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丁冷哼一声,说道:“与其用联姻这种方式来缓和周国的关系,倒不如将其彻底解决不更好?”
虽说,武丁对当时帝乙所面临的紧张局势并非了如指掌,但从天幕持续呈现的历史来看,这周国显然是致使他大邑商最终覆灭的始作俑者。面对这般结局,武丁对周国自是毫无好感,至于缓和关系以稳固西北边疆的叛乱势力,他根本未曾考虑,只盼这帝乙能将其一举击溃,不对,应该是彻底消灭才行。
然而,天幕上的帝乙显然是不可能听到武丁的期盼,不过,即便是知道了,恐怕也没多大精力去远征周国,在当时,他所要面对的敌人可比周国要危险的多。
此外,倘若真将周国逼迫太紧,对方极有可能直接联合周边的戎狄势力对他商王朝发动攻击。到那时,他商王朝周边恐怕得四面环敌,其后果将会更为凶险。故而,通过缓和与对方的关系来协助他稳固西北局势,于他而言,无疑是最佳的解决之策。至于日后周国能够推翻他大商王朝,说实话,他至今都没能想明白,这样一个区区周国究竟是如何达成这一目标的?
唐朝,李世民轻笑道:“呵,这联姻确实是安抚周国的权宜之计,不过,让帝乙恐怕怎么也想不到的是,最后就是这小小周国推翻了他大商王朝,如果这帝乙知道如此结局的话,心中又会有怎样的感想?”
帝乙:哼!小小周国,待本王空出手来,翻手便可灭之,等着!
明朝,朱元璋不屑冷哼,说道:“什么联姻?不过是耻辱的求和罢了。咱大明无汉唐之和亲,任何胆敢反抗大明的敌对势力,咱皆以武力破之,震慑天下。”
身旁的小朱棣,听到老爹这般霸气发言,脸都涨的通红,体内热血翻涌,恨不得现在就领兵杀上北方草原,战个痛快!
〔“帝乙归妹”事件之后,商周算是各取所需,双方在表面上又恢复了以往的隶属关系,商王朝的西部边疆也得以安宁,这使得帝乙可以腾出手和精力来应付来自其它方向的威胁。〕
〔在帝乙三年,昆夷日渐强大,成为了商朝边境一大外患,不久,昆夷大举进攻商朝,帝乙派南仲率军抵御昆夷进攻,并修筑城池用以防御。不过很快,帝乙又将注意力转向了南边。此时,江淮之间的夷族又强盛了起来,准备侵入商朝边境,不得已,帝乙只能派兵抵御江淮夷族的进攻。经过几年发展,帝乙觉得自己可以反击了,于是在帝乙九年,出兵征伐岛夷和淮夷。结果在半路就遭遇了盂方的截击。帝乙非常愤怒,直接动员了多个诸侯国的军力发起了对盂方历时一年的大规模讨伐。〕
〔盂方是殷商东部实力最强劲的两个部落之一,另一个就是东夷,东夷与殷商之间的战争最早可以追溯到商王仲丁时期大举进攻商朝的“蓝夷”,“蓝夷”是属于东夷部族中的一个分支。这也算有史记载第一次双方交恶的时期,在之后的三百多年里,东夷人一直叛服不定。到商朝后期,也就是武乙时期,由于商朝国力衰退,东夷人对商朝的渗透更加肆无忌惮。甲骨卜辞记载,商人与东夷人之间的战争几乎反复不断,从武丁到文丁,甲骨卜辞都曾有与东夷开战的记载。〕
看到天幕将当时的商朝局势展露出来,武丁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没想到那时候的商王朝居然面对着如此多的威胁,难怪当时不管是武乙,还是文丁,亦或是帝乙都没怎么关注周国的发展,只能任其兴盛壮大,原来是这个原因。
显然,在当时的商王眼里,周国的威胁是远远小于其它方向的那些方国部族的。也难怪帝乙需要靠联姻的方式缓和与周国之间的关系,按这种情形,如果西部地区反叛势力也参与进攻商王朝的话,那场面简直就是灾难。因此,帝乙用联姻的方式稳定西部边疆,这在当时无疑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所以,我错怪他了?武丁只觉头疼!这些后世子孙怎么把他一手打造的强盛王朝治理成这样了?外患尚且如此严重,那内患恐怕也不遑多让。
武丁蓦然回忆起先前天幕所言,神权与王权之争以及商王与王室旧贵族们的权力角逐,其过程想必极为惨烈。
面对如此困境,也难怪最后能被那小小周国一举倾覆。这一刻,武丁突然有些死心了,此时的他只能强忍着心中难受,亲眼目睹他的大商王朝走向那最后的结局。
〔至于盂方,早在武丁时期就曾被征服,自此听命于商王朝。然而当商王朝日渐衰微之时,盂方直接反叛,并多次对商王朝发动战争,东边屡屡告急,让人烦不胜烦!如今盂方竟再次攻打商朝,帝乙愤怒之余也坚定了决心,势必要将其彻底击溃。帝乙下令联合诸多部落对盂方发动了一次大规模讨伐战争,艰苦的战争几乎打了整整一年,最终帝乙胜利,自此平定了来自盂方的重大威胁。第二年,帝乙继续南下征伐夷族,得胜而归。帝乙十五年,再次率领诸侯南征夷族,经过几次大规模战役,终于平定了东南方,并迁都于沫,也就是朝歌,今河南淇县。〕
〔帝乙在位期间,频繁发动讨伐战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商王朝的统治,但其内部的权利纷争,却致使其国势日趋衰败。长期且持续的大规模讨伐战争,使商王朝的人力、物力损耗甚大,导致民怨沸腾,社会动荡不安,进而加速了国势的衰败。〕
唐朝,李世民慨叹道:“若不爱惜民力,肆意发动战争,虽能于一定程度上巩固江山统治,然此不过暂时之象。彼时商王朝内政腐朽,外患频乱不断,而那些旧贵族与统治者们又对民力肆意盘剥,以暴力镇压之,凡此种种,安能不使国家深陷无底深渊,终至回天乏术?”
宋朝,宋仁宗赵祯感叹道:“频繁的战争终归会给平民百姓带来痛苦与灾难,内忧外患之下,总得解决一个才行。至于边患,求和乃至联姻也未尝不可,待得边疆安稳之后,再着手处理内政方可为上上之策。”
范仲淹听闻很是无语,不是,官家你能不能有点雄心壮志啊!
汉朝,刘彻冷哼一声,说道:“若大汉与匈奴开战之时,胆敢有人对朕之决策阳奉阴违,朕必将灭他全族。”
在刘彻看来,决战匈奴显然最为重要,而在这种时期,倘若朝廷内部因为权利之争从而导致前线战事不利乃至最终战败的话,那他连杀人灭族的心都有了。
殿内众人听到刘彻这蕴含杀意的话语,顿时吓得浑身打颤,脑袋迅速都低了下来,压根就不敢直面此刻刘彻的恐怖威势。
卫青倒是一脸淡然,毕竟他是军队的主帅,日后与匈奴开战之时,他当然也不希望有人在后面拖他后腿。
〔帝乙执政期间,或许正是因为他持续发动这般高强度的征讨之战,以及在面对内政方面的权力争斗时,令他承受了巨大压力,以致劳累过度,最终崩逝。帝乙在位约二十六年崩,其子受即位,日名,帝辛,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商纣王。自此,留给商朝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好了,这次的视频就到这了,我们下次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