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八零,从学会拒绝开始 > 第22章 葡萄树结果了

第22章 葡萄树结果了

    那晚,有才听见娘在背后让他快跑后,受到了极大的惊吓。

    他拼了命往回跑,生怕娘没拦住那个男人,被他追上。

    跑回家,有才当晚就发起了高烧。

    无奈之下,王满良让进才深更半夜去敲二叔满仓家的门,求他带着有才去看医生。

    可王满良忽略了一点,自从满仓家的新房建成后,进才没有去过,所以不认识路。

    进才看着屋外黑漆漆的,心里害怕极了。

    他想让爹陪着他一起去,可他爹已经彻底瘫了,有心无力啊。

    进才只好壮着胆,走进漆黑的夜晚。

    他不想打扰二叔一家的生活。他知道,二婶刚生了孩子,二叔得照顾娘俩,没有空管他们家的破事。

    进才虽不知道二叔家在哪儿,但他知道村医李跛子家。

    他和李跛子的儿子李大力是好朋友,之前玩的时候,李大力带着他去过好几次家里。

    进才由于害怕,浑身发抖,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李跛子家门口。

    只见李跛子家大门紧闭,他又不敢敲门。

    他在门外蹲了会儿,想叫李大力出来。但这么晚了,大力恐怕早就睡了。

    这可怎么办?有才还在家等着退烧呢。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进才还是没能说服自己去敲李跛子家的门。

    他准备往回走了。

    此时,满仓正好和玉安商量完事情,正从玉安家出来往回走。

    进才回家的路和满仓回家的路,有一段是相交的。

    满仓拿着手电筒,走着走着,就发现他前面有个小孩。走近一看,这不是二侄子吗。

    进才一看旁边的人是二叔,紧绷的精神放松了,哭着说出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从他娘何秀英长期不回家,到有才撞破何秀英的丑事,再到有才慌慌张张跑回家,进才一五一十全都告诉了二叔。

    满仓什么也没说,带着进才,去了李跛子家请他去给有才打退烧针。

    到了大哥王满良家门口,满仓借口说桂英还等着他哄孩子睡觉,就让李跛子和进才进去了。

    满仓站在巷子口,心里充满了矛盾。

    他已经不愿再踏入那个让他拥有童年噩梦的家了。他也不知道进去看见大哥王满良,该说些什么。

    他看着为有才去请大夫的进才,忽然就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

    从小没娘的他,受尽了伙伴欺负。

    大哥王满良不仅不帮着他和伙伴争论,反倒帮着人家,说满仓是没娘要的野娃娃……

    算了,不想这些了。

    满仓长舒一口气,回家的路上,就一直在想刚才和玉安商量再次组建施工队的事了。

    现在,去年种下的葡萄苗已经陆续发芽。要是没有天灾,今年就可以结果子了。

    作为庄稼人的儿子,满仓当然希望每年都是丰收年。

    但话又说回来,这不过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去年,村里集体种菜,导致滞销。从那之后,很多人就对种地又打起了退堂鼓。

    越来越多的庄稼人也意识到,耕地是归自己种了,但天灾却是无法避免的。

    像往年那样,每到收麦子的前几天,总是阴雨连连,人们只能大半夜了还在地里头抢收。

    满仓当然也经历过这些。

    所以,最近几天,来家里问他还能不能再进施工队的人又多了起来。

    满仓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没有立即答应他们,说还要和玉安商量后再做决定。

    上次就是,满仓和玉安主动告诉大伙,让他们进施工队挣钱。对于抢着报名的人而言,这就相当于白白送上门的机会,自然不会珍惜。

    遇到一点的风吹草动,他们都会倒向待遇更为优厚的那边。

    刚才,满仓去找玉安商量,玉安也提出了条件。

    既然大伙又想进施工队了,那就得正规点。不能再像上次一样,跟个自由市场似的。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那要是招进施工队的人都这样,活还干不干了。

    满仓也考虑到了,同意玉安的条件。

    首先,想进施工队的人得签个书面协议,作为保障甲乙双方各项权利的证明。同时,协议里也规定了双方都必须遵守的约定。

    协议还拿给周支书看过,让他以大队部的名义做个担保。

    果然,协议一出,就筛除了一大部分等着进施工队混日子的人。能签了协议的,也是想真心想干活挣钱的人。

    几天下来,施工队招收了三十多名成员,规模还算可以。

    距离葡萄树结果还有五个月,满仓决定趁着这段时间,给招进来的这三十多人来个简单培训,省的到了工地上乱了阵脚。

    早上,满仓他们都各自去自家地里耕种。

    下午,他和玉安就把工友聚在村里的空地上给他们培训。

    这三十多个人被分成两组,满仓和玉安各带一组。

    从最简单的扛水泥、搬砖开始。

    这两个活看似简单,要是你一天都在蛮干,晚上绝对腰酸背痛的。

    扛水泥,你只要保证水泥袋子不会被地上的尖锐物品划破,就可以用一个铁钩钩住水泥袋子的一角,拖着在地上走,省力多了。

    搬砖,不用一块块搬。搬砖有专用的夹子,一次能夹五块砖。只要在砖旁边放上车子,把砖夹到车斗里,用车推着,更省力。

    教的人尽心,学的人也努力,不过半个月,培训就结束了,三十多个人全都合格。

    ……

    临近八月,葡萄树在村民们的精心打理下,一串串葡萄已经成型,正从绿色渐渐变成紫红色呢。

    等到葡萄成熟了,周支书联系县里,从外地请来客商,专门收购下河村的葡萄。

    由于是第一年种葡萄,没有经验。无论是下河村的人,还是收购葡萄的客商,都显得十分拘谨。

    下河村的人怕自己种的葡萄人家看不上,收购商怕自己人生地不熟被坑。

    周支书也早就考虑到了双方的顾虑。

    晚上,他在大队部设宴,专门款待收购商。

    并在宴席上,以大队部的名义作出承诺,让客商们放心大胆收葡萄,有任何问题,下河村大队部担着。

    有了这个保证,收购商们心里有了底,村民们也放下了心。

    赶在秋雨来临前,下河村人和收购商之间通力合作,完成了葡萄的销售工作。

    自己的葡萄卖了个好价钱,一家人的收入提高了。收购商货物品质有保障,人家也能赚了钱。

    葡萄售卖,不是一锤子买卖。今年的卖完了,还有明年,还有之后的。

    下河村第一年卖葡萄,就把好名声扬出去了。

    只要大伙的葡萄长势好,品相佳,口味正,客商们还会在下一个丰收时节,和村民们来一场“浪漫赴约”。

    满仓数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在桂英的催促下,把卖葡萄赚来的500块钱交给了媳妇。

    满仓眼巴巴看着桂英把钱放进了保险箱。

    “看什么看,把钱攒起来,留着给志远上学用!”

    “那,我零花钱?”

    桂英笑了笑,从里面抽出十块钱给了满仓。

    看来,即使是满仓这样盖起了小洋楼的人,也怕媳妇啊。

    不,这不是怕。

    这是夫妻间的信任。就像桂英把她糊火柴盒挣来的第一笔钱给了满仓一样,都是为了这个家庭。

    不只是满仓家,下河村整个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氛围中。

    秋收,对于庄稼人而言,重要性不亚于过年。

    这是大伙一年的期盼,也是对一年辛苦最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