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妖异录 > 第11章 斩青狼,睡青霜

第11章 斩青狼,睡青霜

    兖州东郡濮阳县,晴空万里。

    袁绍带着青霜姑娘,还有四个衙役:李安,陈明,王成,赵阔。一行六人,沿着濮水南岸,往大野泽方向摸去。

    上次带青霜去鸡头落查找线索,青霜从鸡头落南边遗留的青狼粪便中发现,有青狼尚未完全消化的螺蛳残渣,因而判断青狼来自于大野泽。

    所以,袁绍便想来这大野泽看看,碰碰运气,看能不能发现点什么。

    策马奔腾大约半个时辰(一个小时),几人便来到大野泽边。

    远远望去,真是千里芦苇荡万里水茫茫,无边无际连天蔽日。

    据《尚书·禹贡》《周礼》《左传》等古书记载,上古时代有九大泽,它们分别是:

    一,孟渚泽,今已消失,大致范围在: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东北,河南虞城县西北,山东曹县东南,山东单县西南……

    二,大野泽,今已消失,位于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北,因古代又叫“巨野泽”,即巨野县地名由来。

    三,雷夏泽,也叫做雷泽,今已消失,位于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境内。《山海经》记载,雷泽内有雷神,实际上雷夏泽在汉代已经消失不见。

    四,菏泽,同样是上古九泽之一,位于今山东省菏泽市境内,汉时已经消失。

    五,彭蠡泽,今日的鄱阳湖,上古九泽之一延续至今的。

    六,云梦泽,最著名也是最大的上古九泽之一,先秦时期曾覆盖湖北省整个中部南部和湖南北部。汉代时已缩小至湖南湖北之间,《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南郡华容侯国的时候说“云梦泽在南”。

    汉代华容县,位于今湖北省监利县北,曾被三国吴分出华容县南部,设立监利县,南朝陈废除华容县。

    隋朝初年,改安南县为华容县,即今日的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

    此华容县,已经非原先的华容县,不仅辖地变迁,今日更是属于不同省份。

    可以说,华容县是历史上改名最失败的县,没有之一。

    因为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曹操华容道逃跑”,并不在这里,而是在湖北省监利县北。

    云梦泽原本覆盖湖北南部和湖南北部,长江从云梦泽中穿过,后逐渐缩水,至今日只剩下“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实际周长803公里,“八百里”是古人的虚称说法,缩水一半。)

    因云梦泽不断缩水,最后只剩下一个“八百里的洞庭湖”,所以后来洞庭湖也被叫做云梦泽。

    综合推测,云梦泽乃上古九泽之中最大的,曾经覆盖周边方圆数千里。

    七,震泽,今日之太湖,位于江苏省南部,上古九泽延续至今的。

    八,大陆泽,曾覆盖今日的河北省邢台市属下:隆尧县,巨鹿县,任泽区,平乡县,南和区,宁晋县……面积之大,当属上古九泽中的第二。

    大陆泽在汉时已消失,而今只剩下邢台市东的“大陆泽国家湿地公园”,还在顽强的保留一丝“上古遗迹”。

    九,荥泽,位于今日河南省郑州市和荥阳市之北,焦作市武陟县之南(也是古黄河之南)。

    荥泽在西汉时淤塞,东汉时消失。

    后黄河改道南下,从古荥泽之地穿过,因河水浑浊携带泥沙较多,唐宋时期才被称作“黄河”。

    大禹生活在大约公元前21世纪,而我们生活在公元后21世纪,西汉统治了公元前的两个世纪,东汉统治了公元后的两个世纪。

    也就是说,大禹距汉代约有两千年,我们据汉代也是差不多两千年。

    上古九泽是大禹时期的,历经两千年沧海桑田后,在汉代大多已经消失不见。

    唐宋之前,黄河的名字在史书上只有一个字“河”。

    而这个“河”字,在古代是黄河的专属,其它的河水,多被叫做某水。

    例如:济水,濮水,洛水,汉水,沔水,渭水……

    而“江”这个字,在古代则是长江的专属。

    一江一河,虽是都只有一个字,却都是独一无二没有敢冒牌的。

    南北朝到五代十国时期,才开始有把“江”“江水”称作“长江”“大江”的。宋朝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大江东去”,这“大江”便是宋朝人最习惯的称呼。

