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故宫六百年:纪念版 > 耄耋者说三 衰落与更替

耄耋者说三 衰落与更替

    皇宫的主人是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帝(在位48年)、明光宗朱常洛泰昌帝(在位1个月)、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帝(在位7年)、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帝(在位17年),和与之交叉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天命汗(在位11年)、清太宗皇太极天聪汗(在位10年)和崇德帝(在位8年),明代四朝、清代两朝,共70年(明万历元年至清崇德八年)这段时期,中国历史处于天崩地解,皇宫则处于更换主人的大变局时期。

    本部分在时间上,属于明朝后期、清朝初期。这个时期,中原出现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农民起义,东北女真—满洲的努尔哈赤在万历十一年(15)起兵,万历四十四年(1616)建国号后金,这两件大事明廷却全然不知。明朝由衰落到覆亡。清朝入主中原,大明皇宫易主。

    本部分为44~65讲,主要讲述此期宫廷内外的历史故事。包括张居正、李成梁、熊廷弼、孙承宗、文震孟、袁崇焕、李自成、张献忠、杜松、满桂、史可法、汤若望、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孝庄太后、董鄂妃等人物及其故事。

    经过明清之际的大变革,清朝皇帝入主皇宫。清朝对明朝皇宫没有焚烧、拆毁,而是加以利用、修缮,并改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改承天门为天安门等。改原皇后居住的坤宁宫,为既是萨满祭祀的场所,又是皇帝与皇后大婚的洞房,等等。清朝不在京外设藩王府邸,而设建在北京内城(唯理亲王府例外)。特别是建“三山五园”,即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和畅春园、圆明园,以及避暑山庄和木兰围场。当时花费全国民脂民膏,今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故宫平面图

    慈庆宫

    ② 慈宁宫

    ③ 毓德宫

    ④ 翊坤宫

    ⑤ 景阳宫

    ⑥ 咸安宫

    ⑦ 懋勒殿

    ⑧ 昭仁殿

    ⑨ 承乾宫

    明朝有两位少年天子:一位是十岁继位的正统帝朱祁镇,另一位是十一岁继位的万历帝朱翊钧。万历帝出生以后一直没起名字,跟父亲战战兢兢地生活在裕王府,直到五岁时父亲继位做了皇帝,他才正式起了名字,六岁被立为皇太子,十一岁继位,成为紫禁城里第二位少年天子。

    万历帝从十一岁到五十八岁,统治天下48年,是明朝十六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少年天子按照隆庆帝的遗嘱,倚靠三个人—生母李太后、宦官大伴冯保和内阁首辅张居正,一面做勤奋学习、认真履职的好皇帝,一面在皇宫里享受着穷奢极欲的生活。

    万历帝的生母李太后,漷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嘉靖四十二年(1563)在裕王府生下儿子朱翊钧,隆庆元年(1567)三月被册封为贵妃。万历帝继位后,希望并尊两宫,大太监冯保欲取媚于贵妃,便向大学士张居正建议:两太后并尊。在张居正的运作下,尊万历帝嫡母陈皇后为仁圣皇太后,尊其生母李贵妃为慈圣皇太后,这样,李太后便跟陈太后平起平坐了。陈太后住在慈庆宫,李太后住在慈宁宫。接着,张居正请李太后照顾小皇帝起居,李太后就搬到乾清宫,和儿子万历帝住在一起,并把内廷之事交给冯保,外朝大权交给张居正。

    李太后教子很严,小皇帝若不读书,就召来罚长跪。每御经筵前,令仿效讲官先在面前进讲。每逢上朝,五更到小皇帝寝所,呼曰“帝起”,令左右给小皇帝取水洗脸,并扶他登辇上朝。小皇帝事太后恭谨,而诸太监奉太后懿旨,往往管制太过。小皇帝在宫里设宴喝酒,令内侍唱歌,辞以不能,取剑击之。经左右劝解,就用割头发来替代。第二天,太后闻知,传语张居正具疏切谏,并为小皇帝起草罪己的检讨书。又召小皇帝长跪,历数其过错。小皇帝涕泣请求改过。万历帝对母亲李太后非常敬畏,亲政后仍畏惧三分。

    万历帝十六岁大婚后,太后跟张居正说:我不能早晚照顾皇帝,担心他的问学、勤政,先生有师保之责。要朝夕教诲,完成先帝凭几之谊。”因赐坐蟒、白金、彩币。“后性严明。万历初政,委任张居正,综核名实,几于富强,后之力居多。”(《明史·后妃传》)

    冯保,司礼监大太监,很聪明,多心计。冯保因怨恨高拱,与张居正暗中交结。

    ▲李太后像

    慈宁宫花园鸟瞰图

    逛一逛

    慈宁宫

    位于紫禁城内廷隆宗门外西侧。明嘉靖十五年(1536)以仁寿宫故址撤大善殿更建而成,为明朝前代皇贵妃等所居之所。清朝沿用明制,于顺治十年(1653)重修,始为皇太后所居之正宫。

    慈庆宫,明代始称清宁宫,清代改建为南三所

    逛一逛

    慈庆宫(清宁宫)

    明代所建,原址位于东华门内三座门迤北,今撷芳殿一带,始称清宁宫,原是太子住的地方。天启末年,张皇后曾在此居住,称慈庆宫。

    万历帝即位,高拱以皇帝年幼,为防太监专权,奏请限制司礼监大权,权力归内阁。又命言官上疏弹劾冯保,并拟旨驱逐冯保。高拱使人知会张居正,张居正表面应诺,暗里告诉冯保。冯保诉告李太后说,高拱擅权,不可容忍。李太后点头。明日,召群臣入,宣两宫太后和万历帝诏。高拱以为是驱逐冯保,但宣诏历数高拱之罪并驱逐高拱。高拱突遭打击,跪伏在地,竟不能起。张居正扶其出宫殿,雇辆骡车,出宣武门。张居正遂取代高拱为首辅。

    万历帝初即位,冯保从早到晚,服侍他起居,小皇帝稍有不当之处,立即奏报慈圣太后。幼小的万历帝对大伴冯保,又依赖,又害怕,更不喜欢,经常以恶作剧捉弄冯保。

    万历帝上朝时,冯保侍奉在侧。言官雒遵上疏:“保一侍从之仆,乃敢立天子宝座,文武群工拜天子邪,抑拜中官邪?欺陛下幼冲,无礼至此!”(《明史·雒于仁传》)张居正刚死,万历帝命逮捕冯保,遣送南京,籍没家产,金银百余万,珠宝无其数。居家数年,死。

    张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人。少年颖敏,灵秀异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眉清目秀,须长到腹。张居正满腹经纶,勇敢任事,胸有城府,豪杰自许。严嵩、徐阶、李春芳、高拱先后为首辅,都很器重张居正。

    对于幼小的万历帝来说,张居正既是他的老师,又是他的首辅。张居正给万历帝开经筵、日讲,学习的内容都是儒家经典,教化内容多,道理也深奥,小皇帝理解起来很困难。张居正对万历帝可谓尽心尽力。他考虑到皇帝年纪小,挑选了先代治乱的经验,编成《帝鉴图说》一书,选取历史中正面81个、反面36个,共117个故事,配上图画,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用通俗语言,给皇帝讲解。如“谏鼓谤木”,说的是尧舜在位,虚己求言,门前设敢建言的鼓,敢批评的木,招引贤人,击鼓书木,批评自己的过错。再如“解网施仁”,说的是商汤出巡,见有人设网捕鸟,他让人把网解开三面,让鸟飞翔,百姓称赞说,汤的仁德,惠及鸟兽,何况人乎!又如“脯(fǔ)林酒池”,说的是夏桀无道—脯,就是肉干,肉干挂得像树林;酒池,大得可以行船,荒淫无度,终于亡国。又如“游幸江都”,说的是隋炀帝巡游江都,船只数千艘,长二百余里,背拉纤者,锦彩为袍,靡费奢侈,不久隋亡。这些生动的历史故事,讲述修身治国道理,便于少年天子理解。万历帝十三岁时,自书十二事于座右自警:谨天戒、任贤能、亲贤臣、远嬖(bì)佞、明赏罚、谨出入、慎起居、节饮食、收放心、存敬畏、纳忠言、节财用。(《明史·神宗纪一》)

