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董贼扶汉 > 第9章 湟中义从

第9章 湟中义从

    次日,卯时。

    天还没亮,董成便让狗子给叫醒了,这让他非常无语。

    他昨晚一直在脑海中复盘与董卓的对话,直到深夜才昏沉沉地睡去。

    狗子面带喜意,笑道:“四爷,相国已调我至此,全心服侍四爷。”

    董成一阵恶寒,瞬间就清醒了。

    这事,董卓昨晚就和他说过了。

    当时他很想让董卓,调几个年轻貌美的婢子过来,但却没敢开口。

    揉了揉睡眼惺忪的眼睛,董成打了个哈欠。

    “我尚无亲兵,汝今后可为我亲兵。”

    狗子高兴至极,没想到他一奴仆,竟然摇身一变成了亲兵,立即向董成表达忠心。

    “谢四爷,以后若有欲害四爷者,必踏我尸而过!”

    看着狗子那极为认真的模样,董成笑着摆了摆手。

    这人算是他到三国后,收服的第一个人。

    虽然瘦弱无比,但董卓能让他跟着自己,绝对十分忠诚。

    还有令他感到兴奋的是,董卓竟然将华雄调来,给他做军司马。

    这让董成打心眼里高兴。

    华雄虽说暂时名声不显,史有被关羽秒杀的经历,但他武艺是真的高。

    在西凉军中,甚至可以排进前三。

    董卓从行伍之中,提拔了华雄后,第一想法就是塞到董成这里来。

    雒阳城郊,都亭。

    晨雾如纱,笼罩着古老的都亭校场。

    雒阳城周边共有24座都亭,是连接雒阳城与外部的一个重要节点。

    每个都亭都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既可以作为雒阳城的前哨站,对外部的情况进行观察和预警。

    也可以在必要时,作为军事力量的集结地和出发地。

    黄巾起义爆发后,为了镇守京师,朝廷任命何进为大将军。

    并修建24座都亭,作为军事据点,率左右羽林军和五校尉营,屯于都亭。

    在狗子的带领下,董成走进都亭。

    踏入这片充满铁血与豪情的土地。

    今天,他要检阅属于自己的军队!

    昨晚董卓已经和他说过,会将麾下最精锐的四百湟中义从调给他。

    西凉铁骑乃是天下最精锐的骑兵之一,湟中义从则是西凉铁骑中的精锐,可谓是精锐中的精锐。

    至于辅兵或者运粮民夫,就要靠他自己去募集了。

    虽然朝廷还未下令,他也还没拿到讨虏校尉的印玺。

    但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来到了校场。

    校场上,四百湟中义从整齐地排列着,如同一座座钢铁铸就的山峰。

    他们来自遥远的湟水谷地,主要由小月氏人和羌人组成,汉人在其中只占了极少的部分。

    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勇猛无畏。

    他们的铠甲在晨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寒光,手中的兵器,散发着森然的杀气。

    董成缓缓走上点将台。

    目光扫过每一名湟中义从的脸庞。

    虽说他们大多都是胡人,但是董成从他们的脸上看到的是坚定、勇敢和忠诚!

    “将士们!”

    董成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回荡在整个校场。

    “今天,我来检阅汝等。”

    “汝等乃我二兄之傲,乃我大汉之傲!”

    “于乱世之中,汝等将为利剑。”

    “我必率汝等,使‘湟中义从’四字,名震天下!”

    湟中义从士兵们闻言,顿时挺直了脊梁,眼神中开始燃烧起斗志。

    董成微微点头,示意军司马华雄,开始检阅军队。

    首先进行的是队列演练。

    湟中义从迈着整齐的步伐,动作划一,如同一个人在行动。

    他们的脚步声如同闷雷般响起,震撼着大地。

    每一步踏下,都扬起一片尘土,仿佛是大地在为他们的气势所震动。

    阳光洒在他们的铠甲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条闪耀着金属光泽的巨龙,在缓缓移动。

    接着是兵器演练。

    士兵们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刀光枪影,气势如虹。

    长枪如银龙出海,迅猛无比。

    枪尖在空中划过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带着尖锐的破空之声。

    大刀如猛虎下山,势大力沉,每一刀砍下,都仿佛能斩断钢铁。

    他们的动作敏捷而有力,每一招每一式,都充满了杀伤力。

    兵器的碰撞声,如同雷鸣般响起。

    火花四溅,仿佛是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

    弓弩手们也不甘示弱,他们张弓搭箭,动作娴熟而迅速。

    弓弦的响声,如同鞭炮般密集。

    利箭如雨点般,射向目标。

    箭靶上,密密麻麻的箭矢插在上面,显示出他们高超的射术。

    最后是战术演练。

    士兵们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着各种战术的演练。

    有的小组模拟攻城战,他们扛着云梯,冲向城墙。

    先头部队用盾牌组成防御阵型,抵挡着城墙上射下的箭雨。

    后面的士兵则迅速架起云梯,爬上城墙,与守城的敌人展开激烈的厮杀。

    有的小组模拟野战,他们在开阔的地形上迅速展开阵型。

    骑兵如旋风般冲向敌人,步兵则紧跟其后,提供支援。

    他们配合默契,行动迅速,展现出了高超的战术素养。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检阅结束。

