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架空,我才是老板中的天花板 > 第45章 堂考非同一般

第45章 堂考非同一般

    熬制桐油的火候和时间非常关键,熬制时间不够,桐油没有充分熟化,制作出的油布可能防水效果不佳;熬制时间过长,桐油会变得过于浓稠,甚至会糊锅报废。一般来说,当桐油的颜色变深,且能够拉出细丝时,就说明桐油已经熬制好了。

    接着将熬好的桐油倒入新买的木桶中,让其稍微冷却一下。然后根据桐油的量,加入适量的胶,搅拌均匀,形成粘稠的油液。胶的作用自然是增强桐油在麻布上的附着力,使油布更加耐用。

    再然后是将处理好的麻布平铺在干净的木板上,用刷子蘸取调配好的油液,均匀地涂抹在麻布的一面,确保桐油能够充分渗透到麻布的纤维中。待一面涂抹完毕并稍微晾干后,再将麻布翻面,涂抹另一面。同样要保证涂抹均匀,使油布的两面都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

    最后一步,将涂抹好桐油的油布放到绳子上在晾晒,一般需要晾晒好几天,直到油布完全干燥。晾晒过程中,还得定期检查油布的干燥情况,避免油布出现局部未干或发霉等问题。

    因为桐油具有一定的毒性,在制作过程中,陈初关照韩峰、孟晓燕两人佩戴丝巾,避免桐油接触到皮肤和口鼻。

    一边上学堂,一边关注着油布晾晒情况。还好,老天帮忙,晾晒期间一直没下雨。

    总算制作完成,又妥善处理剩余的桐油和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陈初才松了口气。

    随即,陈初和韩峰、孟晓燕三人,在村民的围观下,在大妈大婶的七嘴八舌声中,将油布运到牛家山,给一块名义上属于开荒村民,实际种植油菜或萝卜的田亩的一半,用竹条等支撑,盖上了油布。

    有村民好奇地问起,陈初立刻热心解释,为菜地盖上油布棚,有利于保温,可以增加亩产量,并建议村民也在地里盖上油布。

    有的村民不信,无动于衷。

    也有的村民曾见过陈初为乡绅改装的马车,知道他的脑袋瓜里有许多聪明的主意,料想跟着学必然不错,便也想给地里盖上油布。

    有的村民想省钱,向陈初问了油布制作方法,自己开始制作起来。

    也有的村民图省事,直接向陈初订购油布,反正陈初自己制的油布比梁家镇卖的便宜。

    梁家镇一匹油布卖五贯,也就是五千文,在陈初这里,不要四千八(文),不要三千八,不要二千八,只要一千八。

    之所以卖一千八,陈处是考虑材料成本差不多八百文,再考虑料工对半 ,就是一千六,再凑个吉利数字,就是一千八百文。

    陈初的亲身示范,再加上牛里长的大力宣传,还有陈初这边的油布卖价比梁家镇便宜太多,因此,牛家山开荒村民的田里,用上油布的越来越多,最后谁开荒的田里不用油布,几乎都不好意思了。

    于是,牛家山的开荒地里 油布来了个全覆盖。

    许多人向陈初购买油布,陈初固然时间不够用,就是交待韩峰、孟晓燕二人,也一样来不及,毕竟,他们还要制盐呢。

    于是陈初让隔壁田叔田婶加入战斗,买来原料,教会他们油布的制作方法,付给报酬五百文,让他们制作。

    田叔田婶就算不要钱,纯粹帮忙也没意见,更何况能制作完成一次油布就拿五百文,自然乐意。

    陈初自己当然也不亏,扣除材料成本,扣除付给田叔田婶的报酬,依然可以有差不多五百文的利润。

    这阵子,雨一直没下,油布制作很顺利,牛里长的征税工作也很顺利。牛家村也有了一种蒸蒸日上的气氛,村民们之间很是融洽。

    倒是学堂里,苏先生和学子们看待陈初的眼神很是奇怪。

    每天上学堂,陈初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固然不会迟到一分钟,早退一分钟,但也不会早到一分钟,迟退一分钟,换句话说,陈初就是那个踏着铃声上下课的人。

    苏先生和学子们早就听说了或者看到了牛家村的变化,知道陈初的忙碌程度。

    但你陈初次次堂考得优,这就太牛了。

    比如说,堂考,苏先生出题,默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其余学子,再好的也要错一两个字,唯独陈初,野草系统11打开,物品奖励中的书籍可以随时打开,关键还犹如电子版,完全隐身。不,电子版都没陈初这般全无踪迹。然后翻开,然后开卷有益。真的是爽歪歪。

    陈初下笔如有神: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人恒过,然后能改;……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再比如,堂考,苏先生出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解释《荀子·劝学》中这句话每个字词的意思,并阐述整句话的含义。

    其余学子解释得磕磕碰碰,缺胳膊少腿。

    唯独陈初,记得范知县赠送的书籍中就有,而且还做了笔记。于是打开野草系统11,使用查询功能,立刻翻到了相关页面,然后,呵呵,那叫一个如鱼得水。

    陈初答曰:

    君子:原指有学问、有道德、有修养的人,是一种对人的尊称和赞誉。这里指追求学问、不断提升自己的人。

    博学:……

    ……

    整句话意思为: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多次对自己进行检查反省,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不会有过错。

    又比如,堂考,苏先生出题,夫子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言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两者是否矛盾?

    其余学子:我太难了。

    陈初答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乃推己及人之思,免以己所恶加诸人,此为基本之德则,显对人之敬与仁也。而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乃对人之行所应具之态。“以直报怨”,非倡以牙还牙之报,乃主以公正、正直应怨,不姑息恶行,此乃正义之维护;“以德报德”,乃对善与恩之积极回应,励人感恩图报。此二观点,本质非矛盾,乃相互补充者。夫子之德观,丰富且多元,既重对人之关爱与敬,又注正义之维护及善恶之正判。如《论语》中,夫子亦强调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 等,此等观点共构夫子以仁为核,兼正义、礼义之德观。

    回答完毕,讲堂里静悄悄,学子和苏先生都不说话。

    陈初心道:野草系统11回答完美,此处应有掌声。

    其余学子:讲得我都迷糊了,这是插班生可以达到的高度?

    苏先生:讲得太好了,我来回答也不能这样面面俱到,这真是我学生?我这是捡了个宝?他忽然想起陈初的来历,不由会心一笑,随即感慨,陈尧先生,后继有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