    然而好景不长。这时万历帝渐备六宫,太仓银钱多入内库。张居正呈户部收支数目,说每年入不敷出,请万历帝量入为出,防止浪费。疏上,留中。万历帝又令工部铸钱给花,居正以利少弊多制止。言官请停苏、松织造,不听。又请裁外戚升官数目,万历帝虽曲从,但不高兴。

    张居正没有察觉,万历帝对这些谏言越来越不耐烦了。

    李太后也火上浇油,她训小皇帝太严,每切责时说:“要是张先生知道,奈何!”于是万历帝特别害怕张居正。及小皇帝长大,心里讨厌张居正。这时发生一件事情。乾清宫小太监孙海等导小皇帝游戏。太后命冯保逮捕孙海等,杖而逐之。张居正又条其党罪恶,请斥逐,而令司礼及诸内侍自己讲过错,由小皇帝决定去留。然后就劝小皇帝:“戒游宴以重起居,专精神以广圣嗣,节赏赍(jī)以省浮费,却珍玩以端好尚,亲万几以明庶政,勤讲学以资治理。”(《明史·张居正传》)万历帝迫于太后,不得已,皆报可,但心里对冯保和张居正非常记恨。

    不久,张居正病死,万历帝为此辍朝,谕祭九坛,优礼有加。当初,小皇帝所喜欢的太监张诚不受冯保喜欢,被贬斥在外,这时万历帝秘密让张诚举报冯保和张居正。于是,揭发两人交结、恣横贪婪、宝藏超过天府。御史羊可立也追论居正罪。又有人说:“金宝万计,悉入居正。”(《明史·张居正传》)帝命司礼监张诚等偕锦衣指挥、给事中抄张居正家。张诚等到之前,荆州守先录其人口,子女多遁避空室中。后揭封开门,饿死许多人。张诚等尽发其诸子兄弟所藏,得黄金万两,白金十余万两。以罪状示天下,子弟俱发戍烟瘴之地。

    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曾经那么倚重张居正和冯保的李太后,当儿子对二人翻脸时,向她解释的理由竟然是一个“钱”字:说这两个人家资甚厚,籍没可助大婚。助谁的大婚?万历帝的弟弟、李太后次子潞王朱翊镠(liú)。李太后立即就不反对了。张居正的噩运,不仅是他个人的噩运。隆庆、万历初年颇有成效的改革,从此夭折,明朝进入了衰败时期,《明史》说:“明之亡,实亡于神宗。”皇权摆脱自律和监督,会畸形膨胀,并为所欲为,但历史依然客观存在,时势如地球自转公转。

    历史与时势显示,在万历朝及其前后,世界发生巨大变化—大明皇朝在走向衰落,西方大国在新兴崛起。于国外,开启大航海、大崛起的时代,尼德兰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英国战胜西班牙而取得海上霸权,法国建立了波旁王朝,俄国沙皇在极力扩张,葡萄牙人取得在澳门贸易资格,日本丰臣秀吉统治,扬言要“席卷明朝四百余州,以为皇国之版图”,并两次入侵朝鲜。荷兰组建东印度公司,并被荷兰国会授予宣战、媾和、占领、筑炮台等权力,不断进犯中国领海,侵占澎湖。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的北京传教。于国内,大明王朝已200多年,进入腐朽衰落的轨道,特别是经过正德、嘉靖连续60年折腾,元气大伤。万历中期以后,吏治腐败,军队哗变,民变四起,满洲变乱—比他大四岁的努尔哈赤,竟成为埋葬明朝的一个掘墓人。

    万历帝在张居正死后,该如何应对国际和国内的变局呢?

    明神宗万历帝惩治张居正,教训冯保,满足太后事佛敛财的需求后,终于从皇父为他编织的羁绊中解脱了,但他又跳进另一个羁绊之中。这就是明朝官员雒于仁向万历帝提出的应戒“酒、色、财、气”的《四箴》。其实,西汉杨秉曾说:“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后汉书·杨震列传附杨秉传》)明朝雒于仁则提出戒“酒、色、财、气”的“四箴”。我们看一代诤臣雒于仁的故事。

    万历帝掉进什么羁绊中呢?他,将经筵和日讲改成进章,读不读自便;他,早晨不用五点起床上朝,只要愿意,早朝就可取消;他,郊庙祭祀可不必躬亲,万历帝在位48年,仅去天坛祭祀四次(成化帝和弘治帝,每年都亲往天坛祭祀);他,批答奏章有内阁和司礼监代行。那么,万历帝每天都忙什么呢?万历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590年1月25日),雒于仁一份《四箴》奏疏,揭开了这个问题之谜。

    大理寺评事雒于仁,冒死上了一道奏疏《四箴》,说:

    臣入京阅岁余,仅朝见于皇上者三。此外惟见经年动火,常日体软,即郊祀庙享,遣官代之。圣政久废而不亲,圣学久辍而不讲,臣以是知皇上之恙,药饵难攻者也。惟臣《四箴》可以疗病,请敬陈之。皇上之病,在酒、色、财、气者也。(《明神宗实录》卷二一八)

    大意是说:臣我来京工作一年多了,只见过皇上三次。听说皇上身体不好,免掉一切传谕,郊祀庙享都委派官员代理,政务久废而不亲自处理,经筵久停而不亲临讲席。我知道这都是皇上身体不好的缘故。所以臣敬陈《四箴》。

    明代玉“寿”字执壶

    皇上之病,在酒、色、财、气者也。夫纵酒则溃胃,好色则耗精,贪财则乱神,尚气则损肝,以皇上八珍在御,宜思德将无醉也。(《明神宗实录》卷二一八)

    以上这四种病胶绕身心,哪里是药石可以治的?今陛下春秋鼎盛,犹经年不朝,过此以往,更当何如?

    最后,雒于仁献上四条箴言:(nóng)醑(xǔ)勿崇;内嬖(bì)勿厚;货贿勿侵;旧怨勿藏(《明史·雒于仁传》)。就是:酒要少喝,妃要少纳,财要少占,气要少生。

    万历帝看后,如芒在背,勃然大怒。这一年他死了三个孩子,包括皇四子常治,心情格外坏。大年初一,他在毓德宫西室御榻前,召见辅臣申时行、许国、王锡爵、王家屏。他手上拿着雒于仁的奏疏给申时行,接着就絮絮叨叨地开始辩解说:

    天坛祈年殿

    逛一逛

    天坛

    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位于北京外城东南,初名“天地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为天地合祭之所。嘉靖九年(1530)改立天、地、东、西分祀之制,于嘉靖十三年(1534)始称天坛。周以重垣,北圆南方,取“天圆地方”之意。坛内主要建筑多位于中轴线上,南端三层圆形汉白玉石建圜丘坛,为皇帝冬至祭天之地;圜丘北为皇穹宇。北端为祈年殿、皇乾殿,是春季皇帝祈求五谷丰登之处。1918年辟为天坛公园。

    毓德宫(永寿宫)内景

    逛一逛

    毓德宫(永寿宫)

    内廷西六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开始名为长乐宫。嘉靖十四年(1535)更名为毓德宫;万历四十四年(1616)更名永寿宫。明为妃嫔、清为后妃的住所。光绪时前后殿均为收贮御用物件的大库。

    他说朕好酒。谁人不饮酒,若酒后持刀舞剑,非帝王举动,岂有是事?

    又说朕好色,偏宠贵妃郑氏。朕只因郑氏勤劳,朕每至一宫,他必相随,朝夕间小心侍奉。勤劳如恭妃王氏,他有长子,朕着他调护照管,母子相依,所以不能朝夕侍奉,何尝有偏?

    他说朕贪财,因受张鲸贿赂,所以用他。昨年李沂也这等说。朕为天子,富有四海,天下之财,皆朕之财。朕若贪张鲸之财,何不抄没了他?

