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给古人讲中华通史 > 第63章 管鲍之交

第63章 管鲍之交

    几天之后,天幕准时降临!

    西周的天子们倒是兴致缺缺,有些甚至都没心思看天幕,躺在舒服的软榻上压根就不想动!

    毕竟,后世子孙那么窝囊,这有什么好看的?又不能将他们给拖出来打一顿,最终也只是徒增怒火罢了!闹心!

    当然,西周天子虽然很有躺平的意思,但春秋时期那些诸侯国的君主们,倒是早早准备好了排场,悠闲地观看起来!

    ……

    秦朝,嬴政感叹,秦国的兴衰史,自己虽已了熟于心,但若以天幕的方式再感受一遍,或许也能更深入了解那段时期秦国崛起的不易。

    ……

    汉朝,刘邦皱眉,看来先前他还是高兴太早了,据他了解,这春秋战国得好几百年历史,天幕要讲述完估计还真得需要好长一段时间。

    唉,难受,又是期待感落空的一天!

    万朝古人大多也不怎么了解历史,只是觉得天幕是在讲故事,自己了解之后,晚上若有空闲时间还能讲给孩子听,让他们也涨涨知识,嘿嘿,一举两得!

    〔哈喽,今天咱们接着聊有关春秋争霸的历史。好了,话不多说,直接开始!〕

    〔齐襄公总共在位十二年,在他死后,公孙无知自立为君,结果不到一年,就被大臣雍廪弑杀。齐国一时陷入无君主的混乱局面,而在这关键时刻,有两个人很快进入了齐人高层眼中,那就是公子纠和公子小白。〕

    〔西周立国之初,为了控制和掌控天下诸侯,曾确立了一套命卿制度,也就是在每个诸侯国内部设置三卿,其中两卿由天子直接任命,称为上卿,最后一卿则由诸侯君主自行任命,称为下卿。〕

    〔卿士是当时的高级官僚,地位显赫,而上卿更是执政大臣,在诸侯内部有很大的话语权,且由于是天子册命,因而他们甚至能左右诸侯国君的上位。〕

    〔国氏和高氏就是周天子册命的上卿,其家族更是当时齐国最大的两股贵族势力。现如今国君之位空悬,齐国内部人心浮动,而为了尽快平息动乱,两大当权者迅速反应,认为定立新君显然是重中之重。〕

    〔当初齐襄公在位时,行事暴虐无常,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因害怕遭遇不测,所以早早就逃离了齐国。而现在国君空悬,当他们得知消息后,两人瞬间都明白自己的机会来了,至于胜败与否,那就看谁更能抢先一步了。〕

    齐僖公神情很是紧张,对于未来齐国发生的动乱,他心中烦躁的同时,也对那些弑君者痛恨不已!

    好好的齐国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

    还有自己那好大儿,身为国君怎能不信守承诺?这下害人害己了吧!真是活该!

    齐襄公心中冷笑,这些人还真是弄了一出好戏啊!

    早知如此,当时自己就不应该这么轻易的放过他们!

    结果到了最后,他们反而成为了最后的赢家,真是可恨!

    周武王轻笑,命卿制度?呵,这些被册命的上卿估计也将不再听从天子的号令了吧?

    这东周的天子还真是既悲哀又可笑!

    〔由于公子小白母族势弱,且当时齐国正卿高傒与公子小白关系较好,因而两大贵族势力明显更支持他。为了能让公子小白顺利继位,于是暗中将消息传了出去,要他火速回国。〕

    〔公子小白不敢怠慢,在鲍叔牙的护送下,马不停蹄赶往齐国。公孙无知被杀,齐国爆发内乱,这种事几乎无法隐瞒。公子纠虽然人在鲁国,但他得知消息的时间却并不比公子小白慢多少。不过,为保证万无一失,他决定先下手为强,除掉公子小白这个威胁。〕

    〔公子纠下属有一人名叫管仲,此人不仅能力非凡,且对于局势的把握也是相当精准。在得知消息后,他与公子纠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便请命亲自带人前去阻拦公子小白,公子纠同意。〕

    〔公元前685年,正当两人急速狂奔之时,管仲带着小队人马轻装上阵,连夜飞驰,率先赶到了公子小白的必经之路上,当目标车驾出现在视野中时,管仲看准时机,迎面一箭射了过去,正中公子小白腹部。只听一声惨叫,公子小白直接倒在了车上,管仲见此,以为得手,便迅速撤离现场,回去复命了。〕

    齐桓公后怕之余也是意味深长的看向身旁管仲,问:“当时你射那一箭可有半分留手?”

