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皇太孙! > 第22章 番薯?蓝玉惊呆了!

第22章 番薯?蓝玉惊呆了!

    如今这个时代,以农业为主的封建时代,制约大明发展的实际上核心就是粮食,只要粮食足够,那就可以解放更多的生产力。原本两千万人种地才能满足六千万人的需求,才能让整个大明走上正轨,有些许的存粮食。那要是让粮食产量提升一倍呢?那不就只需要一千万青壮就能养活六千万人口了?

    而剩下的一千万人就可以开始进入其他行业,这个时候发展其他行业就没有了问题。因为有多余的生产力。富有余力!而这一千万人生产的工业品,商品,又能让大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工商业的发展远比农业发展来得更快。别说是大明朝了,哪怕是后世也同样如此。

    在1978年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型之前整个华夏基本上就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国。而在那之后逐渐走上工业国的道路,举国开始工业化。而发展速度也是肉眼可见!

    如今的大明仍旧是全球最为强大的国家,站在全球的食物链巅峰,而在短短的几百年后,却出现了八国联军的事件。这短短的几百年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让其他国家迅速追上了华夏?不就是因为其他国家先后开启了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吗?

    如果是一般人,大明朝的土著,哪怕是拥有经天纬地之才,哪怕是才智堪比诸葛孔明,面对这样棘手的问题也是只能干瞪眼,无可奈何。粮食如果那么好解决,那就不会成为制约整个星球无数年的巨大问题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无论哪一个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这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不是因为本事不够。而是因为时代的原因。时代的发展是建立在亿万人,百年,千年,万年的岁月上的,是建立在一代代人不断更新技术,后人继承前人的见识,开拓眼界,继承本领并优化的基础上的。一个人再聪明也无法与时代做抵抗。

    在时代的洪流面前,无论你是谁,你都只是一个蚍蜉罢了,蚍蜉,焉能撼树?

    不过么朱允熥心中一乐。

    这说的都是一般人!哪怕是足智多谋,那也受限于时代和见闻,都是时代中的一般人。这个时代的人自然是无法更改这个时代的洪流。可自己不是啊!

    咱不是一般人啊!

    穿越者不是万能的。在很多能力上穿越者甚至都不如当前时代的翘楚之辈。不可小觑了天下人的智慧。但同样。穿越者也绝非一无是处,穿越本身就是个逆天无比的外挂。穿越者,本就超脱于时代常理之外。不可小觑英雄的另一面,那就是同样别小觑自己!准确的说不是不小觑自己,而是不要小觑了后世一代代人,数百年的见闻!

    时代的洪流总是在滚滚向前,而你站在了前端,当你来到了大明,你代表的不仅仅是你自己,而是代表了千千万万个推动时代发展的天才!

    就比如这粮食问题。哪怕是智比诸葛也难以破局,可偏偏自己却是有办法。

    朱允熥抬头看向有些醉眼朦胧看着自己的蓝玉。目光中充满了坚定。

    “舅姥爷,我是说如果。如果我能寻到一个粮种,这粮种的产粮量远超如今的粮种,那您觉得我这争储又有几分胜算?”朱允熥的眼中精芒攒动。虽然是询问,但语气中早已笃定。

    原先只是想着酿酒赚点钱,没想到却险些忘了前世各种穿越到古代的里的更为经典的桥段。

    穿越者穿越到了古代,酿酒绝对是一大经典桥段,可另一个桥段相比于酿酒也是不遑多让啊!甚至更为经典!

    “新粮种?远超当前粮种的产粮?”原本醉意弥漫的蓝玉不由一怔,看了朱允熥一眼,随即一笑:“允熥啊,你可莫要诓舅姥爷。我大明之粮种已经是颇为盛产了。远超前朝,莫说其他,便是这稻种,便是无比盛产之物。”

    “敢问舅姥爷,我大明的稻种亩产可达多少?”

    “我大明的稻种亩产可达两石!岭南之地有些地方甚至一年可栽种两季稻子,最高年产可达四石!”蓝玉虽然是个打仗的将军,但对于种地之事也是极为熟络,都是泥腿子出身,对于各种种子自然是极为清楚,也有非常清晰的概念。

    朱允熥听了蓝玉的话心中暗自盘算了一番。

    两石到四石的亩产,这大明洪武朝的一石粮食折合后世的计量单位就是一百五十斤左右。也就是说大明的粮食亩产能做到三百到六百斤的产粮。不得不说,这样的产粮已经颇为惊人,在封建王朝中绝对算是首屈一指了。

    秦汉之时南方的稻种尚未发现,而如今的大明,水稻已经大规模进行种植,就说大明朝廷每年的税收,大明税收收的不是银钱而是粮食,以粮食折价。每年大约能收三千万石粮食,其中有两千五百多石粮食都是稻子,而小麦只是占据了三千万石中的四五百万石。

    正是因为大规模种植了水稻,因此大明的粮种亩产颇高。这也是老朱能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就让大明从易子而食为常态的破败之地变成如今养活六千万人口的富饶强盛的大明的根本原因所在!