    又说朕尚气。古云:少时戒之在色,壮时戒之在斗,斗即是气,朕岂不知,但人孰无气!且如先生,每也有童仆家人,难道更不责治?如今内侍、宫人等,或有触犯,及失误差使的,也曾杖责,然亦有疾疫死者,如何说都是杖死?(《明神宗实录》卷二一九)

    万历帝以雒于仁为“沽名”而气自己,遂将奏本递给申时行,并说:“你去票拟重处。”

    申时行接着皇帝的话说:“他既沽名,皇上若重处之,适成其名,反损皇上圣德,唯宽容不较,乃见圣德之盛。”(《明神宗实录》卷二一九)说完,将其奏疏缴放在御前。

    万历帝又取其疏,再授申时行,让他详阅,并说:“朕气他不过,必须重处。”申时行说:“此本原是轻信讹传,若票拟处分,传之四方,反以为实。臣等愚见,皇上宜照旧留中为是。”(《明神宗实录》卷二一九)又将其疏送到御前。

    万历帝再说:“如何设法处他?”申时行等说:“此本既不可发出,亦无他法处之。还望皇上宽宥,容臣等传语本寺堂官,使之去任可也。”(《明神宗实录》卷二一九)万历帝听后点头。这时天颜稍和,气消了很多。

    数日之后,雒于仁借病回乡,遂斥为民。很久之后,病死。

    万历帝虽不承认自己沾上酒、色、财、气四个字,但这准确地概括了万历帝生活的基本状态,而且预示了他未来的走向。

    这个雒于仁,何许人也?他是陕西泾阳人,万历十一年(15)进士。任肥乡、清丰知县,有惠政。万历十七年(1589),调入京师,为大理寺评事。这是正七品的小官。他的父亲雒遵,官吏科都给事中,是大学士高拱的门生。万历帝初即位,冯保窃权。万历帝御殿,冯保辄侍侧。雒遵言:“保一侍从之仆,乃敢立天子宝座,文武群工拜天子邪,抑拜中官邪?欺陛下幼冲,无礼至此!”(《明史·雒于仁传》)雒遵的这道奏疏也被万历帝留中。不久,雒遵遭冯保陷害,被贬三级,调出京城。冯保被斥后,雒遵官复原职,后官四川巡抚。雒遵和雒于仁父子,都是刚直不阿的正直官员,也都是正人君子。

    万历帝是不是贪杯?雒于仁是确有所指的。万历帝时年二十八岁,正是年富力强的青年,却“腰痛脚软,行走不便”。甚至连在宫里看望他生母李太后,都四肢无力,行走不了。这其中原因很多,但雒于仁认为,贪杯伤害了皇帝的御体。他说:“皇上八珍在御,宜思德,将无醉也。”(《明神宗实录》卷二一八)

    历史上,嗜酒皇帝,已有先例。辽朝穆宗耶律璟,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长子。他二十岁继位,嗜饮酒,求长生。应历十三年(963)正月,昼夜饮酒长达九天。十六年(966)正月初一,因为白天夜里饮酒,不接受群臣朝贺。闰八月的一天,他观看野鹿进入驯鹿群,立在马上喝酒,边喝边看,直到傍晚。十二月的一天,到一位大臣家饮酒,连续几天几夜。十八年(968)正月初一,在宫中大宴会,不受朝贺,连饮三天三夜。这年的端午节,又是连饮几天几夜。十九年(969)正月,从十一日到月末,连续饮酒二十个日夜。这个辽穆宗耶律璟,不光嗜酒,还求长寿,他听信一位女巫的药方,就是取活人男子的胆和药喝,不几年就杀了很多人。这个耶律璟最后呢?欢饮酩酊大醉,夜里回到行宫,被近侍小哥、盥洗人花哥和厨师辛古等弑杀,年仅三十九岁。

    万历帝贪杯,比契丹人耶律璟差多了,但这过量、过多的酒—“何味是耽,日饮不足,继之长夜,此其病在嗜酒者也。”(《明神宗实录》卷二一八)雒于仁说,万历帝喜欢酒,白天没喝够,长夜继续喝,这就是“嗜酒”。雒于仁说:“纵酒则溃胃。”嗜酒的坏处,远不止于此。

    嗜酒,不仅是伤肠胃,也不仅是伤身体,更不仅是伤品德,而是误家、误政、误国。这当为“嗜酒”者戒!

    雒于仁给万历帝上应戒“酒、色、财、气”的《四箴》疏,前面说“酒”字,下面说“色、财、气”三个字。

    雒于仁的戒色箴说:“艳彼妖冶,食息在侧。启宠纳侮,争妍误国。成汤不迩,享有遐寿。汉成昵姬,历年不久。进药陛下,内嬖勿厚。”(《明神宗实录》卷二一八)

    皇帝有几人不贪色的?但不能过度迷恋女色,以致伤身、误国。《明史·后妃传》记载,万历帝有一后二贵妃,即浙江余姚王皇后和光宗生母王贵妃、福王生母郑贵妃。可从这段简略记述中,看不出万历帝后宫生活的实际情状。

    万历帝十六岁时,举行大婚典礼,迎娶一后二妃,即王皇后、刘昭妃和杨宜妃。婚后不到两年,万历帝就下旨,连续选民间大量淑女入宫。原来,他的祖父嘉靖帝在嘉靖十年(1531)三月一次就册封了九嫔,他要向祖父看齐。于是,他于万历十年(1582)三月,也册封了九嫔。其中,来自北京大兴的郑淑嫔于第二年就被晋为德妃,一年后又晋封为贵妃,她就是著名的郑贵妃。此后,他又下诏选民间淑女二百人入内。

    雒于仁的戒财箴说:“竞彼镠镣,锱铢必尽。公帑称盈,私家悬罄,武散鹿台,八百归心,隋炀剥利,天命难谌。进药陛下,货贿勿侵。”(《明史·雒于仁传》)

    万历帝怠于临政,却勤于敛财。前面讲过,曾经最倚重张居正和冯保的李太后,当儿子对张居正变脸时,她接受的理由竟然是这俩人家资甚厚,籍没可助其另一子办理大婚。可见万历帝母子的心理—聚敛钱财,大于一切。

    万历敛财,花样繁多,如:加派织造,加征羊绒,加烧瓷器,采办珠宝,开办皇庄,广设皇店,收纳官员的罚俸、捐俸,来钱最多最快的是派出矿监税监,到全国各地开矿征税,甚至妄指民间良田美宅之下有矿脉,肆意敲诈勒索。还派出税监,在城镇、关津、路口设置许多税卡,盘剥人民。当时人说:“矿不必穴,而税不必商。民间丘陇阡陌,皆矿也。官吏农工,皆入税之人也。”(《明史·田大益传》)

    明神宗朱翊钧像

    以珠宝为例。万历三十四年(1606),万历帝为母亲李太后呈上一份珠宝礼单:

    御用监制金册一副,金龙钮宝一颗,黄丝绶绦全金级(钑)云龙宝箱宝池箱三个,黄织金纻丝衬里黄线绣黄纱宝囊金锁钥事件全,珠翠金累丝嵌猫睛丝青红黄宝石珍珠十二龙十二凤斗冠一顶,金钑龙吞口博鬓金嵌宝石簪如意钩全,皂罗描金云龙滴珍珠抹额一副,金累丝滴珍珠霞帔捥儿一副、计四百十二个,珠翠面花二副、计十八件,金丝穿八珠耳环二双,金丝穿宝石珍珠排镮二双,金嵌宝石珍珠云龙坠头一个,白浆衣玉谷圭一枝,金钑云龙嵌宝石珍珠苻叶提头浆水玉禁步一副、计二挂,开珊瑚碧甸子金星石紫线宝黄红线穗头全青纻丝描金云龙滴珍珠舄(xì)两只,金累绿结丝嵌宝石双龙龙凤鸾凤宝花九十六对,金万喜字锋、计五千副,索金银万喜字锋、计八千副,索金盛用浑贴金沥粉云龙红漆创金云龙宝匣、冠盝(lù)胭脂木谷圭霞帔禁步匣九个,铜镀金锁钥事全。(《明神宗实录》卷四一七)

