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诸葛亮指定我为接班人 > 第91章 西都定,风起关中

第91章 西都定,风起关中

    雀跃般的高呼,响彻整座长安城。

    多少蜀汉老兵,眼眶湿润。此刻老迈的明眸,流下激动不可言喻般的泪花。

    六次北伐,终于攻克西都。

    复兴汉室的大梦,这一刻终于初步实现。诸将把酒言欢,却唯独不见李牧的身影。

    “他去了哪里?”

    “好像在不久之前,末将于城楼上看见过他。”

    “这样啊……”

    诸葛亮蹙起眉头,下意识朝着高耸的城楼望去。

    那里,蜀汉大旗飘扬。凛冽的寒风中,李牧行单影孤的身影,果然傲然伫立。

    “我军大胜,西都攻克。你既是我大汉的第一功臣,为何不与诸将一并庆祝?”

    此刻,诸葛亮登上城楼。

    一双明眸,注视着李牧的背影,扬起一抹疑惑。

    “我军虽胜,但前路难卜。纵然西都已经收入囊中,可魏军主力依旧尚在。”

    简单的一席话,语气透出如水般的平静。

    令诸葛亮此刻原本充满喜悦的脸色,骤然凝聚起一团无法逝去般的阴云。

    再看李牧,穆然回首,看向诸葛亮。

    明眸的坚利,闪过一抹难以言喻般的沧澜。不觉令诸葛亮,亦有所动容。

    “似如此,你的意思是……”

    “魏军的最新奏报,只怕丞相,也已知晓。曹爽、夏侯霸逃出升天,已与郭淮分兵去往函谷关和雍凉二州,自此对我军形成三面合击之势。情势不容乐观,汉兴亦因此实在高兴不起来。”

    “你啊……”

    闻言,诸葛亮扼腕苦叹。

    尽管手中羽扇轻摇,一脸泰然。可嘴角的肌肉,却不自觉的开始了不停地抽搐和颤抖。

    平心而论,李牧的话,实在很煞风景。

    可让诸葛亮又不得不选择承认,此刻他的分析和担心,的确又都不无道理。

    “既如此,不如说说你的看法。”

    “我的看法,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魏军能够歇兵,但我们不行。眼下,雍凉二州局势不稳,正是我们利用长安切断他们与魏国联系,一举收复的大好机会。”

    “嗯……”

    闻言,诸葛亮脸色阴沉,眉头紧蹙。

    再看李牧,神色极为肃然。

    “丞相,魏军的部署,对我们不是小事。一旦让他们彻底稳住阵脚,我军必然受到他们的节制、难有进图。故而汉兴觉得,哪怕我军此刻再难,都不能歇兵。机会稍纵即逝,不复再来。”

    “……有具体方案么?”

    “有。”

    李牧点头,此刻突然回眸,朝着附近的军士招了招手。

    刹那,军士拿着地图走了过来。

    李牧接过,把他平铺在地上,自己也紧跟着席地而坐。

    “就在这里。”

    顷刻,他朝着地图上早已做好的标记伸手指去。

    看着他手指的方向,诸葛亮手中轻摇的羽扇,也随之戛然而止。

    “漆县?”

    “不错。”

    李牧点头,目光透出决然。

    “此地,距离长安西北,不过百里之遥。虽是弹丸之地,但却是新平郡的治所。我军若能拿下此地,整个新平便可悉数掌握。附近北地、扶风、安定、广魏、天水诸郡,亦可尽收眼底。”

    “这……”

    闻言,诸葛亮老迈的明眸,闪过一抹惊骇。

    不得不说,李牧的战略眼光还有方针,无疑全都是正确的。况且此时,也的确是拿下漆县,掌控关中的最好时机。

    “请丞相恕我直言,曹魏对我三面合围钳制攻势若不破。我蜀汉纵得长安,未来必有倾覆之险。如今恢弘的胜利,得来不易。断然不可因为一念之失,重蹈当年街亭之败的覆辙啊。”

    “嘶!”

    闻言,诸葛亮倒吸一口冷气。

    刹那,他眼神苍利。沉吟多时,这才逐渐回归于平静。

    “是啊,前车之鉴,不可不察。”诸葛亮长长呼出一口浊气,明眸一闪,不再犹豫:“似如此,我当亲自调兵,去取此地。”

    “不,丞相理解错了,汉兴绝不是这个意思。”

    “嗯?”

    闻言,诸葛亮一怔。

    再看李牧,脸色甚至比刚刚还要决然。

    “目下,长安初定,民心不稳。丞相身为我军主帅,此时实在不宜离开长安。以我之见,曹魏此刻后方还未稳定。我军只需派遣一将前往,便可取胜。若时机允许,便顺势拿下其余诸郡。纵使不让他雍凉整体陷落,至少也要拿下他一半以上的疆土。”

    “谁可担此重任?”

    “姜维。”

    面对诸葛亮的询问,李牧的回答显得毫不犹豫。

    闻言,诸葛亮眸子一沉。

    再看李牧,已从席地而坐的地上,站起了身来。

    “一者,姜维本是雍凉人。对那里的地貌地形、人文情况,十分的了解;其二,雍凉本是他的故乡。丞相如果能够对他信任,他必然比任何人攻打起来都要卖力。毕竟落叶归根,谁人不想;其三,雍凉荒蛮。当地各郡,除了驻守的魏军以外,多为羌胡。以我军目下的情况而言,即便派遣出兵,也不能派出太多的兵力。故而,想要一举成功,不借助外力显然是不行的。”

    “似如此,你想让姜维拉拢胡人和羌人,为我蜀汉所用?”

    听到这里,诸葛亮眸子再度亮起一抹光芒。

    反观李牧,嘴角上扬,露出一抹笑容。然而很快,他的眼神就再度变得坚定了起来。

    “胡人羌人,自从魏国执掌雍凉以来,一向秉承的理念就是不服就打。因此,当地人被外来的魏人压制,心中早有怨言。似如曹魏内部的权贵党争,愈演愈烈。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拉拢胡人和羌人为我蜀汉所用呢?”

    “妙计。”

    诸葛亮听到这里,不禁抚掌。

    难以想象,如此短暂的时间,李牧居然还能制定出如此周密详细的部署与计划。

    “如你所言,要照这么分析。此番出征,或许伯约也真的是我蜀汉诸将中的第一人选了,只不过……”

    诸葛亮突然脸色沉下,穆然摇头。

    “虽然他归我蜀汉,已有多年。可具体身份,仍旧还是降将。纵然军中近些年,对他异样的声音渐小。可若是令他独当为帅,我还是怕军中诸将不服啊。”

    “那就给他的身边,安排个监军吧。如此,也好彻底安抚住诸将的军心。”

    “呵呵……”

    闻言,诸葛亮摇头苦笑。

    安排个监军,说来简单,可谈何容易?

    毕竟,诸葛亮很清楚,这个人可真的是不好选。除了要让诸将放心以外,还能在本事上,彻底压得住姜维。

    关键是,最好能与姜维契合度高一点的人。

    这样彼此配合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否则大军一旦出征在外,倘若军中产生了分歧和内讧,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军中诸将,有人能担此重任么?”

    “丞相,不用找了。”李牧凛然,决然拱手:“今番足以担此重任者,放眼军中上下,唯独汉兴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