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缓缓落下,但万朝古人们的热议却依旧愈演愈烈。原因无他,实在是刚刚天幕所展现出的那段历史太过惊人,简直颠覆了他们一直以来的认知和观念。
竟然有人会将活生生的人当作祭品献给鬼神!这等残忍之事,他们可谓前所未闻,心中充满恐惧与惊愕。
“这……人祭有什么不对?”
武丁眉头紧蹙,满脸疑惑,目光紧盯着天幕。他想了许久也没想明白,从这天幕传达的意思来看,显然连神女都觉得人祭太过血腥与恐怖。
只是,那些作为人牲的奴隶,被自己用祭祀的方式献祭给上天神灵,这不就是他们的归宿与荣耀吗?为什么会觉得血腥、残忍?
难道后世人都不用祭祀了吗?还是说,后世祭祀所使用的祭品已经不用人牲了?可不用高等级的人牲做祭品,那又如何能得到上天神灵的指引?
武丁思绪翻腾,完全陷入精神世界的死循环了。
宋朝,赵匡胤脸色有些僵,说实话,对于天幕说的那些有关商朝的祭祀习俗,他只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这世上怎么还有这样的王朝?全国都热衷于活人祭祀?这太恐怖了吧!
光想想那种血腥且道德沦丧的画面,就让得他这位习惯于战场冲杀的皇帝都觉得头皮发麻。用活人祭祀,那是人能干出来的事?
还有那什么神权,真能强大到跟帝王的权力相提并论吗?可如果那样的话,当时的帝王又该如何治理国家?
赵匡胤突然有点迷茫了,不过也只是思考一会儿功夫就没再多想了,毕竟,他现在的这个时代,乃是皇权至上,神权那是什么?不值一提。
“巅峰神权的野蛮与残暴?”
汉朝,刘彻皱眉,心中不断思考着这句话,他历来崇尚鬼神求仙之术,以求长生。可这些跟神权又是否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真有关系,那到了最后,他是否也会变的像天幕所说的那般野蛮与残暴?
想到此处,刘彻顿时感觉有些毛骨悚然。倘若自己真到了那一步,那自己还会是现在的自己吗?
思绪有些混乱,但很快,刘彻恍然发觉,他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如今又有天幕降临,谓之祥瑞。如此,他还有必要崇尚鬼神吗?而且,有天幕相助,那么长生还会远吗?
………
无一例外,在天幕关闭之后,各个朝代的皇帝与大臣们皆不约而同的陷入了自己的思考。
而那些处于乱世中的人们,在听到天幕说到吃人这个词后,他们脸上的神情皆显得非常麻木。
吃人?比这很残忍、更血腥的事他们都见过,相比之下,吃人反而没那么让人感觉恐怖了。毕竟,有的吃,总比饿死要强!
不过,好在天幕降临之后,又给了他们生活的希望,因此,即便心神极度麻木的他们,眼神中也隐约多了一丝明亮。
………
几天后,天幕再度准时开启。
同一时间,万朝的古人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们摆好坐姿,悠闲的看起了天幕。
因为上次天幕开启的缘故,卖货商店里面的新货物又多了几种,这让他们非常开心,连带着对天幕也变得愈发的尊敬了。
〔哈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啊!今天,我们接着上个视频,继续聊聊之后的历史。〕
经过这几天的思考,武丁最终决定在一些重要的祭祀典礼上尽量减少一些人牲的数量。虽然这么做会引得那些诸侯贵族们不满,但有天幕的支持,以及自己身为商王拥有的绝对权利,两者叠加下,诸侯贵族们即便不情愿,可到最后也只能任由这个决策施行下去。
〔武丁在位总共59年,统治期间开创殷商的盛世局面,是为一代英主。然而,或许是古代帝王们都有的一个通病,那就是前期英明一世,后期年老逐渐昏聩,武丁晚年便是如此。〕
武丁皱眉,什么前期英明一世,然后年老昏聩?他晚年干什么了?怎么天幕会给自己这样一个评价?
妇好见武丁脸色有些不大好看,于是安慰道:“王,看天幕如何说,如果真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记录下来,以后再想办法避免这些问题就行了。”
感受到妇好的温声细语,武丁略微烦躁的心情逐渐变得平缓,他点头道:“嗯,就听王后的!”
