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民国:督军公子的非凡婚约 > 第12章 子兴,谢谢你救我。

第12章 子兴,谢谢你救我。

    北方地区。

    如今是风雨飘摇。 大战一触即发。。

    身在北平的吴恒,却有万分闲情逸致。

    他带着两位姨太太,走马观花似的逛着四九城。

    听梅兰芳的京剧,去名闻北平的孙记裁缝店定制旗袍,拜访北洋高官,忙的不亦乐乎。 十 - 月。

    二+日。

    张汉卿于万国饭店再次相邀吴恒商谈时事。

    此次见面,张汉卿忧愁满面,整个人精神十分不佳。

    吴恒私下听友人传言,说张汉卿吸大烟,有时公务繁忙期间,亦要抽上几口。

    “汉卿,鸦片不是什么好东西,它对身体的危害性甚大。”

    吴恒心想张汉卿正值青年,却因为抽大烟,把自己弄的面黄肌瘦,仿佛营养不良似的。 1 “四零七” “我知道鸦片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我现在不能没有鸦片。”

    张汉卿叹了一口气,道:“从第三军团内部得到的消息,郭松龄扣押了一批军官,以其心腹出任要职。”

    “估计这两天,郭松龄便要采取军事行动,我打算今天晚上返回东北。”

    “老帅跟我说了,你从江苏抽调了两个旅,正快速北上。”

    “关键时候,还是咱自个儿的兄弟靠得住。”

    “你放心,老帅已和吴佩孚取得联系,倘若冯玉详从西北出兵,吴佩孚的直军会把他们拦腰切断。”

    “你从江苏调来的两个旅,盯着直隶的李景林,若李景林也跟着反奉,你和张总昌前后夹击,拿下直隶,断了郭松 龄的退路。”

    张汉卿直到此时,才勉强接受郭松龄反奉的事实。

    但为时已晚,第三军团亲近他的军官,几乎都被郭松龄扣押。 “汉卿放心,郭鬼子成不了气候。”

    “倒是张总昌,郭鬼子起事之后,他会不会听老帅的话?” 吴恒意味深长的笑道。

    张总昌在山东任督办期间横征暴敛,草营人命,种植鸦片,肆意加税,弄的百姓怨声载道,乌烟瘴气。 但他麾下乱七八糟的部队加一起,足足有十几万人,称为一方霸主也不为过。

    以张总昌狡诈奸猾的性子,郭松岭讨奉,他多半会保持中立,两不相帮,坐收渔翁之利。

    “子兴所言在理,大乱来临之际,人心难测,但愿张总昌别在这时候火上浇油,否则,局势堪危。” 张汉卿怎会不知张总昌的秉性,只是现在奉系内部内讧,已无力去管坐镇一方的督办。

    吴恒心里祈祷着张总昌千万别出兵,否则,他收拾了郭松龄之后,以什么名义讨伐张总昌? “汉卿放心回东北,直隶交给我。”吴恒信心满怀的道。

    “一切小心,若事不可为,可退回江苏。”张汉卿道。 “知道。”

