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妖异录 > 第13章 生于罗马,或生为牛马

第13章 生于罗马,或生为牛马

    幽州涿郡涿县,刘家聚。

    刘备立于母亲何琳面前,双手垂于身侧,倘若有人看到刘备此时的样子,想必会忍不住赋诗一首“远看大猩猩,近看是枭雄。”

    ……

    兴之所至,补齐下句“曾有凌云志,茅屋出真龙。”

    其实刘备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龙,只是刘家已经破落至此,不博一把,也是绝后的命。

    娶不上媳妇而绝后,和起兵造反失败被朝廷满门抄斩,好像也没啥区别。

    所以,刘备能承受的最坏结果,和他躺平混吃等死的结果一样。

    但是,刘备娘何琳显然另有打算。

    只见她颤抖着双手,从老屋丈夫的牌位后取出一个布包,打开放在刘备面前,说道:“备儿啊,你年纪也不小了,今天娘要跟你商量一件事,这些碎银子你看到了吗?”

    “银子?”

    刘备定睛一看,布包里真的有一堆各种形状的碎银子,有大有小,形状不一。有的是谷粒大小的银豆子,有的是手指肚大小的银锭子,还有几块朝廷铸造的官银……

    “娘,你这是做什么?”

    刘备不解的问道,看着母亲那因为沧桑略带憔悴的脸庞。

    何琳把鬓角一丝散乱的秀发略到而后,盯着刘备那不解的双眼说道:“备儿啊,你今年已经十五了,按照平常人家的习惯,也该娶妻生子了……”

    “嗯!”

    刘备用力的点点头,娘这是要给自己找媳妇了吗?

    何琳指了指布包里的碎银子,缓缓说道:“这些碎银子,是娘这些年攒下来的,当初我跟你父亲成亲不久,就开始攒了,想着将来你长大了,也得给你娶个媳妇,为老刘家留个后……”

    “嗯!”

    刘备点点头,没有过多言语。

    “不成想,你父亲走得早,为娘这些年,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也是不容易,所以就没攒下多少银子……”

    何琳说着,仿佛回想到这些年经历的事,怎么一步一步艰难的走过来的,眼睛不由一红,泪光闪烁,泪水似要流了下来。

    “娘!”

    刘备忍不住上前,跪倒在地,紧紧抱住母亲的双腿。

    这些年,母亲的不容易,他是看在眼里的。因为有时候,他也会跟着母亲去摆摊儿,贩卖草鞋苇席。遭受过多少他人的冷嘲热讽,数不尽的白眼……

    还有,为了那一厘一钱,母亲要跟人讨价还价,卑微的说上多少好话,他都看在眼里。

    这些碎银子,说是省吃俭用从牙缝里省下来的,毫不为过。

    何琳抱着少年刘备,也不由得伤感起来,轻轻啜泣……

    但没过片刻,她就一把推开刘备,坚定地说道:“备儿,原本这些银子是留给你娶媳妇儿的,但是这些天,娘也思考了很多。如果把银子拿来给你娶媳妇儿,固然可以为刘家延续香火,但是……”

    何琳双手扶着刘备肩膀,盯着儿子双眼。

    “但是,给你娶了媳妇儿,咱家就没有半点儿闲钱了。从今以后,你便要努力干活儿,当牛做马,给你的孩子攒钱,为他娶媳妇儿……你这辈子,就再也没有翻身的希望了!”

    刘备点点头,看着母亲。

    “如果这些银子,不拿来给你娶媳妇儿,可以让你去读书识字,将来啊,有可能改变命运……”

    “啊?”

    刘备愣了一下,但旋即明白了,这是决定自己命运的事,娘亲是想让自己亲自做决定。

    “我读书!”

    沉寂片刻之后,刘备十分坚定的说出了这三个字。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对于他来说,此刻他的思想未必会比成年人差多少。

    其实他是个有点敏感而孤僻的孩子,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比较内向”。除了那几个从小一起长大、一起“做游戏”的孩子,他几乎很少和别人交流。

    更多的时候,小刘备喜欢自己一个人坐着,去思考一些事情。

    比如:这世间是不是有命运的存在?每个人能不能挣脱命运的束缚,完成逆天的改变?

