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妖异录 > 第14章 融入上层社会的秘诀

第14章 融入上层社会的秘诀

    幽州涿郡涿县,南城马市。

    刘备和刘德然兴奋得忘乎所以,刘元起承诺第二天带他们来买马,就果然带他们来了。

    幽州因为地处北境,与乌丸鲜卑接壤,战事频发,加之鲜卑乌丸都是游牧民族,只有骑兵这单一兵种,故而朝廷要想克制他们,也得大力发展骑兵。

    所以,幽州马市发达,骏马交易远胜其它州郡。

    ……

    要说起来,中原王朝也是后来居上,跟北方游牧民族的交手中,从落后挨打,到“师夷之技以制夷”,再到后来跟游牧民族打得有来有回,甚至能驱逐他们。

    整个过程,也堪称艰辛。

    虽然“师夷之技以制夷”这句话,是由清末思想家魏源所提出来的,但是实际上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已经被我们的老祖宗应用了。

    说来这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

    春秋末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分别成立了“韩国”“赵国”“魏国”。

    这三家,都是以姓为国号的。

    本来嘛,春秋时期的诸侯,大多都姓姬,跟周王朝祖先是同一个老祖宗,是西周建立之初分出来的。同一个家族的兄弟,我发达了,也得让你们沾沾光不是?

    于是,周武王姬发就把很多自己家族的亲戚分封到全国各地,建立了很多诸侯国。

    简单来说,这就像家族企业里的管理模式。

    总裁是周武王姬发,下面一群分公司,都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在管,大家都盈亏自负。只不过,还挂着公司的招牌,总公司定期收取一些“版权使用费”。

    但是,也有几家例外的,那就是公司的一些外姓元老,曾经为公司立下过汗马功劳的。

    这里面,就包括了比如齐国、秦国、楚国这些很牛的“异姓王”,春秋时候位居五霸之一,战国时期位居七雄之一。

    ……

    这几个,齐国的历史最为简单,因为姜子牙是姬发推翻商王朝、建立周王朝最大的功臣。周武王姬发,甚至一度尊称姜子牙为“尚父”,意思是如同自己的父亲一样。

    但是诸位记住,“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句话,永远都不会过时。

    所以,商王朝被推翻,周王朝建立以后,姜子牙就被发配到齐地当国君去了。

    为什么说是“发配”呢?

    因为这块地,那是实在不咋地,不是富裕之地,而是还没被开发的“蛮夷之地”。

    你们不要觉得,中国的地盘几千年前就这样,黄河一直都在大家现在看到的河道流淌。

    ……

    在几千年前,黄河是在天津那边入海的,河北和山东的面积也没有现在这么大。

    以前的渤海湾,要比现在大得多的多。

    几千年来,黄河下游的河道不断变迁。

    最初从大禹的时候,也是有史可考的最早时期,黄河在天津入海。

    再后来,黄河南下,从河北沧州市东北入海。

    现在的河北黄骅市,当时还在海底。

    再往后,黄河下游河道多次变迁,最终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在山东入海。而现在的山东省东营市,那么大一块地区,古代也都在沉在海底。

    几千年来,黄河不从上游带走泥沙,帮我们“填海造田”,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版图。如同长江,不断的把长江三角洲越造越大一样。

    海外某岛国,整天发愁陆地面积不够,想方设法填海造田,结果却是劳心费力事倍功半。

    不像我们,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不用管不用问,就帮我们“填海造田”了。

    还得是咱妈,知道儿子心里想要的是啥。

    那些想把渤海湾堵住填海造田开发房地产的,可抓点紧吧。你们再不抓紧,咱妈黄河可就把渤海湾全填上了。

    要知道,这几千年来,咱黄河妈妈可是凭着“一己之力”,硬给咱们造了数万平方公里的陆地。

    ……

    三千年前的周王朝,陆地面积要比我们现在看到的小得多,那时候渤海湾的西部海岸线,大约要比现在向西推上百公里,现在的山东淄博,西周初期属于“沿海城市”。

    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周武王姬发把姜子牙分配到最东边的沿海地区,不是发配是什么?

