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给古人讲中华通史 > 第60章 春秋小霸

第60章 春秋小霸

    “周郑交恶?”

    周宣王顿时气笑了,随即咬牙道:“堂堂天子竟能被一个诸侯如此羞辱,甚至都无法反抗,只能任其所为,这样的天子还真是可笑至极!”

    “什么东周王朝?这样的王朝可还有存在的意义?简直连一般的诸侯国都不如!”

    郑桓公此时胆战心惊,生怕周宣王会因愤怒而迁怒于自己。

    虽然天幕所说跟他本人并没有多大关系,但做出这种事的毕竟是他的后代,周宣王即便拿自己的子孙没有办法,但怒火若是上来了,自己保不准就要被用来狠狠泄愤!

    子孙坑祖宗,哪有这样的?一般不都是祖宗坑子孙的吗?

    郑桓公欲哭无泪的表示,这太难顶了!

    郑武公眉头微挑,神情略有担忧的说道:“这小子也太肆意妄为了,难道就不怕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

    武姜弱弱回应:“天幕不是说那时的周天子已经没有什么号召力了吗?哪还能号令诸侯对郑国进行讨伐?”

    郑武公叹气:“虽然天子威势已不复往昔,但其‘天下共主’的名义却依旧存在。郑国如此羞辱天子,这可能会给敌对势力以借口联合其他诸侯国共同讨伐!”

    “明面上的一些规矩,如果擅自打破,其引发的后果并非一般诸侯国所能承受!”

    武姜顿时心惊,赶忙道:“那怎么办?”

    郑武公无奈摊手:“未来那么久远的事,这我能有什么办法?一切都只能靠他自己!”

    郑庄公百思不得其解,天幕里说的那个真是自己吗?

    〔郑庄公这一手段确实够损的,本来周王室自东迁之后,经济状况就已经非常糟糕了,结果被这么一阵搜刮,那简直就是雪上加霜。可即便如此,周桓王也只能无能狂怒,而且,没了经济来源,堂堂天子也只能求助诸侯们才能勉强维持周王室的运转,可以想象,其中窘境怎一个惨字了得?〕

    周桓王:可恶,欺人太甚!

    〔然而,对于周桓王所要面临的困境,郑庄公其实并不在乎,他此举为的就是要给年轻的天子一点教训,让他明白自己可不是那么好招惹的。〕

    〔周桓王并非什么愚钝之人,对于郑庄公的敲打他自然明白,可因实力的不足,所以无法反抗,但心中却是将这份耻辱隐藏了起来,他要报仇!〕

    郑庄公:好小子,原来还有这一手!

    〔经双方这么一闹腾,关系就更差了,之后也一直处于“冷战”期间。按照礼制,原本天子即位,诸侯们是需要前往朝见的,可郑庄公却无视周桓王继位的事实。直到桓王三年,郑庄公这才姗姗来迟。〕

    〔郑庄公的来意或许是想缓和一下双方之间的矛盾,但周桓王明显意气用事,他认为此事必须要给郑庄公一个下马威,于是便极其敷衍的接待了对方,过程毫无礼法可言。郑庄公见此,也不想让步,一气之下就直接回去了。这下矛盾愈发加深了,距离真正爆发的那一刻也已经不远。〕

    不知为什么,周桓王突然感觉得有种不好的预感!

    郑庄公皱眉,难道后面还发生了什么更加激烈的冲突?

    〔郑国与周王室的关系虽然陷入了“冷战”,但郑庄公明显闲不住,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将整个中原地区搅的天翻地覆。〕

    〔公元前720年,郑国的邻国,也就是宋国,当年武王授封微子启建立的国家。商人的继承制度有个特点,那就是兄终弟及。我们知道,如果一个国家的继承制度是混乱的,没有秩序,那最后肯定会有大乱发生,宋国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宋宣公与宋穆公就是兄终弟及,为了感念兄长的好意,宋穆公逝世前决定将宋宣公的后代立为继承人。甚至为避免发生内部动乱,他还特意将自己的儿子公子冯驱逐到了郑国。之后,宋穆公逝世,宋宣公的儿子与夷即位,是为宋殇公!〕

    宋宣公:这是什么鬼谥号?

    宋穆公:自己是不是干了件蠢事?

    郑庄公:有意思!

    〔春秋时期,收留他国王子,既是出于礼仪,也同样是因为这样可以借此干涉别国内政,郑庄公明显就打好了算盘。宋殇公好战,且心思深沉,他觉得这公子冯若一日不除,那自己的国君之位就坐不安稳,于是便有了想法。再加上宋国与郑国本就存在矛盾,算是死对头,这下出兵的理由也有了。〕

    〔不过,由于此时郑国的实力不容小觑,宋殇公为保险起见,因而他需要帮手。恰巧就在这不久前,卫国内部发生了一场弑君案,州吁弑兄坐上了卫国国君之位,为转移国内矛盾,州吁与宋殇公顿时一拍即合,决定联盟共同讨伐郑国。〕

    唐朝,李世民眉头微皱,对于这弑兄夺位他还真是有些敏感!

