兵多年的石达开,凭着他一身的才智和英勇,走岳阳,下武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居然受内讧的胁迫,如今落得个身无定处。石达开帅军一路行走,思想这些,不由他心里悲伤难过。正在他情绪低落之际,忽闻得一阵酒香,打听左右,知道他帅的一队人马到了一个名叫茅台镇的地方。

    茅台镇这个地方,是有名的产酒地,有“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繁华。茅台酒就是从茅台镇而得名。石达开骑在马上,闻到丝丝缕缕迎面扑来的酒香,一时想起李白的一首《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故乡。

    “不知何处是故乡”,石达开把最后一句诗复诵一遍,想当年李白客居兰陵,虽不像他石达开这样仓惶,却同他时下的境况一般,同是异乡之人。想那李白到这兰陵,见到用郁金香酿造的美酒,那香味自是不提,只这温润的琥珀一般的酒色,就让李白一扫沮丧凄楚的外乡情绪,三杯不过,便忘了身到兰陵,只当是回到自己的故乡。石达开想到此,只觉得身上沉重的战甲在一片一片掉落,他正象他所封给他的“翼王”的称号,被一点一点羽化。

    石达开下令驻地茅台镇,他郁积心中的不平,他思念家人的烦恼,一时全散乱在这里醇厚的酒香之中,几杯茅台下肚,甚至都有点像李白一样,迷恋愉悦起来了。这天,他又面对茅台,细酌两杯,不觉思绪千里万里,想李白受惑那兰陵美酒,也只有“玉碗”才盛出醉人的琥珀颜色。而他杯里这茅台,在石达开看来却是赏心悦目的无价“明珠”。分明是“明珠“,却只收在了一个个家常的瓷瓮之中,更显其无价的本色。石达开又想这里的赤虺河水,眼望着与他河一般无二,却有这般功效,真是神奇造化。石达开这样想,感慨难耐,禁不住吟得一首,道是:

    万倾明珠一瓮收,

    君王到此也低头,

    赤虺托起擎天柱,

    饮尽长江水倒流。

    石达开刚吟完此诗,只听得帐门外有人来报,说是他们数万军队驻扎在此,这里的酒全被喝个精光了。石达开一听,叫来这里的酿酒师傅,要他们连夜造酒,让他们把窑坑里的原料蒸馏出茅台酒来。他又怕他们不仔细,便亲自督阵,看着酿酒师们一个窑坑一个窑坑地挖,一个窑坑一个窑坑地烤,一连烤了几个窑坑,却不见有一斤半两酒出来。石达开见状好生气恼,叫人把已经烤过的原料加曲下窑再烤,真是奇怪,那加曲再烤的窑坑,倒是有酒流出来,勺来一尝,竟跟白开水一样,没有一点酒味。石达开大惊失色,这个盛产美酒的地方,竟然在他的严督之下,不出一滴,这难道是天意?由不得多想,他紧急下令,带着部队离开茅台镇。此后,他帅军抢渡大渡河不成,全军覆没。

    其实,茅台酒的生产工艺,严格说来得经过八次反复蒸馏,还得分罐贮存,得几年后再掺合勾兑才能得成。石达开哪里知道这些,情急之中只当是厄运当头。话说回来,美酒不成,也只是石达开兵败的一个说词,当年,石达开督阵就是造出那“明珠”一般的美酒来,他的命运也只怕难以扭转。

    时间荡尽历史的烟尘,“饮尽长江水倒流”,写不尽石达开当年兵戎走马的英雄豪迈,“万倾明珠一瓮收”一语,写尽了茅台酒的倾国倾城。

    战利品 陶江

    清道光年间,江西新建人程矞采曾任职甘肃兰州道府。其时,正值边匪张格尔作乱,清庭为平叛,命长龄为平叛大将军前往云贵地方靖边肃匪。程矞采负责整个平叛大军的后勤保障。为了不失军机,顺利完成此役,程矞采向长龄建议,让自己的弟弟时任甘肃凉州道府的程楙采前来协助办理一应后援事务。俗话说:打仗得靠父子兵。在长龄的指挥下,张格尔的叛乱很快平息。程矞采兄弟由于后勤补给做得出色,顺利办差、交差,经长龄向朝廷举荐,兄弟俩双双获清庭赏赐顶戴花翎,并受封于浙江布政使和安徽布政使。程矞采、程楙采兄弟春风得意,兴意独致,于是便趁赴任之机,先行归乡祭祖。

    且说二人一路迤逦,乘官船经由鄱湖入赣,在修水下游登岸,只见自己的老家汪山巍峨雄绝,气势不凡,多少便有几分自豪感,当然也生发几分显摆之意。下船时,居住汪山一带的乡邻听说程氏兄弟得了皇上恩宠,立下战功,荣归故里,几乎倾乡出动,纷纷前往修河边上迎候。江西巡抚毓松和新建知县吴皋率领乡绅也来迎接。

    程矞采、程楙采兄弟在鼓乐齐鸣和连绵不绝的爆竹声中下船,兄弟俩是满面春风,拱手相谢,好一派衣锦还乡的少年气概。

    待程氏兄弟钻进官轿后,人们开始惊讶俩兄弟所带来的“战利品。”

    人们都说:这回程氏兄弟是驮着金山银山回乡了。可是,从船上抬下的却没有多少只箱子,都是一只只大坛子,而且坛口封得严严实实,真不知是何宝贝。大家指指点点,猜测揣度,众说纷纭。一致认为,看那挑夫压弯肩头的样子,这抬下来的坛子中装的一定是现大洋。