    说白了,跟流放差不多,流放到东夷,帮他镇守边疆。

    就像古代的“南越王”,现代说法是“广东省长”,在古代也跟“流放岭南”差不多啊!

    只不过,不是以犯人身份过去的,而是被派去镇守边疆的,无诏不得回朝。

    ……

    齐国是姜姓,国号“齐”。

    秦国是嬴姓,国号“秦”。

    楚国是芈姓,国号“楚”。

    这三国都是“异姓王”,都是被周武王姬发“流放”到边境,镇守边疆的。

    楚的祖先鬻(yu)熊,在周文王时期,也是文王手下一个小弟。其后代在武王伐纣的过程中,可能没怎么参与,估计顶多做做后勤工作,所以具体事迹没有。

    《史记·楚世家》上说,直到周成王的时候,楚人才被周王“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赏赐爵位建立楚国。

    当然了,爵位也是“公侯伯子男”中的第四等,子爵。

    很明显,武王伐纣的时候,楚人的祖先没怎么出力。

    《史记》上说,秦的祖先“蜚廉”和“恶来”,父子二人在商周之战中,均是帮助商纣王的。

    这一点,我有点不太相信。

    我觉得,秦的祖先应当也是助武王伐纣的功臣,像姜子牙那样。至于《史记》上说,秦的祖先是给周王室养马有功,被赐予爵位建立封国的,我是觉得有点不靠谱。

    相比于秦齐楚这些“异姓王”,那晋国国君就跟周王室关系近的多了,晋国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儿子,姬叔虞。

    叔,是老三的排行专用字。

    所以,姬叔虞就是“姬老三”,周武王姬发的第三个儿子。

    晋国跟周王室血缘关系比较近,被分的封地也比较好,山西河北河南,属于中原地区。

    而且晋国离周王室的本土也很近。

    外人终究是外人,没有血缘关系终究比不上“自己人”。

    晋国很肥,也很强大,可惜后来养大了三个“权臣”,韩赵魏三家一商量,反正总公司也没落了,管不了那么多,咱们仨把“晋”这个子公司给分了吧……

    于是,三家分晋,赵姓建立了“赵国”,韩姓建立了“韩国”,魏姓建立了“魏国”。

    三家都是以姓为国号。

    后来,这三家的子孙干脆称王,秦国和齐国一看,那我们也称王……

    战国时代,正式开始了。

    春秋和战国,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最大的不同就是:以前大家都还比较尊重“周王”这个老大,现在大家都觉得自己就是老大,跟周王一样的地位。

    以前是“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现在呢,一群王……

    这就像斗地主,一副牌玩,没那么多王。几副牌放一起玩,好多王,全是炸……

    很明显,战国时代秩序更乱,没人能维持,因为没人把周王这个领袖放在眼里。

    不过,战国时代可不是只有这七家来回打,还有一些小国家,还有外敌。

    秦国,就遭受犬戎和匈奴的骚扰。

    赵国和燕国,同样面临匈奴的侵扰。

    这三家,率先修筑长城,用以防御游牧民族。

    但不是只有这三家修筑的有长城,魏国有“魏长城”,韩国有“韩长城”,楚国有“楚长城”,齐国有“齐长城”……明白了吧,战国七雄,家家都有长城。

    不同的是,秦赵燕三家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防范外敌。

    而魏韩楚齐四家,是为了抵挡“内战”,防御别的国家。

    不懂的人,可别再闭着眼黑秦始皇了。

    秦始皇连接秦赵燕三家的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保护中原人民的生命财产。

    多么没有良知狼心狗肺的人,才会别人在你面前为你挡风雨,你却在背后捅他刀子?

    我们所有人,都欠秦始皇一句“对不起!”

    ……

    话说回来,为啥中原的军队打不过北方游牧民族呢?

