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妖异录 > 第10章 蔡邕自笏,桥玄撞柱

第10章 蔡邕自笏,桥玄撞柱

    京师洛阳,曹操打死蹇仁以后,东汉朝堂就炸了,本该讨论国事的,现在全都变成讨论曹操这个县级公安局长的事了。

    虽然宦官不能干政的祖训仍在,但是架不住很多官员是靠着宦官的关系上位的。

    南宫却非殿内,早已吵吵嚷嚷乱成了一锅粥。

    “启奏陛下,曹操无故打死蹇公公叔父,现在京师人心惶惶人人自危,若是不严加惩治,恐会秩序大乱……”讲话之人,乃是尚书郎冯芳。

    冯芳本为一京城富商,因娶了宦官曹节的义女,成为曹节女婿,后一步步高升,做到了尚书郎的位置。

    “启禀陛下,老臣曹嵩有话要说,犬子曹操打死蹇仁一事,确是事实。但是犬子仅仅是维护朝廷尊严,那蹇仁醉酒夜行,违反朝廷宵禁法令……”

    曹嵩手执白玉笏板(笏,音hu),不卑不亢立于朝堂之上,逻辑清晰滴水不漏。

    “此事,犬子曾公开审理,洛阳城百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蹇仁也是当堂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司空许训大人和洛阳令司马防,俱与老臣旁观了首次公审……”

    曹嵩边说,边用眼神瞟了一眼旁边的司空许训。

    “许训大人,老臣所言,可是如此?”

    许训一下子冷汗直流,慌忙站出来说道:“老臣……老臣确实旁听了……曹县尉审案,大司农……大司农曹嵩所言……所言也是……事实!”

    诸多洛阳城百姓都有见证,洛阳令司马防也在现场,许训没有胆量撒谎。

    因为这事调查起来不难,而他如果撒谎的话,曹嵩派系的朝廷官员,一定会以此为借口,弹劾他犯“欺君之罪”。

    这一下,众臣一片哗然。

    要知道,许训可是蹇硕派系的,没有蹇硕派扶持举荐,他许训何德何能身居三公之位?

    皇帝之下,地位最高的是太傅,也是就“太子师傅”。

    太傅虽无实权,不干涉朝廷任何一个部门的运作,但那是皇帝见了也要行礼,说一声“老师好”的。

    太傅的职责,通常是教导太子皇家礼仪,以及读书学习。

    大部分时候,太傅的设立都是在太子年幼之时,辅导太子学习。等到老皇帝去世,太子登基,那太傅自然从“太子老师”变成了“皇帝老师”。

    不过偶尔也有例外,在没有立太子的情况下,为了尊崇某人,直接任命为“太傅”,这时候就不是“太子老师”,而是直接等于“皇帝老师”。

    比如汉献帝刘辩,他根本没做过太子,是直接被董卓扶上位的。

    所以,汉献帝当上皇帝不久,董卓封自己为“太师”,就是皇帝的师傅。

    太师,太傅,名称不同,实际上都是皇帝的师傅。

    汉献帝被挟持迁都长安,董卓死后,袁隗曾被授予“太傅”之位,也是皇帝的师傅意思。

    因为这个时候,汉献帝年幼,并无太子。如果有太子,那就是太子的师傅。

    简单来说,有太子则太傅是太子师傅,无太子则太傅是皇帝师傅。

    太傅虽不是三公之一,却有“上公”的称号,意思是地位比三公还高。

    普天之下,唯一一个见了皇帝不用行礼,还要接受皇帝行礼的人,你说牛不牛?

    什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也得往后站啊。

    不过,太傅并非常设职位,很多时候是没有太傅的。

    太傅不会常设,但朝廷“三公”那是必不可少。

    太尉,即“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

    司空,即“最高监察长”。

    司徒,即“国务院总理”。

    这三个,号称“三公”,每一个都肩负一个部门的最高领袖,那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说,通常情况下可能没有太傅,三公就是朝廷地位最高的官职之一。

    至于“大将军”,虽然也号称“上公”,地位也在三公之上,但也不常设,很多时候朝廷都没有大将军这个官衔。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说的就是三公。

    他们三个,地位都只在皇帝之下,但三人属于平级。

    许训既是三公之一,又是蹇硕派之一,因此他一发言,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

    许训这是要带头反水了呀?