    管仲沉默两秒,随后回应道:“忘了!”

    齐桓公:“……”

    公子纠:所以,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公子纠似乎对管仲的能力非常信任,当得知竞争对手已死,心下一松,于是便不慌不忙的赶起来路来。不过,等他们赶到齐国时,却忽然傻眼发现,此时的齐国已另立新君,而新君正是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

    〔管仲那一箭虽事发突然,但公子小白明显气运加身,箭矢只是射中了他腰间带钩。公子小白反应极快,立即倒下惨叫,并装作一副身受重伤的样子,成功骗过了管仲。〕

    公子纠咬牙,自己这好弟弟还真是好手段啊!另外,他如此信任管仲,结果这家伙竟这般大意,直接让自己错失了良机,真是没用!

    管仲心中倒稍微心虚了一下,但很快便消逝而去!

    齐桓公神情自得,对于自己在那瞬间做出的正确反应,他感到很是满意。

    〔眼见胜利果实被他人抢去,这对公子纠而言,显然无法接受。当然,相比于公子纠此时的后悔心情,鲁国的鲁庄公更是觉得自己的一切算计都成功打了水漂,很不甘心,于是率领军队抵至齐国都城临淄以西的乾时,打算以武力助公子纠夺取国君之位。〕

    〔齐桓公即位之后,直接在乾时这个地方展开了对鲁国的军事反击,结果鲁军大败,一路南撤。大军败退途中,鲁庄公眼见自己可能要被齐军活捉,当即丢弃自己的兵车,换乘另一辆用以迷惑齐军,如此才得以勉强逃脱。〕

    〔嗯,怎么说呢!就鲁庄公这个行为,相当的有既视感!〕

    宋朝,赵光义总觉得天幕这句话是在说自己,虽然他没有证据!

    鲁桓公下意识捂脸,自己这儿子的能力还真是有很大欠缺啊!

    鲁庄公有些尴尬,这种事被天幕拿出来说,到底还是让他有些不太自在!

    亲率军队攻打齐国,结果大败而归,这叫什么事啊?

    齐桓公轻笑:“呵,算他跑得快!”

    〔此战,齐军大胜,接下来就是谈条件了。齐桓公的目的很简单,只说了两个要求,一是认为公子纠乃齐国宗室,自己不忍心亲手杀死他,于是就想让鲁国代劳,斩杀公子纠。二是认为管仲和召忽都是仇人,自己非常痛恨,想亲手杀死他们,因而请鲁国交还。甚至最后还说了威胁的话语,若不答应,则踏平鲁国。〕

    〔由于刚打了败仗,所以鲁庄公不敢冒险,只得同意齐桓公的这两个要求。公子纠被处死之后,管仲和召忽则被遣送回齐国。〕

    〔召忽此人比较忠心,见公子纠已死,为尽人臣之礼,自杀身亡。小忠忠于一人,大忠忠于天下,召忽显然属于前者,而管仲则是后者。〕

    管仲叹气,在这方面似乎自己还真不如他!

    鲍叔牙拍了拍他肩膀,示意他不用太放在心上,专心辅佐如今的君主才是重中之重!

    〔齐桓公对管仲最开始的确非常痛恨,毕竟这人差点送自己上天,若不狠狠报复回来,他岂能甘心?鲍叔牙明白齐桓公的心思,于是赶忙劝谏说:“管仲此人乃是贤才,杀不得!”〕

    〔齐桓公不信,气愤道:“贤才又如何,难道就杀不得了?他莫非还能比过你和高傒?”鲍叔牙赞同点头,说:“若要振兴齐国,有我和高傒便已足够,而如果想要称霸天下,非有管仲不可。”〕

    〔齐桓公就很惊讶,问:“这怎么可能?”鲍叔牙摇头,继续说:“管仲之才远在我之上,各方面我都不如他,若管仲前往他国,则此国必定称霸天下。”〕

    〔见鲍叔牙这般信誓旦旦,齐桓公有些犹豫,但还是咬牙道:“可他之前差点杀了我!这又如何保证他的忠心?”〕

    〔鲍叔牙回答:“各为其主而已,他并没有错。如果能任用他,那他一定会尽心竭力辅佐您成就霸业。”〕

    〔齐桓公听了,于是在鲍叔牙的建议下,齐桓公以大礼迎接管仲入宫,并与之畅谈三日三夜。自此,齐桓公这才对管仲的经世之才感到赞叹不已,当即拜其为“相”,并尊称为“仲父”。〕

    齐桓公感叹:“那三日与仲父畅谈,可让我受益良多啊!”