    ……

    当然,刘备没有生在现代,不然他就会听过一句话,“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有的人一出生就是牛马!”

    而且,如果刘备出生在现代的话,他的思维会更开阔。

    他会明白“时势造英雄”这句话,不是白扯,而是真理。

    就比如:曹操和袁绍,他们二人都可以称得上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二人,生于盛世的话,背后都有强大的家族势力,有深不可测的人脉关系。

    做官入仕,对于他们二人而言,轻而易举。

    所以他们能够成为“治世之能臣”,并不难。

    至于“乱世之奸雄”,二人都有谋略,有过人的城府和心智,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他们二人堪称是“乱世之奸雄”。

    但是,对于刘备这样出身于底层的人来说,改变命运容易吗?

    不!太难了,难于上青天。

    如果生逢盛世,无数个刘备这样的人,固然可以吃穿不愁,也不用担心战争的侵袭,生活的压力。但他们只能永远的当牛做马,活在社会的底层。

    什么“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分明是“乾坤未定,你我皆是牛马!”

    太平盛世,你以为改变命运那么简单的吗?

    你以为你可以轻易考公上岸,仕途平步青云吗?

    你以为你可以轻松创业成功,聚敛家财万贯吗?

    不!你错了。

    你没有机会,因为你没有背景,没有人脉。

    人类的社会,就像一座“金字塔”,越往上人越少,越往上能够把你踩在脚下的人越少。

    如果你想往上攀爬一层,就必须把上层的人拉下来一个。

    因为,所有的位置都是固定的,都是有数量的。

    ……

    所以,你想把上一层的人拉下来一个,他会同意吗?他的亲朋好友会同意吗?

    很显然,答案不言而喻。

    在太平盛世,一切都是有秩序的,有“人类法则”约束的。

    你只能遵守“人类法则”,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尽你最大的努力,把上层的人拉下来一个,你挤上去。

    所以,在太平盛世,想改变命运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

    ……

    为什么说“时势造英雄”呢?

    因为在乱世之中,一切规则都失去了约束能力,“人类法则”也不例外。

    你可以遵从“人类法则”,但是我不遵守,我只相信“强权规则”,我只相信“弱肉强食”这条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乱世之中,只要我拳头够大,够硬,就没有人能制裁我。

    所以,时势造英雄,如果生在盛世,就很难改变命运,即便是刘备也不行。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在太平盛世里,你得到了幸福安定,不用担心被杀,不用担心吃不饱饭。

    但是同样,你也失去了逆天改命的机会。

    在乱世之中,性命无法保障,生存无法保障。

    或许你明天就会战死沙场,但又或许你未来可以封侯拜相。

    乱世之中,每个人都像一条鱼,但是谁都不知道自己是多大的鱼。有可能,你今天还开开心心的吃掉了别的“小鱼”。也有可能,你在别人眼里,也只是一条“小鱼”。

    所以,在那个“鱼吃鱼”不受约束的乱世时代,吃掉别人并尽可能快的发展壮大,还要躲着随时可能被别人吃掉的危险,就是唯一的真理。

    因为,没有人会保障你的生存。

    你只有把自己吃成“最大的鱼”,才不会被别人吃掉。

    或许有的人会羡慕,会觉得还是乱世好啊,平民翻身的几率更大一点。

    但是如果我告诉你,乱世之中的非正常死亡率高得吓人,甚至有可能达到80以上,你还会向往乱世吗?

    东汉末年,全国有5000多万人口,而到三国后期,全国人口加起来只剩800万,非正常死亡率高达80以上……这是什么概念,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平均每10个人中,只有一男一女能够活下来,为人类繁衍后代。

    如果让你身处乱世,你有信心能够成为那最幸运的十分之一吗?

    反正我没有!

    如果你了解真实的古代生活,我相信你也会和我一样的选择。

    每天都要发愁怎么活下去,哪有桶子鸡灌汤包香!