    其实,倒也不是打不过,而是匈奴只有“骑兵”,机动灵活,打完就跑,不跟你硬碰硬。

    骑兵要是跟战车硬碰硬,屎都能给骑兵打出来!

    ……

    战国之前,中原是没有骑兵这一兵种的。

    东周的春秋时期,还有更早的夏商时期,中原的兵种只有:水军(舟师),陆军(步兵,弓兵,战车部队)。

    早期的战马,只是用来拉战车的,士兵在战车上打仗,横冲直撞如同坦克。

    所以,在早期军事史上,战车几乎是无敌的存在,因为它杀伤力巨大,适合冲阵。

    但是,战车也有个弊端,机动性差了点,尤其是面对骑兵的时候。

    你四匹马拉的战车,都追不上轻装上阵的骑兵。

    ……

    赵国是最先反应过来的,赵武灵王就发现,北方的胡人就像苍蝇一样,打又打不死,追又追不上……

    诶!咱们可以学他们啊。

    赵武灵王就推行“胡服骑射”。宽袍大袖的传统服饰,改一下,改成紧身窄袖,便于行动。骑兵,以前没有,练习!士兵要学会骑马打仗……

    从战国时代,武将和士兵就不再穿宽袍大袖的汉服了,只有文官还在穿。

    这一点,从秦始皇兵马俑上就可以看出来。

    所以,虽然“师夷之技以制夷”是清末才提出来的,但是咱们的老祖宗两千多年前就会用了。

    ……

    中原有了骑兵以后,面对胡人匈奴的劣势就逐渐被弥补了。

    你不讲武德上骑兵,打了就跑。那我也上骑兵,追着你打,打你的屁股!

    幽州,那可是燕国的故地,所以骏马的交易,要比别的地方发达。

    刘元起带着刘备和刘德然,在南城马市上转了大半天,终于给两个“活祖宗”都挑了满意的骏马,二人这才欢天喜地的各自骑马回家,慢慢适应自己的坐骑。

    当然,这俩活祖宗可不是为了练习骑马射箭,准备报销国家当骑兵去的。

    他俩,纯粹就是为了显摆。

    当时的骏马,属于是奢侈品,有时候一匹骏马的价格,相当于农民两万多亩地的收入。

    说白了,当时用骏马当坐骑,就跟现在开豪车没区别。

    走到哪儿,都很“拉风”,吸引眼球。

    刘元起没想到,接济一下刘备,给他接济成“富二代”了。

    没过多久,二人回到学校,刘备就给刘元起来信说“伯父啊,生活费有点紧张,不够花啊!你看,能不能……”

    “行!没问题,需要多少你说……”

    刘元起真是下血本了,把刘备当祖宗一样供着了,自己的亲儿子刘德然,都没这待遇啊。

    ……

    刘备为啥要钱?

    是卢植的学校不包吃住,还是说他把钱拿去干别的了?

    刘元起没有干涉刘备的用途,他甚至问都没问过,只要刘备说缺钱了,他就给……

    而刘备呢,在学校里,也是标标准准的富二代做派。

    史书上说他“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很明显,这就是标准的纨绔子弟行径。

    普通人家,即便发达了,或者得到贵人相助了,大多也会把钱花到实用的地方。

    比如:购置房产啊,创立公司啊……

    就算是买车,也不太可能买豪车,而是买实用性较强的代步车。

    哪会像刘备,豪车华服,会所嫩模,灯红酒绿极尽奢靡……

    要知道,刘备喜欢的爱好,可都是烧钱的。

    骏马就不说了,一匹相当于两万多亩地的收入,养护也是一笔不菲的费用。

    猎狗呢,那也是有钱人玩的。

    你以为猎狗很糙,很容易饲养吗?

