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因
因为童贯北伐辽朝时,动用过多民力和开征过多赋税,加上连年天灾导致饥荒,所以有饥民和士兵发生民变
二、经过
宣和六年(1124年),山东和河北地区发生了多起大规模的民变。其中,张万仙领导的民变人数达到十万,张迪领导的民变人数也有五万,而河北的高托山领导的叛乱更是号称三十万人。此外,还有许多规模较小的叛军,每支人数从两三万不等。这些民变和叛乱的爆发,反映出当时社会矛盾的激化和民众对政府的极度不满。宋徽宗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命令内侍梁方平带兵前去镇压。
宣和七年(1125年)正月十日,宋徽宗发布诏书,赦免河北和山东地区所有叛乱为盗者,并免除他们一年的赋税和徭役,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安抚民心。然而,这一举措并未能完全平息民变。正月三十日,宋徽宗再次下诏,罢免了各路提举常平官属,要求对有罪者进行惩处,并命令三省修复已废止的法律。
二月九日,京东转运副使李孝昌报告称,他已经成功招降了张万仙等五万余人。然而,河北的张迪叛军仍在继续抢掠州境。刘光世奉命讨伐张迪,他采取了诱敌深入的战术,故意示弱引诱张迪军追击,然后在适当时机发动反击,最终成功击溃了张迪的叛军。
三月,知海州钱伯言奏报,他已经成功招降了山东的贾进等十万人。与此同时,童贯也在五月五日平定了高托山的叛乱。关于高托山的具体情况,史料记载不一,有的记载称他后来被金军将领王伯龙击败,带领十五万军,但是否为同一人尚存争议。
在临沂武胡、郓州李太、沂州徐进等山东叛乱被张俊平定后,金军开始入侵北宋。这一时期,各地民众纷纷自发组织武装力量,对抗金军的入侵。例如,河内人王彦带领手下裨将张翼、白安民、岳飞等十一将,部下七千人渡过黄河,与金兵作战,成功收复了卫州新乡县,并传布檄文安定诸郡。后来,王彦因寡不敌众退守共城西山,派人结交两河豪杰,组织了十余万人的八字军,这支军队的士兵脸上都刺有“赤心报国,誓杀金贼”的字样,显示了他们坚定的抗金决心。
除了王彦的八字军,还有其他多支义军活跃在抗金前线。红巾军、五马山义军、刘里义军等都是当时著名的抗金力量。其中,马夫人的军队尤为独特,他们在作战时树起两面旗帜,上书“关西贞烈女,护国马夫人”。这些义军的出现,不仅显示了民众强烈的爱国情感,也为后来的抗金斗争奠定了基础。
然而,与此同时,也有大量的盗匪趁机四处抢掠,给社会带来了更大的混乱。这些盗匪的存在,使得宋朝政府在应对金军入侵的同时,还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来维持社会秩序。这一时期的动荡局面,最终加速了北宋的灭亡,也为南宋的建立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