同一时间,万朝那些皇帝们,在听到天幕这句话后,只觉非常不满,觉得天幕这是在以偏概全。
〔上个视频UP就说过,武丁后宫女人非常多,其中升为王后的就有三人,分别是妣戊、妣辛和妣癸。妣辛之前就说过,也就是妇好,这里就不多介绍了。妣戊即妇妌,作为一个跟妇好不管是能力还是地位都相差不多的女主,这里UP也简单介绍一下妇妌。妇妌与妇好一样,都是骁勇善战的女将军,甲骨卜辞就曾多次记载妇妌领兵出征。与妇好高级祭司的身份不同,妇妌的主要角色是内命妇,掌管农桑。同时,她跟妇好一样都有自己的管辖领土。著名的后母戊鼎就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青铜礼器,这里的“戊”就是指妇妌。〕
〔最开始武丁是有意将王位传给长子祖己,祖己也称孝己。然而到了晚年,由于当时王后的挑唆,使得祖己与这位后母之间有了很大的矛盾,而为了缓解他们之间的尖锐矛盾,武丁就将祖己给流放到了民间。〕
〔这里有两种说法,一是武丁认为自己从小就被父亲小乙放到民间体察民情,所以才会有今天的自己。为了缓解矛盾,武丁采取的方法就是将两人先分开一段时间,这在武丁看来,这个方法既解决了两人之间的矛盾,又能将儿子祖己放到外面好好历练一番,最后再回来继承自己的王位。不过可惜的是,祖己似乎并未理解他父亲武丁的意思。流放在外后,祖己感觉前途无望,最后忧愤而死。至于第二种说法,那就是武丁真就被美色蒙蔽了双眼,再经过当时王后的一阵挑唆陷害,这使得武丁对祖己的态度也开始有了变化,直至最后转变为恶劣,于是,就将祖己流放而死。〕
武丁有些傻眼,他怎么可能干出这种事来?天幕里面的那个真是他吗?还有,为什么有两种说法?是都不确定吗?
妇好有些惊讶,没想到这王位继承到了现在也依旧这么混乱。
王,这么英明,到了晚年怎么会被人挑唆,从而将长子流放而死呢?
〔祖己之死让武丁感到后悔不已,因此,在他晚年,甲骨卜辞中也多次见有祭祀“小王”祖己的记载。不过,长子既然没了,那继承他王位的也只能另选他人了。于是,武丁便想将自己的小儿子祖甲立为自己的继承人。然而祖甲是个守礼法的,他认为,废长立幼不可取,自己有个哥哥祖庚,继承王位的该是祖庚才对,怎么能是自己呢?于是祖甲只能跑到了民间,隐居起来。武丁没办法,最后只能选择祖庚为自己的继承人。〕
唐朝,李世民皱眉,说道:“这商朝刚经历‘九世之乱’不久,怎么这武丁又在继承人上犯糊涂?难道他不怕旧事重演?”
长孙皇后闻言,思考着说道:“或许,这就是天幕说的,再怎么英明的君主,到了晚年也会逐渐变得昏聩。”
李世民听后,不满道:“朕绝不会像他一样,而且,朕的承乾这么优秀,即便到了晚年,朕也不会昏聩到犯这武丁这样的过错。”
长孙皇后似是察觉到李世民语气中的不满,轻笑道:“二郎这么英明,臣妾自然相信二郎。”
“那是!”李世民有些得意,随后让太子承乾来到他身边,并开始教导对方为君之道。
明朝,朱元璋对此又是不屑冷哼,这商朝就是不长记性。
〔武丁去世后,祖庚即位。相比于他父亲武丁的战功赫赫,祖庚的表现非常平凡,是个守成之君。祖庚在位约七年后去世,下一个继承王位的是祖甲。祖甲与他哥祖庚不同,早年因为王位继承的问题,祖甲跑到了民间,经过几年的民间生活,这让祖甲对“小人劳力”和“稼墙之艰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
〔从甲骨卜辞中的记载可以看出,祖甲在位期间几乎不见征伐的痕迹,更多的是祭祀先公、先王、先妣一类的记载。占卜内容也大多是“求年”、“受年”、“田猎”这种与社会生产活动和天气情况相关。祖甲深知战争会给商族的人们带来祸患,因此尽量不动干戈。当然,祖甲也并非任人欺负的主。《竹书纪年》记载,祖甲在位第十二年,因西戎屡次挑衅,祖甲率兵对西戎进行了征伐,此次战事非常顺利,当年冬天,出征将士就凯旋了。第二年,西戎对商朝开始上贡朝拜,祖甲的这一次征伐,既达到了自己目的,又维护了商王朝的强势地位。〕
武丁刚从先前的打击中回过神来,便看到天幕上自己儿子祖甲在接受西戎朝拜时威风凛凛的霸气身影。
忽然,武丁欣慰的笑了笑。虽然自己在继承人的选择上犯了糊涂,但最后自己的这位儿子似乎已经稳固了当时可能因王位继承造成的混乱局面。
〔在祖甲统治期间,商王朝没有发生大的战争,这或许就是“武丁中兴”的余威依旧还在震慑着周边异族。也就在这段难得的平和期,祖甲决心要干一件大事。自成汤建立商王朝以来,到了祖甲时代,已经过去了三百多年,商朝的一些旧的礼仪制度行之已久,弊病既显,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反而变成了阻碍商人新生力量前行的桎梏,商朝的发展也将会陷入停滞,甚至再次衰落。所以,祖甲认为,对旧制度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
“改革?变法?”