    太平盛世,虽为牛马,却不用有那么多担心和顾虑。

    ……

    小刘备不知道,在他坚定的选择读书那一刻,命运的齿轮就已经开始转动了。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刘备:年十五,母使行学。

    虽然这上学时间是晚了点,却是刘备一生命运转变的开始。或许曹操袁绍,以及其他人,这时候都已开始娶妻生子。而刘备,却拿着这娶妻生子的钱,撬动了命运。

    刘备娘是一位很伟大的女人,也是一位很聪明很聪明,具有高超智慧的女人。

    她给儿子找了当时最好的老师之一,前九江太守卢植。

    蔡邕是汉末最牛批的才子,没有之一。

    如果说,还有人能够跟蔡邕相提并论的话,那这个人一定是卢植。因为后来,蔡邕在校订“四书五经”和撰写《东观汉记》续写汉史的时候,卢植是他的同事。

    当然,此时的卢植,除了身怀绝世文采之外,还是另一个身份:前任九江省省长。

    当时的郡,还有郡级王国,一把手“郡太守”和“王国宰相”,享受的是“二千石”省部级待遇。地位相当于朝廷的九大常务部长,略低一丢丢。

    所以,把郡太守称为“省长”,并不过分。

    卢植曾担任过“九江太守”,后来因病辞官,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办了一所私人学校,开课授书教学。

    恰巧,他跟刘备是同乡,都是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更巧的是,少年刘备恰好赶上了卢植开课授徒。

    如果是再晚几年,卢植又被朝廷征召,回到洛阳跟蔡邕一起校订“四书五经”,编撰《东观汉记》。

    那么,刘备也赶不上拜师卢植。

    进而也无法编织自己的第一张人脉关系网,同学网。

    一切都像是巧合,又像是冥冥中注定,但是只有最后成功的人才知道,如果自己有一丝不努力,就会错过这些机会。

    机会,是留给努力而有准备的人的,缺一不可。

    ……

    师从卢植,刘备的命运齿轮开始转动。

    不过,这对于眼下的刘家来说,不一定算得上是好事,因为刘备娘把所有的积蓄,都拿去给刘备读书了。

    卢植,毕竟是当时名满天下的名士,他创办的学校,不亚于现代一年数十万学费的贵族学校,甚至可能更甚。毕竟,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前省长。

    既博学多才,又有显贵的政治背景。

    这样的私立学校,一般人读得起吗?

    进得去吗?

    很幸运,刘备进去了。

    也很幸运,他进去之后,认识了两个人生中的“贵人”。

    其实,只要能进去,认识贵人这种事,比喝水都简单。毕竟放眼望去,除了自己出身贫寒,剩下的都是“贵人”。

    但是,老母鸡飞进凤凰窝,想要结交贵人还是有很大难度的。

    出身阶级不同,别人是很难把你当朋友的。

    就好比,你跟王某聪看同一场演唱会,或者参加同一场宴席,你觉得他会把你当朋友,还是把你当“保安”或者“服务生”?

    ……

    刘备最幸运的巧合就是,他跟刘元起的儿子刘德然是同学。

    刘元起,就是前面我们说的涿县首富,刘备的同宗伯父。本来刘元起在李铁嘴算命之后,震惊于刘备竟然是“天命之人”,过了段时间他再来刘家,却发现刘备不在家。

    细问之下,才知道刘备已经去了卢植那里求学。

    刘元起大惊,连忙回去找儿子刘德然询问,一问之下果然和刘备是同学。

    于是,刘元起就十分严肃的交待,要儿子和刘备搞好关系,没事儿多带他来咱家玩……

    同时,因为刘备娘把全部的积蓄都拿去送刘备读书了,家里已是捉襟见肘,有点揭不开锅了。

    刘元起看在眼里,就借口感谢刘备在学校对儿子的照顾,时不时地接济一下刘备家。

    虽说刘元起有点“假仁假义”,但送过来的都是“真金白银”啊。

    更何况,刘元起很会做人,也从没有看不起刘备家贫穷,没说过什么“狗眼看人低”的话,这种来自又有钱又能照顾别人自尊心的接济,那自然是多多益善。

    所以,刘备娘在推脱不过后,也就接受了。

    毕竟自家是真的快揭不开锅了,而对方也没有站在高人一等的地位,趾高气扬的说“嗟,来食!”

