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有些不敢置信,他郑国自此就衰落了?
还有这以下犯上的恶名,致使他再也不能服天下人心?
心中虽难以接受郑国未来的结局,但此时的他对这句话却突然有了比以往更深刻的认识。
郑庄公思索,要不以后还是对天子更尊重一点?
毕竟,打着天子的旗号做事比彻底得罪天子而言,无疑能使自己获得更大收益。
鲁隐公疑惑,“祊易许田”?他鲁国怎么也掺和进这种事来了?
天子虽然势微,但也不能这样明目张胆的过分行事吧?
这郑庄公还真是胆大妄为,不过这最后,怎么他鲁国就同意了呢?还有,当时的鲁国又是谁在做主?
思考到这,鲁隐公忽然想到,天幕之前就说在这段时间内,自己似乎被弑杀了?
所以,完成这次土地交易的,应该另有其人?
鲁隐公只觉此时的他既愤怒又痛心,作为周礼的传承者,没想到他鲁国竟然也有人敢做出弑君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来,简直愧对祖宗!
周桓王脸上的笑容此时还没完全消退就已经凝固在了脸上,神态很是滑稽!
可笑,还真是可笑啊!
这瞬间,周桓王心中怒火翻腾,双拳紧握,恨不得现在就率领军队前去讨伐郑国,以解心头之恨。
〔繻葛之战后,郑庄公的长子立下大功,也就是公子忽。公子忽算是郑庄公所有儿子中才能最出众的那个,也曾参与许多战争,立下过赫赫战功,颇有大将之才。〕
〔齐僖公很看好公子忽,于是就想把女儿文姜嫁给他。公子忽没有同意,他认为齐国是大国,自己配不上,更觉得万事都应该靠自己,仰仗大国这算什么本事?从这里其实就可以看出,公子忽的性格还是有点自负的,齐国终究是大国,用这种理由拒绝属实不是明智之举。〕
郑庄公神情诧异的看向自己长子,这小子怎么感觉不太聪明啊?
对于自己父亲意味深长的眼神,公子忽只觉莫名其妙!
大丈夫顶天立地,吃软饭算怎么回事?
他反正觉得自己未来的选择没有问题。
〔公元前706年,齐国遭遇北戎侵入,遂向郑国求援,郑庄公派公子忽前往。公子忽不愧为当时一员猛将,不仅大败北戎,甚至还俘虏了对方两位主将,此战可谓大获全胜。〕
〔齐僖公这下对公子忽更为满意了,于是在庆功宴上又提出了结亲之事。公子忽性子比较直,竟再次选择了拒绝。如果说,第一次拒绝勉强还算小孩子不懂事,情有可原。但第二次就非常不妥了,接连两次被一个小辈拒绝,还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这哪怕齐僖公脾气再好,此刻也会对公子忽生出一股非常不满的情绪来。〕
〔毕竟,他齐僖公身为一国之主,结果却被一个小辈当众扫脸,这如何能善了?可以说,公子忽这种几乎不过脑子的行为,对齐郑联盟之间的友好关系算是一种打击。〕
郑庄公顿时也有些不满了,好好的一场政治联姻,怎么就搞成这样了?自己这长子莫非真的只适合战场,而不适合治理国家?那要不给他发配边疆去?
公子忽有点懵,这算咋回事啊?难道别人给自己提亲,他连拒绝都不行?
〔公子忽虽然作战勇猛,但政治上的眼光无疑差的很远。要知道,郑庄公总共有四个儿子,而且,由于郑庄公并没有协调好他们兄弟之间的关系,这导致公子忽的地位其实并不稳固。如果公子忽能接受与齐国联姻,那么他继承人的位置,绝对坚如磐石,无人可撼动。〕
〔但很可惜,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被他给拒绝了,甚至还是两次。说实话,郑国之所以走向衰落,这其中未必没有公子忽本人性格的原因。他行事太过自负,其政治上的不成熟,最终为郑国以后的动乱埋下了隐患。当然,郑庄公没能及时察觉这一点,也是严重失职!〕
郑庄公眉头紧皱,按天幕所说,自己似乎还真是忽略了这方面啊!
唉!简直没一个省心的!
公子忽愣愣出神,片刻之后,这才缓缓说道:“要不,以后齐国提亲的时候,自己直接同意,是不是就不会有这样的后果发生了?”
这一瞬间,他突然觉得自己的这个想法非常不错!
齐僖公的脸色不大好看,那小子还真是气人,既然你这么不喜欢齐国的公主,那以后也就不用再提联姻这种事了!晦气!