    袁绍看了一眼青霜,她的脸颊略有汉水,打湿了鬓角的一丝秀发,贴在白皙嫩滑的脸蛋儿上,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诱人。

    青霜并不知道袁绍在打量她,依然眺望着远方,娥眉微蹙,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大人……”

    青霜回过头,想对袁绍说些什么,却猛然看到袁绍失神的注视着自己,不由得脸颊一红,到嘴边的话也说不出来了。

    “哦哦,什么事,你说……”

    袁绍慌忙转过头,觉得耳根子燥热不已。

    “大人,此泽覆盖方圆怕是有上千里,我们想要寻找青狼,怕是十分不易!”

    “那依你之见,我们该怎么办?”

    袁绍回过头,仍是不敢正视青霜。

    相比于有些现代人,袁绍真是聪明具有智慧,因为很多现代人,明明自己很蠢,却从来感觉不到自己蠢,他们最爱做的事就是:教别人做事!

    没炒过菜的饭店老板,爱教厨子做菜……

    没下过田地的专家,爱教农民种地……

    不懂足球的官员,却领导着国足……

    没啥历史知识储备的网友,很喜欢指挥作者如何写一部历史框架的……

    不得不说,任何时候总有那么一群迷之自信的人,喜欢做“外行指导内行”的事。

    他们甚至觉得,就算是造航母和登月球这样的事,他们也能插上一嘴。

    主打的就是一个热情,而不管自己是否在帮倒忙。

    袁绍就很聪明,他知道自己擅长治国理政济世安民,但对于除妖之事所知甚少,因此在除妖方面他很少自己做主,几乎事事都向青霜请教。

    青霜看了一眼袁绍,低下头说道:“想要快速找到青狼,得有‘土灵珠’,但是土灵珠乃玄武元丹所化,这种上古神兽或许早已灭绝,很难见到其踪迹,更何况……”

    袁绍凝视着青霜,却见她抬头看了自己一眼,又低下头道:“更何况,我们即使遇到玄武,也未必能把它降服,或者破开它的防御……”

    “好吧!”

    袁绍长叹一口气,“这么说来,我们只能漫无目的的茫然寻找了?”

    “其实还有一个方法,只是青霜觉得大人不会同意,所以就没有说……”青霜看了一眼袁绍,似乎有点无能为力的样子。

    “你说说看,什么方法?”

    “以人血及内脏为引,诱青狼过来觅食……”

    “别说了,绝对不行!”

    袁绍连忙打断青霜的话,“本官为一方之父母官,若是为除妖而枉杀无辜之人,那这妖除的还有何意义呢?”

    青霜也没再继续话题,说什么“我就知道你不会同意的”之类,而是换了个话题:“说说胡杏儿吧,大人对她有何了解?”

    “胡杏儿?她不就是一只白狐妖兽吗?”

    袁绍心中不解,莫非胡杏儿还有什么隐情不成。

    “大人有所不知,胡杏儿其实并非狐类,只是像狐而已。”

    “哦?”袁绍有些好奇。

    “《山海经·南山经》记载: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哦!”

    袁绍恍然大悟,青霜这么一说,他忽然就想起来了,《山海经》中是有这样的记载。

    青?(hu),也叫青雘(huo),是一种书法绘画常用的青色颜料。

    因其在古代书法和水墨画中常用,所以古人通常又把书法绘画叫做“丹青”。

    丹,指的是朱砂,是古代书法绘画中常用的红色颜料。

    此前,袁绍曾怀疑过胡杏儿是否为九尾狐,而胡杏儿也曾亲口自述自己是“一只白狐”。

    “看来,胡杏儿的话不可靠!”