    在场的江西巡抚毓松和新建知县眼看着船上抬不完的坛子,心中多有妒意,尤其是毓松,心中特别的愤愤不平,哼,净捞浮财,刮了云贵的地皮往老家搬,亏他还在皇上老子那参我们的本,说我们在赣置民于水火,搜刮民脂民膏,看来,你们也不是好东西。想到此,他在心中打定主意,回去后,好好的向朝廷奏一本。吴皋却有主意:“巡抚大人,捉贼捉赃,不如现在就让差役上前,拦住那赃坛子,当众露富、当场现丑,看他还能说自己是清官?。”

    “不,”毓松想了想说:“还不是时候……。”

    “等他们将银子埋到地下,再去找茬,那时恐怕就晚了。”吴皋摩拳擦掌,只等着毓松一声令下。

    毓松再度沉吟片刻道:“行了,别多嘴,等等何妨,老夫我自有主张。”

    吴皋退到一边,也不好再多嘴了。

    第二天,汪山土库前的草坪上,摆了整整一百二十桌的流水席。程氏兄弟将族中乡绅、长老、私塾先生、县大爷以及本族兄弟姊妹、亲戚朋友都请上,程氏两兄弟令人从土库中将那些坛子搬了出来。

    只见坛子开处,众差役用竹筒一筒一筒舀出的竟是酒液。顿时,整个土库四周清香四溢、酒气扑鼻、温馨诱人。众人的疑窦顿开。毓松和吴皋也傻了眼。毓松对吴皋说:“幸好我没有同意你的莽撞之举,不然我们可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吴皋悻悻然,无话可说。

    程矞采待众人排座次就席后,得意地端了满满一碗酒,站到台阶上,兴高采烈地对众人致祝酒词:各位父老乡亲,今天,承蒙各位厚爱,前来府上相贺。我们兄弟俩没别的本事,只以一身恭事朝廷,得皇上恩宠,受朝廷褒奖,为得乡邻笑颜,便将所奖银两,兑换成当地的美酒几坛回乡祭祖,侍奉长辈,弘扬家风,今日略备薄勺,请大家干一杯。

    众人应声而饮,没待酒下肚,现场众人便齐声赞美。都说这酒香味独特,醇甜可口,不知是何方之物。

    程矞采笑了:“这是晚辈就任云贵时,经常听当地百姓推荐,而且是用当地神水酿制的好酒,名叫茅台酒。”

    “啊!真乃国酒,酒醇无度,香飘赣鄱,果是名不虚传。”内中新建知县吴皋频频喝彩。他端了酒碗,来到程矞采身旁,眯笑道:“兄弟,这酒太迷人了。这样好不好,能不能给我和毓松大人各一坛,让我们分享分享你们的‘战利品’。”

    程矞采戏谑道:“哈哈,真亏仁兄想得出。看来,你们刮地皮有术,今天也刮到我头上来了。”

    众人听此说,都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茅台王 伍献卫

    赤水河畔有个茅台镇,那就是国酒茅台的故乡。百多年前小镇上有户王姓人家酿制的茅台被大家称作——“王茅”,酿酒师老王八十八岁高龄了,他酿制的茅台是小镇的金字招牌,大家都尊称老王为“茅台王”。逢过年过节,婚丧嫁娶,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赶来请老王酿酒,甘甜香醇的茅台成了乡亲们心中的最爱。

    后来“茅台王”年事已高只在家里颐养天年,酿酒的事自然传给了小王。小王酿酒也深得真传,几斤食粮,几斤水,几两酒曲,几成火候,了然于胸,酿出来的美酒,一杯开胃,两杯解乏,三杯提神醒脑,连“茅台王”喝了也十分得意地夸好。

    酒虽酿得好,可一说起这小王的人品跟老王就有天壤之别了。老王酿酒从来不打折扣,几斤食粮酿几斤酒,一两不多一两不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酿酒就是做人,讲求‘心诚’二字,只要心诚了美酒自然就出来了!”以前也有乡绅官宦出高价请老王去酿酒,可都被老王一口回绝,老王说:“我酿酒不为发财,我只为乡亲们酿酒,酒出窖的时候,乡亲们能请我喝两盅我就很高兴了。”

    眼下小王酿酒却老是缺斤少两,乡亲们私底下都议论纷纷,可碍于老王头的情面大家也没有把事情挑明,只当是付点酿酒的酬劳,毕竟小王的手艺还不错,去请他酿酒的人依然络绎不绝。

    有一年,李老爹请小王酿了两坛子茅台酒。他称了称酒的分量,发现丝毫没有缺斤短两,李老爹暗自庆幸:“看来是讹传,小王酿酒还是公道得很呀!”当下,李老爹把酒埋在后院,准备来年给儿子娶媳妇的时候再开启。

    第二年八月,李老爹给儿子找了门好亲事。头天晚上李老爹就请赵媒婆和家里的几个亲戚来喝两盅,先小范围庆贺一下,第二天就要正式摆宴席庆贺了。

    “今天你们要开怀畅饮,这可是上等茅台,小王酿的!”李老爹从后院抱了一坛子酒回来兴奋地给大家斟上。赵媒婆一口酒刚入口只听得“呸”的一声,接着几个亲戚也“呸、呸……”地把酒吐了一地,李老爹眉头一皱纳闷地喝了一口,这哪是什么茅台,分明是五糟水嘛,只有那么一丁点儿酒味!