    〔公元前719年,宋殇公联合陈蔡两个小弟,再加上卫国,四国联军浩浩荡荡前往讨伐郑国。郑庄公不傻,面对来势汹汹的四国联军,他直接闭城不战。因城池坚固,四国联军在围困郑国都城五天之后就退兵了,无功而返。同年秋天,四国联军不甘心失败,于是又带上鲁国军队再一次攻打郑国。当然这次也没获得太大战果,或许是觉得非常没面子,但又不能空手而归,于是就把郑国郊外的麦子给收割走了。〕

    周桓王:你们都从哪学的这一套啊?不过,干得漂亮!

    郑庄公突然想骂人了!这可真是一报还一报啊!

    五国联军:这点麦子还不够军队消耗的呢!

    〔两次大战虽然最终都没能真正打起来,但却是接下来一系列战争的开始。几个月后,卫国重臣石碏杀州吁,卫宣公即位。卫国内乱,郑庄公自知机会来了,就在第二年四月,即公元前718年,郑国派兵侵入卫境,卫国联合南燕军队进行反击,一打二,郑国完胜。〕

    〔郑庄公扳回一局,而下一个目标,就是宋国。同年九月,邾国求援,说宋国非法侵占了他们的农田。为了帮小弟讨回公道,郑庄公假借天子之名,率领王师与邾国军队攻打宋国,结果宋国大败,外城直接被攻破,形势岌岌可危,宋国急忙向盟国鲁国求援。〕

    〔派遣求援的使者或许是觉得被人攻破外城非常丢脸,于是就没有对鲁隐公说出实情。鲁隐公很生气,觉得这是在戏耍自己,所以拒绝援助,宋鲁两国的关系开始破裂。〕

    周桓王:啊!可恶!

    宋殇公:“……”

    郑庄公:废物,真的笑死!

    鲁隐公:“……”

    〔没了支援,宋国就只能依靠内城拼死抵抗。郑国联军虽强但也无可奈何,只能退兵,不过这次却是满载而归,算是给去年报仇了。〕

    〔打完宋国,郑庄公又将目光放在了陈国身上,之前对方不是也攻打过自己吗?那这显然不能放过。公元前717年,郑庄公率兵攻打陈国,陈国由于实力较弱,因而直接被狂揍了一顿,只能屈辱求和。此战,郑国又是满载而归。〕

    〔凡是得罪过我的,那我就要打回去,不得不说,郑庄公其实还挺霸道的。然而,还没等他得意太久,几个月之后,宋国终于缓过气来,率兵攻占了郑国的城邑长葛。〕

    〔中原地区连年爆发战争,百姓苦不堪言,为了缓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东方大国也就是齐国便站出来进行调停。郑国与齐国虽然距离遥远,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却非常友好,两国也曾多次举行会盟。郑国急于中原争霸,因而采取的措施就是“远交近攻”,与遥远的齐国建立友好关系,这对郑国的发展非常重要。〕

    〔最终,在齐国齐僖公的调停下,公元前715年,郑国与宋、卫两国在瓦屋会盟,决定摒弃前嫌,停止战争。至此,三国之间的恩怨暂告一段落。〕

    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的底层民众:呼,终于打完了,这下他们应该可以过一段时间的安生日子了吧?

    郑庄公眉头微挑,他觉得以自己的性格,恐怕是不会这么容易就选择和解的!

    宋国、卫国:话说,这所谓会盟真的靠谱吗?

    〔但没过多久,或许是觉得自己本来就占有优势,所以为什么要停战?那这不亏了吗?万一趁这段时间,那两国又恢复实力了咋办?于是就在公元前714年,郑庄公以宋国不按时进贡为由,假借天子名义联合多国联军进行讨伐。〕

    〔说实话,郑庄公这个理由其实挺扯的,谁不知道现在的天子其实就是个吉祥物?进不贡进贡那重要吗?不重要,但郑庄公可不会放过这个由头。在多国联军的共同讨伐下,宋国只得屈辱认输。〕

    〔郑庄公刚在中原雄了一把,结果冬季,北方的戎人又趁机入侵郑国,郑庄公此时气势正盛,当即就把戎人给狂揍了一顿,大获全胜。〕

    北戎:咋的,我成经验包了?

    宋国觉得耻辱,这郑国简直欺人太甚!

    周桓王也觉得耻辱,你听听那是什么话?堂堂天子怎么就成吉祥物了?

    郑庄公摸了摸鼻子,这未来的自己还真是够折腾的!

    〔公元前713年,郑国联合齐国跟鲁国再次进攻宋国,宋国大败。同年七月,宋卫两国趁机反攻郑国首都。郑庄公得知消息后,急忙回援,结果还没等他回到城内,宋卫联军就撤了。返回途中,宋卫两国又联合蔡国一起攻打郑国的附庸戴国,结果最后因意见不合,戴国久攻不下。郑国以救戴为名,大败三国联军,接着又顺势吞并了戴国。〕

    戴国:糟糕,引狼入室了!