    户部办送足金一千四百三两八钱,七成五色金一千两,银一千六百两;猫睛二块,重一钱八分;祖母绿六块,重四钱二分;青宝石四百六十八块,重二百七十四两五钱;红宝石五百四十七块,重一百六十四两一钱;黄宝石十二块,重一两八钱;各样圆珍珠大珠各一颗,头样珠一百二十七颗,大样珠三百三千(十)六颗,一样至十样珠共一万二千八百十一颗,白玉料一十一斤,珊瑚料一斤三两,玛瑙料一斤,金星石料一斤,水晶料一斤,碧甸子一斤,翠毛一千六个。(《明神宗实录》卷四一七)

    下面再举织造的例子。原来南方省区每年承担丝绸织造的是苏州、松江、杭州、嘉兴、湖州,万历时又增加常州、镇江、徽州、宁国、扬州、广德等府州分造,年征解额增加一万余匹。对南直隶浙江诸府纻丝、纱罗、绫?、绢帛等织品的加派,始于万历四年(1576),当时的理由是自己大婚需要;至万历九年(1581),又题派了一次,是15万套匹,理由是潞王的大婚、寿阳长公主的出嫁和慈圣太后的圣诞。到万历二十七年(1599),又诏令派征四万一千九百套匹;万历三十二年(1604),复派二万六千套匹;万历三十八年(1610),再派四万套匹,此时也不再编造名目,只要金口一开,要多少地方上就得解进多少,总计自万历九年(1581)至三十八年(1610),苏杭额外织造总数已达25万套匹,以三年耗资百万计,则此30余年的织造,已耗去一千多万两白银。

    明万历 明黄缎地绣双龙戏珠海水江崖纹袍料

    陕西织造的羊绒著名,弘治、正德间偶而征派过,嘉靖、隆庆时也征过。万历御用袍服多采用羊绒,起初每年要解进宫中约千匹,到万历二十三年(1595),竟至七万四千七百余匹,按当时价格估算,这些羊绒织品共值160余万两银子。

    福王要就藩,万历帝要地方拨四万顷田地。这相当于400万亩地。哪里来的田地?强行侵夺而已。

    万历帝对朝臣建言,或拒绝,或留中,或虚应,或变卦。

    万历帝自乾清宫和坤宁宫火灾后,就居住在后宫的启祥宫。万历帝在启祥宫有一段君王戏言的史事。万历帝派太监作为矿监或税监,到各地搜刮钱财,激起民愤,以陈奉和马堂为例。御马监太监陈奉到湖广,作恶多端:“鞭笞官吏,剽劫行旅,商民恨刺骨”;到荆州,“聚数千人噪于途,竞掷瓦石击之”;到武昌,激民变,“吓诈官民,僭称千岁,其党至直入民家,奸淫妇女……以致士民公愤,万余人甘与奉同死”;民众气愤,誓必杀之,陈奉逃匿到楚王府,得以幸免,而其被捉获的党徒十六人投入江中。天津税监马堂到临清,“中人之家,破者大半,远近为罢市。州民万余纵火焚堂署,毙其党三十七人”。其他各地税监矿监,作恶多端,民怨极大。首辅沈一贯奏请撤回税监矿监,结果是:“帝皆不闻。”(《明史·陈奉传》)

    事情在万历帝病危时出现转机。万历三十年(1602)二月十六日巳时(9~11时),万历帝病危。急召辅臣及部院大臣到启祥宫外。万历帝在启祥宫后殿西暖阁,独召首辅沈一贯到病榻前。这时坤宁宫王皇后、翊坤宫郑贵妃因“养疴”不在身边,李太后面南立,皇太子朱常洛及诸王罗跪于前,万历帝具冠服席地而坐。沈一贯进来后叩头毕,万历帝说:“沈先生来,朕恙甚虚烦,享国亦永,何憾!佳儿佳妇,今付与先生,先生辅佐他,做个好皇帝,有事还谏正他,讲学勤政。矿税事,朕因三殿两宫未完,权宜采取,今宜传谕,及各处织造、烧造俱停止……朕见先生这一面,舍先生去也。”(《万历起居注》三十年二月十六日)沈一贯呼万岁,称谢,并说:圣寿无疆,何乃过虑如此?望皇上宽心静养,自底万安。不觉失声。这时,皇太后、太子、诸王皆哭。万历帝从地上起来上床。沈一贯等回到内阁朝房值班拟旨。

    到了二更,长安门守门官递送“圣谕”到内阁,内容如前。二更后,万历帝稍微好转。十七日早,“上遣文书官至内阁,取回前谕”(《明神宗实录》卷三六八)。就是万历帝派太监到内阁,要把前一天所下的圣谕取回。众官不给,太监硬要,还是不给。太监上前抢着圣谕往外跑,朝廷官员就追,乱成一团,竟然被太监抢去了(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这成何体统!

    大学士沈一贯奏称:“昨恭奉圣谕,臣与各衙门俱在朝房直宿,当下悉知,捷于桴(fú)响,已传行矣”。但“顷刻之间,四海已播,欲一一回,殊难为力。成命既下,反汗非宜,惟望皇上三思,以全盛德大业,以增遐寿景福。”(《明神宗实录》卷三六八)万历帝说:“朕前眩晕,召卿面谕之事,且矿税等项,为因两宫三殿未完,帑藏空虚,权宜采用,见今国用不敷,难以停止,还着照旧行。待三殿落成,该部题请停止。”(《万历起居注》三十年二月二十日)堂堂皇上,出尔反尔,国君戏言,内阁奈何!

    翊坤宫

    逛一逛

    翊坤宫

    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成,开始名为万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改名翊坤宫。明清为妃嫔所居,现建筑完好。

    酒、色、财、气这四个字,一直伴随万历帝走到最后。

    明朝有四大名妃:永乐帝权贤妃、成化帝万贵妃、万历帝郑贵妃和崇祯帝田贵妃。其中,万历帝和郑贵妃,围绕立储而起风波—是立皇长子、王恭妃生的朱常洛,还是立皇三子、郑贵妃生的朱常洵?这场争论,称作“立储风波”。事情要从郑贵妃说起。

    万历帝有八个儿子,其中皇二子、皇四子和皇八子都是一岁夭折,其余五个皇子,能够竞争皇位的只有皇长子朱常洛和皇三子朱常洵。皇后无子,皇长子常洛虽不是嫡出,但年龄居长;皇三子常洵虽齿序老三(老二已死),但母亲郑贵妃受宠。朱明家法,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万历帝认为子以母贵,想立郑贵妃生的朱常洵。这场立储风波长达30年。

    皇长子朱常洛的母亲,姓王,本为万历帝生母李太后在慈宁宫的宫女。一天,万历帝去看李太后,太后不在,王宫女在,就心血来潮,幸了这位王宫女。王宫女怀孕,老太后发现,便问是怎么回事,王宫女照实说了。明宫故事,宫中承宠,必有赏赐,作为日后验证;还有文书房内太监做记录。当时万历帝觉得不光彩,没有赏赐给王宫女信物。一天,万历帝陪侍李太后吃饭,太后话点到这里,但万历帝不回应。李太后命取出内起居注给万历帝看,并好言相劝说:“吾老矣,犹未有孙。果男者,宗社福也。母以子贵,宁分差等耶?”(《明史·后妃传》)于是,万历十年(1582)四月,封王氏为恭妃。八月,朱常洛(泰昌帝)降生。

    王恭妃住进景阳宫。这是东六宫中离乾清宫最远、最小的一座宫院。王恭妃住在这里,受到万历帝的冷落,如同被打入冷宫。不久郑贵妃因生皇三子朱常洵,晋封皇贵妃,但恭妃并未晋封。

    这个情况引起朝臣们的猜疑,莫非皇上要立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为储君?于是,君臣间开始了关于立储的所谓“国本”之争。这场“国本”之争,可以分作三个回合。

    第一个回合,首辅申时行率先上奏,请立皇长子为皇太子。万历帝始终不表态,后来表示要到皇长子十五岁再册立。但到了皇长子十五岁这年,万历帝提出三个儿子一并封王,暂不立储。理由是要等待皇后生子。