    人缝喜事却触了眉头,李老爹大发雷霆:“说起来我跟‘茅台王’还是至交,可这小王八,做人也忒不厚道,酒里分明冲了水嘛,难怪称称分量足啊,今晚看我不把他的金字招牌给砸了!”火气冲天的李老爹就要冲出门去找小王论理,旁边的赵媒婆一把拽住他:“小王可恨,可老王毕竟是厚道人呀,看在他老人家多年来给我们酿美酒的情面上还是不要把事情闹大了吧,再说你这一去伤了老王头的心可不好呀!”

    大家都赞同媒婆的话,可李老爹实在难消心头之气,总要找个办法治治吧,否则还不知道有多少乡亲要吃亏呢。这时,赵媒婆悄悄地对李老爹耳语了几句,李老爹匆匆出了家门。这边媒婆又对众人吩咐了一番,顺便还往那酒坛子里舀了两大勺子水。

    不一会工夫,李老爹邀来了小王。大家赶紧笑脸相迎:“小王师傅,请上坐,你酿的好酒呀!”小王推脱了一番坐了下来,脸色甚是难看。

    赵媒婆首先举起个海碗:“小王你来迟了先罚酒三碗。”小王赶紧推辞:“我酒量不行,平日里放开量也只能喝一碗呀!”赵媒婆也不罗嗦一饮而尽抹抹嘴巴说:“今个可是你自己酿的好酒,喝了一点都不上头,我都喝了三大碗了。”媒婆好象故意把“好酒”两字说的很重,说罢还连声吆喝:“满上,满上,再来一大碗!”两只大碗碰在一起,清脆地一声响,小王只得硬着头皮把酒喝了下去。奇怪这哪是什么酒,跟水没啥差别嘛,看着桌子上一个个底朝天的大海碗,小王终于明白了几分,他的脸色青一阵红一阵,倒真像是酒劲上来了。

    最后轮到李老爹敬酒:“好酒就怕散了香味,这余下的酒等一下我还要埋回院子里去,今天的酒就尽在碗中了,大家可要留着几分量,明天我还要摆上几桌大宴四方呢。”“小王你明天一定要来,我还要把你老父亲也请来,感谢你们家酿的好酒呀!”末了李老爹还诚恳地补了一句。

    好家伙,把我老头子请来,那不是要当众出我的洋相吗,出丑事小,要是败了“茅台王”的名声,老头子还不跟我拼命呀!

    想到这些,小王坐立不安,含糊地答应明天一定都来,连忙起身告辞。

    李老爹家熄了灯,过不多久李家的后院一阵响动,接着听到有人翻出墙去的声音,这边床上却鼾声如雷,李老爹还重重地翻了个身。第二天一早,李老爹看着后院新翻动的泥土会心一笑:“茅台美酒回来了!”

    中午时分,喜宴准时开席。李老爹忙着用美酒招呼乡亲们,老王和小王果然都来了,李老爹举起一杯酒走到他们父子身边:“老王呀,感谢你儿子给我酿了好酒,人逢喜事千杯少,你老今个可要喝高兴了呀!”老王二话不说,美滋滋地仰起脖子一饮而尽,小王感觉脸上有些发烫,赶紧也拿起大杯子猛干起来。

    从此以后,小王酿酒兢兢业业,诚实厚道,“茅台王”的名声传扬四方。

    酒痴 朱士元

    五水镇依水而名,是个人杰地灵的千年古镇。环绕五水镇的有大运河、小盐河、废黄河、张福河、淮沭河。五水到此相会,如五仙聚合,彰显出古镇的秀逸典雅,源远厚重。

    家住五水镇的石红云,自小嗜酒,三碗不醉,人称“酒仙”。如论起酒道,她口若悬河,叫你如入云雾,又被人称着“酒痴”。能被人这样称呼,必定有她的根源。石红云三岁时就常和父亲对饮,一顿能喝二两酒,喝了和没喝一个样。这让父亲很有些吃惊。其实,石红云的父亲本就是酒鬼,一辈子离不开酒,离酒不成席,而且喝酒与别人不同,人家喜欢中午、晚上喝,他却是在早上喝。他说早上喝酒,一天有神,干什么事都能成功。他看女儿有酒量,也就随她喝了。那石红云也就跟父亲一起喝,喝了如同用早餐一样。到了十八岁那年,因为陪客人喝了一次酒,遇到一个难题,就不再喝酒。

    闻名于五水镇的石红云,谁家来了贵客,都绕着弯儿来请石红云去陪酒,能答应了算是赏了脸面。客人见石红云来了,也都觉得自己脸上有光,常常是不醉不归。一天,从蜀地过来一位商人,很有些酒量,主家便来请石红云去陪酒。这位商人与一般人有异,以论酒道来喝酒,谁答对了他的问题,他便自饮一碗。席间,石红云端起酒杯,正要敬那位商人的酒,那位商人并没有端杯,而是与石红云论起了酒道。他问石红云,酒的祖师爷是谁?黔地的什么酒最有名?这么一问,倒是把石红云难住了。平时,石红云很少涉及这些话题。她二话没说,端起酒碗一饮而尽,连干三碗。她谢了客人和主人,转头便回。

    回到了家中的石红云,一连睡了三日。“酒鬼”父亲深感蹊跷,便问何故。女儿将个中原委告知于他,他大腿一拍,长叹一声道:哎,怪我,都怪我!这么多年怎么没把这个道儿指点给女儿呢?他告知女儿,镇上有个王老太君,今年已八十有六,是个喝了一辈子酒的人,可算是个酒道中的人。他不仅有酒量,且能解答酒道中所难,你要向她讨教。女儿听后点了点头。

    王老太君在五水镇是个受人敬重的老太太。她有一个怪癖,白天不喝酒,全是半夜起身喝酒,每顿只喝一盅,五十多年来未变。她听人说镇上有个石红云,喝酒有量,常陪客人,很想见见。说来也巧,刚躺上床准备午休的王老太君,突然听说石红云来了,便起身相迎。

    “太君奶奶,酒的祖师爷是谁?”石红云三句客套话过后直接问了起来。

    王老太君轻咳一声,又清了清噪子说:“酒的祖师爷是杜康!”