    〔宋国被虐了这么多次,郑庄公还觉得不过瘾,于是在九月又率领联军将宋国给揍了一顿。冬季,因郕国胆敢不奉“王命”讨伐宋国,所以郑国与齐国再次联手将郕国给修理了一顿,教训教训这个站错队的家伙。〕

    〔当然,不奉“王命”行事的除了郕国,许国也是如此,然后瞬间就被三国联军狂揍一顿,许国自此一分为二。公元前712年,尽管宋国已经被虐的不成人样了,但郑庄公还是不打算放过他,于是就在这一年,再次联合虢国军队讨伐宋国,宋国又被打倒在地,遭受狂虐的快感!〕

    〔而在这之后,中原地区就直接炸开了锅,弑君狂潮来袭,宋国的宋殇公,鲁国的鲁隐公接连被弑,两国瞬间就陷入了混乱当中。不过,就在这过程中,宋国境内由于大臣孔父嘉不幸遭难,其后代为躲避灾祸逃往鲁国,从此以孔为氏,一百多年后,这个家族出现了一位影响了华夏两千多年的思想大家,也就是被后世称为“至圣先师”的孔子!〕

    孔子:至圣先师?这天幕说的是自己吗?

    孔父嘉:所以,我到底该是高兴还是悲哀!

    宋殇公:我被弑杀了?该死,到底是谁这么大胆,竟敢弑君?

    鲁隐公眉头紧皱,他怎么也被弑杀了?这究竟是谁干的?

    郑庄公乐了,当然,他针对的是宋国!

    周公叹气,这鲁国说起来还是他的封国,弑君这种事发生在他的封国,不管怎么说,总觉得非常不适应!

    〔宋殇公死后,当年被驱逐到郑国的公子冯即位,是为宋庄公。公子冯本就与郑国关系较好,因而宋庄公即位后,郑国与宋国的关系也缓和了下来。这下,联合众多盟友的郑国,俨然一副霸主的姿态,看谁不爽就揍谁,简直无法无天。〕

    〔郑庄公自信心的膨胀让他愈发不将天子放在眼里。有一次,郑庄公自作主张拿天子用来祭祀泰山的土地跟鲁国进行了交换,也就是所谓的“祊易许田”。这件事对周桓王而言就很不爽,你们都把天子当什么了?他简直越想越气!〕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终于忍不了了,直接将郑庄公执政卿士的职位给撤了。郑庄公得知大怒,自此不再朝觐天子,双方的关系彻底陷入冰点。为了王室的尊严,周桓王下定决心势必要给郑庄公一点教训,于是亲率王师,又征调陈、蔡、卫三国联军一起讨伐郑国。〕

    郑庄公傻眼,好家伙,有必要这样玩吗?咱们可是亲戚啊!战场厮杀就太过了吧?

    周桓王神色微喜,此时的他激动的都想站起来狠拍桌子,对,就应该如此,忍了这么多年,你们就真以为天子不发威是吧?这次一定要给予对方狠狠教训,并打出赫赫声威,如此才能洗刷王室一直以来所遭受的耻辱。

    陈、蔡、卫:不是,你们打架能不能别扯上我们?

    周宣王紧了紧拳头,看过了太多窝囊,如今终于有一位能让他稍微刮目相看了。

    〔周桓王此次亲征原本信心十足,结果没想到被人给拖了后腿。陈、蔡、卫三国本来就已经被郑国虐的胆战心惊,压根就没有与其对战的勇气,再加上战争技术上的落后,联军虽人数占据优势,但实则只是一盘散沙,中看不中用,因而此战几乎没什么悬念,联军一触即溃,王师直接大败。〕

    〔周桓王大概是年轻气盛,觉得自己乃堂堂天子,即便战败又怎能如此狼狈退走?于是率领军队亲自断后,结果没曾想,郑国军中有位猛人,名叫祝聸,他远远便看见了天子的车驾,二话不说,当即就射了一箭,正中周桓王的肩膀,王师顿时一阵混乱,慌忙撤离。郑庄公见此,瞬间头皮发麻,于是下令禁止追击。〕

    〔或许是觉得自己此举有些过分,到了晚上,郑庄公赶紧派人带着礼物来到周军营地慰问,并询问天子伤情。周桓王也觉得太过丢脸,可实力不济的他,最终只能忍气吞声的撤军。〕

    周宣王这瞬间又感觉有怒火喷涌了上来,他要发泄,目光一转,结果刚才还站在这里的郑桓公早就跑的没影了。

    〔此战也称繻葛之战,天子亲征,结果却成了笑话,从而威信扫地。郑国箭射天子,虽一时名声大噪,但以下犯上的恶名,却让郑庄公再也不能服天下人心,郑国未来的衰落,或许自此便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