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神情一凛,对于改革旧制度,实行变法图强,他可是准备了许久,正想好好大干一场。
明朝,已经推行改革好几年的张居正在看到天幕祖甲的行动后,他先是一愣,随后笑了笑道:“没想到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前辈走出了这一步。”
〔为了限制大小诸侯贵族们对奴隶的过分剥削以及对周边方国的肆意榨取。祖甲下令将先祖商汤制订的刑法——《汤刑》加以修订,以严苛的祖宗之法来限制诸侯王室的贪婪,加强社会稳定。不过这一举措激怒了诸侯王室,但祖甲显然并未在乎,依旧十分强硬的进行自己的改革。〕
〔对商朝旧礼制度的改革,祖甲创造了“周祭”制度。商族人虽然一直盛行祭祀,但祭祀的对象和顺序却很混乱,没有规矩。而“周祭”制度的创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状况。〕
〔所谓“周祭”,就是需要将历代先公先王,以及他们的配偶,按照继位顺序依次对他们轮番往复的进行祭祀。在祭祀的对象上,主张加强对直系先王的推崇和重视,弱化旁系先王的作用和地位,通过这些手段,加强了商王对于自身继位的合法性,强调了以直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无上正统地位,而这就是嫡长子继承制的雏形。为了维护商王的绝对权威,祖甲依靠“周祭”制度把超自然的神灵崇拜转移到了祖先身上,实现神权与王权的合一,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神权,使商王本人的权利逐渐集中并强化,同时削弱了其它贵族阶层们依靠神权而获得的政治地位。〕
汉朝,刘彻点头,帝王拿回自己的权利本就应当,那什么神权凭什么能与自己这个帝王的权利平起平坐?
〔祖甲改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商王朝走下坡路的趋势,加强了王权。然而,人无完人,祖甲这一系列的改革不可避免的触犯了贵族统治阶级们的利益,由此,商王朝的内部开始走向混乱。周祭制度创立的初衷是好的,但却忽略了当时社会对周祭制度的承载力是有限的。要知道,把商族历代先公先王周祭一遍可是要花将近一年的时间,几乎每天必祭,连年如此,轮番往复。如此繁重的祭祀活动给当时的商王朝增加了巨大负担。稳定的社会秩序开始走向混乱,人民不堪负重,贵族阶层们对商王也逐渐变得不满,甚至是怨恨。随着祖甲去世,这种混乱的局势也将愈演愈烈,社会活力几乎陷入窒息,商王朝将自此走向衰落,并且,一去不复返。“武丁中兴”是商王朝的极盛之世,但所谓盛极必衰,物极必反。祖甲之后,商王朝将彻底陷入衰败,直至覆灭。〕
武丁脸色瞬间变得难看,他的商王朝覆灭了?他有些不敢相信这个结果。
成汤目光凝视着天幕,许久,他轻叹一声,该来的总会来的,以前的夏王朝不就如此吗?
〔因为所站立场的不同,所以对祖甲改制的看法也会有完全截然不同的评价。《史记·殷本纪》记载说,“祖甲淫乱,殷复衰!”短短七个字就对祖甲的一生做出了批判总结。〕
〔然而,历史上的人或事都往往比较复杂,在当时的祖甲看来,他有能力、有气魄对处于旧制度下陷入腐朽的商王朝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虽然不知道最终改革的结果将会使商王朝的未来走向何方,但如果不这么做,又有谁能确定商王朝的未来会比改革之后要走的更远呢?至少,祖甲完成了他改革的目的,至于未来怎样,那也只能交给后世子孙去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