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味在江湖 > 公式

公式

    听完了叶江海的讲解,罗浩沉默了。

    沉默的原因,并不是感觉无语。只不过是在思考为什么叶江海要跟他说这些。

    打破沉默的,还是叶江海。

    “你是不是在想,我特地把你找过来,是不是真的只为给你炫技?”

    罗浩正要点头,但立刻就摇了摇头:

    “把你找来离江市的人肯定跟你说了许多关于我的坏话。对于我来说,你只是一个威胁极大的敌人罢了。而如果我猜得没错,我在你的眼里,也不过是一个做菜还过得去,但却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厨师。”

    叶江海笑了:

    “非也,非也。小罗,你是我见过最有天赋、最聪明的厨师之一。要不是现在我们背后的立场相对,我俩会是一对很好的朋友。”

    罗浩有点懵了,他是越来越想不明白叶江海的意思:

    “那叶先生您把我们叫过来的意思是……”

    叶江海指了指桌子上还剩大半瓶的玉冰烧:

    “这酒,非常难喝。但喝的人很多,为什么?是因为习惯吗?还是因为所谓的传承?非也!是因为便宜!155毫升的33度出口装才不到20块,500毫升29度的精装也不到30块。

    那为什么这酒能卖到这么便宜?是因为工业化的制流程让酿制的时间变短了,是因为社会化大生产和发达的物流体系让成本压得更低了。所以,玉冰烧这种带有异味的低度便宜烧酒在你们岭南地区极度畅销。

    但商家是不会去跟消费者去说这种道理的。他们只会打出各种历史牌、底蕴牌,去告诉购买玉冰烧的消费者们,这酒是岭南特色,是岭南人爱喝的酒!但如果当茅台和玉冰烧同时摆在桌上,谁又会去讲究这个历史和底蕴呢?”

    罗浩虽然不认同叶江海的这番话,但却无力反驳。想了一会,又发现话题朝奇怪的方向去了:

    “不对!你跟我说这些是什么意思?”

    叶江海拍了拍手,侍者从屋内又端出了一盘点心。

    还是雪山糖沙翁。

    叶江海夹起一块到自己碗里,又自顾说了起来:

    “这么一块甜口的点心,由于制作工艺复杂,价格往往卖得很高。但它的原料又特别简单,简单得没有一点特色可言。作为点心来说,桂花糕、椰汁糕,甚至是蛋挞,哪个不比这好吃多了?”

    罗浩依然是抓不到叶江海的重点:

    “所以呢?”

    “所以,这东西无论是多传统、有多少传承,只要它不是人民大众所需要的,就没有存在的意义,自然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叶江海这一段似乎讲了一些道理的话,让罗浩终于是抓住了他话里的意思:

    “你是想说,像我们这种终于传统的厨师始终会被淘汰?”

    叶江海摇了摇头:

    “那是一个宏观的问题。严格来说,那属于社会学家研究的范畴。我是一个数学家,我所注重的是,让厨房的艺术实现最优解。”

    罗浩顿时就觉得自己的思维已经跟不上面前这位大神的逻辑了。分别与姜珊和吴倩倩面面相觑,又异口同声地问道:

    “最优解?”

    叶江海似乎是讲课讲上瘾了,又把话题扯得远远的:

    “没错!我在加州理工大学攻读博士的时候,曾经尝试去建立一套关于烹饪公式的理论。这套公式囊括了对食材的腌制、烹煮、调味、酱汁等所有内容。只要充分利用这道公式,便能制作出所有堪称完美的美食!”

    烹饪公式理论?这是天方夜谈吧?

    如果这么一套公式真的存在理论基础,那么中国人五千年来的餐饮文化早就统一了,犯不着八大菜系互相看不惯之余、还有各种地方小菜会不时冒出了叫嚣正统!

    罗浩心里虽然这么想,但嘴里并未说出来。

    他知道叶江海的确是一个有名气、有实力的厨师,绝对不会用一套江湖术士或是民科学者之类的把戏来愚弄大众。

    果然,叶江海后面还有反转:

    “我为了建立这套公式理论花了整整十个月的时间,直至我的导师让我去了解资源最优分配理论……”

    “我知道!那是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提出的理论!”

    聊了一整晚,终于有话题是能让姜珊插上嘴的。这个嘴巴停不上来的女生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抢答了叶江海的话!

    而叶江海似乎也意识到,这位几乎整晚没说过话的小女孩的确是憋得有点难受。虽然还不知道她的名字,但还是示意让她来讲讲:

    “这位小姑娘,不如你来给大家讲讲资源最优分配理论?”

    得到点名,姜珊立刻就来劲了:

    “嘿!我大学的统计学老师专门就花了一整个课时来给我们讲康托罗维奇,那个老顽固还挺推崇资源最优分配理论的呢……”

    ……

    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前苏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民经济管理研究所经济问题研究主任。他所提出的线性规划和运筹学科学最终成为了资源最优分配理论的关键内容,曾获得过197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而这一套理论,刚好就是前苏联计划经济的核心模型。

    康托罗维奇认为,只要有庞大的算力去对“看不见的手”进行有效计算,那么他的“解乘数法”公式便能获得解,完美的计划经济模型也就能因此而被建立起来。

    但事实上,前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型虽然十分简洁,原始公式只有四个部分。然而这当中所包含的变量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进步、国际市场的不断变化以及人民群众需求的日益增加,使得公式的解释变得无比困难。到了80年代,计划经济委员会甚至得不到准确的社会资源数据去支撑计划经济公式的建立……

    ……

    姜珊的介绍很是简洁,罗浩立刻就听懂了。而在同一时间,他也明白了叶江海当年所遇见的问题:

    “我懂了。烹饪的手法不外于煎、炒、煮、炸、焖、烤、焗,但食材的种类却有千千万,调料的搭配更是数之不尽。叶先生您遇到了前苏联计划经济公式的同样一个问题:条件太多,难以计算,也就难以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