    袁绍在心中想道,已是坚定了主意。

    这就比如,很多女孩子不爱看书、不爱学习不爱思考,因而奇蠢无比。但也有些女孩子,脑子活络非常狡诈,哄得闺蜜死心塌地,坑的男人体无完肤。

    简单来说,女人分为两类。

    一类奇蠢无比有脑子不用,另一类老奸巨猾恨不得比别人多生一副脑子……我们常见的宫斗剧,便属于后者,哪怕男人陷进去,也得被当枪使当猴耍。

    很明显,胡杏儿和青霜之间,有一个人撒谎。

    相比于胡杏儿,袁绍更愿意相信青霜。

    《山海经·海外东经》曾记载: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

    《山海经·大荒东经》亦记载: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

    这两处的记载,均写明了其是狐。

    而《山海经·南山经》的记载,明确写道: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

    很明显,青丘国的是九尾狐,而青丘山的是类似于九尾狐的妖兽。

    这二者,一个是货真价实的“李逵”,一个是高仿冒充的“李鬼”。

    袁绍虽为高官子弟,但他因为出身低贱,母亲是婢女,所以尚在襁褓之中就被过继给二伯袁成,又自幼被弟弟袁术和家族中其他人所鄙视。

    因而,袁绍从小就很努力,懂得要想翻身只能靠自己。

    所以,兄长袁基和弟弟袁术在携鹰犬带奴仆、纵马持弓猎鸟兽的时候,他在读书……

    袁基和袁术在乘车马唤书童、锦衣华服游四方的时候,袁绍还在读书……

    袁基和袁术在踏青楼揽艳姬、醉生梦死寻花柳的时候,袁绍依然在读书……

    或许在别人看来,袁绍仍是个世家公子纨绔子弟。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早晚有一天人们会改变对他的看法。

    九尾狐不是妖兽,而是祥瑞。

    东晋的学者郭璞在注解《山海经》时说,九尾狐是“太平则出而为瑞”。

    也就是说,在乱世是看不到九尾狐的。

    只有国泰民安人间盛世的时候,它才会现身。

    袁绍不知道这些,但是他知道九尾狐不是妖兽。

    因为,早在春秋时期,孔子的讲解,被其弟子编撰为《孝经》的书中就写到:德至鸟兽,则狐九尾。

    意思是,九尾狐是德行最高的鸟兽。

    民间传言,九尾狐不仅不吃人,甚至也不杀生,只食风尘雨露。

    东汉时代,由朝廷诸才子共同编撰,班固执笔,写了一部名叫《白虎通德论》的书。

    《白虎通德论·封禅篇》记载:德至鸟兽则凤皇翔,鸾鸟舞,麒麟臻,白虎到,狐九尾,白雉降,白鹿见,白鸟下。狐九尾何?狐死首丘,不忘本也,明安不忘危也。

    这可是由汉章帝亲自阅览裁决的,也就是说,这是官方修订的一部书。

    汉章帝,亲任总编。

    史学家班固,以及诸多朝廷才子,只能屈居小编之位。

    狐死首丘,说的是九尾狐作为祥瑞的一种,极为通人性,当它要死的时候,会把头朝向自己出生的地方,以示死后灵魂会顺着那个方向走,魂归故里。

    据说,大禹所娶的女子,就是九尾狐。

    东汉时,赵晔在撰写《吴越春秋》时,援引《吕氏春秋》的佚文记载,讲述了大禹娶九尾狐“女娇”的故事。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中,记载了“三皇五帝”时期的一些故事,是三皇五帝时期故事为数不多的记载之一。

    比如:大禹30岁还未娶妻“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然后在涂山遇到了九尾白狐“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他便娶了涂山氏女孩、九尾白狐女娇“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

    再后来,就是女娇怀胎十月,诞下华夏人文始祖“启”,“十月,女娇生子启。启生不见父,昼夕呱呱啼泣。”

    启,这个名字,或许就是“开启”的意思。

    袁绍博览群书,自然不会无端怀疑华夏人文始祖之母“女娇”。

    况且诸多古书中都记载,九尾狐是祥瑞,而会吃人的那个是“冒牌货”。所以,一经青霜提示,袁绍便想起书中的记载了,因而更加相信青霜,怀疑胡杏儿了。

    涂山氏,三皇时期生活在涂水一代,因涂山(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而得名。

    大禹治水,定九州,涂山氏给予了大禹有力支持。

    也有传说,涂山氏是以“九尾狐”为图腾的一个部落,真相已难考证。

    但是,诸多古书都记载,大禹娶涂山氏之女为妻,此当毫无争议。

    袁绍听从青霜的建议,派几名衙役去寻找本地猎户,前来协助抓捕青狼。

    李安陈明王成赵阔,四人领命而去。

    此地已非濮阳县界,带的人太多,反而会不方便行事。

    所以,袁绍和青霜才会只带四名衙役,县里的官兵和县尉方明,都被他们留在了濮阳县。

    “袁大人,这里是哪儿?”青霜问道。

    “此地叫做‘离狐’,以前也是我们东郡属下的一个县,后来被划拨给济阴郡了……”

