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给古人讲中华通史 > 第48章 王道衰败

第48章 王道衰败

    汉朝,刘邦诧异问道:“汉朝的汉武帝?乃公后代也有这样一位皇帝?王朝由盛转衰?”

    一时间,他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了!

    不过,既然能将王朝带入鼎盛时代,那么他这位后代的能力肯定是有的,至于埋下王朝衰败的种子,难道这也是因为连年战争而导致的?或者说,这里面除了战争还有其它原因?

    刘邦皱眉沉思,旋即忽然想到,这所谓连年战争,莫非是指与匈奴之间的战争?

    而且,谥号“武”,想来也是一位武功赫赫的主!

    不知为什么,他突然对天幕提到的这位汉武帝有些好奇了起来。

    毕竟,天幕所说这穆王,显然也并非是什么昏聩之主,从对方一生的功绩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武功赫赫的雄主。

    自己后代若能有这样一位武功赫赫的雄主,哪怕可能埋下王朝衰败的种子,但若能横扫匈奴,振兴大汉国威,那他自然也会大加赞赏的。

    至于埋下什么王朝衰败的种子?那是后人不争气,没能力扭转国家颓势,实现兴盛,这哪还能责怪祖先?确定不是为自己的无能找借口?

    所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不懂吗?

    很明显,为了这位还尚未谋面的汉武帝,刘邦已经准备好要拉偏架了。

    ……

    汉朝,刘彻满脸疑惑,目光扫过卫青,问道:“这汉武帝是谁?朕大汉有这样一位皇帝吗?”

    卫青凝眉思索,片刻后摇头说道:“陛下,如今大汉并没有这样一位以“武”为谥号的皇帝。”

    刘彻挑眉,神情似有迟疑,说:“卫青,你说会不会,天幕透露的这位汉武帝其实就是朕?”

    “毕竟,以‘武’为谥号,想来这汉武帝在位期间,必定武功赫赫,反观朕之大汉王朝,如今也唯有朕才能得如此评价了。”

    说到最后,刘彻已经非常自信了。

    闻言,卫青顿时恍然,没错啊,要说论武功赫赫,他面前这位不就是如此?

    “臣,恭贺陛下开创大汉盛世!”

    没有犹豫,卫青当即恭声行礼!

    刘彻哈哈大笑,显然对卫青这番恭维非常满意。

    殿内众大臣:“……”

    咱们总不能坏了气氛不是?于是众大臣纷纷不约而同的对皇帝拍起了马屁,殿内气氛非常热闹,全然忘记了刚才天幕的评价其后半句所隐藏的另一个意思,即,王朝由盛而衰!

    ……

    秦朝,嬴政皱眉,心中愈发不满,怎么这后世每个皇帝都有谥号跟庙号吗?而且,除了他大秦,怎么还有这么多朝代?他大秦究竟延续了多久?

    ……

    唐朝,李世民摸着下巴,神情稍稍疑惑,自语道:“嗯…唐玄宗?这个‘玄’字似乎不怎么吉利啊?他究竟是做了什么,所以才会被上这样一个‘庙号’?”

    开元年间,李隆基目光紧紧盯着天幕,视线扫过“唐玄宗”那三个字,不知为何,他总感觉有种莫名的亲切感!

    难道说,嘶……!不会吧?

    ……

    清朝,乾隆很是不满,说:“这跟朕有什么关系?另外,他们如何能跟朕相提并论?”

    ……

    穆王叹气,有些惆怅的说道:“孤的时代,结束了!”

    造父满脸不敢置信,激动道:“大王正值千秋鼎盛,如何能说这种话?”

    穆王额头黑线,伸手给他脑袋重重敲了一下,不满道:“孤说的是天幕里面那个,又不是孤本人?你这么激动干嘛?”

    造父:“……”

    所以,你就不能说清楚一点?还有,下次能不能别敲我头?