    不少人都有这种怀疑,甚至连站在汉灵帝身边的蹇硕,都气得浑身发颤,咬牙切齿。

    倒不是许训胆敢反水,背叛蹇硕,只是他更不敢犯下“欺君之罪”。

    背叛蹇硕,他大不了丢官罢职,被打回原形,做回老百姓。

    可是犯下欺君之罪,那是要“诛三族”的,就是满满抄斩,全家老小一个不留,根儿都绝了啊!

    眼下,许训简直是汗如雨下,可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他也只能“背叛”蹇硕,实话实说了。

    “陛下,既是有司空许训大人作证,犬子曹操打死蹇仁,乃是依据朝廷法令,维护朝廷尊严,那是护的陛下脸面……老臣认为,犬子无罪!”

    曹嵩此时寸步不让,让一步都有可能让曹操丢掉性命。

    “启禀陛下,老臣认为,既是司空许大人为人证,曹操打死蹇仁之事,当属朝廷官员正常执法,无须再议。臣赞同大司农之言,认为曹操无罪!”

    众人定睛望去,站出来的乃是三公之一的太尉陈耽。

    陈耽并不是曹嵩派系,但他是一位刚正不阿敢于直言忠正老臣,此时他的发言,是出于良心的直言进谏。

    曹嵩闻言,不由得对他投来感激的目光,而蹇硕则是目露凶光对他恨得咬牙切齿。

    可惜这位忠正老臣后来遭到宦官迫害,含冤死于狱中,这是后话。

    司空,司徒,太尉,此为朝廷三公。

    眼下,司空许训被迫为曹操做了证词。太尉陈耽又力保曹操,很明显是站在曹嵩这边了。三公之中,只剩下司徒袁隗还未表态,于是众人齐齐把目光看向袁隗。

    袁隗,是袁绍的四叔。

    “平成逢隗”四兄弟,老大袁平和老二袁成,都去世很早。

    剩下的就是老三袁逢和老四袁隗,只不过袁逢在官场不如老四,虽然最后也混上了三公之位,却一直没有袁隗在官场吃得开,此刻的袁隗已经做了几年的宰相(司徒)。

    袁隗其实也宦官一派的,只不过他背后的不是蹇硕,而是袁赦。(《后汉纪》写作“袁朗”)

    当时有个宦官名叫“袁赦”,任职中常侍。

    袁赦觉得袁逢袁隗出身公侯之家,自己也姓袁,跟袁家是同宗同源,因此便经常在汉灵帝面前为袁家说好话。

    袁逢袁隗也乐得在皇帝身边有个“自家人”做内应,因此袁赦和袁逢袁隗便互为倚仗结为“亲援”。

    三公之中,一个被迫为曹操做了证词,一个主动声援曹操。只剩下袁隗还未表态,而众人也把目光看向了他。但是,袁隗明显是个老狐狸,不想趟这趟浑水。

    众人都看着袁隗,袁隗却视若未见,闭口不发一言。

    此时,蹇硕眼见出师不利,便把目光扫向太常张颢(hao),这也是蹇硕派官员,昔日因宦官们美言,而被提拔上去的。

    三公之下,便是九卿。

    太常,掌管国家祭祀,正是九卿之一。

    我们可以理解为是“祭祀部长”,为朝廷九大常务部长之一。

    或许有人会疑惑,一个掌管祭祀的“大祭司”,就这么牛吗?

    诸位可以看看美西方文化,那些部落里的大祭司,或者教皇。看看他们的地位,是不是有时候比皇帝还牛批……简单来说,没有太常主持仪式,那皇帝上台都是不合法的。

    所以,主持祭祀这个人,地位在古代是相当高的。

    就如同民间葬礼的“话事人”,他喊一声“孝子行礼”,甭管你是当爹的当爷的,都得跪!

    张颢一看,蹇硕看向自己,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出场。

    “启禀陛下,老臣认为,曹县尉有滥用职权之嫌。蹇公公叔父虽是违反朝廷宵禁法令,醉酒夜行,但罪不至死……况且朝廷律法规定,犯禁者只需杖责,没有处死这么严重……”

    “启禀陛下,臣有话说,不吐不快!”