    “哦!”

    青霜点点头,她对地理历史这些知识,没有袁绍那么渊博,不知道这些变迁也属正常。

    袁绍呢,本就博览群书,担任的又是濮阳县长。

    濮阳县正好是兖州东郡的郡政府所在地,用句现代话来说,差不多相当于“省会”了,所以离狐被划拨到隔壁的济阴郡这段历史,他也是知道的。

    “离狐,离狐……”

    青霜自言自语道,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离狐,曾有九尾狐出现过!”袁绍淡淡的说道。

    “啊对!”

    青霜也恍然大悟,“我正想说这个……”

    据唐朝宰相李吉甫所著的《元和郡县志》记载,离狐县的名字是这样来的:“旧传初置县在濮水南,常为神狐所穿穴,遂移(城)濮水北,故曰离狐。

    此事,北宋的《太平寰宇记》亦有同样记载。

    当然,袁绍心中并不清楚后世的史书如何撰写,他只知道一个传说。

    传说,离狐县的县城原本在濮水南边,但因为常有九尾神狐在此做洞穴,于是把县城迁到了濮水北岸,因此而得名“离狐”。至于它原本的名字叫什么,已经无人知晓。

    袁绍只知道,早在西汉初设立离狐县的时候,离狐这个名字就已经存在了。

    或许,只有春秋战国时代的人,才知道它原本的名字。

    离狐县原本的旧址,在今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西南,古濮水的北岸,也是今黄河的北岸。

    县城几经变迁,曾在菏泽市西北牡丹区李村镇附近设立过县城,这是又迁回濮水之南了。后来又历经多次变迁,后被唐玄宗李隆基取消县名。

    于是,离狐这个名字消失于历史长河中。

    袁绍并不知道这许多后来的事,他只知道离狐县这个名字的传说,知道离狐县在濮阳县东南。

    青霜也知道离狐县的名字由来,但不如袁绍知道的那么详尽具体,袁绍于是把离狐这个名字的由来,详细的讲给了青霜听。

    青霜也是听得出了神,崇拜的看着眼前这个男人。

    他好帅!

    而且,他好像什么都懂……除了捉妖。

    不知何时,小姑娘心中生出一种不一样的涟漪,好像想到了什么,脸颊忽然一红,把头低了下去。

    “禀大人,这附近的猎户,不愿随我们前来猎捕青狼,他们都推说还有养家糊口的活计要做,脱不开身……”

    不多时,李安陈明王成赵阔四人先后来报。

    “这些人真的是,大人除妖还不是为了保一方平安,为他们好……他们倒好,一点力都不愿出。”

    陈明兀自愤愤不平,发着牢骚。

    “无妨!”

    袁绍摆摆手,说道:“告诉他们,协助本官抓妖,无论是否捉到,每天5两银子酬劳。发现线索提供给本官,捉妖成功者,可领赏银50两,当场兑现!”

    抓捕青狼,是很危险的事情,猎户们不愿来也情有可原。

    但是,袁绍相信一句话“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听了袁绍的交待,众人再次折返,去寻找猎户们商谈。