    处于震撼之中的董成,再次走上点将台。

    他的呼吸有些急促,激动地大喊道。

    “将士们,汝等表现甚佳!吾为汝等而傲。”

    “然,吾等不可骄矜自满,吾等所临乃一充满挑战之乱世,当不断训之,提己之战力,为匡扶大汉而战!”

    “战!”

    “战!”

    “战!”

    湟中义从齐声高呼。

    他们的声音如同一股洪流,冲散了晨雾,传至整个雒阳城。

    董成满意地看着湟中义从,心中充满了期待。

    他知道,这些士兵,将是他在这乱世中崛起的重要力量。

    他要带领他们,为这天下而战!

    为平定乱世而战!

    董成也清楚地知道,在这乱世中,仅仅依靠武力是远远不够的。

    他还需要智慧、谋略和人脉。

    他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

    同时也要与各方势力周旋,争取更多的支持。

    回到营帐中,董成陷入了沉思。

    他想起了董卓对他的嘱托,他要抓紧培养自己的心腹,扎实自己的根基。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需要时间,需要机会。

    他要梳理前世的记忆,看有哪些可用之人。

    就在董成思考之际,一名湟中义从前来禀报。

    “启禀将军,有一神秘之人求见,其不愿透露姓名。”

    “华司马观其不凡,命我前来禀告将军。”

    董成微微一愣,心中好奇。

    在这个时候,除了董卓的那些嫡系,还会有谁来求见他?

    于是他吩咐那名湟中义从,将那神秘之人人带到营帐中。

    片刻之后,一名身着黑袍的男子走进营帐。

    他的面容隐藏在黑袍之下,让人看不清他的真实面目。

    但是,董成却从他的身上,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气息,还有一股淡淡的匪气。

    这种匪气,他之前在李儒的身上感受到过!

    董成看着黑袍男子,警惕地问道:“汝何人?为何求见我?”。

    黑袍男子微微一笑,刻意压低了嗓音,“将军勿惧,吾乃来助将军之人。”

    董成仔细观察黑袍男子的容貌,感觉似曾相识,皱了皱眉头道:“助我?汝有何图?”

    黑袍男子打开一把折扇,扇了几下,这才说道。

    “将军,今处乱世,各方势力纷争不息。”

    “将军身负重大使命,吾可助将军于乱世崛起,成将军之抱负。”

    这么冷的天,竟然还扇扇子,这让董成非常无语。

    但听了他的话,董成却是心中一动,急忙问道:“汝有何策?”

    黑袍男子嘿嘿一笑,不紧不慢地说道。

    “将军麾下湟中义从虽勇猛无敌,然于乱世之中,仅恃武力则远不足也。”

    “将军需智慧、谋略与人脉。”

    “吾可为将军供之。”

    董成沉默了片刻,这人思维敏捷,想法与他和董卓如出一辙。

    董卓军中有这种能力的,大概也就那两三人。

    他首先帮李儒排除了,因为李儒个子矮小,瘦跟猴子一般。

    这人却是身材高大,略微有些健硕。

    看着此人稳如老狗的模样。

    董成大概猜到了他是谁,暂时没有点破,又问道:“汝何为助我?”

    黑袍男子慢悠悠地扇着折扇,缓缓道:“将军,吾有吾之目的。然,吾等可合作,共成吾等之目标。”

    董成点了点头,看着黑袍男子的眼睛,微微一笑。

    “善,我可与汝合作。然,汝必证汝之能力。”

    黑袍男子也是微微一笑,合起了折扇,胸有成竹地说道。

    “将军勿虑,吾必不令将军失望。”

    “吾得闻消息,有十几路反贼正集结,欲讨伐相国。”

    “为使将军于军中速立稳足,还请将军向相国主动请战,其后自有应者配合。”

    直到这个时候,董成才终于明确这黑袍男子是谁,大笑了起来。

    “文和,汝且脱下黑袍吧。你我同为校尉,暂委屈汝矣。”

    贾诩脱下了黑袍,伸了下懒腰,也大笑了起来。

    “此衣着之,甚不舒适。”

    “相国所言果然不差,吾虽易容,然终瞒不过将军之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