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监之乱?”
汉朝,刘彻莫名笑了笑,说:“这倒是让朕回想起先帝时期爆发的七国之乱了!”
……
明朝,朱元璋眼神凌厉,带着一丝威严和警告,他微微眯起双眸,目光如炬地扫过自己的几个儿子,声音低沉而有力的说道!
“历史上有七国之乱,也有八王之乱,这些都是因为诸侯王权力过大,这才导致天下大乱。而你们现在也是藩王,拥有着自己的封地和势力。但咱不希望你们在将来也效仿那些叛乱者,来造你们大哥的反,你们明白咱的意思吗?”
诸位皇子听到朱元璋这无比威严的话,皆是被惊得浑身一颤。但很快,朱樉便回过神来,脸上露出谄媚的笑容,急忙说道!
“父皇,您这话说的可就不对了。我们对大哥可是非常敬重的,哪敢和他作对啊!我们兄弟之间一直都是兄友弟恭,关系好着呢!”
朱棣也不甘示弱地凑过来,拍着自己的胸脯,信誓旦旦地说:“是啊,父皇,您放心吧!以后我就是大哥的征北大将军,只要大哥一声令下,我立马就带着大军冲上前线,绝对不会有丝毫的犹豫!”
朱樉一听这话,顿时不乐意了,连忙打断道:“老四,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只有你能当大哥的征北大将军吗?我看还是让我来吧,毕竟我的能力可不比你差!”
两人争执不下,纷纷表示自己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朱元璋看着他们争吵的样子,有些烦躁,但毕竟是在众大臣面前,有些形象还是要维护的,所以他也没发怒,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好大儿,朱标!
“标儿啊!你以后得给咱看住他们了,可别让他们胡作非为!”
朱标见此,只能无奈点头!这些兄弟,似乎不太好带啊!
……
砰!
大殿之内,武王重重一锤桌子,脸色阴沉的可怕!
“来人,将他们三人都给孤绑来镐京,孤倒要亲自审问他们,为什么要发动叛乱!”
“是!”
侍卫领命狂奔而去!
周公旦神情略有犹豫,但想了想还是没有出声!毕竟,有些事做了,那就得付出相应的代价!
三监:为什么会有种莫名心慌的感觉?是错觉吗?
武庚:完了,这下麻烦大了,不行,我得抓紧时间赶紧跑路,这里已经不能待了!
〔西周初年的这场叛乱于整个周王室而言,无疑是非常震撼的,堂堂成王之叔父,竟联合外族发动叛乱?你们这是什么操作?又是怎么敢的啊?〕
〔周公对此很生气,先前到处散布自己的流言也就罢了,如今竟还敢以下犯上,甚至是勾结前朝遗民一起发动叛乱,这就不能忍了。于是,周公决定,率军讨伐,誓要用武力让他们明白,周王室的威严不容侵犯!〕
〔周公先是以成王的口吻发布《大诰》,他明确指出,此次东征平叛并非出于个人意志,而是经过占卜得出的结果。他强调说,这是上天的旨意,是不可违背的,你们必须遵从天意行事。〕
〔此举,无疑是对那些犹豫不决、袖手旁观甚至是不愿意参与东征的贵族和大臣们的一种威慑。周公的意思就是要他们必须明白,如果不服从命令,就是违背天意,也将会面临严重后果。〕
〔在那个时代,或许没有什么能比所谓“天意”更具威慑。因此,在这篇《大诰》的影响下,周公目的很快达成,东征即将开始!〕
看到天幕周公旦所作所为,文王惊诧的同时,心中也顿感欣慰,没想到自己这第四子竟也有如此才能,看来以前到底是忽视他了啊!
捋了捋胡须,文王心想,就是不知道这老四的军事能力又待如何?此次东征平叛是否能圆满成功!
不过,当想到此次平叛的对象时,文王又不禁叹了口气,同室操戈,何必至此啊!
武王赞赏般看向周公旦,说:“旦,孤果然没看错你!”
周公旦摇头苦笑,说:“能力手段再如何强大,可到头来却是用来对付自己血亲,这在德行上总是不好的!”
闻言,武王冷哼道:“他们胆敢伸手触碰不该触碰的东西,即便大义灭亲又如何?旦,你尽管放心去做,孤是不会怪罪你的!”