    这一次,四人回来的时候,身后都跟了不少猎户,持弓挎箭擎鹰牵狗,浩浩荡荡的一大群。

    袁绍命四人率领他们,分作几个方向,往芦苇荡深处寻去。

    大野泽在古代覆盖面积巨大,从今日的巨野县北,梁山县南,郓城县东,到鄄城县东南,接连鄄城县南的雷夏泽,向西沿着濮水延伸,绵延至当时的离狐县境。

    泽内水倒是不深,只是长满了芦苇,没有路径可循。

    由于很多地方都被芦苇覆盖,因此深入其中很难辨认方向,若非有经验的老猎人,很容易迷失其中。

    再加上,泽内偶尔还有能把人陷进去的沼泽,所以若非生活所迫挣一条活命,即便是附近的老猎人,也不愿深入其中,这就是袁绍一开始找不到人帮忙的原因。

    众人分头行动,袁绍和青霜留在原地,等他们发现线索前来汇报。

    期间,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

    只是,小姑娘好像有了心事,不敢看袁绍的眼睛。每当袁绍看向她,小姑娘都会慌张的躲避,过后却又忍不住偷看袁绍,越看越觉得眼前的男人帅气……

    暖风拂来,青霜面颊微红,额头上微微冒汗。

    “你发烧了?”袁绍看她这个样子,还以为她病了,关切的问道。

    “呃,无事,只是有些……燥热!”

    青霜的回答,有些结巴。

    袁绍有些不太相信的看了眼天上的太阳,这才四月初,就“燥热”了?

    不远处,两匹骏马飞快驰来。

    “袁大人,这位……差爷找你!”

    骑马来的两人,其中一名是濮阳县的衙役,他手指另一人,气喘吁吁的说道。因为不知其身份,又是京城来的,姑且称他为“差爷”。

    “沛国曹仁,见过袁大人!”

    来人下马抱拳,双目有神臂膀有力,显得极为干练。

    “哦?你是……”

    “家兄曹孟德,特遣仁来相助袁大人!”曹洪朗声说道,手中托着一个土黄色明珠,散发着淡淡的光芒。

    “哦,原来是孟德贤弟的兄弟……”

    “太好了,土灵珠!”

    袁绍话还没说完,就被青霜一声嚷打断,看她的样子,一脸兴奋神色。

    “土灵珠?”

    袁绍有些疑惑,旋即明白过来,此前青霜说,要寻青狼痕迹,有土灵珠相助最好,莫非说的就是此物?

    “家兄听说袁大人为青狼妖兽所苦恼,特命弟仁携土灵珠来相助……诶?你……”曹仁话还未说完,青霜已经跳到他身边,把土灵珠抢了去。

    “你这……”

    “曹兄弟勿慌,土灵珠我们只是借来一用,过后必归还曹兄弟!”袁绍对着曹仁拱了拱手,郑重的说道。

    “既是袁大人发话,曹仁岂敢不从命!”

    曹仁亦是抱拳回礼,立于一旁。

    “大人,有土灵珠相助,青狼必如囊中之物手到擒来,青霜去去就来!”

    言毕,青霜已是化作一阵风,遁入了芦苇荡之中。

    不开玩笑,真的是一阵风!

    这边,袁绍还有曹仁,以及那位濮阳县来的衙役,已是看傻了眼。

    “这……”

    袁绍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解释。

    “想不到,袁大人身边竟有如此高人相助,仁所担心,倒是多虑了!”曹仁显然要比袁绍知道的更多,最起码青霜所展露的本事,他也看出来了几分。

    “还得曹兄弟带来的土灵珠,我们正束手无策呢!”

    袁绍也是客套了一下,几人便闲聊了起来。

    其中,袁绍自然要详细问问曹操的近况。

    曹仁则把曹操计除蹇仁,朝堂之上蔡邕桥玄硬扛蹇硕派的压力,力保曹操之事等一一道来。原本他听说曹操有难,也是从沛国谯县赶赴京城,想保护曹操的……

    不曾想,却被曹操遣到这里来了。

    袁绍则向曹仁大致讲了濮阳县的事,如近几年屡屡出现的妖兽案,鸡头落命案,卧牛津胡杏儿案……等等。

    曹仁本就喜欢江湖闯荡,《三国志·曹洪传》说他“少好弓马弋猎。后豪杰并起,仁亦阴结少年,得千馀人,周旋淮、泗之间。”是以袁绍所说这些事,在曹仁看来也不稀奇。

    毕竟,他从小喜欢骑马射猎,在江湖上闯荡。

    有些奇闻怪事,曹仁也是早有耳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