    虽然大明还是到处缺钱,钱不够用,在经济上远远逊色于很多朝代,但如今大明的粮食是绝对充沛的。经济富裕不代表一个国家强大,但一个国家,粮食等战略物资充沛,军队强大,经济文化同样强大,那这个国家必然是强大的国家。这也是为什么后世的华夏在未曾发展起来的时候经济上极差,但自始至终都是世界大国的原因。因为军力是真的强啊!全球第一陆军又岂是浪得虚名?对外战争难以扩张。但保家卫国,以陆军第一的实力绝对够用!

    哪怕是到了自己穿越前的那一刻,华夏依旧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依旧不如很多国家,但偏偏华夏拥有极为充沛的战略储备,钢铁、煤炭、石油、矿物质这些全都是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一旦战争爆发,面对各国的封锁钱直接成为废纸,但这些战略物资却不会。他们可以支撑一场又一场的战争,直到胜利!而这些,是华夏老祖宗给后人留下的财富!这,就是一个大国的底蕴!

    明朝亦如是。钱?远不如宋。但大明军力强盛,粮食充沛。真要是两国对垒,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大明灭了大宋,而大宋的所有金银都成为了大明的战利品!

    清朝富庶,哪怕是到八国联军时经济甚至依旧占据全球的半壁江山,没有一个国家能与清朝争锋。但结果呢?在没有实力保护自己,在没有战略资源储备,在没有强大的军队力量的时候,你再多的钱也是白搭。钱多的你,只是一只待宰的羔羊罢了。

    猪很重,但他的命运是什么?

    大明有兵又有粮,放眼历朝历代也鲜少能与之争锋者。也难怪蓝玉言语之间满是自豪与自信。这是一个大明人的自傲!

    平均两石的亩产,这已然是高产!

    不过在听到蓝玉说出两石的数字之后,朱允熥却笑了。

    两石?

    三百斤?

    确实,这要是与前朝相比那已然是了不得了,便是放眼整个中华历史长河也当属极为炸裂。不过么

    朱允熥笑道:“舅姥爷。我要是说我知道一个粮种,亩产最低可达六七石,最高甚至可达百石,您信不?”

    “咚”

    蓝玉手中的酒杯掉落在了地上发出撞击声,滚了几下,酒水洒了一地。而他对此却恍若未觉,此时的蓝玉正一脸愕然的看着朱允熥,面色僵硬,脸上哪里还有半分醉意?

    朱允熥的一句话直接把蓝玉给吓醒了,酒意瞬间驱散!

    “什什么?”

    蓝玉有些不敢相信自己耳朵所听到的,不确信地看向朱允熥。此刻他的心情相当复杂,既希望自己没有听错,可认知却告诉他,绝对是听错了。这世上怎么会有亩产百石的玩意儿?

    “舅姥爷,我说我知道一个两种,亩产最低可达六七石,正常的话应该是三四十石,最高可达百石。!”朱允熥再次复述了一遍。没错,这就是番薯的恐怖产量!

    哪怕是穿越了,朱允熥还印象深刻地记得小时候自己家里父亲在自家的自留地里种上了番薯,地不大很小,可就是那么一小片的地,那年足足收获了两千斤的番薯!

    在后世番薯亩产万斤都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经过了粮种优化,种子已然极为优良,自己说的六七石到百石纯粹就是将番薯产量大打折扣之后的数据。

    一石粮食折合后世一百五十斤左右。而番薯最低产量也有每亩地一千斤。最高甚至能一亩地产出一万斤!而有些地区番薯一年可以种植两季,理论上而言番薯的产粮甚至可以达到一年一亩地一百多石!之所以说最高一百石也是考虑到了如今番薯种子的优良性以及大明种植条件与后世相比较差距不小的数据结果。

    但无疑这样的产粮是不被蓝玉所接受的。目前大明产量最高的水稻一年三熟,每亩地也就堪堪五石的样子。可现在自己听到了什么?最低六七石?六七石这个数据虽然很夸张,但总归是还算能让人接受。可后面就离谱了。最高百石?一亩地产百石粮食?这可能吗?

    看着眼前自己的外甥孙一脸郑重的表情,蓝玉的心脏不争气的开始快速跳动起来‘噗通噗通’的。他的心情更加复杂了。激动,不敢置信,怀疑,渴望是真的担心是假的种种情绪交织,以至于蓝玉一时间语塞了

    朱允熥正准备开口继续说。忽然蓝玉面色一变打断道:“慢讲,你小子跟我来!”