    它不是那种看家的柴犬,搞点剩菜剩饭就喂了。

    你敢对它有一点“不尊重”,它就敢生个十几万的病,让你“破财消灾”。

    华丽衣服,这个不用说,相当于奢侈品。

    购买奢侈品,其实是一种比较愚蠢的行为。

    因为只有没钱的人,才需要奢侈品提高自己的身价……看吧,姐有钱,这一个包包,相当于平常人几年的工资!这一件衣服,相当于三线城市半套房……

    真正的大佬,真正的有钱人,比如马某云,是不需要用奢侈品来抬高身价的!

    所以,你以为买得起奢侈品的,就是有钱人了吗?

    恰恰相反,他们都是一群打肿脸充胖子的穷逼,明明自己只是中产阶级,却硬是想往上流社会的阶层钻。

    刘备,就是这样的人!

    不过,刘备不蠢,他要比这个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都聪明!

    刘备的做派,只是为了融入自己的同学圈子里。

    史书上记载,刘备的同学里,有个叫“公孙瓒”的,刘备跟他关系非常好。

    《三国志·先主传》里说,“瓒深与先主相友。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

    公孙瓒是什么身份呢?

    他是辽西太守的秘书(书佐),这小伙子,长得帅,堪称“三国四大帅哥”之一。

    因为长得帅而改变命运的,公孙瓒是其中一个。

    辽西太守,享受省部级待遇,相当于“辽西省省长”。他很喜欢公孙瓒,就把自己的闺女嫁给了公孙瓒。“有姿仪,大音声,侯太守器之,以女妻焉。”

    同时,为了培养公孙瓒,又把他送去卢植门下读书,“遣诣涿郡卢植读经。”

    咱就说,前九江省长卢植办学校,他的门下像公孙瓒这样官富二代会少吗?

    被送来“镀金”的,肯定不在少数。

    这些人,每一个都堪称是普通人生命中的“贵人”。但凡能抓住一个,这辈子的命运就改变了。

    刘备不负期待,就跟公孙瓒关系很好。

    虽然说,下层的人巴结上层的人,容易被人看不起,但是这个机会放在自己面前的时候,我相信每个人都不会拒绝。

    刘备一个穷苦二代,甚至可能老婆都娶不起的人,如果不是刘元起这个“贵人”,即便母亲送他去了卢植创办的“贵族学校”读书,怕是也结交不了公孙瓒这样地位更高的“贵人”。

    钱,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很重要。

    但是在权力面前,钱它狗屁都不是。

    刘元起或许已经是很多人一生中梦想般的存在了,但是在权力面前,马某云王某聪他们,舔鞋都不配!

    就比如刘元起,他能给刘备最大的支持就是钱了。

    可是即便是比刘元起更有钱的张世平、苏双,这两位堪称“东汉富豪榜”上的人物,资助刘备起兵的金主,他们在后来能帮到刘备什么吗?

    帮不了,帮不了一点!

    刘备起兵,混了十年,都还在县级职位徘徊,不是县令县长,就是县公安局长,或者是县政府主任秘书。

    但是,他投奔公孙瓒以后,一年内就升迁到了省部级的“平原相”。

    ……

    这是什么概念?

    这是钱能做到的吗?

    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有钱也不是万能的。

    除非,你有用不完的钱!

    只要你的金钱财富,是有一定的数额,那你的能力就很有限。

    什么首富,什么富豪榜,只不过是权力的奴仆。

    刘备没有想那么多,他也不知道自己以后的命运。但是,他知道自己要抓住眼前的机会。

    打入别人内部的最好方式,就是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

    公孙瓒比刘备年长,刘备见了他,除了每次都喊公孙瓒“大哥”,兴趣爱好也变得跟公孙瓒一模一样了。

    “伯珪兄,过几日我们比赛骑马打猎怎么样?”

    “伯珪兄,听说凤来楼新来了一个西域花魁,姿色绝佳,明天去看看如何?”

    “伯珪兄,后天小弟生日,在金玉堂设宴,到时候伯珪兄可一定要赏脸啊!”