    〔周穆王崩逝后,太子姬繄扈即位,是为周恭王,传统文献也称周共王。恭王执政期间,或许可以说是西周王朝最平和安宁的一个时代,因为不管是传统文献还是青铜器铭文几乎都很难找到有关战争的记录,而在古代,只要没有战争发生,那么相比之下,社会自然安定和谐。〕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猜测可能是因为穆王余威依旧尚存,致使外敌不敢大规模入侵。而恭王不主动发起对外征服战争,这或许是他性格使然,不好战,但更大可能是因为,国家财政不支持,没钱,打不了。穆王晚年留下的财政烂摊子终究是恭王承担了所有。〕

    恭王:“……”

    穆王似是心虚地摸了摸鼻子,感叹道:“这孩子还真是有够悲催的,唉!以后还是多给他留点家底吧,免得以后总哭穷,以损天子威严!”

    〔恭王时代对后世影响变化最大的,可能就是关于土地方面了。以前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土地在名义上都归天子所有,也就是“土地国有制”。而其他授封土地的诸侯贵族们只是拥有使用权而已,不可转让或买卖。但到了恭王时期,土地交易却几乎已成常态。如果说,土地交易是在官方的见证下进行的,那是不是也代表新的土地占有者仍需承担原来的赋税力役?但如果是私下交易呢?那还用不用报备?还用不用缴纳赋税?因此,土地易主后,若非管理失当,倒也不至于严重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也谈不上对“土地国有制”产生巨大破坏和冲击。〕

    〔但有些事,一旦开了口子,就很容易失控,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实际上,西周时期的所谓“土地国有制”到了王朝中后期基本就名存实亡了。土地私下交易的横行,瞒而不报,官方对土地管理趋于松弛,种种行为,导致周天子能收上来的赋税越来越少,国家财政逐步陷入危机。〕

    〔另外,为了让贵族大臣持续对王室效忠,周天子往往会赏赐他们一些土地,也就是所谓“采邑”,作为维持他们生计的经济来源。但赏赐的土地一般从何而来?前期依靠对外扩张,土地尚可以从外族手中获得,但到了恭王时期,对外扩张的步伐已经停止。因此,周天子赏赐贵族大臣的土地便是来自王室直接管理的王畿土地。〕

    〔而随着时间推移,周天子为了赏罚分明,就不得不将王畿之内的土地陆续授封给诸侯贵族,这样一来,自己所能直接掌控的土地将会越来越少,王室收益大受损害,国家财政将入不敷出。而一旦没有了财力支撑,周天子在遇到问题时,就只能依靠那些有实力的诸侯贵族,且事后还要给他们封赏,这让王室本就有限的财富更加缩水,如此便陷入了恶性循环。王室越来越弱,诸侯贵族们却越来越强,此消彼长之下,周天子的权威和影响力将会受到巨大打击。〕

    穆王此时脸色已经十分阴沉了,好家伙,没想到自他之后,那些贵族大臣竟敢如此肆意妄为,土地交易这种事都能合法化。而且,正如天幕所说,若非土地管理不当,又怎会使国家财政陷入这般危机?

    所以,这说到底还是继承人不行?嗯,不对,国家财政空虚这里面应该也有他一份功劳。

    对外战争打不了,是因为国家财政不支持,而若不能从外族手中获得新的土地,那就只能将王畿土地授封贵族大臣,再加上土地管理不当,如此就陷入了恶性循环。

    嘶,这样的话,那岂不是还能把这锅扣在孤的头上?

    穆王摇头,觉得自己这真是想多了,说到底,这还是继承人的能力问题,当年孤即位的时候,面临的难题也不可小觑,但自己却能扭转局势,开创中兴。因此,国家若想发展并兴盛,天子的能力显然非常重要!