〔不过,在齐郑关系走向破裂之前,鲁国却先一步与郑国发生了矛盾。起因也是因为戎人侵入齐国,各诸侯帮忙击退戎人后,为表示感谢,齐僖公便让鲁国来安排此次庆功宴。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国,也是周礼的继承者,所以他们对礼仪特别讲究,既然是宴会,那座次就不能马虎,于是就以各诸侯的爵位高低来安排。〕
〔一般来说,按礼制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但这却忽略了一个现实。要知道,此战郑国功劳最大,如果按照爵位来排座次,那郑国这区区伯爵肯定要排在最后,毕竟,宋可是公爵,齐、鲁、卫也都是侯爵。功劳最大,结果却排在了最后?这让郑庄公很不爽,于是就想联合齐国准备给鲁国一个教训。〕
鲁国:这……大意了!
郑庄公轻哼出声,伯爵就一定要被看不起吗?有本事用拳头说话?
齐僖公:我怎么就成打手了?
〔本来齐国是不打算对鲁国下手的,毕竟他们也算翁婿关系。齐僖公自从第一次提亲被公子忽拒绝后,就把女儿文姜嫁给了鲁桓公,因而有这层关系在,齐国并不想撕破脸,但好死不死,鲁国居然跟纪国勾搭在了一起。〕
〔齐国与纪国的仇恨由来已久。早在周夷王时期,当时的齐哀公就因遭受纪国国君的诬陷从而被烹杀,之后齐国便陷入了长达几十年的动乱之中,这件事对齐人的伤害非常大,所以他们一直记着要报仇,齐纪两国也自此成为了世仇。〕
〔当然,除了两国之间有世仇之外,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齐国若想东扩,则势必要吞并纪国。而鲁国作为邻国,如果齐国一家独大,这对他们而言并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支持纪国抗衡齐国无疑更符合国家利益。〕
齐僖公:不是,你鲁国胆子不小啊!敢坏我齐国的好事?等着!
鲁桓公:怎么有种不祥的预感?
纪国:好家伙,真打算赶尽杀绝是吧?
〔对于鲁国的选择,齐僖公越想越气,因而他最终并没有拒绝郑国的邀请,顺便还拉来了卫国。至于卫国为什么会跟齐、郑两国联盟,那是因为卫国的卫宣公也是齐僖公的女婿。〕
〔众所周知,齐僖公有两个特别有名的女儿,也就是宣姜跟文姜,文献记载她俩都是姿容绝世的大美女。之前齐僖公给公子忽两次提亲的对象就是这两位,不过,自从被拒绝后,文姜就嫁给了鲁桓公,宣姜则嫁给了卫宣公。〕
〔其实从后面的发展来看,公子忽拒绝这两次提亲似乎也并非全是坏事。虽然宣姜跟文姜都是齐国的金枝玉叶,身份也特别尊贵,但她们的所作所为却着实开了眼界,简直震碎人的三观,当然,这事后面再说。〕
宣姜、文姜:“……”
齐僖公的脸色顿时紧皱了起来,天幕的意思,难道是那件事?
卫宣公脸涨的通红,可始终没站出来反驳一句。
鲁桓公只觉自己的脸都要被气绿了,简直欺人太甚!
郑庄公总觉得这里面有什么乐子可看!
〔总之,因为齐国牵线,郑国与卫国缓和了关系。公元前702年,齐国联合郑、卫两国攻打鲁国,鲁国压根招架不住,只能被狠狠羞辱。〕
〔此战声势虽然浩大,但其实并没有对鲁国造成多大伤害,春秋时期的战争大多只是做个样子,只要对方投降认输,目的就基本达到了。鲁国被教训了一番后,再送上一些贡品,此事也算告一段落了。〕
〔公元前701年正月,郑庄公或许自觉时日无多,便与齐僖公、卫宣公、宋庄公在恶曹会盟,至此,郑庄公已然达到了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之后不久,也就在同年五月,郑庄公逝世,“春秋第一小霸”,自此落下帷幕。〕
郑庄公眼神怔怔,这一瞬间他只觉心中无限怅然,他的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还有,为什么他会被天幕称作“春秋第一小霸”?
“小霸”是什么意思?
郑庄公突然对这个“小”字有点不满!
他的一生功绩怎能用一个“小霸”来概括呢?
〔众所周知,春秋初期有“三位小霸”,第一位就是郑庄公,另外两位,一位是齐僖公,还有一位则是楚武王。〕
〔郑庄公死后,郑国就陷入了内乱当中,在争夺国君之位的过程中,其国力更是惨遭损耗,而这也导致在接下来的时代里,郑国从此走向衰落,往昔的霸主地位,彻底烟消云散。〕
〔春秋初期,中原地区爆发的这一系列战乱中,要说谁获益最大,这显然并非是郑庄公,而是齐僖公。齐国作为老牌大国,其底蕴自然非一般国家所能比,而齐僖公又是一位善于玩战略平衡的政治高手。在中原爆发的几乎所有战争中,齐国都是获胜的那一方,郑国强势,齐国就联合郑国将其它国家一顿收拾。郑国没落了,齐国又联合其它国家一起攻打郑国。郑国后来之所以衰落,齐国显然帮了不少忙。〕
郑庄公脸色极其难看,好家伙,这么玩是吧?