    “杜康?”

    “对,酒是杜康酿成。”

    “杜康之前有酒吗?”

    “还没有,杜康之后才有酒。”

    “他是怎么酿成的?”

    “无可奉告!”

    石红云觉得王老太君懂得不太多,连怎么酿成酒的都不知道。我再来问一个问题,看她到底怎样,若不知,就不必再向她求教了。她马上问:“太君奶奶,你活了这么大年纪,一共喝了多少种酒?”

    王老太君笑了笑说:“难以计数,惟有茅台在心!”

    “惟有茅台在心,茅台是哪儿产的酒呀?”

    “黔酒啊!”

    “啊,黔酒?是不是黔地所产的酒啊?”

    “对,就是贵州产的茅台。这茅台啊,可与北京的故宫一样名扬中外。”

    “这么出名啊?它的历史长吗?”

    “对!我再告诉你,早年的汉武帝就喝过这个酒啊。他喝后连声说‘甘美之,甘美之’!”

    “茅台有这么长的历史啊?”

    “我再告诉你,这茅台可与别的酒不一样,太神奇啦!它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而且空杯留香!”

    “空杯留香?这么好啊!”

    “想喝吗?”

    “想!”

    “那好!我外孙女十年前送了两瓶茅台给我,我来了贵客喝了一瓶,今还有一瓶,让你品尝。”

    “谢谢太君奶奶!”

    喝了茅台酒的石红云欲醉欲仙,连声说:“好酒,好酒!”

    “我只是让你开个眼界!”王老太君笑笑说。

    品了王老太君的茅台酒,听了王老太君的论酒之道,石红云好不高兴。打那以后,她有空就来向王老太君讨教酒的道道,还解开了杜康的酿酒之迷,镇上的人都说她是个“酒痴”。后来,石红云还当起了茅台酒推销员。她每次到大酒店来推酒,客人都要向她讨教一番。客人让她喝酒,她滴酒不沾,笑笑回答道:论论酒道,其乐无穷!

    已经上了年纪的老父亲问石红云,你推茅台酒已快二十年了,你是真痴还是假痴啊?

    “老爸,这辈子我可甘当茅台痴啦!”石红云说后哈哈大笑起来。那笑声,传出门外,传遍了五水镇,伴随五河水向远方流去。

    茅台岭 龙会吟

    茅台岭原来叫茅苔岭,是湘西大山中的一个小山寨,因为这里发生了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人们就把茅苔岭改成了茅台岭。

    茅苔岭的改名和茅台酒有关。

    茅苔岭有个叫启昌的汉子,在一支军阀部队里吃粮。一次,他们营打进一座县城,得到了几缸茅台酒。启昌喝得酩酊大醉,躲到一堆柴草里酣然大睡。一觉醒来,部队早已开拔。启昌正要去追赶部队,突然听见旁边传来婴儿的啼哭。循声找去,只见路边有个弃婴。抱起一看,是个女娃。天气奇冷,女婴都冻紫了。

    启昌连忙把女婴裹在怀里,不去追赶部队了,带着这个孩子回家乡去。他已经厌倦了连年的战争生活,想回家过安静日子。部队长久没发军饷了,他身上没有一分钱,只得沿途乞讨,带着女婴回到了久违的家乡茅苔岭。父母都已去世,家里再没有什么人。启昌便带着女婴度日,给女婴起名拾姑。为了让拾姑不受委屈,他终身未娶。

    拾姑渐渐地长成了一个美丽女子。也渐渐地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她是爹喝醉了茅台酒拾来的。如果没有茅台酒,也就没有她了。爹常常对她说,茅台酒有情啊,茅台酒使我有了宝贝女儿。茅台酒是天下好酒,什么时候再喝上一回,我死也甘心了。

    听爹这样说,拾姑就在心里发誓,今生今世,一定要好好孝敬爹,一定要让爹喝上茅台酒。

    拾姑到了出嫁的年龄,四村八寨的年轻人都来求婚。拾姑放出话,谁能让爹喝上茅台酒,她就嫁给谁。求婚的人纷纷打了退堂鼓。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个大山中的山民,到哪里去搞茅台酒?

    只有瑞春没有退缩。瑞春对拾姑说,你等着我。

    拾姑说,只要你能让我爹喝上茅台酒,我一定等着你。

    瑞春就走出深山去搞茅台酒。好多年过去了,一直不见回来。有人说瑞春被土匪杀害了。

    启昌老了。老了的启昌劝拾姑,你嫁人吧,爹不想喝茅台酒了。

    拾姑说,爹,我一定要让你喝上茅台酒。她坚信,瑞春搞不到茅台酒,总有人搞得到茅台酒。

    果然,能搞到茅台酒的男子出现了。那男子把一壶茅台酒交给拾姑。拾姑说,让我爹品尝,爹说是茅台酒了,我就嫁给你。启昌喝了一口,激动得大叫:好酒,正宗茅台酒!