    但是好景不长,没多久有人不干了,不愿意了。

    这个人,就是刘元起的妻子,刘德然的母亲。

    刘元起阅人无数眼光毒辣,堪比投资秦始皇他爹嬴异人的吕不韦,但老婆却是头发长见识短啊。

    也是,不是每个女人都能想刘备娘那样,有远见有智慧,甚至让无数男人都只能望其项背的。

    刘德然他娘,最初在发现老公经常接济刘备家以后,怀疑老公在外面“养小三”,后来经过跟踪调查,发现老公和刘备娘竟然是清清白白的。

    即便如此,她心中还是充满了无数个问号。

    “夫君,咱们和刘弘(刘备父亲的名字),各成一家,即便你可怜他们孤儿寡母不容易,但怎么能长年累月的这么照顾他们家呢?时间久了,别说我不理解,街坊四邻也会说闲话的……”

    还好是在古代,女人的地位低了点,而且大多数都是温柔贤惠知书达礼的。

    刘元起的妻子虽然不理解,也只是温柔的发发牢骚,抱怨一下。

    换成是现代,尤其是“川渝暴龙”和“山东女蚩尤”,那少不得要拿着晾衣架敲着老公的头,河东狮吼般的咆哮。

    “说,你跟那个小寡妇怎么回事儿?天天拿着家里的钱给她送,我说怎么越看越觉得刘备跟你很像……说,你是不是在外面养小三了,刘备是不是你的私生子?”

    刘元起没有生在现代,他理解不了现代男人的卑微。

    但是,老婆有怀疑,他还是得认认真真的解释解释。

    于是,刘元起就压低声音,悄声对妻子说道:“我观家族里刘备这孩子不简单,以后怕是要出人头地,成就人中龙凤!”

    “啊?”

    刘元起妻子一头雾水,人家的孩子,将来能有成就,跟你什么关系啊?

    “啊什么啊!”

    刘元起压低声音,在妻子耳边说道:“咱们的孩子,还有咱们刘家,以后可能还要多仰仗他照顾啊!我这,叫做‘投资’,提前培养两家的感情……”

    刘元起老婆差点听得跳起来,来一句“卧槽,老公你说什么!”

    好在她还是很有涵养的,也不是那种暴躁的女人。

    “你,真的确定?”

    剩下的话,刘元起妻子没说。但很显然,她还是有些怀疑,丈夫是不是看走眼了。

    “确定,一定,以及肯定!”

    刘元起十分坚定的说,“还有,我让李铁嘴看了刘备的生辰八字,结果李铁嘴都被吓到了……”

    “是吗,李铁嘴怎么说?”

    “这个……”

    刘元起有些疑虑,告诉妻子吧,又怕她出去乱说,走漏风声。但不告诉她吧,显然无法打消她的疑心。

    “李铁嘴说,这孩子日后富贵加身,贵不可言!”

    “什么意思?”

    “就是,他以后会比你所能看到的人、所能想到的人,所有的人,都尊贵!谁见到他,都得拜伏于地,向他行礼!”刘元起思虑再三,还是没把“他以后可能要成为九五之尊”这句话说出来。

    毕竟,谁知道这傻娘们儿会不会出去乱说呢。

    但好在,刘元起妻子虽然不太聪明,却也不蠢。

    而且,她嫁给老公这么多年,孩子都十几岁了,老公是什么样的人,她心里也清楚。别的不说,至少在钱这件事上,老公不是那种人傻钱多乱撒钱的人。

    不然也攒不下这么大家业了。

    不过,她还是有些担心,“寡妇门前是非多,你以后当心点,别被外人说闲话,传成刘备是你的私生子……”

    “传闲话,刘备是我的私生子?”

    刘元起笑了起来,“刘备要真是和我有血缘关系,别说他是我私生子了,我反过来喊他叫爹都行!”

    “去你的,不正经!”

    刘元起妻子假装嗔怒:“这么说,我还是他儿媳妇了?”

    “哈哈哈,那也不是不可以!”刘元起笑道。

    片刻之后,又慎重交待妻子:“这事可不许外传!还有,以后不要怠慢了刘备和他娘!”

    过了一会儿,刘元起还是不放心,又解释道:“或许在别人看来,咱们是他刘备家的‘贵人’,但是你记住了,他才是咱们家的‘贵人’。咱们家以后能不能好,要看他了!”

    “行了行了,知道了!”

    刘元起妻子有些不耐烦,“你对他啊,真是比对你爹都‘孝敬’!你也不用解释了,我相信,他绝不是你的私生子!”