    第二个回合,朝臣们提出让皇长子朱常洛出阁读书。万历帝则提出皇三子要与皇长子同时出阁读书。经过大臣力争,才勉强同意皇三子晚一年出阁读书。

    景阳宫

    逛一逛

    景阳宫

    内廷东六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年(1420),初名长阳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更名景阳宫。明代是妃嫔所居之地。清代改为收贮图书之处。

    第三个回合,朱常洛的冠婚大礼,万历帝是一拖再拖,勉强给太子选婚了,却不办婚礼。直到朱常洛二十岁,李太后趁皇帝入侍,问他为什么。万历帝说:“彼都人子也。”什么叫“都人”?“都人”就是宫女,“都人之子”是宫女所生的儿子。太后大怒道:“尔亦都人子!”(《明史·孝定李太后传》)万历帝的妈妈当年也是宫女被幸才生下他的啊!万历帝触到太后的痛处,非常惶恐,跪地不起。

    由于皇储未定,官员们或猜测立朱常洛,或猜测立朱常洵,两派门户,党争激烈。

    皇长子虽然被册立为皇太子,但是围绕郑贵妃和立太子之事,传言不断,妖书四起。比如,有一封匿名信,假托“郑福成”,有人附会“郑”指郑贵妃,“福”指福王朱常洵,“成”指郑贵妃与福王立储、册后成功。万历帝大怒,敕锦衣卫搜捕,后捉一人,处以极刑。

    但万历帝仍是一如既往地宠爱郑贵妃和皇三子福王朱常洵。王恭妃作为太子母亲,没有万历帝的批准,就见不到太子。万历三十九年(1611)王恭妃病危,当时年已三十岁、立为太子已十年的朱常洛闻讯后,请求探视生母,获旨得准。朱常洛带着十岁的儿子朱由校(后为天启帝)赶到景阳宫,但“宫门犹闭,抉钥而入”(《明史·后妃传》)。有人解释作踹开宫门,冲进宫室。王恭妃眼瞎,看不见儿子和孙子,就用手抚摸儿孙的衣服,拉着儿子,失声哭泣,说了一句:“儿长大如此,我死何恨!”(《明史·后妃传》)不久,王恭妃在幽闭中死去。

    相反,郑贵妃母子却一直得宠。皇太子册立后,次年正月,福王开始出阁读书,同时通知朱常洛讲学暂停,这一停便是十多年。随后,着手操办福王婚礼,耗银30余万两。福王结婚后该就藩了。郑贵妃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离去,朝臣们纷纷上疏,催促福王就藩,以确保太子地位。万历帝既不能违背祖制,便找出种种借口,来拖延福王就藩的日期。

    第一个借口是福王在洛阳的府邸还未建成,结果由工部拨银40万两,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邸,而当年万历帝的弟弟潞王府的造价是17万两,已经豪华至极。

    第二个借口是必须给足四万顷田地。首辅叶向高据理力争,郑贵妃却派人质问叶向高:“先生全力为东宫,请也稍微惠顾福王一点。”叶向高回答:“我这样做,正是为福王着想。趁此宠眷时到封国去,赏赐一定丰厚,宫中财宝如山,可以随心所欲。”福王还是不肯就藩。

    第三个借口是来年祝贺皇太后七十寿诞。李太后说:“我儿潞王也可以来祝寿吗?”万历四十二年(1614)二月,李太后去世。这个理由也就不存在了。同年,福王离开北京,1172艘船只,载着他和他的妃嫔、儿女、官员和1100名卫卒,前往封国洛阳。

    在福王之国的第二年,又发生了梃击案。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日,有个男子,手持枣木棍,闯入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见人便打,一直打到殿前的檐下才被抓住。这人叫张差,后供出系由郑贵妃手下太监引导而闯入慈庆宫,时人怀疑郑贵妃欲谋害太子。消息传开,舆论大哗,要求查个水落石出。大学士吴道南谘问编修孙承宗,孙答:“事关东宫,不可不问;事连贵妃,不可深问;庞保、刘成而下,不可不问也;庞保、刘成而上,不可深问也。”(《明史·孙承宗传》)郑贵妃闻之,便对万历帝哭泣。万历帝说:“须自求太子。”(《明史·后妃传》)郑贵妃向太子哭诉。贵妃拜,太子亦拜,贵妃哭泣,太子亦哭泣。

    万历帝去找王皇后商量。王皇后一直受到冷落,对郑贵妃的专宠也十分不满,同情朱常洛的处境。王皇后答道:“此事老妇亦不作主,须与哥儿面讲。”哥儿是对太子的爱称。这时,郑贵妃过来了,太子也过来了,俩人争了起来。朱常洛认为:“张差所为,必有主使。”郑贵妃光着两只脚,指天发誓,嘴里不停地喊着:“奴家万死,奴家赤族”。万历帝见了,非常生气。朱常洛见皇父生气,便态度有所缓和,改口说道:“此事只拿张差是问就可以了。”万历帝朱翊钧这才眉开眼笑,连连点头:“哥儿说的是。”

    万历帝下了一道谕旨:“疯癫奸徒张差持梃闯入青宫,震惊皇太子。朕思太子乃国家根本,已传谕本宫添人守门,关防护卫。既有主使之人,即着三法司会同拟罪具奏。”(文秉《先拨志始》卷上)

    次日,也就是五月二十八日,朝廷大臣都到慈宁宫听诏,这是近20年来,万历帝难得的一次召见朝廷群臣。万历帝说:“前几天,忽然有个叫张差的疯癫之人,闯入东宫伤人,外廷有许多闲话。你们谁无父子,竟要离间我们父子,如今此事只需将本内犯人张差、庞保、刘成凌迟处死,其他人不许波及。”说着,他拉住朱常洛的手说道:“这个儿子极孝顺,我很喜爱”。然后又转过身来,面对群臣说:“太子已是青春盛年,如果我有别的意思,何不很早就改立。况且福王已经就藩洛阳,距离北京数千里,没有我的宣召,他能自己飞来吗?”万历帝又让太监把三位皇孙牵到石阶上,让大臣们认一认,接着又说:“我的几位孙子都已长大成人,还有什么话可说。”他接着又问太子:“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直接对各位大臣讲,不要有所顾忌。”朱常洛明白父亲的用意,便大声说:“像张差这样疯疯癫癫的人,正法算了,不必株连。”第二天,张差磔死,庞保、刘成在内廷击毙,至此“梃击案”乃定)。(《明神宗实录》卷五五二)

    崇祯三年(1630)七月,郑贵妃薨。郑贵妃身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长达50余年。福王朱常洵,后来在洛阳,被李自成起义军杀死。

    万历帝、郑贵妃与朝臣之间,围绕着皇储问题,闹腾了30年,说明当时朝廷大臣有一定的话语权,也有政治的影响力。万历帝是个优柔寡断的人,患得患失,拖而不决,致使朝廷与百姓都受到巨大损失。

    万历帝这一生,最重视的工程,莫过于他自己的寿宫,也就是自己的陵墓—定陵。何以见得?请听我讲。

    万历帝二十岁就着手修建寿宫—自己的坟墓。正当青春年华的皇帝,如此关注自己陵寝的营建,令人费解。这是有原因的。他的皇父生前没有营建陵墓,死后匆匆建陵安葬,不仅陵墓规制偏小,而且陵址也没选好,没过几年就发生地基下陷的现象。他最敬佩爷爷嘉靖帝,在生前营建了一座豪华的永陵,规模仅次于长陵,而设计施工,皆冠于诸陵。

    万历十一年(15)正月,万历帝下了一道谕旨,提出要在闰二月,亲自到昌平天寿山春祭,同时勘选寿宫基址。这是万历帝第一次勘查吉壤地址。同年九月,万历帝第二次奉太后、后妃等,前往天寿山勘定寿宫吉地。经过反复比较,他决定将寿宫吉地定在大峪山,这里主势尊严,山峦起伏,水星行龙,金星结穴,左右四辅,六秀朝宗。