齐僖公有些尴尬,怎么天幕就把自己的意图都给透露出来了呢?
宋、卫、鲁等中原国家:这齐国还真是阴险!
周公意味深长的看了姜太公一眼。
姜太公老神在在,对周公的眼神全然无视!
〔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国,早期的齐国由于姜太公治理得当,即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大力发展制盐、捕鱼、冶炼、丝麻纺织等行业,又大力扶植商业贸易等一系列举措,这使得齐国崛起成为当时诸侯中的经济强国。〕
〔周夷王时期,齐国陷入内乱四十多年,社会长期动荡不安,直到齐文公时才逐渐稳定下来。西周末年,齐庄公即位,在他当政的六十多年里,使得齐国长期处于一种稳定且上升发展的状态。齐僖公即位后,利用自己的政治手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展国力,并逐渐开始了齐国的称霸之路。〕
齐庄公倒是有些欣慰,自己这接班人还是有些手段,总算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
关于天幕对自己能力的肯定,齐僖公自我感觉良好!
郑庄公感觉有些落寞,到底是自己的继承人不行啊!
〔郑庄公与齐僖公之所以被称作“春秋小霸”,其主要是因为他们几乎只能影响到宋、卫、陈等有限的中原诸侯国,而像后来那种能够号令天子诸侯的情况在此时显然还没有出现,所以,他们才被后世称之为“小霸”。〕
〔春秋初期,那些有实力的诸侯国,比如此时的晋国,此刻正陷入一场夺位弑君的大动乱中,历经三代人,持续时间长达六七十年的内部动荡使得他们压根就没空搭理外界。西边的秦国,此时正为夺回自己的封地一直在跟犬戎死磕,因而也没余力插手外界。至于楚国,因为距离太远,所以他们的触手现如今还没有伸到这边来。〕
〔正因为这种种原因,所以哪怕中原地区再怎么混乱,也只是局部影响而已,对于整个天下也算不得什么。“春秋小霸”所造成的天下局势相比于后来而言,无疑差了好几个档次。〕
晋文侯有些傻眼,他晋国到底怎么了?
郑庄公恍然,原来这就是“春秋小霸”的由来!
不过,话虽这么说,那以后的春秋霸主难道真能号令天下诸侯?
那场面,他光是想想都觉得热血沸腾。当然,激动的心情还没持续太久,他就很快泄了气,仰头无奈感叹!
唉,自己还真是生不逢时啊!可惜了!
〔关于楚国,之前就说过,早期的楚国非常落魄,史书记载,“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穿着破烂衣服,开山劈石、修路架桥。同时他们还要面临各种原始部落的袭击,楚国初立,想要站稳脚跟对于楚人而言着实不太容易。〕
〔立国之初,祭祀没有牛,只能晚上去偷隔壁鄀国的牛,为避免暴露,只能晚上祭祀,而这也成为了后来楚人的习俗,祭祀都得晚上进行。〕
熊绎:有点难绷,天幕能不能别说了,好丢脸!
鄀国:可恶的楚国,居然偷我们的牛!
各诸侯国:没忍住,还是想笑!
〔当然,除了这件事之外,后面楚国国君熊绎去参加成王举办的岐阳之会时,结果堂堂一国之主,不仅座位没捞到,最后居然还要去外面看火堆,这直接将熊绎给打击到了。当然,这种待遇虽然非常屈辱,但这也给了楚人奋发图强的决心,他们发誓要使楚国彻底强大起来,并让那些自以为是的中原诸国再也不敢叫他们蛮夷。〕
〔如此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当初“筚路蓝缕”的楚国,无疑真正开始了他们的崛起之路。〕
〔公元前704年,楚国在南方的势力扩展并壮大之后,楚国国君熊通威胁随国国君,想让他去周天子那里为自己提升一下爵位,毕竟,他堂堂楚国,怎么才区区一个子爵?这哪能受得了?〕
〔周桓王得知后,顿时感觉被羞辱了,自己刚被郑庄公那个老家伙欺负一下也就罢了,结果你这穷山恶水的蛮夷也敢来趁火打劫?于是果断拒绝。〕
周桓王很难受,这里怎么也跟自己扯上关系了啊?
而且,很明显,这楚国非常不好惹啊!当时的自己怎么就被愤怒冲昏头脑了呢?
〔不仅被拒绝,还叫自己蛮夷?熊通非常愤怒,登时气笑道:“既然你周天子这么看不起楚国,那我也就不装了。你家开国祖宗不是号称‘武王’吗?那自今日起,我熊通也号称‘武王’,你的爵位,本王不稀罕!”〕
〔周桓王因为一时的愤怒直言导致楚国僭越称王,不得不说,愤怒有时候真的很能使人丧失理智。事后,周桓王确实挺后悔的,但没用。天下局势即将彻底失控,一个新的动乱时代,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