    说完蓝玉交代了府中下人和常升一声让常升帮忙照看勋贵后带着朱允熥径直离席,七拐八拐来到了书房中。

    书房里堆放的都是一些兵书手札,是蓝玉平日里研读兵法的地方。别看蓝玉是个大老粗,但在打仗一方面他是时刻保持着学习态度的。他将徐达以及亲姐夫常遇春的一些用兵经验悉数记录成书册,然后又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整理,时常会回顾研读。温故而知新,便是如此。

    蓝玉的书房位于蓝府内宅深处,没有蓝玉的允许这里是不会有人进来的。此时的蓝玉脸上除了有一丝丝的红晕之外别处压根就看不出半点之前喝过大量酒,甚至还痛饮了一小杯高度白酒的迹象。

    这会儿的蓝玉无比的清醒,蓝玉感觉自己这辈子就从未有过这般清醒!

    来到书房之后蓝玉默默地把书房的门给带上,而后点上油灯,和蜡烛,关上窗户,之后才一脸郑重目光灼灼地看着朱允熥。

    “允熥,你方才说的粮种可可是真的?”蓝玉问出了忍耐了一路的疑惑。

    朱允熥看着一脸严肃的蓝玉,不由哑然苦笑:“舅姥爷,我这有必要骗您吗?这粮种叫做番薯,来自海外,不过目前的话或许已经传入了大明只不过可能是刚刚传入,并未普及。但消息绝对是真的,这粮种绝对是真的!”

    “番薯之枝叶,形异而色繁。叶之宽者,宛如卵形;其狭者,又似心形。色或浓绿、或黄绿,又或紫绿,若少女之裙裾,色彩斑斓。其蔓生之姿,似龙蛇之游,矫健而不失柔美。”

    “番薯喜温湿之地,其生长以温暖湿润为宜。”

    “舅姥爷,这玩意儿我小时候做梦的时候就经常梦到,本来我只以为是个梦境,但每年时常都做,这番薯便时常出现在我的梦中,不久之前有个白胡子老头寻我,说听闻胡商说了此物,这玩意儿在海外不算什么稀罕物,他自去寻了。也不知道寻到了没有。”

    朱允熥三言两语编造了一个漏洞百出的故事。故事漏洞百出,但番薯是真的,自己只要找到了番薯,管他什么破烂故事,就算是说仙人托梦也由不得其他人不信!

    听着朱允熥说着言之凿凿,蓝玉整个人都感觉无比的震撼!他逐渐已经相信了朱允熥所说。确实,自己这外甥孙没有必要骗自己啊。更何况都说了这玩意儿在海外不算什么稀罕物,甚至可能都已经传入了大明那

    “这玩意儿已经出现在了我大明?”蓝玉盯着朱允熥:“当真有六七石的亩产?”

    朱允熥摇了摇头:“我说舅姥爷,这六七石只是我最保守的估计,其实如果正常来说的话亩产应该是二三十石左右。先前我想着是徐徐图之,日后有了势力再慢慢寻觅。但今天听舅姥爷说我大明之不易。粮食之短缺,便情不自禁想到了这个玩意儿。舅姥爷你可以让人去寻一寻着番薯,若是寻到了,我想爷爷怎么着也不能有功不赏,忽略了咱们这些大功臣吧?”朱允熥笑道。

    “这玩意儿该去哪里寻觅?”蓝玉情不自禁地‘咕咚’地一下咽了口唾沫。原本他心中还有些存疑,可现在越来越相信了。形状样貌生长习性,甚至现在连如何寻觅都知道?这番薯,当不会有假!再说了,和自己说这消息的是救了自己一命的亲外甥孙啊!

    更何况哪怕这玩意儿真假难辨,就凭这产量就必须去寻,哪怕花费再大的功夫都必须去寻!要是大明有了这番薯,那天下还能有饿死的百姓?

    蓝玉目光紧紧地盯着朱允熥,生怕朱允熥来一句不知道哪里寻觅。

    “岭南以及沿海地带!这番薯是从海外传入我大明的,那些海外胡商必然是将这玩意儿带到了沿海之地。尤其是岭南之地,可能性最大!那地方也是最适宜番薯生长的地方!”朱允熥笃定道。

    虽然记得不太清楚,但印象里这番薯应该就是在明朝时期从福建附近传入的。

    “重点盘查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尤其是沿海的福州泉州和漳州!”

    朱允熥语气无比的笃定。

    对于地点和传入的大致时间朱允熥有些印象,传入的时间肯定是明朝时期,因为清朝时期番薯实际上就已经大规模种植上的,因此清朝的人口开启了大爆发,哪怕有三亿人口依旧能够养活。在此之前华夏人口就从未超过一亿上限。但这洪武朝番薯有没有传入具体就记不清了。

    不过这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哪怕是没传入,直接让人去附近几个国家走一遭,拿着图像去寻总能寻到的吧?

    事关整个大明百姓的肚子问题,还有大明的发展以及大明生产力的解放问题,这番薯必须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