    ……

    这些,或许就是刘备最经常对公孙瓒说的话。

    伯珪,是公孙瓒的字,古人称字,是表示尊重!

    为了更好的融入到这些官富二代之中,刘备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和他们一样,不爱读书、只喜欢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香车宝马会所嫩模固然好,但少年刘备,志不在此!

    刘备瞒过了所有人,包括他的老师卢植,也包括记载他事迹的史学家,更包括后世的无数人。

    在卢植眼里,刘备和其他弟子没什么不同,不过是一个贪图享乐的“二世祖”而已。

    在其他人眼中,刘备同样如此。

    不爱读书,爱吃喝玩乐,不学无术不求上进……这或许就是世人给他打的标签。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我想,这一定是刘备最喜欢的一句诗。可惜,直到明朝才被唐伯虎写了出来。

    涿县西山(今太行山),夕阳西下,刘备和公孙瓒并排坐在河边。

    这条河,书上叫做“涞水”,发源于太行山上,向东南汇入涿县南部的易水。

    易水,就是当年高渐离击筑而歌,送别荆轲的地方。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当年的送别,的确是很凄凉,很悲壮。

    但这种凄凉和悲壮,是建立在古人狭隘自私的认知上的。荆轲的任务,是为了刺杀秦始皇,破坏统一大业的。

    幸亏荆轲和高渐离的刺杀任务都失败了,不然高渐离和荆轲都应该长跪在秦始皇雕像面前,像秦桧一样受万人唾骂。

    可笑的是,某游戏公司,还把他们二人做成游戏里的英雄人物,真是半点历史知识都不学啊!

    想宣扬什么,宣扬荆轲高渐离刺杀国家领导人是英勇行为?宣扬这样做可以扬名立万?

    古人思想狭隘认知有限,你游戏策划也思想狭隘认知有限?

    怎么不把秦桧做进去?

    怎么不把汪精卫做进去?

    ……

    秦始皇如果被刺杀成功,没有废除奴隶制,没有加强中央集权,没有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那人们就不会有“车同轨,书同文”的华夏大一统概念。

    这片土地上,还是会各自使用自己的文字,自己的货币,自己的度量衡……

    彼此也不会认同对方,只会觉得你是赵国人,我是齐国人,咱们是敌对关系,不是兄弟。

    还要有多少年的战乱不说,毕竟春秋战国已经连续打了400多年了,甚至在近代还免不了被分割吞并的命运,或者成为一盘散沙,砧板鱼肉任人宰割。

    试问,当年鬼子侵华的时候,如果不是兄弟同胞一家人的概念,广西凭什么帮中原各省打,川军又为何出川拿命去拼?

    大家各扫门前雪、自求多福不好吗?

    连蚂蚁蜜蜂都知道,团结在一起,组成蚁群蜂群才能存活,我们人类不知道吗?

    中国之所以强大,在于统一,在于团结……虽然我们有很多个省,有56个不同的民族,但是你敢动任何一个,就是跟所有人宣战,就是跟14亿中国人宣战!

    涞水河边,青草地上,刘备和公孙瓒并排而坐。他们二人的骏马,在悠闲地吃草。

    不远处,他们豢养的几条猎狗在追逐嬉戏……

    刘备心情有些沉重,“伯珪兄,师父就要赴京上任了,你我这一别,不知何时才会再相见了!”

    “是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你我二人兄弟一场,情同手足。但,终究还是有自己的路要走!”

    “来!伯珪兄,干一杯!”

    刘备举起手中的酒杯,那里面是涿县“云春坊”三十两银子一壶的桃花酿,醇厚浓郁芳香醉人。

    “好!”