    “啊这?”

    刘元起有些哑口无言,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他要是你的儿子,你不会这样当祖宗一样把他供着!”刘元起妻子解释道。

    “唔唔,原来如此!”

    刘元起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长舒了一口气。饶是他聪明一生,竟没想到这一点。

    倒也是,哪有老子害怕得罪儿子的。

    想想自己刚才的表现,似乎确实过于紧张了,害怕错失刘备这棵“摇钱树”,日后庇护刘家的保护伞。

    从此以后,刘元起接济刘备家,也不再背着老婆了。而且,凡是刘德然在学校的吃穿住用,全都备成双份,一份给儿子刘德然,另一份给刘备。

    史书上称,刘备的待遇和刘德然一模一样“与德然等”。

    这真是,跟同时供养俩儿子求学一样。

    刘德然呢,他倒是也不在乎,跟刘备相处如同亲兄弟一样。反正老爹财大气粗,也不缺自己钱花。

    数月之后,赶上秋收时节,卢植给大家放了假,让大家都回家去看看。

    他的弟子,其实都是些“非富即贵”,本来是用不着回去帮助父母干农活的。

    但是在古代,士农工商,农业那是放在第二位的,仅次于从政当官的读书人(士)。

    再说了,这些弟子,哪个家里不是家财万贯良田百顷。

    就比如刘德然吧,刘元起可是县城有布庄,乡下有良田800顷的。

    请注意这个计量单位,“顷”不是“倾”。

    顷(qing),读的是第三声,是个量词,古代100亩为一顷。

    倾(qing),读的是第一声,是“倾斜”的倾,也是“一见倾心”的倾。

    四千年前,夏朝建立,那个时候我国处于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的本质是这样形成的:两个部落打架,我打赢了你,那你这个部落里的所有人,都会沦为奴隶,你们部落的所有土地,也会被我吞并。

    吞并之后呢,我也不能一个人占有。

    我会把奴隶和土地,赏赐给下面有功劳的人。

    至于这些土地他怎么管理,奴隶他怎么处置,那是他自己的事情,我就不再管了。

    那些被我赐予土地和奴隶的人,就是后来的诸侯。

    夏商周三朝,都是奴隶制社会。

    ……

    但是,由于我把土地和人民(包括奴隶)都赐给了诸侯。

    这有时候吧,诸侯势大,发展的比我还好,实力比我还强盛。所以,有时候他们也不听我的,甚至还想推翻我。

    夏桀和商纣都表示:这事儿我有经验!他们不但推翻了我,还编造了很多罪名,骂我是暴君……其实我比窦娥她妈都冤!诸侯的事情,都是他们自己处理的,我又插不上手。

    至于我自己那块“自留地”,我的国土,那更不用说了。

    我要是瞎搞乱搞,都不用他们诸侯出手,我属下的子民就会造反推翻我了,说不好还得他们来帮忙勤王。

    西周那个周幽王,就“千金买一笑,烽火戏诸侯”那个,老舔狗了。

    为了博得美人一笑,乱放烽火当烟花,搞得诸侯以为有外敌,纷纷带着自己的私人部队,前往周王室首都镐京(今西安)勤王,结果大家匆匆忙忙来了,毛都没见一个。

    美人褒姒看到诸侯狼狈不堪的样子,是没憋住笑了。

    可是后来,犬戎真的来进攻,诸侯害怕被耍,都不再发兵勤王了,西周就灭了。

    ……

    其实吧,夏商周三朝,王室和诸侯之间,名义上是隶属关系,实际上都是各管各的。

    至于为什么推翻,还不是为了王室的土地,还有国王的地位。

    你商王朝本土的子民死活,关我什么事?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话永远不会错!

    ……

    诸位想必看出来了,在奴隶制社会里,帝王的“君权”其实是很轻的,轻到诸侯强了点,就想把帝王掀翻在地,自己上台过一把瘾。要不,楚庄王为啥“问鼎中原”呢?

    老周,你家的九鼎还在吗?我准备举办生日宴会,用九鼎宴请九州人民,你说咋样啊?

    ……

    楚庄王“问鼎中原”,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故事!