    寿宫吉地选定后,万历帝很高兴,人未返京,先赏赐有功人员。一年以后,万历十二年(1584)九月,万历帝同两宫皇太后和众后妃,并有内阁大学士和吏、户、礼、兵、刑、工部的尚书随行,来到大峪山选定的吉地。第二天,又在大峪山邻近的山头眺望,天朗气清,景色秀美,两宫太后不禁为儿子选定的风水宝地连连颔首称善。这是万历帝第三次亲自勘查寿宫吉壤。

    明世宗嘉靖帝的永陵

    万历十三年(1585)八月,大峪山陵墓破土开工。万历帝派首辅申时行前往主持仪式,申时行尚未离京,就有人对选定的吉地提出质疑。虽然没有影响开工,但万历帝心里总是不舒服。他把大峪山图,又仔细地看了一遍,忽然发现西北角有一石块隆起,挡住了视线。他越看心里越别扭。不久,万历帝第四次去天寿山。最后还是定在大峪山,工程继续进行。

    吉壤确定了,万历帝提出仿永陵规制营建。时任礼部侍郎、日讲官朱赓随即上疏表示异议,提出“昭陵(隆庆帝陵)在望,制过之,非所安”(《明史·朱赓传》)。万历帝将奏疏留中。

    万历帝的寿宫,选材非常讲究,都用苏州烧制的金砖铺地面,光亮如漆,敲之有声。砌墙用山东临清烧制的城砖,宽大厚实,十分坚固。当时临清为寿宫烧砖的窑户有近百家。还有一种花斑石,采自河南浚县,五彩斑斓,明亮如镜,用来铺地或装饰墙面。

    经过两年施工,到万历十六年(1588)秋天,寿宫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九月初十日,万历帝率后妃、阁臣、公侯勋臣、六部尚书等第五次前往大峪山,亲阅寿宫。新铺的神道,宽7米,长约3000米,走到尽头,跨过两组石拱桥,便来到寿宫。外罗墙门、宫墙门、祾恩门、祾恩殿、棂星门,层层递进,围以宫墙,肃穆气派。最里面是寿宫主体宝城和地下玄宫。

    万历帝下到玄宫,走过砖砌隧道,又走过40米的石隧道,再通过甬道,跨进带门楼的石门,就进入了玄宫。整座玄宫,前殿、中殿、后殿和左右配殿连成一体,总面积1195平方米。(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等编《定陵》)

    玄宫后殿是放置帝后棺椁的地下宫殿,高大宽敞,地面铺石,砌工整齐,磨制平整,细腻光滑。走出玄宫,万历帝在临时搭设的幄帐中喝了茶,并奖赏陵工有功人员。

    万历十八年(1590)六月,大工告竣。营建陵寝的开支已超出八百万两(《明史·礼十二》),这相当于全国两年赋税收入的总和。

    万历帝从二十岁开始运作此事,四次亲自勘查选址,一次亲阅寿宫,时间延续八年,终于大功告成。此后,他不再提及阅寿宫之事,更没有举行任何庆典仪式,这是因为二十八岁的万历帝,已经沉醉于酒色财气之中,怠于临政,贪图安逸,不愿再受远途颠簸之苦。

    万历四十八年(1620)四月初六日,万历帝的王皇后去世,万历帝按礼部所议命将王皇后安葬地宫。六月初九日,开挖定陵地宫隧道。到二十六日,王皇后已逝去将近三个月,尚未入葬。首辅方从哲上疏:“大行皇后崩逝已近三月,旧例,梓宫发引,只在百日内外,今时已迫,而册谥未定,神主、牌位未写,发引之期将在何日?”(《明神宗实录》卷五九五)万历帝令尽快办理。谁知到七月二十一日,万历帝崩逝。泰昌帝朱常洛即位后,开始筹办万历帝和孝端皇后的丧礼。他亲定皇父陵寝为“定陵”,又将送葬日期定在九月二十八日。然而大礼未行,泰昌帝却于九月一日去世。四个多月,紫禁皇宫,三起大丧。天启帝即位后,命大行皇帝和大行皇后葬礼如期举行。

    礼部右侍郎孙如游等24位官员被任命为护丧提督大臣,8000名官兵奉命抬棺。由于棺椁中陪葬物品太多,棺椁格外沉重,杠绳多次更换,四里多路,到德胜门,已经入夜。行到巩华城,主杠突然压断,棺椁右侧,一角坠地。十月初三日,帝后棺椁,葬入地宫,现场实况,一片狼藉,捆扎随葬物品箱的绳子都没有拆掉,有的木杠也没撤下。这是因为,抬杠之人,怕被埋入地下,慌乱逃出地宫。

    早在万历帝第四次勘查寿宫基址时,他对左右的人说过:今外廷诸臣,为寿宫事争言风水,夫在德不在险,从前秦始皇营骊山,何尝不求选风水,结果不久就被掘开,选求何益?(《明神宗实录》卷一六六)还真让他给说着了,1956到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考古工作者对万历帝后定陵地下宫殿进行发掘,出土各类器物3000多件,1959年就原址建定陵博物馆。

    在定陵地宫中殿,万历帝和两位皇后宝座前面,摆放着三口青花瓷大龙缸。这组青花瓷大龙缸高约70厘米,口径70厘米,底径58厘米。主体纹饰五爪龙盘旋于缸体之上,昂首张目,龙鳞乍立,五爪勾张,翻云腾雾,气势非凡。缸体上部有“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款。

    定陵地宫

    看一看

    定陵

    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及其两个皇后的陵墓。明十三陵之一,位于明长陵西侧,始建于万历十二年(1584),历时六年建成。其地宫于1956年发掘,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已列专室陈列。

    据当年第一个进入地宫的庞中威先生回忆,当定陵地宫刚被打开时,先扔下一只公鸡试探是否有毒气,公鸡飞出,人们放心了,考古工作者才下去。他们发现缸内储满灯油,油面上有三个灯捻。这就是传说中的“万年灯”。有人认为,因防火灾,灯没点燃,是象征性的摆设。也有人认为,当时是点燃了,因地宫大门关闭,氧气耗尽,油灯熄灭。

    童宾铜像

    其实,万历朝御窑,有一个关于大龙缸的传说故事。万历年间,皇帝谕旨:景德镇御窑厂烧造大龙缸,并派太监潘相督陶。这尊大龙缸,体量大,缸体厚,技艺精,难度高,时限紧。太监潘相传旨:克期完工,完美无疵,奉送北京,否则斩首!御窑工匠,全心全力,夜以继日,烧成一炉,微有瑕疵,再烧一炉,或有璺(wèn),或变形,反复烧制,全都失败。

    太监潘相,督责严厉。御窑的工匠,或受呵斥,或遭鞭笞,惶恐不安,人人自危。万般无奈之时,有一个人挺身而出,他就是把桩(领班)师傅童宾。童宾为烧成大龙缸,为了工友安全,面对熊熊窑火,纵身一跃,投入烈焰,以身殉职。

    当日熄火,翌日开窑。巨丽龙缸,豁然出窑。而童宾,身躯化作青烟,灵魂升上天空。童妻痛哭收尸,奠酒三祭,葬凤凰山。乡人感泣,尊为窑神,立祠祭祀。从此,烧窑必祭窑神童宾。这就是景德镇佑陶灵祠、风火仙师庙的由来。

    在今景德镇市古窑民俗博览园广场上,矗立着窑神童宾铜像,高99米,重88吨,通高159米,铜像庄严,气势雄伟,纪念工匠英雄童宾。

    这个故事,在景德镇,在御窑厂,感动天地,哀泣鬼神,祭祀往者,激励来人。正如清朝督陶官唐英所说:

    一旦身投烈焰,岂无妻子割舍之痛与骨肉锻炼之苦?而皆不在顾,卒能上济国事,而下贷百工之命也,何其壮乎!(唐英《火神童公传》)

    万历中后期,有“万历三大征”—平定宁夏哱(bā)拜、播州杨应龙的叛乱,又取得援朝抗倭的胜利,而在西北,继承隆庆封贡成果,利用三娘子的政治婚姻,维持了与蒙古数十年的和平局面。因此,万历帝陶醉于用兵胜利,享受着午门献俘的威武得意,却忽略了一个潜在的强大敌人—东北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