    ……

    看着天幕,恭王只觉很是头痛。某些事情,尽管他内心明白这种做法的错误,然而面对现实压力,他不得不反复妥协。最终,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沼无法自拔。

    面对这种似乎已经注定的结局,他心中充满了无奈与痛苦。然而,他却只能束手无策地观望,无法做出任何改变。

    ……

    汉朝,刘彻啧啧称奇,说道:“堂堂天子混成这副模样当真是有够悲催的,不过说到底还是能力不行。这种事虽然困难,但利用一些手段也并非不能解决,不过显然这恭王并没有这个能力。”

    〔王室对土地资产这种“自杀式”的管理,极大的破坏了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西周王朝逐步走向衰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般认为,西周的谥号制度形成于穆王后期,也就是说,自恭王开始,他们的王号便不再是生称,而是死后的谥号!所谓“恭”,有“既过能改”的意思。昭王和穆王的征伐与远游,加重人民的负担,严重损耗国力,是一种错误的政策。而恭王能反昭穆之政,终止征战与巡游,与民休息,让国家逐渐恢复元气。所以在他死后,臣子们赞赏这种方针政策,加以谥号“恭”。若以此论,历史对周恭王的评价,无疑是褒扬的。〕

    昭王、穆王:不是,你们这些臣子都什么意思?是对孤感到非常不满吗?

    恭王:“……”

    古代那些爱好战争与享乐的皇帝:“……”

    〔恭王在位约二十余年崩,太子囏即位,是为周懿王。“懿”,谥法云:“温柔娴善曰懿”,虽然也蕴含褒扬之意,但作为一个天子,用这种谥号就有些问题,潜台词就是说周懿王是个没用的好人。臣子之所以给他上这个谥号,大概是因为,周懿王作为天子,除了性格方面能夸一下之外,其它就再也没有能拿的出手的功绩了。〕

    恭王:想打孩子了怎么办?

    穆王:这小子出生了没?

    〔事实也确实如此,周懿王生性懦弱,继位后政治日趋腐败,国势不断衰落,由于西戎屡次进攻,他被迫将都城迁往犬丘。懿王在位期间,可谓战火纷飞,犬戎、淮夷、东夷等等一系列外敌在这时候又跳了出来,开始大规模入侵周王朝,周懿王即便有心想要扭转这种局势,但对外作战却总是败多胜少,因而国势愈发衰败。以至于《史记》记载:“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王道衰败自此开始!〕

    南宋,赵构眉头微挑,迁都?为避免遭受外敌灾祸,使天下百姓免于前线战火之中,迁都倒也不失为一种可行之法。

    说到最后,赵构竟还有些得意起来。

    〔周懿王在位期间虽然王道衰败,也实在是没什么好讲述的,但在他即位元年,发生的一次奇异天象却吸引了后世人的关注,也就是《竹书纪年》曾记载,“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天再旦”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天文现象,即天亮时分发生“日全食”。天文学家通过计算推测,因而将懿王元年确定为公元前899年。〕

    〔传统文献对于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纪年非常模糊,而真正能确定的纪年也就是从“共和元年”开始,即公元前841年,再往前推就说不清了。因此懿王即位这一年发生的天文现象倒是给后世确立纪年时提供了帮助,这大概算是周懿王为后世做出的一点贡献吧。不过,这对周懿王来说其实也挺不错的,至少总算不是一无是处了。〕

    周懿王:可恶,天幕你太过分了!

    周恭王:不行,孤已经忍不住了,这孩子必须要打一顿才能解心头之耻。

    周穆王:不是,这都什么废物?孤怎么会有这样的后代?不行,这肯定是太子的问题,孤必须得教育他一顿,免得到时候他给孤教出来这样一位废物。

    〔关于周懿王在位时间,有些模糊不定,按传统历史文献记载其在位二十五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则认为周懿王在位八年,不过从后来出土的青铜器铭文可知,周懿王至少在位十几二十年。〕

    〔周懿王崩逝后,继位的是周孝王姬辟方,这里就有些诡异了,要知道西周王朝的王位继承制可是严格遵循宗法制,也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据《史记》记载,周孝王姬辟方是穆王之子,恭王之弟,也就是懿王的叔叔。〕

    〔这种混乱的继承制度,放在西周王朝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可以想象,在如此混乱的王位继承背后,其中肯定有不为人知的原因。不过,由于《史记》没写,且有关于这方面的史料也是残缺的,因而根本无法还原此次事件的具体经过。总之,因为某些不为人知的原因,孝王姬辟方最终登上了周天子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