    拾姑就嫁给了那个男子。

    后来,启昌死了。

    再后来,拾姑的丈夫也死了。临死前含着眼泪向拾姑忏悔,拾姑,我骗了你,那酒不是茅台酒。

    拾姑瞪圆了眼睛,她说你开什么玩笑?我爹都说那是茅台酒,你怎么说你的酒不是茅台酒?

    丈夫说,你爹知道茅台酒不容易弄到,怕耽误你的终身大事,和我串通好,就说我送去的酒是茅台酒。拾姑,你对我太好了,所以,我在临死前,不能再骗你。

    拾姑如五雷轰顶,一路狂奔到爹的坟前,跪在坟前嚎啕大哭。爹,我对不起你啊,没有让你喝上茅台酒。

    拾姑在悲凄中一天天枯萎。

    突然有一天,一位两鬓雪白的的男子提着一壶茅台酒,来到拾姑家里。是瑞春。

    拾姑惊讶万分,问,你为什么现在才来,这么多年你到哪里去了?

    瑞春叹了口气。他说他知道茅台酒是贵州出的,一路步行到贵州,给当地人做了一年短工,才挣到一壶茅台酒。他拿着茅台酒往回赶,眼看快到家了,遇到了土匪。土匪抢走了茅台酒,又把他推下山崖。幸亏他命大,没有摔死。没有了茅台酒,他没脸回家,又返回贵州去,在路上被抓了兵。几次逃跑,都没逃脱。直到被解放军俘虏,他才有了回家的机会。他没回家,再一次去了贵州,却不幸患上疟疾,一病就是几年。病稍好一点,他就给人做短工,挣到了一壶茅台酒,一路餐风宿露,终于回到茅苔岭。

    拾姑泪雨滂沱。

    瑞春说,你尝尝,这是正宗茅台酒。

    拾姑说,不用尝,这肯定是正宗茅台酒。

    拾姑带着瑞春来到爹的坟前,把茅台酒绕坟头洒了一圈。茅台酒浓郁的香气,把整个茅苔岭都香透了。香透了茅苔岭的山,香透了茅苔岭的水,也香透了茅苔岭所有人的心。

    于是,当地人把茅苔岭改成了茅台岭。

    满花 萨娜

    从前茅台有一位酒师叫王演,妻子怀孕时,他曾跟朋友打赌,一定会生下女儿,朋友大惑不解,他昂头一笑道:“女儿最好,清澈如水,晶莹如花,有如水的女儿,才有聪慧的男儿。”大家便都说酒师不过是痴呆之徒。

    王演果然得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听见婴儿如歌般地啼叫时,他便抚手叫道,“好一个满花”。

    女儿便叫“满花”。

    满花渐渐长大,跟父亲最亲。王演的妻子再生下两个儿子之后,自把心思用在男孩身上,不大过问女儿的事情。一日,王演从酒坊踱步走回家,看见女儿站在院里梳理长长的辫子,突然醒悟女儿已经到了待嫁的年龄,可是方圆几百里并没有他看中的青年。酒师深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婚不嫁,让人笑话”的习俗,对女儿的婚事日渐发愁。

    满花深知父亲的一片心思,便安慰道:“父亲不愁女儿嫁不出,但愁女儿嫁不好,我要嫁给会酿美酒的后生,圆满了父亲的心愿。”他请父亲写张告示,订在端午节那日选择佳婿。对男方只有一个条件,谁答对了满花出的题目,她便嫁给谁。

    消息传开后,端午节那天,应考的后生蜂拥而至。

    满花姑娘在每位年青人面前摆几只酒杯,然后往里面倒不同的酒,让他们选出最好的酒,并且规定不准用嘴尝,鼻子闻,只准用眼睛看,不仅要说出酒名,还要说出是哪个阶段的酒。

    后生们面面相觑。但凡知道酒名的,当然要用嘴巴尝尝,鼻子闻闻,如若连这方式都限制,那只有神仙才能用慧眼识别了。

    不过,看那满花姑娘貌若天仙,柳眉条眼,宁静娴雅的样儿,不像是故意刁难人。再看王演酒师稳如磐石地坐阵,又像是在寻找在世的知音。

    应考的青年便把满腹的怀疑和焦虑收敛而回,一个个肃然静观,仿佛那浅浅的酒杯是深藏无音的歌声,命运的答案,天道的回音。

    然而那些酒真和白水般的毫无二致。满花姑娘轻盈地往酒杯里倒酒。酒的本质就是水,它流动着,喧响着,一切答案也如水一样缺乏玄机。

    那些后生最后一个个抬身而去,他们步履沉重,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那美丽的满花姑娘犹如天空的星星,飞舞的雪花,梦中的仙音,可看可听却不可得。他们来时的梦想变成空荡荡的唉声叹气。

    满花眼看规定的时间已到,心下自然着急起来。坐阵的父亲微微弯下腰,呈现出疲惫的状态。身怀绝技的父亲本想找到一个帮手,继承自己的传世手艺,可是满堂散去的平庸男子,哪里有一位入得了他的慧眼呢。

    突然,一位身穿白布衫的青年人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手里稳端满花刚刚倒给他的一杯酒说:“满花最好,满花最好。”

    酒师王演兀地站起身,满脸喜悦地望着那位英俊又稳重的青年人。他的这句话真是一语双关,既准确地指出了茅台酒最佳阶段的酒——满花,又表示了对姑娘的爱慕之情。

    满花姑娘脸上升起了两朵嫣红的花朵,像所有幸福的女儿家那样,她垂下了头,让上苍把未来的祝福之露洒在头顶上。青年人深藏不露,沉稳对答,含蓄深情的举止令她倾慕,而他深厚的酿酒功底又令她敬重。