    众人循声一看,此人乃是议郎蔡邕。蔡邕那可是当时最有名的才子,简直是“活的大百科全书”,上论三皇五帝,下谈秦皇汉武,乃至当朝时弊,民间轶事,没有他不知道的。

    之所以真么牛的人,只能屈居议郎之位,做个“参议员”。那是因为他太能说了,太敢说了。

    怼起人来,就跟后来的“诸葛骂王朗”似的。

    别说朝廷众臣他都敢怼,那发起狠来,就连当朝皇帝都不放过。

    这也没办法,人家是天下最负盛名的才子,说是文采第一人也当之无愧。

    你总不能因为他说几句话,就治他的罪。

    即便他批评了皇帝,你想说他“大不敬”,人家又能搬出三皇五帝时期,大臣直言进谏的事例……

    试问,三皇五帝,历史上哪个皇帝不想与他们比肩?

    就连秦始皇,那也是想超越三皇五帝,故而把“皇”与“帝”合并,成为史上第一位“皇帝”的。

    所以,蔡邕的存在,简直是恐怖,是逆天,是有实无名的“太傅”。

    你可以不给他“太傅”官职,但是挡不住人家凭本事争来太傅地位,他要批评皇帝,皇帝也只能受着。

    要不然,你处罚了他,那就等着被万民唾弃,等着被史书记载遗臭万年吧。

    “陛下,朝廷律法是规定违反宵禁,只需杖责。但是小徒曹操并无滥用职权,只是那蹇仁风流成性,日日留恋花丛寻花问柳,早已被酒色掏空了身子……”

    蔡邕不愧是第一才子,逻辑有据文采斐然。

    “试问诸位,一个弱不胜衣如风中残烛之人,承受不住杖责而死,不是很正常吗?即使小徒未曾责罚于他,怕也是命不久矣!”

    说着,蔡邕看了一眼龙椅上的汉灵帝,“陛下龙精虎猛身康体健,但若沉溺于后宫,是否也会有肾虚体弱头晕目眩之时?想必,不用臣子发问,陛下也自有体会……”

    汉灵帝不由得一颤,他知道,再不阻止,蔡邕就有可能把“战火”烧到自己身上。

    这人可是有啥说啥,毫无顾忌。

    若是说了自己的后宫之事,被史官记了去,那必定是要遭后人非议的啊。

    “蔡爱卿所言有理,朕亦觉得如此……”

    汉灵帝慌忙开口,打断蔡邕的发言。他在朝堂上坐了许久,这还是第一次阻止大臣说话。

    蹇硕立在灵帝身侧,衣裳角都快被他抠烂了。

    奶奶的,这帮人火力这么猛吗?自己这边,好像根本说不过对方啊。

    也是,那些有才之人,又怎会被他收买?

    只有那些平庸无能,又妄想攀上高位的,才会被蹇硕他们收买。

    朝堂之上,说不过对方也合情合理。

    书都没读过几本,被人换着花样骂都属于正常!

    无奈之下,蹇硕再把目光看向大鸿胪郭防,期望他能扭转局面。

    大鸿胪(hong lu),也是朝廷九大常务部长之一。

    不过,大鸿胪主要掌管的是四方蛮夷朝拜,以及诸亲王入朝面圣,所以可以称其为“外交部长”。

    郭防一看,这是要让自己出阵了啊。甭管说得过说不过,都要上去挥两杆子啊!

    哪怕被对方“斩于舌下”,也是出战过了。

    于是,郭防便整理一下衣袖,双手持笏出列:“启禀陛下,那曹操虽是执法有度,未尝滥用职权,也是不给陛下面子,毕竟蹇公公日夜服伺陛下,公公的脸面就是陛下的脸面……”

    “咳咳咳!”蹇硕赶紧一阵剧烈咳嗽,示意郭防不要再说了。

    特喵的,让你来攻讦(jie,批评指责、攻击诋毁的意思)曹操的,你咋说得跟为他辩护似的?

    还“执法有度,未尝滥用职权”,你这么说,那不就等于说,我们是没事找事,故意刁难他的吗?

    真是,再强也顶不住“猪队友”拖后腿啊。

    还说我“日夜服伺陛下”,晚上是我服伺的吗?我陪陛下睡啊?

