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神州纪事:五千年的风雨历程 > 第28章 天眷和议

第28章 天眷和议

    一、和议背景

    北宋末年,东北地区的女真金国迅速崛起,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迅速扩张。在金军的凌厉攻势下,辽国在短时间内接连失守五京,并最终在天祚帝被生擒后宣告灭亡。这一事件标志着东北地区政治格局的剧变,也为北宋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天会三年(1125年),金太宗完颜晟(完颜吴乞买)亲自指挥金军南下,以皇侄完颜宗望(完颜斡离不)和完颜宗翰(完颜粘罕)为先锋,分别直逼北宋都城汴京和攻取太原府。经过两次围攻,金军成功攻陷汴京,生俘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至此灭亡。这一事件被后世称为“靖康之难”,成为北宋历史上的耻辱篇章。

    天会五年(1127年),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史称宋高宗,南宋政权得以建立。然而,南宋政权并未能逃脱金军的追击。金国随即展开大规模的搜山检海行动,连续攻陷扬州、建康和杭州等重要城市。赵构在逃亡过程中,一度由明州(今浙江宁波)逃到海上避难,南宋政权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然而,南宋并未就此屈服。在天会八年(1130年),金军统帅完颜宗弼(完颜兀术)在镇江渡江北返时,遭遇了南宋将领韩世忠的围困。经过四十多天的激战,宗弼在当地人的指引下冲破封锁,率军北返。此后,金国速灭南宋偏安朝廷的目标未能实现,转而将进攻方向转向陕西。从天会八年开始,金国宗翰、宗弼、完颜娄室和完颜杲(完颜撒离喝)等人轮番进攻,经过富平之战、和尚原之战、饶凤关之战等战役,金国虽然攻克陕西,但始终未能进入四川,南宋半壁江山逐渐稳固。

    二、和议契机:金国党争与南宋求和

    天会十三年(1135年),金太宗病死,其侄孙金熙宗继位。熙宗初年,金国政权内部出现了激烈的党争。宗翰失势后,完颜昌任左副元帅掌握军权,他和完颜宗磐、完颜宗隽(完颜讹鲁观)等人一起倡议将河南、陕西之地归还南宋,以缓和与南宋政权的矛盾。由于他们在金中央政权中势力较大,熙宗与皇伯完颜宗干(完颜斡本)处于孤立地位,不得不做出让步。

    与此同时,南宋方面也在积极寻求与金国和谈的机会。宋高宗赵构为了保住半壁江山和皇位,非常赞同秦桧提出的“南自南,北自北”的方针,即南宋承认金国对北方的统治,同时金国也承认南宋对南方的统治。这一方针为南宋与金国的和谈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会议过程:和议的艰难曲折

    金熙宗天眷元年六月(1138年),金国派遣乌棱思谋等使臣前往南宋进行和谈。然而,南宋抗战派对此表示强烈反对,认为和议不可成。殿中侍御史张戒等人纷纷上书表示反对和议。然而,宋高宗及秦桧等人坚持与金议和,并派遣王伦前往金国进行谈判。

    金此时已决定将河南、陕西地还与宋。王伦使金后,金又以张通古为江南招谕使,萧哲为明威将军,与起居舍人范同一起出使南宋。然而,张通古入宋后却引起了南宋舆论的强烈反响。抗战派纷纷上表、上书反对议和,认为金国的使者称呼南宋为“江南”,并要求南宋皇帝北面而拜其诏书,是明显的侮辱和挑衅。

    礼部曾开上书表示不当讲和,兵部侍郎兼权吏部尚书张焘也率侍从官上书反对议和。馆职官也上疏论和议未便。枢密副使王庶也论和议不该,乞免签和议文字。一时之间,主战舆论上升,群情激昂。

    为了平息舆论压力,宋高宗以“朕念陵寝在远,母兄未还,伤宗族之流离,哀军民之重困,深惟所处,务得厥中”为理由,下谕戒和诏。然而,这并未能阻止和议的进程。在天眷元年十二月一日,宋、金双方第一次和议告成。

    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金人遣张通古为诏谕江南使持诏而来。张通古在南宋朝廷中要求与人主抗礼,并要求南宋皇帝北面而拜其诏书。同时,他还索要玉辂等礼器以迎接诏书。南宋朝廷对此表示不满,但秦桧等人为了促成和议,不得不做出妥协。最终,张通古在南宋朝廷中宣读了诏书,虽然言辞不逊,但南宋皇帝仍然容忍了下来。至此,宋、金间的议和宣告完成。

    据《大金国志》记载,金主下诏于河南,以陕西、河南故地归于南宋。诏书中称:“顷立豫,以守南夏,累年于兹。天其意者不忍遽泯宋氏社稷,犹留康邸在江之南,以安吾南北之赤子。倘能偃兵息民,我国家岂贪尺寸之地,而不为惠安元元之计乎?所以去冬特废刘豫。今自河之南复以赐宋氏,尔等处尔旧土,还尔世主,我国家之恩亦已洪矣。尔能各安其生,无忘吾上国之大惠,虽有巨河之隔,犹吾民也。其官吏等已有誓约,不许辄行废置,各守厥官,以事尔主,毋贻悔吝。”然而,这一诏书在根本上并未将南宋政权视为平等对手,而是以一种恩赐的口吻进行诏谕。尽管如此,宋高宗为了统治计,仍然甘心受辱。

    四、绍兴和议条件与后续影响

    宋、金间绍兴九年的议和条件最终确定为:宋对金称臣,每年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计五十万匹两;金将河南、陕西之地还予宋;送还徽宗及韦太后的棺木。这一和议条件对于南宋来说无疑是一种屈辱的妥协,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南宋的政权和局势。

    然而,这一和议并未能持久。在天眷二年(1139年)八月,完颜宗弼(完颜兀术)、完颜宗干等人发动政变,杀完颜昌。金熙宗拜宗弼为都元帅,兼领尚书台,封越国王。此后,金熙宗撕毁和约,诏令宗弼出兵夺回陕西、河南之地。宋金再次爆发全面战争。

    绍兴和议虽然暂时稳定了南宋的局势,但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宋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南宋在战争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和成果,但始终未能彻底摆脱金国的威胁和压迫。而金国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内乱和战争后,也逐渐走向衰落和瓦解。这一历史事件不仅深刻影响了宋金两国的政治格局和命运走向,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总结

    绍兴和议是北宋覆灭后南宋政权与金国之间的一次重要和议。在和议的背景下,金国崛起并灭亡北宋,南宋政权在逃亡和抗争中逐渐稳固。在和议的契机下,金国内部出现党争,南宋则积极寻求和谈机会。然而,和议的过程却充满了艰难曲折和争议。最终,宋金双方达成了绍兴和议条件,但这一和议并未能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