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架空,我才是老板中的天花板 > 第46章 代课原也简单

第46章 代课原也简单

    不过人怕出名猪怕壮,几次堂考以后,陈初想低调也不成了,但凡苏先生要提问,第一个问的必然是陈初。学子们有疑难问题,第一个想要与之讨论的对象,不是其余学子,不是苏先生,竟然是陈初。

    陈初倒是有点心虚了,毕竟,总有系统的光芒照不到的地方。不会哪天露了馅吧?

    因此,陈初越发开始认真听课,看书了。不过,顺带着,陈初也把越来越多的典籍存入了系统。现在要想考倒陈初(及其系统),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次苏先生适逢第二天有事,偏偏学堂没有其他老师可以代课。

    苏先生看到陈初,忽然灵机一动,说道:“陈初,明天你帮我代课如何?”

    陈初道:“苏先生,恐怕不行吧,我不够资格啊。”

    苏先生摆摆手道:“没事,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陈初还能说什么,只能风中凌乱。

    苏先生又说:“陈初,我也不白让你代课,等有时间,我会教你如何写毛笔字。走了。”

    说完,苏先生果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次日,学堂里的学子们正窃窃私语,交头接耳地议论着今日苏先生为何未到。

    牛小闲,牛存义牛里长的宝贝儿子,小声说道:“苏老师呢?往常都提前十分钟到讲堂的,今天这是迟到了?”

    袁大力,牛家村保长袁小六的侄子,说道:“应该是。”

    牛小闲哼了一声,说道:“还真是双标啊,以往我们迟到一会会,老苏跟个什么似的,又是罚站,又是屁股上戒尺打三下。”

    袁大力应和道:“可不是吗?那次我去看伯父练拳,迟到一会会,也是挨了三下。哎,水深火热啊。虽然说痛倒不是很痛,可是危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牛小闲又是哼了一声,说道:“回家跟我爹说,把老苏的工资的扣掉八九十文的,看他还敢不敢迟到?”

    袁大力说道:“对,我也回去跟我伯伯说,扣老苏工资。”

    正当大家满心疑惑之时,陈初身着一袭朴素的长衫,稳步走进学堂。他面容沉稳,眼神中透露出自信与从容。

    陈初站在讲台上,清了清嗓子,微笑着对学生们说道:“各位同窗,今日苏先生有事,由我来为大家授课。” 学子们面面相觑,眼中既有好奇,也有几分怀疑。

    虽说陈初每次堂考表现不错,但成绩不错不代表会教学生啊。

    陈初并不在意他们的反应,他打开书本,说道:“各位同窗,昨日苏先生布置作业,要各位预习《论语,先进》,这篇文章大家回家可曾读过?” 学生们大都纷纷摇头。回家那是马放南山,有几个好好预习的?

    依仗着有系统傍身,陈初索性把书本合上,学着往日苏先生的模样,开始背诵起来: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随即陈初开始逐字逐句地讲解起来,声音温润而富有磁性,仿佛有一种魔力,将学子们渐渐带入了诗歌的意境之中。

    讲完后,陈初看气氛有些沉闷,便问道:“各位同窗,问你们一个问题,都说孔子七十二弟子,各位知道这些弟子都是什么年龄的吗?”

    牛小闲大大咧咧地插嘴道:“这谁知道。书上又没记载。如果我不告诉你,你知道我几岁,什么属相吗?”

    陈初也不生气,笑道:“牛小闲,你的生辰八字我自然不知,不过孔子的七十二弟子的年龄,我倒是知道一二。”

    牛小闲说道:“陈初,哈哈,今天应该喊你陈先生。不过,你要是说不出个一二三来,你就得喊我牛先生。哈哈哈。”

    陈初笑道:“你把今天学的文章再读两遍就知道答案了。”

    牛小闲不信,读了两遍,还是没明白,对袁大力说道:“大力,你知道吗?”

    袁大力摇摇头,显然也不明白。

    陈初笑道:“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意思是二十岁的有三十人;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意思是不到二十岁的四十二人,总数可不正是七十二人。”

    牛小闲不由眼睛放光地看着陈初,兴奋地叫道:“陈先生,你讲得太好了。老牛我不服别人,就服你。”

    为了让学子们更好地掌握知识,陈初还采用了互动的方式。他提出问题,让学子们举手回答。一开始,学子们还有些胆怯,但在陈初的鼓励下,大家纷纷踊跃发言。有的学子回答得虽然不太准确,但陈初总是耐心地引导他们,让他们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

    在讲解完一篇文章后,陈初又让学子们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学子们热烈地讨论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陈初则在各个小组之间穿梭,倾听他们的讨论,不时地给予一些指导和建议。

    不知不觉,一天的课过去了。学子们意犹未尽,纷纷感叹这天课的时间过得太快了。他们看着陈初的眼神中充满了敬佩和感激,仿佛在说:“原来学习可以如此有趣!”

    陈初看着学子们的反应,心中也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自己用后世的经验为这些学子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知识之门,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快乐和成长。

    一天课下来,同窗们有收获,其实陈初也有收获,不说别的,就是加深了同窗之间的情谊,也是值得的,更不用说,经此一天课程,牛小闲和袁大力竟成了陈初的铁杆粉丝。

    后来牛小闲和袁大力对陈初大有帮助,此是后话,按下不表。

    等苏先生次日办完事归来,发现讲堂里气氛变了许多,学子们的学习劲头似乎也不一样了,大为诧异,事后一问,知道了陈初对孔子七十二弟子年龄的解释,不由笑骂:“倒是个机灵鬼。”

    又上过几次课,苏先生发现,学子们的精神状态又回去了,便又试着让陈初代课,结果过后学子们的精神状态再次提升。

    于是,苏先生常常风中凌乱,自己教书竟然不如陈初?这陈初,竟然是代课界的天花板?

    不如就不如吧,没什么大不了。苏先生倒也是个想得开的人。只要学子们学业提高,其余都是浮云。

    于是,苏先生便经常找陈初代课。陈初推辞不了,也只好捏着鼻子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