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奇幻人生之大明第二帝国 > 第 164 章 大明忠贞侯

第 164 章 大明忠贞侯

    进入十月中旬,经过十来天的熟悉和训练,一万多御林军终于能够熟练的使用他们所有的武器装备了。与此同时,经过近两个月的长途跋涉,秦良玉与她的儿子马祥麟和侄子秦翼明率领的一万白杆军也到京了。

    “臣秦良玉,臣马祥麟,臣秦翼明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懋德殿里,秦良玉和她的儿子马祥麟,以及侄子秦翼明跪在地上给刘学行大礼。

    坐在宝座上,刘学摆摆手说道:“三位爱卿平身吧。”

    “谢皇上。”秦良玉在儿子和侄子的搀扶下站了起来。

    刘学从椅子上站起身,然后一边走向微低着头的三人,一边说道:“初闻秦将军之名时,朕还是一十岁幼童,秦将军与胞兄秦邦屏和胞弟秦民屏率军与后金战于浑河。此役我大明大败,不仅损兵折将,就连秦邦屏将军都殴于此役。然此败实非将军之过,乃是那袁应泰胆怯畏战不派援兵所致,也是李秉诚、朱万良三万辽东军畏战不前所致。”

    “再闻将军之名乃是在奢崇明叛乱之战中,秦将军收复重庆,还解了成都之围。可以说,若是没有将军和石柱兵,奢崇明之乱不会这么快平息,将军实在是有大功。”

    “有功而不赏是会寒了忠臣之心的,实乃不智之举。王承恩,宣旨。”

    “是。”王承恩答应一声,然后展开手里的一份圣旨,大声念道:“秦良玉听旨。”

    “臣秦良玉接旨。”秦良玉跪下接旨,马祥麟和秦翼明也跟着一起跪下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秦良玉有大功于大明,且对朕忠贞不二,特敕封秦良玉为忠贞侯,钦此。”圣旨按理说都是文言文书写,而且开头大多都很啰嗦,说半天才会说到正事。但是到了明朝,从朱元璋开始,许多圣旨都是大白话写的。刘学的文言文水平有限,所以他手写的自然也都是大白话了。

    “臣谢主隆恩。”听到刘学封自己为忠贞侯,秦良玉饶是已经年近六十岁,可依然激动不已。明朝的爵位是很稀少的,除了开国时朱元璋和朱棣靖难之役后封的那些公爵、侯爵等等之外,在明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几乎就没有再封过爵,如今自己竟然被封为忠贞侯,这是多大的荣誉啊?这让她怎么能不激动呢。

    “秦将军,朕封你为忠贞侯没别的意思,首先就是嘉奖秦家和马家对朝廷做出的杰出贡献,再一个就是朕希望将军能如你的爵位那样,对大明、对朕忠贞不二。”刘学把秦良玉扶起来,然后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说道:“朕继位已两月有余,在此期间,朕发现大明有着很多的问题。朝堂上党争不断,贪腐成风;财政上入不敷出,年年超支;军事上……”

    叹了口气,刘学继续说道:“秦将军征战半生,参加过的战斗比朕听过的还多,我大明军队的现状想必朕不说,将军也是知道的。如今我大明外有蒙古和后金虎视眈眈,内有……秦将军知道陕北那边的旱灾吗?”

    “臣知道一些,但不多。”秦良玉说道。

    “王承恩,给秦将军搬把椅子过来。”看到头发已经白了好多的秦良玉站在地上,刘学这才想起来,秦良玉今年已经五十好几了。在这个年代已经是妥妥的老人了。

    椅子搬来后,秦良玉不敢坐,刘学生生将她按在了椅子上,“不瞒秦将军,去年陕北就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庄稼减产,百姓已经吃不饱肚子了。到了今年,不仅是陕北,关中、山西和京师附近也都发生了旱灾,许多灾民已经背井离乡外出讨生活了。在继位之前,朕已经雇佣了数万灾民修路,登基之后,来到京师的灾民不但没有减少,还有增加的趋势,如今朕已经雇佣了超过十万灾民修路。

    背井离乡的灾民如今勉强能吃口饱饭,可是留在原籍的灾民呢?三月份的时候,陕北就已经闹起了叛乱。虽然叛军人数还不多,朕也派兵去平叛了,但是只要继续闹旱灾,只要朝廷的赈济不到位,叛乱就会愈演愈烈的。”