    嘉靖三十八年(1559),努尔哈赤出生于今辽宁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赫图阿拉村一个女真人家庭。他比万历帝年长四岁。他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都是明朝的地方官。他没有上过学,少年时就参加劳动。他十岁丧母,十九岁分家单过。努尔哈赤常到山里挖人参、采蘑菇、拾木耳,将这些东西运到抚顺马市去卖,赚钱贴补家用。

    努尔哈赤的盔甲

    万历十一年(15)二月,明辽东总兵李成梁率军直捣女真阿台驻地古勒寨。阿台妻子的祖父是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觉昌安为使孙女免于战难,城内部民减少伤亡,便同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一同进城,打算劝说阿台投降。古勒寨地势险峻,防守严密。明军久攻不下,死伤惨重。后与城里的内奸,里应外合,城被攻破。明军占领古勒寨后,进行大屠杀。觉昌安、塔克世也不幸被明军杀死。

    努尔哈赤得到父、祖蒙难的噩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他质问道:“我祖、父为何被害?你们与我有不共戴天之仇!”明朝派官员谢罪说:“不是有意的,是误杀!”朝廷赏给努尔哈赤敕书30道,马30匹,并命他承袭父职,任建州左卫指挥。这一年,努尔哈赤二十五岁。他先后八次到北京朝贡,取得万历帝信任,升任左都督、龙虎将军。

    万历十一年(15)五月,努尔哈赤以报父、祖之仇为名,以“十三副遗甲”,率领五六十人的队伍,拉开了反明战争的历史帷幕。时女真各部间,彼此纷争,战伐不已。努尔哈赤运用“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清太祖实录》卷一)的两手策略,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

    清朝兴起,明朝灭亡,从辽东建州女真古勒寨揭开了序幕。星火燎原,蚁穴溃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点火星,这个蚁穴,在萌发时,细如芥末,对立的双方都没注意到。然而,它燃烧为熊熊烈火,汇合为奔腾洪水,能将大厦吞噬,会将王朝冲垮。

    努尔哈赤从万历十一年(15)起兵,到万历四十四年(1616)建立大金,其间33年。努尔哈赤在这期间,统一了女真各部,建州地域东到鸭绿江、图们江,东北到乌苏里江沿海,西达大兴安岭,南接明界。一个新的满洲民族共同体正在形成中。建州的军队,发展为八旗军队。漠南蒙古与建州联姻,尊努尔哈赤为“昆都仑(恭敬)汗”。

    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年号天命,定都赫图阿拉。

    令人奇怪的是,努尔哈赤从起兵到陷抚顺,36年间—统一建州,吞哈达,并辉发,灭乌拉,创建八旗,制定满文,建立大金,居然没有受到明朝一次军事打击。明朝长期对建州女真的忽视、轻视、无视、蔑视,反过来不得不吞下自己酿成的苦酒。

    天命三年即万历四十六年(1618)正月,天命汗努尔哈赤对诸贝勒大臣发布“七大恨”,令告天布民,接着,计袭抚顺城,强拔清河堡。

    万历帝对天命汗的回答是:“经略出关,援兵四集,大彰挞伐,以振国威!”(《明神宗实录》卷五六九)就此开启困扰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的辽东战事。

    万历帝决定发兵征剿,予后金毁灭性打击。起用杨镐为辽东经略,赐尚方剑,杨镐的作战方案是:军分四路,钳形包围,分进合击,捣其都城。

    西路,从西面进攻赫图阿拉。以总兵官杜松为主将,率官兵二万余人,总兵官三员。

    北路,从北面进攻赫图阿拉。以总兵官马林为主将,官兵二万余人。

    南路,从南面进攻赫图阿拉。以辽东总兵李如柏为主将,官兵二万余人。

    东路,从东面进攻赫图阿拉。以总兵刘(tīng)为主将,约为二万余人。

    万历四十七年即天命四年(1619)二月十一日,辽东经略杨镐在辽阳誓师,并取尚方剑,令将此前临阵逃跑的指挥白云龙,当场枭首示众。誓师后,各路兵总共十万余人,号称47万,兵分四路,分进合击,捣向赫图阿拉。

    明军来势凶猛,后金如何对策?努尔哈赤说:“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明史纪事本末》遼左兵端)这就是集中优势兵力,逐路击破明军。

    明军西路主将杜松,二十八日从沈阳起行,第二天到抚顺关。杜松是将门之后,一员虎将,但骄傲轻敌,急贪首功。史载:松,与胡骑大小百余战,无不克捷,敌人畏之。杜松急贪首功,说:“我必生擒努尔哈赤!”杜松带着扭械准备北京午门献俘。他率军在夜渡浑河时,酒意正浓,袒露胸怀,挥舞大刀,裸骑径渡。众将请他披甲,杜松笑道:“入阵披坚,岂壮夫事。老夫束发从军,不知甲重几许!”(《明季北略·卷一》)谁知,努尔哈赤早已派人在浑河上游筑坝蓄水,这时“决上流,师冲如雨”。兵士们脱衣涉河,陡然水涨,“水深没肩”,淹死多人。辎重渡河困难,“尚遗车营、枪炮在后”(《明神宗实录》卷之五八〇)。杜松率前锋渡河后,到萨尔浒山口扎营。三月初一日,杜松军驰至萨尔浒。分兵结营为三,杜松亲自率领先锋军准备击敌。

    努尔哈赤率六个旗兵四万余人,以绝对优势兵力,突然猛攻萨尔浒山的明军。骑兵纵横驰突,越碍破阵,一鼓攻下萨尔浒明军大营。接着六旗骑兵,驰援吉林崖。时后金军两股共八旗兵汇合攻击。杜松奋战数十余阵,要聚占山头,以高临下,不意树林复起伏兵,对垒鏖战,天时昏暮,彼此混杀(《明神宗实录》卷五八〇)。杜松虽左右冲杀,但矢尽力竭,落马而死。抚顺路军覆亡。

    初二日,北路马林闻杜松兵败,急忙转攻为守:马林等军组成“品”字形营阵。主将马林,将门出身,好诗文,工书法,交游名士,自许甚高,图虚名,无将才。

    努尔哈赤还是集中兵力,分三口吞掉马林的品字战阵。马林惊恐,策马先奔,余众大溃,全营皆没。马林两个儿子战死在尚间崖。潘宗颜营溃战死,其死时骨糜肢裂,惨不忍闻,年三十六。明北路马林军,除主将马林仅以数骑逃回开原外,全军覆没。

    初三日,努尔哈赤杀八牛祭纛(dào),庆祝连破两路明军的胜利,并激励将士迎接新的驰突。

    初四日凌晨,努尔哈赤率兵在赫图阿拉坐镇指挥;命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等统领八旗大军,疾驰阿布达里冈,迎击明东路刘军。

    刘像

    刘,抗倭名将刘显之子,是明军的勇将。他身经数百战,名闻海内。他善用大刀,“所用镔铁刀百二十斤,马上轮转如飞,天下称‘刘大刀’”(《明史·乔一琦传》)。他嗜酒,每临阵饮酒斗余,激奋斗志。

    初五日,刘进到距赫图阿拉70里的阿布达里冈,隐伏在山麓、丛林、险隘中的后金伏兵四起,将刘军拦腰切断而攻其尾部。这时努尔哈赤设计骗刘,用杜松阵亡衣甲、旗帜,装扮明兵,乘机督战。始开营,即遭兵败。皇太极等率兵从山上往下驰击,上下夹攻,首尾齐击。刘奋战数十合,中流矢,伤左臂。刘真是条汉子。又战,刘面中一刀,截去半颊,犹左右冲突,手歼数十人而死。其养子刘招孙,负刘尸,手挥刃,拼死战,亦被杀。

    明军杜松、马林、刘三路军败北,经略杨镐急令南路李如柏回师。李如柏,为名将李成梁之子,放情酒色,贪淫跋扈,怯懦蠢弱,接到杨镐檄令后,急命回军。后自杀。

    至此,萨尔浒大战,以明朝军失败、后金军胜利而结局。萨尔浒之战成为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萨尔浒之战后,明朝由进攻转为防御,后金由防御转为进攻。所以,萨尔浒之战是明朝和后金兴衰史上的转折点。