    原来茅台酒刚蒸馏出来时,泡沫犹如鱼的眼睛,花比较大,称为“鱼眼花”;后来泡沫逐渐缩小,称为“堆花”;继而泡沫越聚越多,布满整个液面,称为“满花”,功夫不到的酒液无法成为“满花”;再后泡沫变小,散花也快,被称为“碎米花”;最后泡沫呈环状,酒的度数也低,被称为“国花”。

    要评出那个阶段的酒好,没有十成的酿酒功底是万万不行的。无怪乎青年人一句“满花最好”,便赢得了满花的芳心。这对年轻人因此结为夫妻,像所有民间故事那样,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康熙智擒鳌拜 徐小斌

    康熙一心想除掉鳌拜,便和索额图商议捉拿鳌拜的办法。索额图向侍卫长曹寅转达了康熙的秘旨,这天,曹寅见时机已到,即命保卫康熙的哈哈珠子们(满语,即服侍皇子阿哥的侍卫书童)捉拿第一个进南书房和皇帝议事的大臣。

    众珠子见第一个走进来的竟是当朝重臣鳌拜,一时吓得目瞪口呆,六神无主,以为是弄错了人,谁也不敢上前,须知,就是皇帝也惧他三分,要是出了一丝差错大家的小命儿可就都完了。

    康熙见哈哈珠子们不敢下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又不便发作,只得效前人之法,借酒壮胆,于是在鳌拜第二次进南书房之前,康熙便命索额图赐哈哈珠子们每人一碗美酒。

    众人饮了美酒,正逢鳌拜走进书房。曹寅本想率哈哈珠子们上前拿人,谁知康熙精心挑选的这些侍卫,都是十六七岁的少年,被风一吹,酒劲上来,虽然有了胆量,却都力不从心,个个醉得东倒西歪,就连曹寅也没了劲道。——这一次的计划又落空了。

    康熙两次约鳌拜进南书房试图捉拿他的计划都落了空,这才想起父皇用过的茅台酒。抬眼望去,南书房外有一块空旷的草地,哈哈珠子们正在那里摸爬滚打练得起劲。康熙忙喊抬茅台酒来。向哈哈珠子们说:“这是先皇用过的御酒,特地赏给大家,一人一碗,喝不干的不是好汉!”

    哈哈珠子们想起前几日因喝美酒,烂醉如泥,没有完成任务,谁也不敢上前接碗喝酒。

    康熙猜出哈哈珠子们的心意,笑着说:“这酒非一般美酒可比,喝一口暧全身,喝一碗强筋骨。”

    曹寅听罢,猜到圣上用意,连忙带头叩拜谢恩,哈哈珠子们齐声喊道:“我们敢上天揽月,下海捉鳖,只认皇帝不认任何人。”然后把各自面前的茅台酒喝了个一干二净。

    果然,过不久门外人声嘈杂,八人抬着一顶大轿,轿内坐着一位身材魁梧,穿着团花补龙服,脖子上挂着珊瑚珠子,威风凛凛的鳌拜。他态度傲慢,睬也不睬守门侍卫,径直向南书房走去。

    哈哈珠子们正在练武,茅台酒劲一上来,兴致非同一般,往常他们一见到鳌拜就像耗子见到猫,赶快躲让,今天却不然,好像没看见鳌拜似的。鳌拜哪知其中蹊跷,走上前骂道:“汝等小儿吃了豹子胆、活得不耐烦了?还不赶快闪开”。

    只见曹寅满嘴的酒气,上前扯着螯拜的胡须骂道:“老不死的东西,你骂谁?”鳌拜气得鼻孔朝天,头发倒立,正要抽出手来狠揍曹寅,说时迟、那时快,当!当!曹寅就给了鳌拜两拳,打得他鼻青面肿,满嘴满脸都是血,直往后退,鳌拜虽然年迈,但武功依然一流,非常人可比,他挣脱曹寅,摆开架式便和曹寅对打起来。众哈哈珠子一涌而上,可全都无法接近鳌拜,奈何他不得,就在这节骨眼上,大力士巴图早已窜到鳌拜的背后,伸出铁钳似的手把个鳌拜拦腰抱住,接着又是一个猛虎出山把鳌拜摔翻在地,曹寅和众哈哈珠子忙上前抱腿、抱脚、捉肘,拉手、豪无一点畏惧,很快就把鳌拜捆得严严实实。

    正在这时,康熙从南书房飘然而至,不等鳌拜开口,便大声斥道:“鳌拜,你可知罪?”

    鳌拜大吼大叫道:“我乃三朝元老、功勋盖世、何罪之有!你这个昏君竟敢支使小儿欺负老夫,还不快给老夫松绑!”

    康熙道:“你身为辅佐大臣,不思报效朝廷,却利用职权,网络亲信,结党营私,独揽大权,欺凌朕躬,你还将别人的领地占为己有,挑动三旗不和,动摇江山社稷,危害黎民百姓,假传圣旨,枉杀朝延大臣,心怀异志,图谋不轨,实属十恶不赦,罪该万死!”