    “陛下,臣带来了一万士兵,臣愿为陛下分忧,奔赴陕北平叛。”秦良玉起身拱手说道。

    刘学伸手按了按秦良玉拱起的手,说道:“朕让你进京,不是让你平叛的。朕刚才说了,朕已经派兵去平叛了,朕叫将军进京,是因为朕要改革军制,朕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一支完全忠于朕的军队。”

    “秦将军,不知将军愿不愿意为朕训练一支这样的军队呢?”刘学看着秦良玉的眼睛问道。

    “臣秦良玉誓死效忠陛下,如有违背,天打五雷轰。”刘学问完后,秦良玉立刻跪倒在地,发起了毒誓。马祥麟和秦翼明也跟着跪下说道:“臣马祥麟、秦翼明誓死效忠陛下。”

    御马监是明朝内廷二十四衙门之一,其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御马监的职责里有一项是养马,其实御马监养的不只是马,还有军队。一开始是腾骧四卫,后来演变成四卫营和勇士营,这就是大明的禁军。刘学登基时,御马监的掌印太监是涂文辅。在三大殿贪腐案中,涂文辅因牵涉其中,且证据确凿被抄家并判处斩首。

    按理说涂文辅死了,禁卫军的兵权就应该由下一任御马监掌印太监接手。但是,刘学把这事给忘了,因此,涂文辅死后,御马监掌印太监一职一直空着,没有人接任。这个时候,魏忠贤钻了个空子,他把禁卫军的兵权给拿到了手里。等知道这个消息后,后悔的同时刘学担心自己现在任命御马监掌印太监接管禁卫军的兵权会惹恼魏忠贤,到时候魏忠贤脑子一抽叛乱怎么办?要知道那个时候刘学手里只有廖辉的两千人马,根本不是三万多禁卫军的对手,所以刘学便忍了。

    如今,一万御林军已经成军,秦良玉的一万白杆军也进京了,刘学终于有了动禁卫军的底气。

    实际上,在禁卫军这件事情上是刘学想多了,他怕禁卫军在魏忠贤的唆使下发动叛乱,进而危及到他的性命。而现实是,当郭亮和秦良玉分别率领一万人马将禁卫军的驻地包围后,禁卫军确实是拿起武器准备反抗。但当一名小宦官拿着刘学的圣旨进入禁卫军驻地宣读完圣旨后,所有的禁卫军都放下了武器。

    “启奏陛下,禁卫军已经全部放下武器,现正在营地等待进一步处理。”把放下武器的禁卫军看管起来后,郭亮立刻去懋徳殿给刘学报信。

    “他们反抗了吗?”听到郭亮说禁卫军已经缴械,刘学心里暗自一喜。

    “启奏陛下,陛下的圣旨一到,禁卫军便全部放下了武器,没有人反抗。”郭亮回答道。

    “嗯。”听到郭亮说禁卫军没有人反抗,刘学松了一口气。尽管他知道有御林军在,禁卫军就是反抗也是徒劳,但是刘学还是不希望发生流血事件。“这样,你和秦将军辛苦一趟,把禁卫军送到京营驻地,把他们交给周遇吉和张之极,让他们改编禁卫军。”

    “臣遵旨。”郭亮答应一声,转身就要离开。

    “等等。”郭亮转身刚走了没几步,刘学便又叫住了他。“陛下有何吩咐?”

    “让上直卫其他卫也都离开皇宫,去京营报道吧。”刘学说道。

    至此,守卫皇宫的所有旧军队全部离开了皇宫,现在皇宫里只有驻扎在皇城的御林军和驻扎在宫里的近卫军。

    禁卫军刚刚被送走,魏忠贤便要见驾。刘学想了想,他不是害怕魏忠贤,而是单纯的不想见他。

    “什么?陛下病了?”乾清宫外,听到王承恩说皇帝病了,魏忠贤就知道这是皇帝的托词,皇帝肯定没有病,就是不想见自己,不然怎么皇帝早不病晚不病,非得在自己求见的时候生病了?

    “王承恩,咱家待你不薄吧?”魏忠贤冷冷的看着王承恩说道。

    王承恩躬身说道:“魏公公对奴婢有大恩,奴婢此生难忘。”

    “好。”魏忠贤问道:“你跟咱家说实话,陛下真的病了吗?”