    你这话传出去,人们都以为陛下性取向变了……

    还我的脸面就是陛下脸面,你踏马是要把我架在火炉上烤啊。

    这要给史官记了去,不是要让我成为千古罪人吗?我就一个小小太监,只不过在皇上身边伺候他,有机会经常吹吹耳边风……

    论官衔地位,我拿的俸禄不过是一个县长待遇啊,我连县令都比不过。所以才要扶持你们这帮人,好站在朝堂上,替我们说话……这可倒好,让你当我的口舌,你先咬自己一口?

    宦官不能干政,乃是祖训。

    所以历朝历代,即便宦官的权势再大,在朝堂上都是不能多言的,因此培养一批自己的“代言人”很重要。

    这郭防不开口还好,一开口先给自己人来上几刀,那听得蹇硕心惊胆战。

    要不是顾及在朝堂之上,众臣都在,还有史官在侧,他真想冲下去扇郭防几个耳光。

    郭防自知失言,忙面红耳赤的止住,心中惶恐不已,事后怕不是蹇硕要收拾自己了。

    于是乎,他连忙推曹陵出来:“曹太仆,此事你怎么看?”

    曹陵官居太仆,也是朝廷九大常务部长之一,同时也是蹇硕派宦官培养的势力。

    诸位皆知,东汉末年宦官干政阉人弄权,号称“十常侍”。

    而十常侍培养起来的势力,可谓是占尽要职,把握朝廷三公九卿中的绝大部分职位。

    太仆,也可叫做“交通部长”,皇帝出行,皆是他负责引导督行。

    蹇硕等宦官,本就朝夕相伴着皇帝,祭祀加冕,四方朝拜,出行仪仗,这些又都是蹇硕派的人占据。

    像曹嵩官居农林财政部长(大司农),却是每天忙于工作,无缘得见皇上之面。

    所以,看似蹇硕派在三公九卿中实权不多,却都是每天都伴随在皇上身边的,自然属于皇上“亲近之人”。

    曹陵见郭防推自己出来,又看了一眼蹇硕,得到蹇硕的肯定后,便理了理衣袖,一本正经的站出来说道:“陛下有所不知,那曹操虽只是一个小小县尉,却嚣张跋扈得很……”

    这话蹇硕爱听,不由得给曹陵投去了赞赏的目光。

    这才对嘛,上来就跟疯狗似的,死咬曹操就对了。

    甭管有的没的,该说就说,就算调查不属实,大不了推脱自己没摸清楚状况就是了。

    举报,不一定非得有证据,根据传言举报也是可以的。

    是否属实,自有相关部门去调查。

    眼见蹇硕如此欣赏自己,曹陵不由得心中大悦,连嗓门都提高了几分。

    “据说,曹操担任北部尉以来,受过他杖责的人不计其数,其中不乏朝廷官员,或者其亲属,甚至还有皇室贵族……如此,曹操分明是不把朝廷和皇家的脸面放在眼里!”

    这话听得蹇硕极为兴奋,甚至想掩口而笑。

    这不就对了吗?

    把祸水东引,扯到皇家身上,若是他真的责罚过有皇家血脉之人,那不就妥妥坐实了“藐视圣上”“侮辱皇家”吗?

    同为曹姓,甚至祖上还有可能“源出一脉”,曹陵却是如此狠辣,甚至不惜诋毁曹操藐视皇权。

    要知道,在古代杀人放火都算不得大罪,唯独藐视皇权图谋造反这一类,才是无药可救。

    因为它惩罚的不仅是当事人一个,而是经常“株连”,往往一个家族,全都不能幸免。

    果然,出卖同胞之人才最可恨,因为他们比对手都狠毒。

    曹嵩闻言,也忍不住冷汗之流。

    这事儿一旦坐实,别说曹操了,他和全家人都跑不了。

    但是,还没等曹嵩开头,堂下一人站出来,朗声说道:“陛下,若您要做那比肩桀纣的昏君,老臣今日就赴死,成就陛下。若您想留名史册成就明君,还请听老臣一言。”

    曹嵩闻言望去,只见这方才站出来的老者,须发皆白精神矍铄,仿佛一位降落凡间的老神仙。

    而他面容消瘦身材修长,眉眼之间慈祥和蔼,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意味儿。

    此人乃是光禄大夫,桥玄。

    桥玄,豫州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生于安帝永初三年(公元107年),如今已有69岁。