    公孙瓒也没有太多的话,举起酒杯跟刘备碰了一下,仰起脖子一饮而尽。

    接着,刘备从旁边架在篝火上烤熟的鱼取了一条,闻了闻,很香,递给公孙瓒。

    公孙瓒也不客气,抓起烤鱼的树枝,大口啃了起来。

    鱼烤得有点焦,鱼刺都酥了。

    这鱼是他们自己抓的,所以吃起来格外香,以后也会格外难忘。

    刘备自己也取了一条,细细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

    一口鱼一口酒,二人仿佛有总角之交的好朋友。

    总角之交,就是从小一起玩,发小的意思。

    不过这二人,喝着几十两银子一壶的酒,吃着不花钱自己抓来的鱼,就好像买了瓶几千块钱的茅台,却从怀里掏出从家里带的包子,就着酒吃了起来一样。

    总让人感觉,哪里有点别扭!

    但是其实,恰恰是自己抓来的鱼,吃起来才让人印象深刻。如果是花钱买来的鱼,反而不会让人印象那么深了。

    十几年以后,正是凭着这一场“抓鱼喝酒”的回忆,才让公孙瓒顺利回忆起故人,接纳了刘备。

    当然了,这是后话,我们以后再说。

    “伯珪兄,日后作何打算?”

    刘备问道,那语气就像是阔别多年的老朋友。

    前面说了,如何融入比你更高的阶层,那就是把自己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

    但是,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用和他们平等的心态交往。

    你的目的,是结交比你更高阶层的人。

    说白了,就是巴结他们。

    但是,你在他们面前,不能表现的像个下人,而是要像身份平等的朋友那样交往。

    就像刘备,虽然他会为公孙瓒递上烤好的鱼,但这也不过是顺手的事,就像正常的客气一样。

    总不能,自己先吃?不让一下对方。

    所以,你在心里要清楚,你是他的兄弟,不是小弟。

    如果你把自己置于小弟的位置,舔狗的位置,那么你永远也不会成为他的兄弟,永远也不会得到他的尊重。

    男人之间的事如此,男女之间的事亦如此!

    做人,要有做人的骨气,不要做舔狗。

    你自己都不把自己当人,谁会把你当人?

    你自己主动当别人的小弟,谁会把你当兄弟?

    公孙瓒喝了一口酒,然后长舒一口气道:“我得回辽西郡,我本是岳父侯太守的书佐,求学归来怕不是还要做我之前的工作,哎!人生之事,有时候会有很多无奈……”

    刘备心中释然,明白了公孙瓒为什么叹气。

    他的身份地位,全是来自于岳父那边,恐怕在家中的地位也不会太高。

    即使妻子贤惠,知书达礼,不会为难他。

    可是外人呢,外人会怎么看?

    恐怕,在别人看来,公孙瓒只是个吃软饭的小白脸,靠着岳父的权势,才能威风凛凛。

    这一点,倒是从古至今所有男人心中的痛。

    如果自己不能事业有成,而是靠着别人的威势,那就永远无法挺直腰板说话。

    怪不得说,事业是男人的脊梁,女人是男人的脸面。

    刘备虽未娶妻,却也明白这一点。

    而公孙瓒能在他面前表露这些,也是把他当至交好友了。

    “玄德弟,你又作何打算的?”

    公孙瓒问道,边说边同刘备碰了一杯,自饮自斟。

    “我啊,我打算去京城一趟,顺便游历一下,锻炼锻炼自己!”刘备庄重的说道。

    就在昨日,老师卢植告诉他们,圣上有诏,要他赴京出任参议官(议郎),与蔡邕等人一同校订“四书五经”,并刻于石碑之上,供天下学子参观瞻仰。

    所以,他蛮想去一趟京城的,开开眼界,也看看老师在哪里就任,身份地位如何。

    卢植曾任九江太守,后因病辞职,创办了这所私立学校。

    后又因南方蛮夷叛乱,出任庐江太守,镇抚当地百姓。事后,卢植挂念自己创办的学校,再回家乡教学。但终究因为名气太大,再次被朝廷征召。

    而这次,让他做的事是,校订“四书五经”,供天下学子参观学习。

    这可比他自己创办一所学校的作用大,也是他推辞不掉的任务。

    不得已,卢植只能解散自己的弟子们,回京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