    鳌拜见皇帝动了真的,句句打中要害,顿时吓得脚软筋麻,慌忙双膝下跪求饶。康熙念及鳌拜年事已高,毕竟是前朝老臣,有功于国,免于死罪,革职为民,没收财产了事。

    年轻的康熙设计用茅台酒赏赐哈哈珠子,智擒鳌拜的故事,流传至今。

    刘邦畅饮枸酱酒 冯晏

    在地图上旅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人的记忆力和想象力,会像地图的地名一样,密密麻麻,新颖奇异,目不暇接。贵州山高地远,我至今未能涉足,我关于贵州的知识和了解,来自书本,酒,一首革命歌曲和地图。打开贵州地图,我第一眼看见的,就是赤水河。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四渡赤水出奇兵。这是单位大合唱的保留歌曲。唱完之后,自然是交杯换盏,一顿庆祝。如果一看见桌上摆的是茅台,喝酒的,神采飞扬,喜不自胜。不喝酒的,也会因为道听途说的茅台酒故事,忍不住初体验。

    地图上的赤水河,在古代叫赤虺河。这里是一个狭长山谷地带,地形复杂,山势险峻。一夫当关,万夫难开。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刘邦和项羽曾在此多次交锋。项羽是楚国贵族后裔,力可拔山,气能盖世,手下将士高大威猛,英勇善战,多次打得小流氓出身刘邦丢盔卸甲,狼狈逃窜。好在刘邦工于心计,善于笼络人心,手下谋士,神计妙算,常使刘邦金蝉脱壳,化险为夷。项羽最后四面楚歌,泪别虞姬,自刎乌江。刘邦小人得志,黄袍加身,君临天下。靠的就是萧何,张良,韩信,陈平等人的智慧和勇武。至于后来的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历史自有另一番评说。

    天边的云彩暗淡下来,夜幕降临,风在山谷里呼啸。在这命运的黑夜里,刘邦和项羽的再次在赤虺河峡谷相遇。项羽金戈铁马,大兵压境,手下将士士气高涨,杀声震天。如此景象,刘邦心惊胆战,面如土色,命悬一线,只能按萧何的锦囊妙计,才得以苟延残喘。但由于双方实力悬殊,眼看着刘邦就要油尽灯残,奄奄一息,当年那句大丈夫生当如此的豪语,瞬间就要成为千古笑谈。

    就在此时,当地土著的濮人运来一坛坛莫名其妙的水。据说当地人,就是经常喝这种水,身体强壮,不怕冷风飞雪,不怕天寒地冻。刘邦手下的绝大多数将士,从来没听说过水能有这样的神力,生怕其中有诈,都不敢喝。但箭在弦上,岂容迟疑,见此情景,队伍中的濮人将士带头畅饮。其他的士兵见了,也喝了起来。顿时,喝了这种水的士兵觉得热血沸腾,浑身是劲。一些人喝罢,穿着铠甲跑起步来,感觉身轻如燕。还有一些士兵喝了,心旷神怡,仿佛已经忘记自己正置身于危险的山地,要面对的是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

    当晚,山上大雾弥漫,水汽浸湿了士兵们的衣裳,寒气逼人。决战前,刘邦手下的将士们,因为喝了那水,一个个像吃了豹子胆,喝了虎骨酒,热力四射,骠悍骁勇。几个回合下来,刘邦的将士们觉得还没过足瘾,项羽和他的残部就瑟瑟发抖,大败而逃。其实,在刘邦将士喝了那水,这场恶仗胜负已判。寒冷,让项羽的战斗力丧失殆尽。

    庆功宴上,刘邦在激动欣喜之余,百思不得其解。论队伍的阵势,自是不用多说,和项羽比起来,孰强孰弱,刘邦自然是心如明镜。而投奔刘邦的濮人士兵,其貌不扬,身材矮小。纵使手下有萧何等谋士,但力量对比如此悬殊,纵有十个萧何,恐怕也是凶多吉少。前几次过招,刘邦吃败仗,就说明了问题。而那天晚上,刘邦的队伍如有神助,竟然打败了项羽。奈若何?奈若何?刘邦先是自言自语,然后高声叫喊,奈若何?

    刘邦找来萧何,听萧何说书般一阵讲析后,刘邦连连惊叹——奇妙!奇妙!在山谷作战,竟是因水而胜,并且胜的是项羽。赶快查清濮人之水的来龙去脉,朕要见识见识。刘邦对萧何说。萧何辗转腾挪,袖里吞金,没几天功夫,就找到了这濮人之水的源头。

    这水是濮人的运输队运来的,这支运输队专门负责运输这种水。当地的人称这水为“神水”,喝了能提神壮胆,祛邪除病。那晚,士兵们就是喝了这种“神水”,才打败了项羽的。刘邦听了,觉得很神奇,难道真是因为这“神水”帮他打败了项羽?如是这样,那是天助我也!天助我也!刘邦便命萧何拿来一坛“神水”。萧何向运输队要了一坛“神水”,呈献给刘邦。

    刘邦自己看着“神水”,只见这“神水”倒入碗中,清澈见底,看不出其中有何奥妙。“神水”神在何处?举碗之前,刘邦还不停惊疑。一碗下肚,刘邦顿时觉得唇齿间清香弥漫,神清气爽,仿若梦幻。自此后,刘邦每天都要开怀畅饮几碗“神水”,这水让他胃口大开,精神爽快,浑身是劲。他终于明白,打败项羽,这“神水”功不可没。这“神水”,就是当地人用赤水河酿造的一种酒,名叫枸酱酒。

