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先生自己觉得过意不去,便要求必须依照承诺,要教陈初练字。
陈初倒也深知写好字的重要性,毕竟其实在21世纪也差不多。
首先是考试时,一手好字可以给考官留下好印象。科举考试中,考官需要审阅大量的试卷。一份字迹工整、书写优美的试卷,能在众多试卷中脱颖而出,给考官带来良好的视觉感受。工整的字迹也能体现出考生对科举考试的重视和认真的态度。在考官看来,一个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练字、注重书写的考生,在学习和对待科举的态度上也会更加端正,进而会对这样的考生有更高的评价。
其次是字写得好,更能适应誊录制度的要求。为了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性,实行了誊录制度,即考生的考卷由专人重新抄成副本后交上去用于阅卷。字写得好的话,字迹清晰可辨,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誊录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误差,确保自己的答案能够准确地传达给阅卷考官。
第三是一手好字符合官方审美标准。考生的字体如果能够符合官方的审美标准,就更容易得到考官的认可。书法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一个人的书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其文化素养和学识水平,因此更有可能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此外也便于文章内容的表达。科举考试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文章的写作,良好的字迹能够使文章的内容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让考官更容易理解考生的写作思路和观点。优美的字体可以为文章增添一份艺术美感,使文章的表现力更强。在表达相同内容的情况下,字迹优美的文章会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让考官更容易被文章所吸引,从而提高对文章的评价。
因此,陈初对跟随苏先生学习书法并无任何抵触。
现如今,苏先生会在放学后留陈初一会,在学堂书房教授书法。
牛家村学堂书房,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古朴的书桌上,苏先生开始教陈初学书法。
苏先生取了一张洁白宣纸,平展桌上,又取出一支精致的毛笔,递给陈初,说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笔乃文帝所赠,一直未用,今日赠送与你,望珍之善用之。”
文帝便是如今被软禁的上代皇帝赵希。赵希做皇帝虽不如何,但艺术上却是大家,所赠之笔自然材质上佳,极其珍贵。此笔紫毫玉杆,外加竹制笔套,盖有文帝印章。陈处心道,这笔如果在二十一世纪,怕是价值不菲。
“书法之道,首在握笔之法。” 苏先生一边示范,一边缓缓说道。
他将毛笔轻轻握在手中,手指自然弯曲,力度适中,向陈初展示着正确的握笔姿势。
陈初认真模仿,觉得倒也不是太难。
毕竟,不管怎么说,21世界的义务教育,陈初还是有些基本功。虽说这个时空的握笔姿势略有不同,但也差不了多少。
当然,陈初不会傻乎乎说自己有不同的握笔方法,那就闹笑话了,跟古人比书法,那是班门弄斧。
随即,苏先生蘸取少许墨汁,在纸上写下一个 “永” 字,若璀璨之星坠于尘世。只见各笔画,其点,如晨荷之露,似凝天地之灵韵;横若千里阵云,载岁月之沧桑厚重;竖似万岁枯藤,诉不屈之精神;撇捺如陆断犀象,似展翼之雄鹰翔于穹宇;折钩恰似金戈铁马,转折之际尽显大家风范。
在陈初的震撼中,苏先生缓缓道:“这‘永’字八法,乃书法之基础。” 他指着“永”字,逐一讲解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的写法和要领。
陈初凝神谛听,目视纸上永字,竭力领悟悟其中精要。
随后,苏先生让陈初自己试着书写 “永” 字。
陈初谨慎执笔,蘸墨,落毫。其手微颤,笔画拙涩。
苏先生在侧,轻声鼓励道:“勿躁,用心体会笔画之走势、力度。”
其后陈初多次随苏先生学习,渐得一二技法,笔画渐显流畅。
陈初努力学习,苏先生不时指出其种不足,如点画未饱、横画未稳等,也时常亲为示范以纠正错误。
如此,陈初的书法可谓一日千里,进步神速。
苏先生又述书法大家之事,如王羲之临池学书,颜真卿刚正之书风等,以激陈初对书法之热爱与追求。
陈初也听得津津有味。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初的书法有了明显的进步。他的字虽然还略显稚嫩,但已经有了一定的章法。
苏先生看着陈初的努力和进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说道:“书法之路漫长,需持之以恒,不断练习。”
陈初点头表示明白,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不管怎么说,参加科举考试的话,书法这一关,不说出类拔萃,但中等水准是没问题了。
却说这天夜晚,牛家村村西破庙那摇摇欲坠颜色斑驳陆离的门口,赵心玉听到一阵轻微而熟悉的脚步声,随即看到秦凉走近,便着急地问道:“将军,今日如何?”
秦凉说道:“公主莫急,待我喝口水与你细说。”
赵心玉露出一丝歉意道:“将军,是我心急了。”随即,为秦凉倒了一碗水。
秦凉说道:“折煞秦某了,可不敢让公主给属下倒水。”
赵心玉说道:“别客气了,赶紧喝吧。”
秦凉把一碗水一饮而尽,说道:“公主,别在这说了,小心隔墙有耳。”
赵心玉点点头,两人进入庙中。秦凉在某个佛像身上一按,随即出现一个洞口。两人相继进入洞口,渐行渐低, 若有若无的光线照着两人前行。那通道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却是一间大屋,不知采用何法,竟有月光射入。
不过为了亮度,还是点了一盏油灯。想来既有月光射入,通风肯定不是问题。
这屋子也不知何人所建,既建在地底隐蔽不显,又能通光通风,真是极有水平。
屋内还有一女,见赵心玉和秦凉进来,连忙屈膝行礼,恭敬地说道:“公主殿下金安,将军安好。奴婢拜见公主殿下与将军。”
公主微微颔首,随和地说道:“兰儿,免礼吧。”
秦凉抱拳拱手,客气地说:“姑娘不必多礼。”
随即,秦凉将今日情况缓缓告诉赵心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