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两界门,我在明末当王爷 > 第45章 庄家宗族的小动作

第45章 庄家宗族的小动作

    安保公司有钱了,训练量明显就上来了,余七安都说了训练有津贴拿,大家自然就更乐意训练了,武器弹药的消耗,很快就产生了新的购买需求,余七安这边武器弹药的缺口总算不那么明显了。

    庐州府这边,经过一个月的训练今天总算到了发枪的日子,其中乡勇这边发的是步枪,而镖局的镖师还有家丁发的是左轮手枪。

    经过一个月的训练这群人总算走的有模有样,有了一丝军人的气质。

    镖师这边余七安打算让他们再训练一个月的枪法就能结业了,家丁队也是一样,两个月的训练足够了,剩下的就是以后慢慢练了。

    而乡勇这边,发了枪之后真正的训练才刚刚开始而已。

    所以这六十人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就是镖师和家丁队的二十个人,下一步减少队列训练主要练习枪法,第二部分就是三十人的乡勇,枪法和队列各半,后面还会逐步教授挖战壕掩体等等科目甚至三个月新兵训练结束还会有人被分去当炮兵机枪兵等等。

    最后十个人则是余七安选出来的标兵,队列最整齐,纪律最好的,将作为新的乡勇的队长,负责训练新人。

    经过一个月的加紧建设,这边的营地已经初具雏形,围墙已经建好,里面也用不到这么多人了,余七安就打算从这些工匠之中招四十个左右的新兵,加上再附近张贴告示招募三十个本地人,把乡勇的规模扩大到一百人。

    七十个新兵只需要七个标兵就好了,还剩下三个继续带新一批的镖师。

    这一个月的时间,镖局那边也招了好几十个,在镖局那边打熬力气磨炼心性之后,余七安调出三十个打算补充进镖局的手枪队。

    全部授枪之后,余七安让他们按照计划做事,不过因为这边工匠参加乡勇的心情太迫切了,余七安优中选优一口气招募了六十还有富余,招募本地兵卒的时候反而没有预想中的争相报名的景象,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好在七十人的目标总算实现了。

    本来很高兴的事情蒙上了一层阴霾,本地人不积极,那肯定是有什么谣言或者有人故意不让大家来导致的啊,余七安想不出来谁会这么干。

    余七安让钱小乙找人去打听了,第二天钱小乙带来消息,是庄家的族亲在背后使坏。

    这件事说起来也简单,虽然说,那庄公子卖的宅子和地那都是他自家的产业,但是按照这个时代的宗族观念,这种买卖祖产的大事,不经过家族会议,不在祠堂上告祖先,事情是不能算的。

    余七安这也是因为有洪四爷作保,这群人也是欺软怕硬,不敢得罪洪四爷,加上后面刚想试探,余七安又带人剿灭了山匪,气势正盛的时候,他们也不敢来闹。

    但是这一个月的时间,余七安安安静静的,只躲在山上训练所谓的乡勇,这下子让那群庄家的族人心思又活了起来,趁着余七安这次招人,他们散布消息,想先看看余七安的反应,再看看洪四爷会不会出面。

    余七安听完之后也是无奈,这种地方宗族势力,官府都要忌惮三分,毕竟打又打不得,杀也不能都杀了,官府还要在乎自己的名声难免投鼠忌器。

    余七安也是一样的问题,打也打不得,杀也不能杀,真要是闹上门来,该怎么处置?

    钱小乙看余七安皱眉问道:“要不然我去找四爷,让他出面警告一下庄家那群人?”

    余七安:“不用,些许小事怎么需要劳烦四爷,明天你去街上找些泼皮无赖,让他们想办法收拾庄家的人,只要能收拾的让我高兴了,赏钱少不了他们的。

    但是这是咱们的人不能参与,懂吧?”

    钱小乙:“明白了,这恶人自有恶人磨,咱们只需要花点小钱,庄家就会不得安宁,偏偏他们还怪不到咱们头上来,老爷这招高啊!”

    余七安:“算不上什么高招,不过这些人之所以敢欺负我,还不是因为我是外地人,你老爷我打算去衙门里捐个官身,以后谁再欺负我,那就是跟衙门做对了!

    正好咱们要去金陵开个镖局分号,这一趟你跟我同去,我们搞个官身!”

    钱小乙听着都羡慕:“还是老爷您财大气粗,您要是当了官,我们这些当下人的都能跟着沾光呢,人家都说宰相门子七品官,等老爷当了宰相,我也试试七品官是个什么样!”

    余七安:“听你这口气到时候我还没有贪污呢你就已经搂到手银子了!你准备准备,我们这几日就出发,免得庄家人被人收拾,找到我们头上。”

    这次去金陵,余七安是老早就计划好的,别说庄公子喜欢秦淮河待在那不愿意走,余七安也对秦淮八艳向往的很呢,尤其是长期在国外,有钱之后,谁还愿意当和尚?

    可是国外混乱余七安也怕得病,不敢乱来,这旧社会就不一样了,最起码大明还没有艾滋啊,买几个长的好看的,检查了没病,那不就能随便用了。

    至于为啥不找丫鬟?因为丫鬟不会玩啊,而且天天在府里调戏丫鬟也有损自己这个翩翩公子的形象,但是狎妓就不一样了,那叫时尚,那是读书人该干的事情。

    余七安带上两个镖局的老枪手加上八个新招的镖师,还有五个家丁枪手,押着几个大箱子就上路了。

    庐州府走水路也能到金陵,但是速度太慢了,余七安还是选择了陆路,先从庐州府到扬州,再从扬州坐船去金陵。

    这个时代的扬州还没有经历过扬州十日,那是整个徽州商帮的聚集地,更是两淮盐商的老巢,又盛产丝绸,运河重镇,繁华程度不输于苏杭,甚至超过金陵,主要是当地人还富有,这个时代的扬州园林不输于苏州园林。

    余七安想要做运输生意,肯定绕不过扬州这个运河和长江的连接重镇。

    所以这次南下,不仅仅是在金陵建立据点,也要在沿途的扬州建立一个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