    因为奴隶制社会,君权很轻,导致东周400年诸侯争霸,连续打了几百年仗。东周的历代国王,只敢当个吃瓜群众,劝都不敢劝。生怕诸侯打急眼了,把怒火转移到自己身上。

    毕竟东周之初,郑庄公怒射周天子,就已经把周王室的尊严踩在脚下了。

    所以之后的400年诸侯征战,连续打了400年的战争,周天子都乖得很,不说一句话,你们打你们的!

    连续400年啊,得死多少人啊?

    这真是,用遍地尸体流血漂杵(hu)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那流出来的血,都能赶上浇地施肥了。

    所以,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了加强皇权,防止“诸侯争霸”这种事再发生,人民再饱受几百年战火摧残,他就搞了一套“中央集权政策”。

    诸侯各自用各自的文字,货币,度量衡?

    没门!

    以后啊,这发行货币,制定度量衡,使用何种文字,权力都收回中央了。

    国家统一管理,不再下放给诸侯了。

    还有啊,最重要的一点,土地也收回了。

    虽然你有钱可以购买土地,但是纳税必须交给国家,不再是诸侯各自收缴自己的税收了。

    也就是说,土地使用权还会卖,但是不管谁买,缴税都得交给国家。

    所以,奴隶主和地主的区别就是:奴隶主拥有土地的全部使用管理权,但是地主只有租用权。

    秦始皇,做了史无前例的改革,把中国从奴隶制社会,带入到封建社会。加强了中央权力,也让华夏儿女产生了极强的凝聚力,在此之前人们都没有“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种概念。

    春秋战国,打了400年,也没人谈什么分合。

    因为,大家都没有国家这种概念,你是楚国的,我是齐国的,咱们不是一个国家啊!

    所以别说什么修长城“焚书坑儒”了,秦始皇他就算做了再过分十倍百倍的事,那也是千古一帝。

    没有他,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统一大中国,华夏儿女大团结。

    各自使用自己的文字,货币,度量衡,那跟欧盟有什么区别?不就是一个“中盟”吗?

    况且,欧盟都把货币统一了,大家都使用欧元。

    但真遇到事儿你看看,欧盟还是一盘散沙,各有各的小算盘!

    所以,华夏历史五千年,除了炎黄二帝,没有人能比肩秦始皇。汉武帝不行,唐太宗不行,宋太祖也不行,更不用说成吉思汗了。严格来说,成吉思汗只是“入侵者”。

    ……

    秦始皇的变革,属于时代的进步,虽然他不知道,又过了两千年后,新中国把“地主”也给消灭了。但是毫无疑问,他建立的封建社会,维持了两千年的统治。

    刘元起,就属于封建社会的地主。

    奴隶和奴仆,本质上没有太大改变,但是土地已经不再是可以自由支配的奴隶制社会时代了。

    卢植给学生们放假,一方面是因为大家都来学校几个月了,也该回去看看父母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的学生都是来自“地主”家庭,刘备除外。

    ……

    刘备本想先回家看望母亲,刘德然却非要拉着他先回自己家。

    “爹,我想骑马!”

    回到家,没聊几句,刘德然就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我们的师兄师弟,他们都有高头大马,你给我也买一匹骏马呗!”

    “骑马?你看我像不像马,要不你骑着爹去上学?”

    刘元起没好气的说道,这孩子啥好的没学到,倒是学会攀比了。

    “不是,伯父!其实,我也想骑马……”旁边的刘备忽然来了一句。

    “啊?”

    刘元起愣住了,但旋即他就反应过来了。

    “好好好,人家有的,你们哥俩也得有,明儿一早,你们哥俩跟我去集市上挑马去!”

    刘德然一怔,不是,我是你亲儿子还是刘备是你亲儿子?

    我提要求,你不答应。

    同样的事儿,刘备说出来你就马上答应了?

    不过,刘德然也没想那么多,很快就沉浸在即将得到骏马的喜悦之中了。

    刘元起可不傻,他知道,自己和刘德然有斩不断的血缘关系,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但是,他跟刘备可没任何血缘关系,维系双方感情的,就是钱。

    所以在钱这方面,他对刘备是有求必应。

    要不然,自己之前的“投资”,岂不是全都白费了?

    没办法,既然认定了刘备是一支“潜力股”,那就只能坚持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