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八零,从学会拒绝开始 > 第5章 拜师学艺

第5章 拜师学艺

    眼下,满仓虽还没结婚,但他已经要为以后的生活打算了。

    种地挣的工分,一年到头勉强可以覆盖满仓和他爹的生活开支。

    但有一个避不开的事实,过去的很多年,秋收过后,到来年开春,足足有半年时间。村里人大都挤在家里老婆孩子热炕头,吃前半年的老本。大半年时间没有收入,日子紧巴巴,那是必然的。

    满仓不想等他有了孩子,也让孩子跟着他一起穷苦。他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还被别人嘲笑家里连个院墙都没有,他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读不起书,在外面抬不起头。

    所以,趁着现在,他必须想出一个法子,先摆脱眼前的困局。

    满仓躺在炕上想了一晚上。

    让他学习考大学,显然不现实。先不说能不能考上,单是学费就是个大问题。

    做零工,冬天天寒地冻的,也没啥活可干,还不稳定,一年下来挣不了多少钱。

    ……

    不知何时,墙壁四周的蜘蛛网,在一阵风的吹动下,掉在了满仓的脸上。

    许是思考太过投入,满仓到这会才发现它们。他嫌弃地扒拉着脸上的蜘蛛网,看着因年代久远而老旧的房屋……

    满仓眼前一亮,兴奋了起来。

    对啊,可以拜个师傅,学个手艺啊。

    学什么?就学瓦工啊。

    以后不仅可以给自家盖房子,还能靠着这个手艺挣钱养家。

    现如今,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到了下河村这个偏远的小村落。村民们在挣工分的同时,还养些鸡鸭,公的吃肉,母的下蛋。搞搞副业,给家里增加收入。

    村西头的老张家,去年光靠养鸡就赚了一百多块。今年,又有好几户人家学习老张家,养起了家禽。光是在下河村,就已经有不少家庭加入了搞副业行列。

    等到大伙日子好起来后,肯定要拆了旧房子,盖上新房子。他们自己又不会盖,只能请别人。

    到时候,他王满仓赚钱的机会不就来了吗?

    说干就干,拖拖拉拉不是满仓的性格。

    他先是找到刘玉安,把自己想学瓦工的想法告诉他,希望他能和自己一起拜师学艺。

    刘玉安告诉满仓,他最近也在想着学个手艺,俩人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们商量了一番,决定拜村里的第一代瓦工常世明为师。

    可常老爷子已经七十多岁了,就怕他不收徒弟了。

    “玉安哥,万事皆难,不尝试怎么知道不可以。”

    满仓在给自己和刘玉安鼓劲。事情明明还没发生,那就不必提前焦虑,要尽全力。

    俩人先是去老张家买了两斤鸡蛋,又从小卖部买了两桶麦乳精。他们准备去常老爷子那试试看。

    一进门,老爷子就知道这俩小子来干嘛。

    “满仓、玉安,你们俩小子怎么还拿这么厚重的礼来看我这个老头子?”

    “嘿嘿。”满仓和玉安笑了。“常爷爷,我们有事麻烦您。”

    “说吧,是不是想跟我学瓦工啊。”

    满仓和玉安挠挠头,“啥事都瞒不过您老的眼睛。”

    “行,我答应你俩。” 常老爷子捋了捋胡子,答应得很痛快。

    这让满仓和玉安大为震惊。本以为老爷子会以自己年纪大了为由,推脱掉他俩的请求。

    看吧,事情其实没我们想象中的复杂。很多时候,是自己在给自己设限。努力去做,成了皆大欢喜;不成,咱心里也不后悔。

    既然答应了,接下来就该拜师了。

    常老爷子专门挑选了一天。

    这天,阳光正好,照的人身体暖洋洋的。

    常老爷子端坐在藤椅上,满仓和玉安各端一杯茶站在一旁,王、刘两家的大人也都来到现场。

    支书特意前来,为常老爷子收关门弟子主持仪式。

    “第一项,下跪敬茶。”

    满仓和玉安腰板挺直,双膝跪地,把手中的茶杯举至常老爷子跟前。老爷子笑着接过他们手中的茶,都喝了一口。

    “第二项,拜师。”

    满仓和玉安放下茶杯,一起给常老爷子磕了三个头,异口同声改口叫了师父。

    “第三项,立字据”。

    支书写好字据,满仓、玉安都签字按了手印。王、刘两家的大人也都按上手印。

    拜师学艺的仪式完成,满仓和玉安正式成了常老爷子的关门弟子。

    常老爷子接过字据,前一秒还哈哈大笑着说好,下一秒突然就抹起了眼泪。

    “唉,今天这么好的日子,我这老头子不该流眼泪,但实在是忍不住啊。你们知道我为啥能痛快答应收这俩小子为徒吗?”

    众人摇头,表示不知。

    “其实,你们都知道。自从前年老伴去世,家里就我一个人了。儿子又不愿意学我这门手艺,说是没有前途,去年就去南方闯荡了。我年轻那会儿也教过几个人,可他们都嫌太累,学了几天就没再学。”

    “今天,有了满仓和玉安,我也就不担心手艺传不下去了。我观察了两年,咱村就属满仓和玉安挣的工分最多,能吃苦。瓦工这活,怕累可学不得啊。那会我就想着,这俩娃要是能学瓦工该多好。这不,前几天他们来问我,我痛快就答应了。”

    不过,常老爷子除了要把他的手艺传下去之外,还有个小愿望。他希望有人能陪他说说话。老伴去世,儿子外出,作为“空巢老人”的常老爷子,整天一个人待在屋里,实在是无趣。

    前些年,他还能爬树。等到果子丰收,他就去果园里摘了各种果子,分给村里的小孩。孩子们看在果子的份上,就能在他身边做一下午游戏,或是躲猫猫,或是跳皮筋,要不就丢沙包。老爷子在一旁看着,甭提多高兴了。

    这几年,上了年纪,爬不动树了。村里的孩子也大了,渐渐就不再来他这了。

    今年的杏子已经成熟,来不及摘的掉的满地都是。常老爷子家里,大黄杏装了满满一箩筐。

    又是一年丰收时,却不见当年的孩童。

    好在,现在有了满仓,有了玉安,常老爷子的手艺得以传承了,两个年轻人也能学一个养家的技能,老爷子又能开心了。

    人就是这样,年轻时像满仓、玉安一样,想着要闯出一番事业。老了,就开始回忆过去了。

    与其说常老爷子期盼的是吃果子的孩童,不如说在岁月的长河里,经历世事后,他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

    再往前几十年,也许常老爷子也会在丰收时,去某个老爷爷那吃果子、做游戏。

    再往后几十年,也许到那个时候,满仓、玉安也会带着刚摘的果子,分给村里的孩子们。听他们笑,看他们玩,回忆过去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