    管仲拱手:“臣不过得君主赏识而已,怎能受如此称赞?不妥!”

    齐桓公摆手,笑道:“这如何不妥?若没有仲父辅佐,齐国又如何能以此崛起并称霸天下?因而仲父不必谦虚!”

    管仲对此,脸上也只能显露出无奈神情!

    唉!有时候,太过高调总是不好的!

    鲁庄公用力紧握桌椅把手,心中狠狠想到!

    可恶,自己终究还是大意了,竟然会将这等贤能之才送之他国,当真可惜!

    〔鲍叔牙与管仲乃旧识,彼此都很佩服对方的才干。管仲家族原本是贵族,不过后来家道中落,到了管仲这一代时,几乎穷困潦倒。年轻时,管仲与鲍叔牙做生意。到了每次分红的时候,管仲就要多拿一份,其他人见了,纷纷指责管仲,为鲍叔牙打抱不平。对此,鲍叔牙并未在意,他认为管仲家境贫寒,多拿点无可厚非,反正自己也不缺这点。〕

    〔后来两人又一起参加了齐国与卫国的战争,鲍叔牙是一位猛将,战功无数,而管仲上了战场之后,却表现的非常贪生怕死,战友看不惯,纷纷指责管仲,嘲笑他怯弱。鲍叔牙见此,便出面解释道:“我知道他家里有老母亲要奉养,他是为了尽孝才这样的。”正所谓,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管仲的做法虽然有怯弱怕死的嫌疑,但大家也都还能理解。〕

    〔正因为有鲍叔牙的帮扶,管仲始终都过得很不错,甚至平步青云,当上了齐国大夫。最开始,两人商量好各辅佐一位公子,结果最后公子纠被杀,鲍叔牙不忍管仲自此埋没,于是便设计从鲁国换回了管仲,并促使齐桓公重用他。可以说,管仲的才能之所以能彻底施展,这其中少不了鲍叔牙的推波助澜。对于鲍叔牙,管仲也曾由衷的感慨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对于鲍叔牙与管仲之间的这段深厚友谊,后世人称“管鲍之交”。〕

    鲍叔牙惊讶看向管仲,笑道:“原来我们还有如此经历,这么多年,我似乎都已经忘的差不多了!”

    管仲微笑片刻,但很快他又郑重说道:“鲍叔之友谊,夷吾永世难忘!”

    鲍叔牙摆手,说:“你我之间又何必说这些?太生分了!”

    管仲一愣,随即点头笑道:“哈哈,确实如此!”

    齐桓公神情惊异,这两人没想到竟还有如此一面,呵,当真有趣!

    〔管仲拜相之后,齐桓公也是任其发挥,不加干涉。至此,有了齐桓公的支持后,管仲开始了他大刀阔斧的改革事业。〕

    〔管仲几乎是个全才,他的改革涉及方方面面。而关于他改革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经济、政治和外交三个方面。经济是基础,政治是手段,而外交则是策略。〕

    〔经济方面,首先就是农业。农业乃立国之本,是国家崛起最大的保障。基于这个原则,管仲提出了“相地衰征”。相地衰征包括“均地”和“分货”两部分。〕

    〔所谓“均地”就是将国家和贵族享用的公田分配给农户耕种,变集体劳作为分散的一家一户的个体独立经营。这样既可以使劳动者在私田上精耕细作,也能提高生产积极性。〕

    〔“分货”就是征收租税。按照土地好坏不同,征收多少不等的赋税,如此一来,便能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同时,根据齐国现有优势,大力发展渔、盐业,鼓励商人贸易,并实行盐铁专营。当然,为了吸引大量外来商人旅客,管仲甚至大办妓院,并收其赋税,以充实国库。对此,UP只能说,真是人才啊!〕

    管仲纳闷,这天幕最后那句感叹究竟是什么意思?他有些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