    一个小亭长,最后当了皇帝,成了汉高祖,当然不是几碗“神水”,就可以了事。但在中国,无数的民间传说中隐藏着历史的真相。在历史上,我们可以找到这样的记载——

    贵州是古人类的发祥之地之一,远在二十万年前,贵州的“桐梓人”就随着世界人类前进的步伐向着人类文明演进。桐梓与仁怀乃是比邻,就历史沿革而论,仁怀就曾经包括桐梓在内。境内有一条河,古称赤虺河,后为赤水河。当地人世世代代都会酿一酒,叫做枸酱酒。可惜由于长期的闭塞,这块宝地一直不为人知,而当地酿的枸酱酒也一直没有外地人喝过。直到刘邦在这里打败项羽,当地的枸酱酒才让外地人喝到。从此之后,枸酱酒的美名远扬千里,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美酒。

    这枸酱酒就是后来的国酒茅台。

    丁宝祯与茅台烧春 非花非雾

    贵州有美食“辣子鸡丁”,有美酒“茅台烧春”,这两样绝佳美食与绝世佳酿都与清代曾任兵部尚书的丁宝祯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辣子鸡丁,贵州人习称“宫保鸡丁”,宫保者,贵州人对丁宝祯的习惯称呼也。至于茅台酒,茅台人永远不会忘记丁宝祯“三杯茅台斩阉奴,一腔热血兴酒盐”的一份功劳。

    清同治年间,皇太后慈禧垂帘听政,把持大权。在宫中奢侈淫糜,挥霍无度。对外国列强宣称:“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对太平天国起义军和少数民族起义同胞则残酷镇压。同治三年(1864年),贵州仁怀战事连连,茅台酒镇已是疮痍满目,茅台几乎被踏为平地。几十家酒厂、酒窑从此一蹶不振。大批灾民流离失所,才子义士无处可投,兴家无计,报国无门。贵州遵义举人华联辉也被迫离开家乡,寻求谋生之路。

    华联辉打听得时任山东巡抚的丁宝祯是贵州织金县人,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便一路风餐露宿,前往山东地界,投奔丁宝祯,欲觅一份营生。

    同治六年(1867年),山东巡抚丁宝祯得知慈禧的忠实爪牙安德海打着查访的旗号,沿途搜刮民脂民膏,竟一路来到了自己管辖的地面泰安。

    清廷规定,太监出宫违背大清律法。人们对此事无不义愤填膺,敢怒而不敢言。安得海来到山东,乘两只太平船,悬张龙凤旗帜,带男女多人,并有丝竹女乐。在他生日那天,还摆设龙衣,令男女参拜。

    丁宝祯当即派人把安德海捉拿下狱。

    正直的丁宝祯心里也颇费踌躇,西太后心机深,权势大,安德海是她的得力宠臣,一旦触怒,不要说官职难保,就连性命也悬于刀尖了。如果不惩治宦官,任其妄为,就要违背良心,落一世骂名。

    正在犹豫不决时,下人来报,贵州老乡遵义举人华联辉求见。华联辉递上几瓶茅台烧春作见面之礼。茅台烧春是华联辉祖母彭氏平时享用之物,这次他带来赠给丁宝祯,并表示愿在丁宝祯麾下公干。

    丁宝祯看到久已不见的家乡美酒,联想到清廷腐败,宦官当权,外忧内困,茅台酒一度停产,面临失传的危机,不由感慨万千。他命人摆上酒宴,说道:“今天我就借花献佛,咱们喝茅台烧春。”

    茅台烧春一打开,满屋生香,其色清冽莹润,其味甘醇浓酽。丁宝祯正吃得劲起,忽报安德海在监狱中不服监管,说他是奉皇上之命来山东采购龙衣的,还说要禀报朝廷剥丁宝祯的皮,抽丁宝祯的筋。丁宝祯一听勃然大怒,喊道:“来人啦!”众人一声:“喳!”丁宝祯道:“把安德海推出斩首,说情者同样下场。”

    安德海狐假虎威,根本就没把一介地方官放在眼里。他想:哼,你丁宝祯也不过是做个样子,想杀杀我的威风,抖抖你的志气罢了。路过丁宝祯酒桌前时,依然傲气十足。一闻到茅台酒那特有的酱香,便犯了酒瘾,大叫:“给咱家松绑,拿酒来,咱喝得高兴,到老佛爷面前多多美言,你就请好吧。”

    丁宝祯哪里依得,他已经下了决心要为民除害,他连喝三杯茅台烧春,大叫一声:“斩立决”。

    安德海被推出斩首,临死也没有喝上茅台烧春。

    丁宝祯知道自己斩了慈禧的红人,凶多吉少,便把没有喝完的茅台烧春一连喝了几杯。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令人把安德海剥光示众三天,以解心头之恨。前去观看的人山人海。大家一看是阉割了的太监,都嗤之以鼻。

    丁宝祯又劝华联辉道:“我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你赶紧走吧。有朝一日再把茅台酒作坊开起来,到那时,请遥遥祭我一杯茅台烧春!”

    华联辉一听有理,便洒泪悄悄辞别丁宝祯回家了。

    果然,慈禧一听丁宝祯杀了安德海,先是气得怒火中烧,连连跺脚。后转念一想,京城中传说安德海是唯一没有被阉割的太监,慈禧的御用玩乐工具。如今丁宝祯把安德海剥光示众,让大家看到安德海确实是被阉割了的太监,这正好给慈禧正了视听。这样一想,慈禧对丁宝祯转怒为喜,不但没有惩治丁宝祯,反而把他从山东巡抚提为四川总督。

    丁宝祯到四川后,自然不会忘怀华联辉送茅台烧春,使自己多喝几杯怒斩安德海而因祸得福。

    光绪四年(1878年),丁宝祯奏请清王朝疏修赤水河,并派道员唐炯督办盐务,推荐遵义团溪人华联辉协助,要他们除办盐务外重振茅台酒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