    “公公,陛下他……”王承恩想了一下,他知道这件事瞒不住魏忠贤,与其欺骗他,让他怀疑自己的忠诚,还不如实话实说,反正皇帝不愿意见你,你也没办法。“陛下没有病。”

    “咱家就知道。”魏忠贤一副果然如此的样子说道:“这样,你再去跟陛下禀报一声,就说咱家有要事要见陛下。”

    “公公。”王承恩左右看了看,然后小声说道:“公公还看不清如今的形势吗?当今的皇帝陛下不是大行皇帝,陛下是有着重振大明雄风的想法的。可是公公呢?公公不仅掌握着东厂,还操控着锦衣卫,甚至在涂公公被斩首后接手了禁卫军。除此之外,朝廷里大多数的大臣还都唯公公马首是瞻,可以说公公是掌控着内廷和外廷大部分的权利。公公试想一下,陛下能坐视公公掌控这么大的权利吗?”

    “你的意思是……”听了王承恩的话,魏忠贤也思考了起来。“你的意思是陛下要对付咱家了?”

    “公公。”王承恩又开启了自己的忽悠模式,说道:“公公,陛下对公公的信任还是有的,不然今天陛下就不是不见公公了。陛下相信公公,但是信任也是有一个限度的,公公手里的权利太大了,大到已经能危害到陛下的安全了。陛下是大明的皇帝,皇帝的安危怎么能交到别人手里呢?公公想想,历朝历代,除非无能为力,否则又有哪个皇帝愿意把自己的性命交到别人手里呢?”

    魏忠贤想了想,装模作样的点点头说道:“好像还真没有。”魏忠贤没有文化,他哪里知道过去的皇帝有没有将自己的安危交给别人,只是出于他不想与刘学作对的心理才这么说的。

    “是不是?”王承恩继续说道:“以前公公手里的权利太大了,因此即便是信任公公,陛下也不敢与公公太亲近,万一公公受不住底下人的挑唆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呢?现在好了,公公已经威胁不到陛下的安危了,以后陛下一定会重用公公的。”

    “此话当真?”魏忠贤不信的问道。

    “公公,在这朝廷里,除了公公,陛下还能指望谁?”王承恩说道。

    “也对。”魏忠贤继续自我催眠,他沾沾自喜的说道:“外廷的大臣们不可信,而这内廷里,咱家说话还是有些份量的,”

    “这不就结了吗?”王承恩说道:“请公公放心,只要一有机会,奴婢也会在陛下面前给公公美言几句的,只希望公公不要忘了奴婢就行。”

    “哈哈哈。”魏忠贤笑了几声,大咧咧说道:“你放心,以后肯定少不了你的好处。”

    将守卫皇宫的军队换成自己的人后,刘学开始清洗宫里的宫女和宦官。本来这件事刘学是交给了魏忠贤的,但是魏忠贤一直没有时间去做,于是刘学只好亲自操刀了。他先是提高了宫女和宦官们的待遇,当然不是涨工资了。以前,宫女和宦官生病了,他们只能熬着,因为御医是不给他们看病的。但是,一些有权势的宦官,像魏忠贤这样的,御医敢不给他看病吗?可是皇宫里有数万宦官,又有多少是有权势的呢?因此,大多数的宫女和处于底层的宦官生病了就只能是熬着,熬不住了便会被驱逐出宫。

    现在,为了获得宫女和宦官们的忠心,刘学调了几名御医,让他们教挑选出来的精明流利的宦官和宫女医术。学会了医术,这些宦官和宫女便可以就近给其他人治病了。

    第二件事情刘学便是规定了宫女和宦官退休的年龄。以前宫女和宦官是不能离开皇宫的,除非他们得了病快要死了,或者是老的快要死了。新规定内容则是,宫女年满25岁后便可出宫嫁娶,皇帝给发50两银子做嫁妆。宦官则是满60岁可离宫,不愿意离宫的可以到新设立的养老院养老。

    医疗和养老的事情都给解决了,这无疑能收获一部分宦官和宫女的忠心,剩下的那一部分,多是有权有势,不在乎这些福利的,对于这些人,刘学的处理办法便是让他们去凤阳守皇陵。

    进入十一月初,刘学让周玉凤拿着田秀英做好的户籍,按图索骥将满25岁的宫女全部挑选出来,然后放他们回家去婚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