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十功名尘与土 > 第2章 机关新兵

第2章 机关新兵

    新调入的单位并不是县委宣传部,而是科技干部管理局——一个以前都没有听说过的小单位,连我在内只有三个人。原因是我属于“三门干部”,从家门到学校门再到机关门;又不是党员,不宜直接进重要党政部门。

    报到那天的心情和天气一样阴沉闷热。县政府招待所院子里的一幢筒子楼的一楼。走过幽暗的过道,就着昏黄的灯光,在一个房间的门楣上找到一块写有“科干局”的牌子。忐忑地敲开门。四张办公桌紧连着铺成一个大桌面,两边是并排的橱子,进门左手靠墙的桌子上放着的老式油印机散发出刺鼻的油墨味。脚下的地砖粘了厚厚的一层泥垢,斑驳地露出一些烧制的成色。两个中年男子相邻而坐。临窗干瘦的那位是局长;旁边微胖的叫老杨。安排给我的座位在老杨对面。配给我的办公设备是刻蜡纸用的一块钢板和墙角那台油印机。交办给我的日常工作是刻写并油印全县专业技术人员花名册,印发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通知,筹备职称评审会议等事务。

    每天早上提前上班,到水房打好开水;然后抺桌子、扫地;给局长和老杨的茶杯沏好水,静候局长驾到。我是196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在家里可是什么家务事都不用干也不让干的,此时此地却俨然熟门熟路乐此不疲地干起了这些琐碎小事。人啊,有的时候就是爱犯贱,放着受人尊敬的教书工作不做,偏要跑到这儿来招招呼呼地侍候别人!

    几天下来很快就发觉这个鲜为人知的单位虽然隐于陋室,门庭却并不冷落,来这办事的常常是人来人往,一派庙小香火旺的景象。连我的桌子上都经常是散装的香烟摞成堆。

    相比天天重复刻刻印印送送这样刻板无趣的油印邮递工作,列席职称评审会议算是很光鲜惬意的事情。对那时的我来说,这是观察了解机关真相的一扇窗,也是真正进入机关的一扇门。每逢其时,相关部门都会提前与局长沟通或按局长安排确定好会议的时间、地点、与会人员和拟议事项。会前大家互相问候自然暖场。会上部门职称评聘领导小组负责人通常会先介绍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情况、拟评职称等级,然后大家发表意见,最后是局长拍板。会后大都有酒水招待,酒酣耳热之际彼此说些或恭维或自谦的软话,颇具求同化异、拉近彼此的功效。

    职称评聘是关系到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工资待遇的切身大事,在当时的教育、卫生系统和国有企业更是敏感和重要。毫不起眼的科干局掌握着职称的最终审批权,那也是埋没不了的发光存在和风光自在。

    看来权力真的是一件价值不菲的藏品,集贵气与煞气于一身。它处处管着你却时时谦恭地以为你服务的形象出现。有的单位看起来是个事务性机关,其实是把事务示之于众而把权力隐藏在事务的背后。一个机关单位掌握的权力越多越大,气场就越神秘和强势,也就越容易使人置身其中时心生畏惧。至于办公场所是否堂皇威严与机关的强与弱、好与差实际上没有什么关系。哪怕是在最落魄的场所甚至是在上无片瓦的荒天野地,只要权力在手,照样会有人风尘仆仆奔你而来。一般老百姓衡量一个单位或一个人在单位吃得开吃不开往往看这个单位和这个人在单位有没有权,这种世俗的评判和政治学的一般原理是完全吻合的。热衷于兴建楼堂馆所,把办公场所搞得富丽堂皇或威严肃穆实在是误入歧途,除了应验官场帕金森定律,导致官员和机构腐败,拉开与民众的距离,似乎看不到有任何其他积极的作用。

    开会则更象一个值得玩味的把件,越琢磨越教人爱不释手。开会是机关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常见方式,会开会是当领导必备的素质。从参加会议的类型和层级最容易看出一个人在单位是无足轻重还是位高权重。有的人因为接到参加某个会议的通知而喜形于色;有的人因为没有被通知参加某个会议而怅然若失。盼会、参会甚至成为一些机关干部习惯性的内心期待,隔久了不开会心里难免犯嘀咕,会发毛。办会、开会已然成为党政机关的经常性工作,以致后来还衍生出了会议处这样专门的内设办会机构。人们一边对会海泛滥口诛笔伐、深恶痛切,又一边对召会参会偏爱有加、趋之若鹜。会场是各级干部的角力场,会场是明星官员的走秀场。会场便是官场。

    开会的日子毕竟不多,扫地的干活却日复一日。不知不觉间已是第二年的春天了。 办公室的地面因为回潮经常粘乎乎、脏兮兮的。

    一天下午,老杨轻声问我:“小辛,你扫地的时候是不是看到过局长的座位底下掉得有零钱?”

    “咦----我是看到过几次他座位的地上有几个银毫子。我捡起来放到他的桌子上都好几次了。但最近一次地上实在太脏了,硬币掉落在痰里面,扫的时候就没捡,和垃圾一起倒了。”

    “这就对了!”老杨轻声自语。

    “怎么啦?”我追问。

    “局长今天神神叨叨的,一句话嘀咕了两三遍——这个年轻人爱贪小便宜,终于被试出来了。”

    老杨话音刚落,我如遭当头一棒,眼前一黑,差点就要一口鲜血喷射出来,倒地而亡了。

    好事不出门是不是真的不好说,但坏事传千里那是千真万确。很快,“局长扔钱试人心,科员把钱当垃圾”的段子在政府院内疯传。好几次外单位认识和不怎么认识的人路上碰到时都会停下脚步和我聊上几句,有的劝我不要往心里去,有的鼓励我身正不怕影子斜,也有的仗义执言:“小辛,不要怕!不是你的错!他抹不黑你的!你以后一定会进步、会走上领导岗位!他那样的为人除非莫出事,一旦有事的话,总会有人把他的脚趾头都踩爆来的!”一年后,局长竟然因为超生被“双开”了,成为当年轰动一时的典型案例,还上了《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