周公旦心中不禁松了口气,毕竟,不管理由如何充分,弑兄灭弟总是不好的,当为天下所不耻,可如今有了武王的保证,那他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唐朝,李世民看到这一幕,不知为什么,心中突然有种非常熟悉的感觉!
〔三监以“周公篡改武王遗命”为口号,发动叛乱,也就是后世所谓“清君侧”。当然,事实如何不重要,谁拳头大才是最重要的!〕
〔从当时的情形来看,三监的实力在总体上是远不如周公率领的东征大军,但他们不慌,毕竟还有盟友,也就是以武庚为首的殷商遗民势力。另外,就在中原即将陷入混乱之际,远在东南方的夷族诸国表示,他们要趁火打劫了!〕
〔面对三方势力的来势汹汹,周公似乎有点慌,但没办法,为了姬家的江山,他也只能迎难而上。〕
〔当然,在东征平叛之前,周公曾授权给远在齐国的姜太公,表示只要东部各国诸侯有胆敢不服从西周政权的,姜太公都能以武力讨伐他们。〕
〔这样,东方的局势就暂时被控制住了,而周公也能放心且全力的对付三监以及以武庚为首的殷商遗民势力。〕
“嗯……清君侧?”
明朝,朱棣挑了挑眉,好家伙,原来这么早就已经有人玩这一套了啊!
不过可惜啊!这所谓三监,似乎最后并未掀起多大风浪来就已经结束了!
唉,跟朕相比,他们简直差太远了!
说到最后,朱棣嘴角不禁掀起一抹弧度,似乎很是得意!
〔成王二年,周公亲率大军,开始东征,目标直指三监!周公出征之时,就已经制定出了极为明晰的战略规划。在这些反叛势力当中,三监实力无疑最弱,其所统领的三支军队,也并非全是一条心的,只需他派遣数名说客,亦或是间谍,就能轻易将其策反。〕
〔事实证明,结果正如周公所料,以管叔鲜为首发动的“三监之乱”,很快就被东征大军给平定了,甚至都没耗费多少功夫就已经宣告结束。〕
〔面对己方军队的兵败如山倒,管叔鲜有点懵,这算咋回事?自己的军队怎会溃败的如此彻底?还有,明明说好的联盟,你们如今咋还不来?很显然,他被耍了!〕
〔愤怒之火熊熊燃烧,但还没等他彻底爆发,自己的四弟周公已经率领军队来抓他了,不能拖了,他得赶紧跑路,可四处观望,又能跑哪去呢?没办法,哪怕心中充斥着不满,现如今他也只能去投靠武庚了。〕
文王有些无语,对于自己这三个儿子的表现,他感觉非常失望!
不过,这老四的表现倒真是出乎自己的意料,哪怕跟他二哥武王发相比,似乎也不遑多让!
既失望又欣慰,文王只觉内心无比复杂!
帝辛不屑冷哼,这所谓“三监之乱”,不过如此。最终,还是要依靠他的儿子武庚来稳定局势,真是废物!
你西伯昌的后代,如今看来,也不过如此,一群无能之辈!
帝辛在心中暗自耻笑,此时的他,已然忘却天幕之前所呈现的,那个在未来被武王发逼迫至自焚而亡的自己。
〔平定“三监之乱”后,周公亲率大军乘胜追击,渡过黄河直接对武庚所在原殷商王都一带的殷商遗民势力发动攻击。周公以前就曾跟随文王、武王参与过众多战争,因此,他的军事能力自然不可小觑。〕
〔然而,即便周公军事才能再如何出众,在平定以武庚为首的殷商遗民势力时,也足足耗费了他好长一段时间,才最终得以将其彻底击溃,史书上称“殷大震溃”。〕
〔武庚虽为帝辛之子,但他显然并没有继承他父王能征善战的本事,率领的军队被周公当场击溃后,他见势不妙,拔腿就往有商人统治基础的北方疯狂逃窜。〕
帝辛脸色阴沉难看,方才不过是嘲弄了西伯昌后代几句,结果自己这不成器的儿子竟给他来了这么一出,顿时让他怒不可遏!
废物,都是废物!帝辛只觉心中愤怒异常,他想杀人了!