    前面讲到,万历四十八年(1620)明朝出现一场危机—从七月二十一日到九月一日,40天中,万历、泰昌两任皇帝先后去世,天启皇帝朱由校匆忙继位,朝野震荡。

    泰昌帝朱常洛正当三十九岁壮年,为何继承大统仅一个月,就突然死去?这成为明朝皇宫的一桩疑案,即“红丸案”。

    朱常洛作为万历帝的长子,因为母亲是宫人,不受皇父待见,他也被连累受到皇父的冷落。万历帝宠爱郑贵妃,爱屋及乌也喜爱郑贵妃生的儿子,朱常洛曾遭遇郑贵妃策划“梃击案”的恐吓。因为迟迟坐不稳皇太子的位子,坎坎坷坷,忐忐忑忑,朱常洛始终处在孤独、压抑、恐惧之中,直到十八岁才出阁读书,又长期辍读,文化素养不高,更没有高雅爱好,终日在后宫沉湎于酒色之中。

    直到他三十九岁,万历帝驾崩,他才登上皇位,年号泰昌,是为泰昌帝。万历帝临终前留下遗嘱,册郑贵妃为皇后。泰昌帝继位后,郑贵妃以此要求泰昌帝立她为太后,此举遭到朝臣反对。此时,郑贵妃还留居在乾清宫,她像变了个人似的,对泰昌帝极尽谄媚拉拢,并投泰昌帝之所好,从侍女中挑选八位美女献给皇帝。泰昌帝欣然接受。此后,圣容顿减,病体由是大剧。

    泰昌帝妃嫔不少,最重要的有三位:太子妃郭氏,泰昌称帝时已去世;才人王氏,天启帝朱由校生母,已去世;淑女刘氏,崇祯帝生母,也已去世。当时他最宠爱的是李选侍,为了跟另一位李选侍相区别,且称“西李”。郑贵妃想做太后,西李想做皇后,两人沆瀣一气。

    泰昌帝八月初一登极,不久患病,日渐加重。十一日是他的生日,称万寿节,免去庆贺仪式。十二日,郑贵妃和西李以探病为名,催请册立的日期。泰昌帝勉强出殿,召见首辅方从哲,命封郑贵妃为皇太后、西李为贵妃。结果受到礼部的抵制。礼部尚书孙如游谏止,说:“先帝在日,并未册封郑贵妃为皇后,且今上又非贵妃所出,此事如何行得?”泰昌帝何尝不懂,新君即位后,只能追封嫡母和生母为太后。如今自己的生母还没追封为太后,怎么能封郑贵妃为太后呢!

    明光宗朱常洛像

    十四日,泰昌帝病势日重。这时掌管御药房的司礼监秉笔太监,是原来郑贵妃宫里的内医崔文升,郑贵妃请他给泰昌帝看病。崔文升诊视后认为,邪热内蕴,应该服通剂药清内火。结果服药之后,泰昌帝腹痛肠鸣,腹泻不止,一天一夜竟至三四十次。一连两天,一泻如注。

    十六日,泰昌帝下诏说自己几夜不眠,每天只喝少量稀粥,头晕目眩,四肢无力,难以走动。迫于压力,郑贵妃不得不搬出乾清宫,住进慈宁宫。泰昌帝病情传出,人们无不惊诧。

    二十日,大臣们上疏请册立朱由校为太子,入居东宫慈庆宫。泰昌帝说朱由校身体虚弱,未准,并说应封西李为皇贵妃,被群臣拒绝。

    二十六日,泰昌帝在乾清宫召对英国公张惟贤、首辅方从哲等,皇长子朱由校也侍奉座侧。泰昌帝把群臣叫到床前,说:“朕见卿等,甚喜。”(《明光宗实录》卷七)大臣们劝他谨慎用药,他说他已经两旬没有进药了,并再次口谕封西李为皇贵妃。没等他说完,西李便把朱由校叫到屏帷内,工夫不大,朱由校被推搡而出,说西李要求封她为皇后。泰昌帝默然。

    二十九日,泰昌帝再次在乾清宫病榻上,召见首辅方从哲等13员大臣。先谕册立西李为皇贵妃,其次谕立皇太子,使他将来成为尧、舜一样的明君。再次语及寿宫事。大臣说,皇考(您皇父)陵寝已经告竣。泰昌帝说:“是朕的寿宫。”大臣说:“圣寿无疆!”复次问有鸿胪寺官进药,人在哪儿?辅臣奏道:李可灼自己说有仙丹,但未敢轻信。还是宣李可灼进宫。李可灼进来,说些吃药的话。大学士刘一燝说:“臣家乡两个人吃这种药,一人有效,一人有害,不太安全。”礼部侍郎说:“不能轻易吃。”皇帝还是要吃。大臣退出,进来一个奶妇,用人奶和药,皇帝喝了下去。一会儿,太监说:“暖润舒畅,思进饮食。”(《明史·韩爌传》卷一)下午,又吃了一丸。御医和大臣都认为不能再吃。三十日,未见大臣。九月初一天刚亮,急召诸臣,上已崩矣!

    这种药丸是红色的,故称“红丸”。这桩案件,史称“红丸案”。这两粒红丸,到底是什么药?为什么吃一丸见好,再吃一丸竟毙命?这成为明朝皇宫的一桩疑案。再联系郑贵妃的作为,先是“梃击案”,继是住在乾清宫不走,接着进献美姬,再联系到她原来宫里的崔文升进泻药,还有进药前后,李可灼同太监鬼鬼祟祟的非正常往来,桩桩件件都指向“谋害”之嫌,使人疑窦丛生。

    泰昌帝继位一个月就死去,留下两个难题。

    第一个难题是如何纪年。万历皇帝去世,泰昌皇帝继位,一个月后去世,天启皇帝继位。这样,万历四十八年(1620)先后存在万历、泰昌、天启三位皇帝,经过大臣们反复讨论,最后采纳御史左光斗的建议,以当年八月前为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初一日后为泰昌元年(1620),明年为天启元年(1621)。众臣同意。

    第二个难题是寿宫问题。万历帝后的寿宫早已准备好了,而泰昌皇帝遗体葬在哪里呢?马上修造一座寿宫是不可能的。后来大臣们终于想起有一座空着的寿宫,那就是景泰帝在位时为自己修建的寿宫,后来因为英宗复辟,他失去皇位,死后没有葬在那里。这样,经过修缮,天启元年(1621)才将泰昌帝遗体入葬,称为“庆陵”。

    由泰昌帝的死,我联想到明朝有四位长期郁闷的皇子,继位后寿命都不长。

    第一位是洪熙帝朱高炽,从燕王世子到皇太子,其地位一直受到两位弟弟的觊觎,摇摇晃晃,凶凶险险,到四十五岁才继位,结果在位11个月就驾崩了。

    第二位是成化帝朱见深,先被册立为皇太子,后被废为沂王,再被册立为皇太子,在位23年,终年才四十岁。

    第三位是隆庆帝朱载坖,两岁被封为裕王,之后长期不得立为皇太子,在位六年,终年才三十五岁。

    第四位是泰昌帝朱常洛,虽是皇长子,长期不被册立为皇太子,直到十九岁才被立为皇太子,还有同父异母弟福王朱常洵在争位,被辍学不让读书,在位仅一个月,三十八岁去世。

    由上面四位皇子长期肝郁不舒、憋闷生气的史实看,洪熙帝、成化帝、隆庆帝、泰昌帝这四位皇帝,在位平均才七年多,他们有那么优越的物质条件,住房、起居、饮食、医疗等都是天下最优越的,却都不满四十周岁而死。这说明:物质条件不是影响寿命的最主要因素,而心理与精神因素与人的寿命有极大关系。生气、恐惧、焦躁、郁闷、孤独、压抑、消沉、放纵,都是非常不利于健康的心理和精神因素。

    明光宗朱常洛的庆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