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神州纪事:五千年的风雨历程 > 第29章 绍兴和议

第29章 绍兴和议

    一、历史背景

    公元1140年,南宋与金之间的战争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在这一年,金兵又一次大举南侵,然而,他们的野心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败。在顺昌(今安徽阜阳)之战中,宋军以少胜多,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成功击败了金军。紧接着,岳飞率领岳家军更是取得了郾城大捷,这一战不仅打败了金军的主力,还先后收复了郑州、洛阳等失地。一时间,南宋举国上下要求收复北方的呼声高涨,抗金形势一片大好。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宋高宗赵构却选择了妥协。他害怕宋军的胜利会影响他与金的求和计划,更担心岳家军从金营迎回徽钦二帝,从而威胁到自己的帝位。于是,高宗与秦桧密谋,命令各路军队班师回朝,甚至在一天内连下十二道金牌逼令岳飞退兵。岳飞悲愤交加,发出了“十年之力,毁于一旦”的哀叹。由于各路宋军的撤退,已经收复的国土再次被金军占领。

    二、秦桧的崛起与高宗的软弱

    宋高宗赵构之所以会选择妥协,除了对徽钦二帝回归的担忧外,还与他对军人的不信任有关。他害怕军人战胜回朝后会专横难制,因此任用秦桧为相,以推行他的妥协政策。秦桧在靖康年间曾主张抗金,但被金人掠去。建炎四年(1130年)十月,秦桧南返,由于他奉行投降政策,与高宗之意甚合,很快便成为了副宰相,随后又晋升为右丞相。

    秦桧大力提倡“南自南,北自北”的政策,即南方人归南方,北方人归北方,试图以此来划分南宋与金的势力范围。然而,这一政策与高宗的想法并不完全吻合,因此秦桧在一年后被罢免。但罢相后的秦桧并没有放弃,他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三、中兴四将与南宋军力的崛起

    在绍兴年间,南宋军队的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以及其他将领如刘錡、吴玠等已形成了强大的军力。其中,岳家军更是以俘获的万匹战马成立了南宋年间绝无仅有的万骑马军,能够与金军的女真精骑对阵而不落下风。

    绍兴七年(1137年),赵构的生父宋徽宗的死讯传到南宋,高宗悲痛欲绝,并借此机会向金表示求和的诚意。他听从了翰林学士朱震的建议,遥尊生母韦氏为皇太后,以彰显自己的孝顺。

    四、金军的挫败与绍兴和议的酝酿

    绍兴十年(1140年),金军的前几个主帅完颜宗望、完颜宗辅、完颜宗翰已先后病故,完颜昌 也 被 完颜宗弼所杀。宗弼成为金军总指挥,率领金军最精锐的部队南下。然而,他们却在顺昌败于刘錡所部的“八字军”,在郾城和颍昌两次败于岳飞的岳家军。在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岳家军前,金军已被压缩到开封东部和北部。

    绍兴十一年(1141年)二月,金熙宗完颜亶对南宋示好,将死去的宋徽宗追封为天水郡王,将在押的宋钦宗封为天水郡公。同时,在宋军中最强大的岳家军根本未参战的情况下,宗弼的金军最精锐的部队又在淮西柘皋先败于张俊部下杨沂中和刘錡的联军。虽然宗弼在濠州胜宋军中最弱的张俊一军,但由于韩世忠军和岳家军赶到,宗弼不得不退军北上。

    至此,南宋已占据了战场上的优势,但高宗和秦桧却选择了求和。他们解除了岳飞、韩世忠、刘錡、杨沂中等大将的兵权,为《绍兴和议》做好了准备。

    五、绍兴和议的签订与岳飞的悲剧

    绍兴十一年十一月,金派萧毅、邢具瞻为审议使,随南宋使者魏良臣回到南宋,提出议和条件。此时,赵构的生母韦氏托人将一封信送到赵构手里,表达了求和的意愿。赵构大喜过望,表示只要能够迎回生母韦氏,他不惜一切代价求和。

    经过一番交易后,双方达成了《绍兴和议》。南宋以称臣赔款、割让从前被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为代价,换取了与金的和平。宋金东以淮河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

    然而,这一和平的代价却是沉重的。绍兴十二年(1142年)十二月末除夕夜,赵构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及其子岳云、部将张宪。据《宋史》记载,这是为了满足宗弼为《绍兴和议》所设的前提,以防止岳飞的十万岳家军攻入黄河以北。

    六、绍兴和议的影响与后果

    《绍兴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十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这一和议对南宋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南宋在政治上失去了独立性,成为了金的附庸国。每逢金主生日及元旦,宋均须遣使称贺,这无疑是对南宋主权的极大侮辱。

    其次,南宋在领土上遭受了重大损失。割让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等地都是南宋的重要战略要地,失去了这些地区,南宋的国防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

    再次,南宋在经济上承受了巨大的负担。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这对于南宋的财政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然而,尽管《绍兴和议》给南宋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宋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南宋政府得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上,为后来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七、绍兴和议的终结与岳飞的平反

    绍兴和议并没有持续太久。1161年,《绍兴和议》被金海陵王完颜亮撕毁。他率领大军南侵伐宋,但在采石之战中败阵。宋高宗也于第二年退位为太上皇,宋孝宗即位后立即为岳飞平反。高宗对此并未阻挠,这或许是他对过去妥协政策的一种反思和悔悟。

    岳飞的平反不仅为南宋的抗战派树立了榜样,也激发了南宋人民的爱国热情。他们开始更加坚定地反抗金的侵略和压迫,为南宋的繁荣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结语:绍兴和议的启示与反思

    绍兴和议是南宋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给南宋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后果。这一和议的签订不仅体现了南宋政府的软弱和妥协,也暴露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危机。然而,它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宋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后来的繁荣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