〔武庚虽然军事能力不行,但逃跑的功夫却是一流,周公亲率大军也没能追上,后来还是召公锲而不舍,才最终将其抓获并处死!〕
〔自此,周公耗时一年,最终平定“三监、武庚”之乱,使周王朝的统治得以巩固,西周的军事力量再一次覆盖黄河中下游地区。〕
〔经此一战,叛军的主力大部分被消灭,但仍有少数残余力量逃亡,继续顽抗。周公深知东征还远没结束,如若不趁此时将殷商所有隐藏势力彻底扫除,那么未来他们依旧可能卷土重来,威胁周朝统治。〕
〔而在这些殷商势力当中,最为强大的当属商奄。当初武王伐纣时,帝辛大将飞廉便是逃亡于此,奄本是商的旧都,飞廉依靠奄的国力,组织起强大的武装力量与周朝对抗。而同为征讨对象的东夷部族,蒲姑国、徐国以及其它小国,数量虽然众多,但实力却不是很强。〕
〔周公本意是先难后易,先攻灭奄国,然后再逐个击破。殷商降臣辛甲了解东方形势,他认为大国难攻,小国易服,于是向周公建议,不如先降服那些小国,然后再举全力攻打奄国,周公同意!〕
“飞廉?”
帝辛神色一怔,旋即将目光投向了此时也正一脸愣神的飞廉身上,赞许说道:“飞廉将军可真是孤的忠心之臣啊!不像那辛甲,简直大逆不道!”
飞廉闻言,赶忙从愣神状态中恢复过来,忙表忠心的说道:“为君王忠心耿耿,这可是臣一直坚守的信念啊!即便死,也绝不背叛!”
身旁,恶来也急忙拍着胸脯,朝帝辛表达自己的忠心!
看到他们两人,帝辛忽然觉得,自己或许也并非天幕所说那般,众叛亲离。
武王皱眉,这飞廉没想到逃亡之后,竟还在负隅顽抗的组织势力来对抗周王朝,这可真是忠心耿耿啊!
当初解决了一个恶来,倒是放跑了你,不过这一次,你即便想跑估计也没机会了。
〔战略已定,东征大军很快便开始了行动。军队在周公的统领下,所向披靡,沿途遭遇的所有反叛势力,不是举旗投降,就是丢盔弃甲,一败涂地。在几千年前,当时的东夷地区很多地方都是原始森林,而为了扫除一切威胁,周军跋山涉水,深入高山险阻,最终将几乎所有威胁全部平定,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奄国了!〕
〔攻取奄国之战,很快正式打响。经过周军的浴血奋战,以及成王的御驾亲临,周军顿时士气大振,而反观奄军却是士气全无,奄国君主当看到这一幕后,瞬间便已明白,大势已去,没办法,只能献城投降。〕
〔奄国投降,但飞廉仍不甘心失败,率残部继续逃亡,企图继续与周人对抗,但很明显,周公并不会再给他机会了。大军穷追不舍,最终在东海边将之擒获,并斩杀!〕
〔飞廉虽死,但没关系,几百年后,他的后代将趁势崛起,并为他报却此仇,从而建立起一个伟大帝国。〕
秦朝,嬴政眸光微动,脸上原本毫无波动的表情在此时竟不受控制般惊诧而起!
伟大帝国?天幕是在说他的大秦吗?
想到这,嬴政的心神也不禁剧烈颤动了一下。
能得此天幕认定,这足以说明,他秦始皇帝所创造的丰功伟绩,已足以彪炳千古,永传万世!
汉朝,刘邦诧异呢喃:“这天幕所说伟大帝国,莫非是大秦?”
大秦攻灭六国,一统天下,军队所向披靡,强大无比,但最终因暴政二世而亡,如此帝国也能得天幕称赞一句伟大吗?既如此,那乃公建立的大汉王朝呢?又能得何种评价?
〔周公东征西讨,南征北战,耗时三年,不但稳固了王朝统治,而且还开辟了广袤疆土,大大扩张了周王朝的势力范围。〕
〔至此,经过文王、武王和周公三代打拼,周人走出关中,站稳中原,辐射四方,建立起一个强大王朝。周人文武并用,使大国畏其力,小国怀其德。大小远近,尽皆臣服。〕
〔与之前朝代不同,西周长期保持着对治下领土的军事和政治控制。王朝在西部常驻六师,以拱卫京师,抵御西戎;在东部常驻八师,以控制诸侯,威慑东夷。其势力控制范围,远甚殷商,自此,西周的崛起已然不可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