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一个月,满仓在城里买的砖和水泥陆续到了。
满仓把宅基地特意选在了村东头。那里住的人还不多,所以鲜有人去。满仓两口子也想要个安静点的地方,何秀英一家子都把人吵烦了。
为了方便看着工地,防止有人使坏,满仓在宅基地旁边搭建了临时窝棚。晚上,他就睡在那儿。
没想到,开工的第一天晚上,就有人来偷东西了。
也没下雨,那人还穿个雨衣,鬼鬼祟祟的。东看看,西瞧瞧的,一看就没憋好屁。
满仓故意关了手电筒,看着那人如何表演。
那人先是跑到摞着的砖后面,用铁锨铲砖下面的土,试图掏出个坑,让砖掉进去摔成几节。这样,成了碎砖头,满仓就盖不成房子了。
呵呵,多么幼稚的想法。
满仓怎么可能给破坏分子这样的机会。
“嘿,干嘛的,快出来。”
那人显然被突然出现的声音惊到了,吓得扔掉铁锨连滚带爬就要跑。
四周,玉安带着人火速围了上来,把那人团团围住,手电筒照在了他脸上。
“何富贵,是你?”
满仓当然认得,这不是何秀英的弟弟吗。怎么,不去帮着姐夫养孩子,跑这儿捣乱来了。
“王满仓,你凭什么盖新房子,还盖砖瓦房?”
何富贵一副不服气的模样。
“凭什么?就凭满仓有上进心。你何富贵有本事也盖新房,别眼馋别人。”
气的玉安就要上去扇何富贵,被旁边的人拦下了。
“我姐猜得没错,你们就是要盖新房。”
何富贵说漏了嘴。
又是何秀英。那天在集市上遇到时,满仓虽然及时打断了玉安的话,还是被她猜到了。
一旁,满仓一言不发,揪着何富贵的衣领就要把他送到公安局。
何富贵这下真怕了。
晚了。
玉安带着其他人,也跟着满仓连夜来到县里,一帮人进了公安局报案。
何富贵这下可是撞枪口上了。
平时口角纷争的,说白了也不打紧。这次,满仓可是要盖房子,你打人家安身之所的主意,那就不能再说成小打小闹了。
当下,正值全国“严打”。何富贵这种故意损坏他人财物的行为,性质极其恶劣,被判了三年。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十里八乡的人很快都听说了何富贵的事,下河村也不例外。
那些心术不正的人,都怕自己成了下一个何富贵。即使有那贼心,也没了贼胆,没人敢去满仓的宅基地搞破坏了。
没了阻力,进度也就快了。
和水泥、打地基、砌砖、封顶……
几个月过去,到秋收前,房子的主体结构已经建好,剩下的就是室内装修了。
坐在窝棚里,满仓松了口气。
看来,当初把何富贵当典型,效果还不错。就连一向爱闹事的何秀英,一看她亲弟弟因为她出的馊主意被判了刑,这几个月愣是当起了缩头乌龟。
看吧,有些人就是这样。往好了说叫欺软怕硬,往难听了说就是狗改不了吃屎。
何秀英和她娘家人招惹满仓多少次了,之前他们没付出代价,那是因为满仓在寻找机会。这一旦找到了机会,不就能一招制敌了。
吃晚饭时,满仓告诉桂英,“咱明年就能和爹一起住新房了,高兴吗?”
桂英看着眼前的二层小楼,当然是发自内心的高兴了。
要不是今年雨水多,耽误了些日子,夏天的时候,房子就能完工了。
接下来,天气转凉,满仓和玉安要抓紧时间装修了。
自己制作门窗已经来不及了,只好买来现成的安装上。
贴瓷砖、刮腻子、粉刷墙壁、安装暖气……
一道道工序下来,已经是十一月了。
北方的冬天格外寒冷。西北风夹带着鹅毛大雪,如期而至。
满仓和玉安赶在第一场雪来临前,完成了室内的装修工作。
这个冬天,桂英可有的活干了。
满仓从田里捡来果树枝条,又去村里的窑厂买了些煤球。桂英烧火,通过暖气,让整个房子都暖和起来。
新盖的房子,湿气较重,这样不仅可以让房子快速干燥,还能在明年提早搬新家。
满仓不想再在那个他长大的房子里多待一天了。
从小,大哥王满良就以娘生满仓难产而死为由欺负满仓。
那时候白面馍珍贵,只有在过年的时候,一家人才能吃到。满仓舍不得吃,就放在枕头边闻味。王满良趁着晚上睡觉,偷偷把满仓的白面馍换成玉米面馍,他自己独吃两个白面馍。
后来,满仓的个头超过了他哥。王满良许是怕满仓报复,不再干偷换东西的勾当。就背着满仓出去散播谣言,说他老是跟在寡妇身后。
要知道,这样的谣言,对于一个当时十几岁的少年,是多么深的伤害。
满仓没有证据证明造谣的是王满良,告诉老爹后,老爹也向着大儿子。满仓只能只能忍着。
可满仓的忍耐并没有换来王满良的收敛。在一次造谣时,王满良被满仓抓了个正着。满仓凭借着身高的绝对优势,把他哥揍了个鼻青脸肿。
见识到满仓厉害了的王满良,才稍微收敛了。
再后来,王满良听了媳妇何秀英的怂恿,去给小舅子何富贵干活。不慎从三四米高的麦草垛上掉了下来,从此下不了地了。两口子就通过给满仓演戏,想让他养活侄子。
上一世,他被老爹蒙了,养活侄子,到头来被侄子骗了个干干净净。
这一世,要不是他清醒了,通过拜师学艺,赚了钱,娶了媳妇,还傻呵呵给别人养孩子呢。
不过,要说满仓最该感谢的,还得是他师父常世明。
要不是老爷子临走前,把一半遗产给了满仓,另一半给了玉安。他还得再在那个家,和桂英忍上好几年,才能有钱盖新房。
……
整个冬天,除了过年的几天,桂英都在新房子里烧暖气。
盼星星盼月亮,总算到了春天。
这天晚上,满仓买了些鸡蛋,分别去马支书家和周支书家,邀请两位叔叔,三天后去给他的新房子暖房。
两位支书欣喜地接受了满仓的邀请。
三天后,他们一同来到满仓的新房,彻底被满仓先进的理念折服了。
在下河村还满是土坯房的时候,满仓的二层砖瓦房,可谓是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房子外墙,水泥代替了白灰,显得十分高端。
室内,地上是明亮的地砖,人踩在上面,都能隐约照出影子。墙壁上,腻子比雪还要白。
……
两位支书看的眼睛都要花了。
“老哥,你跟着满仓,可算是享福了。以后,上个厕所,就不怕冬天挨冻,夏天被晒了。”
周支书当着老王头的面,夸赞满仓。
马支书拍拍满仓,“年轻人,好好干,不要辜负你师父的期望啊!”
桂英端来几杯茶,热情地留两位支书吃饭。
两人婉言谢绝,说是等到搬家时一起吃。
“好,那到时候还请两位叔再过来坐坐,我和桂英招待大家!”
满仓要赶在春种前办一场酒席,好好庆祝搬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