    古语有云“人生七十古来稀”,桥玄端的是古稀老人了。

    此君少为县功曹(行政官),与治中(人事官)并为县令长左右副手。

    桥玄乃是“官三代”,其祖父桥基,生前曾任广陵太守。其父桥肃,生前曾任东莱太守。因此,桥玄早早就步入政坛,出任县府的行政官。

    自幼至此,桥玄为官已经近乎五十年,可谓是比很多人活的年龄都大。

    亦因如此,桥玄此前可谓是历经朝中各种官职。

    如:首都洛阳市长(河南尹),或是朝廷九大常务部长之一的“宫廷事务部长”(少府),或是朝廷九大常务部长之一的“祭祀部长、大祭司”(大鸿胪)……

    后来,桥玄又升任三公之一的最高监察长“司空”。

    再后来,又从司空平调转任总理“司徒”。

    后因宦官猖獗政坛混乱,称病辞职,告老还乡。

    但仅过去一年多,就再被朝廷召回,出任东汉实权宰相“宫廷秘书长”(尚书令)。

    随后又担任宫廷随从“侍中”,再次称病辞职,但皇上不许,转为高级国务官“光禄大夫”。

    光禄大夫,亦是省部级高官,但不归任何部门管辖,只听皇帝的。所以属于“闲差”,不必每天忙忙碌碌处理公务。而这种职位,往往只授予很受皇帝器重、名望非常高之人。

    简单来说,桥玄虽然是从“三公”上退下来的,但是实际上在皇上心中,分量不亚于三公。

    只是他已经古稀之年,故而授予位高名重的闲差之职。

    桥玄一生风浪,都在官场上渡过,并非冲动易怒之人。

    眼见他上来就以命相抵,一副寻死的样子,汉灵帝大惊,连忙伸手示意,说道:“桥爱卿勿急躁,有话慢慢说!”

    老小孩老小孩,有些人老了,真的跟小孩子脾气相似,得哄着。

    你是皇帝又如何,他都69了,还能活几年?他要真撞死在这大殿上,也不算早夭。那你要是把这么一位一生都奉献给朝廷的人逼死,等着吧,保管有很多人骂你桀纣。

    所以,汉灵帝也赌不起啊。

    桥玄见状,这才安定下来,缓缓说道:“陛下,曹操乃少年英才,国之栋梁。”

    汉灵帝闻言,点点头,算是附和桥玄的观点。

    不管内心咋想,都得先稳住这个老头啊,别说他撞死大殿上了,就算他气死在大殿上,那对自己名声也只会有害无益。

    “诸位皆知,京师洛阳,高官眷属皇亲贵胄多如牛毛,京城治安亦难得平稳。臣听闻,曹操任北部尉以来,秩序井然不法绝迹,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嚯!老头儿还真是舍得夸。

    “而今,若要因不法之人,而惩治护法之士,恐将寒天下众人之心,留千古之骂名!若陛下执意要降罪于曹操,臣愿以身赴死,为曹操做先锋,扫清黄泉之路……”

    这几句话,说得大义凛然情真意切,曹嵩不由得鼻子一酸,眼泪差点下来。

    “陛下,若您执意降罪曹操,臣也愿血溅手中这白玉之笏,随桥公下九幽赴黄泉,伴随小徒身边。”蔡邕又站了出来,列于桥玄身边,义正辞严道。

    “况且,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若您认为曹操有罪,还请先将臣绳之以法,臣蔡邕虽死无恨!”

    这下,不但汉灵帝傻眼了,蹇硕傻眼了,连朝廷所有大臣都傻眼了……什么情况?

    刚刚还在唇枪舌战,讨论曹操的事情。

    这一转眼,蔡邕和桥玄二人,都要给曹操当马前卒,争先赴死了?

    关键是,蔡邕和桥玄,一位是才绝天下的才子,一位是名冠九州的老臣。

    这俩,哪个因曹操而死,最终背锅的都是汉灵帝啊!

    龙椅之上,身为九五之尊的汉灵帝直想骂娘,若不是顾忌史官就在身边,可能他真要开口骂人了。

    你们讨论你们的,我还没发表意见不是?

    这搞得,好像我已经下令,要处死曹操了似的?

    ……

    人生之大无语,汉灵帝也算是第一次见识。

    老桥玄,小蔡邕,你俩能不能沉住点气?

    朕还未做出决定,你俩就已经认定朕会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