    吴恒此番北上可谓信心满满,没有达到目的之前,他又怎甘心退回江苏。

    接着。

    两人白话一番。

    张汉卿喝了最后一杯酒,带着副官和随行人员,前往北平火车站,连夜返回北平。

    当日。

    奉军第三军团、津榆司令部副总司令郭松龄,在滦州起事。

    郭松龄起事用的名义是,张作相反奉,第三军团出关平叛。

    李景林的直隶军队,直接给郭松龄大开方便之门,郭部第三军团七万余人,当日便浩浩荡荡的开赴山海关。

    此时,平津一带不明真相的奉系官员,见郭松龄气势汹汹的出关讨伐,真以为是张作相反奉,沿途哨卡、兵站、警 备部队、火车站,纷纷为郭松龄提供便利。

    次日。

    吴恒秘密从江苏调来的三个旅,已经行至直隶边境,就等李景林与冯玉详开战,趁机浑水摸鱼。

    十一月。

    二十二日。

    郭松龄大军出山海关。

    他正式通电全国,邀‘张作霖’下野

    通电一出,举国哗然。

    任谁也没想到,如日中天的奉军竟发生了内讧。

    对此,有人欢喜有人愁,南方的直、皖两系见奉系内讧,无不对北洋政府的前景感到忧愁。

    毕竟当下北伐军已燎原之势,若执北洋政府牛耳的奉系倒了。 北伐军岂不是要势如破竹,一路北上,攻取中原,一统天下。 这对直系的孙传芳和吴佩孚而言,无异于最大的打击0

    而高兴者莫过于北伐军,奉系内讧,对北伐大业有着无可替代的好处。 郭松龄促请张大帅下野的电文。

    既是要拥护其子张汉卿上位,也是讨伐奉系罪魁祸首杨宇霆。

    这让一些不明真相的国人,纷纷斥责张汉卿,为了夺权,竟不惜与其父兵戎相见。

    而明眼人都知道,这只不过是郭鬼子起兵的借口罢了。 东北方面。

    张大帅考虑到东北现有兵力,挡不住气势汹汹的郭鬼子,便将杨宇霆撤职,以熄郭鬼子的怒火。

    同时,电请郭鬼子暂且罢兵,切勿同室操戈,有任何不满,皆可谈判解决。 此时的郭鬼子跨过山海关,气势正盛,怎会因大帅一纸电文便罢兵休战。

    他再次通电全国,与冯玉详、李景林结盟,所部第三军团,改编为东北国民军,自任总司令。 这下。

    世人彻底懵了。

    敢情郭鬼子起兵,不是为了拥护张汉卿上位,而是加入了国民军阵营,与冯、李两部一起倒奉。 就在冯郭李三人的同盟电发出一天后,冯玉详的西北军正式向直隶、热河挺进。

    冯玉详见郭鬼子七万大军出了山海关,顿时胆大了起来,他不顾与郭、李二人的盟约,直接调转枪头13,攻打起 直隶的李景林所部。

    李景林见盟友冯玉详这般无耻,竟惦记他的直隶地盘,遂调动部队,与冯玉详大战。 当冯玉详、李景林在直隶大战之时。

    战场上,有两支第三方势力,悄然窥伺。

    一方是吴恒从江苏秘密调来的三个步兵旅。

    另一方则是自任十四省联军总司令的吴佩孚,他派出四个旅的直军,星夜兼程,赶往直隶地区。 当然,吴佩孚可不是为了倒奉,相反,他是为了讨伐冯玉详。

    而吴恒则是在权衡,他该什么时候入场?

    他若下场太早,李景林和冯玉详很难两败俱伤。

    他若下场太晚,直隶这块肥肉,未必能吃到嘴里。

    十一月下旬。

    世人以为,自孙传芳讨奉之后,年前不会再发生战争。 岂料。

    奉系内讧,郭松龄投靠国民军,挥师攻取山海关之后,气势汹汹的往锦州杀去,一副要取东北而自立的架势。。 更让世人大跌眼镜的是。

    参与郭松龄讨奉的两个盟友,冯玉详和李景林在直隶大战。 之前。

    李景林也参与了电邀张大帅下野,不过,他言辞比较含蓄,不似郭松龄那般,言辞犀利,一副张大帅不下野,就 把他一锅烩的气势。

    他这也是为了以防万一。

    要是郭松龄反奉不成,他李景林顶多算是从犯。 但让李景林没想到的是,盟友冯玉详无耻至极。

    三人结盟一起讨伐奉系,事成之后,东北归郭松龄,直隶热河归李景林,冯玉详获得津门港口使用权。 谁知。

    冯玉详见郭松龄七万大军出关,眼馋李景林的地盘,竟撕毁盟约,向李景林发起了进攻。

    李景林见冯玉详不守盟约,他当即通电,改拥大帅,为之前的过错忏悔,并与郭、冯之流一刀两断。 任谁也没想到。

    形势发展如此之快。

    前两天还是冯、郭、李倒奉。

    今天又成了李景林拥奉反冯、郭。

    李景林为了保住他的直隶地盘,迅速扩张,招募新兵,在津门周边部署防御阵地。 同时,邀请山东督办张总昌,组成直鲁联军,他任总司令,张总昌任副司令。

    冯玉详以张之江为前敌总指挥,与李景林的直军在津门大战。

    另,冯玉详委任国民第一军军长宋哲元,向热河进攻,直取承德。

    一时间,平津地区、东北辽西等地战火纷飞,硝烟弥漫。 北平。

    陆军医院。

    吴恒带着两位姨太太,以及数名随从,提着水果、补品等礼物,前去探望病人。 病房中。

    一名中年人脸色苍白,平躺在病床上。 此人便是姜登选。

    他听闻郭松龄要起兵讨奉,北上之际,特地转道去滦州,意图说服郭松龄罢兵止戈。 岂料。

    郭松龄竟要拉着他一起举事。

    姜登选自是不从,他吃的是老张家饭,不会像郭松龄一样没良心。

    郭松龄见他不愿起事,便给了他一枪,以为他死了,便把他装进了棺材。 谁知。

    郭松龄的这一枪,并没有打中要害。

    姜登选醒来之后,发现自己被钉在棺材中,忙使劲砸棺材,岂料,无一人应。 就在他快要被闷死之际,有人打开开棺材,把他救了出去。

    当他再次醒来之时,出现在陆军医院的病床上,子弹已经取出,就是身体有点儿虚。 “子兴,谢谢你救我。”

    姜登选撑着身体,在病床上向吴恒抱拳,表示感谢。 “督军言重了。”

    吴恒淡然一笑,不以为意。

    他派随从去联络第三军团的军官,谁知阴差阳错的救了姜登选。 不过。

    姜登选此人颇有名声,重义轻利,是一个可以结交的人。

    奉军在南方的失败,其实不怪姜登选,主要是杨宇霆反应太过迟钝,才让孙传芳有机可趁。

    “什么督军不督军的,你心里明白,大帅怕你太年轻,撑不起江苏的局面,故而让我挂督军的衔,实则江苏之事, 还是你一人说了算,我可从来没有鸠占鹊巢的心思。”

    姜登选是个明白人,直接把话敞开了说。

    吴恒欣赏他的坦率,便话题一转:

    “姜军团长,在你昏迷的这两天,郭鬼子跨过山海关,在辽西与张作相军队交战。”

    “冯玉详的西北国民军进攻直隶,李景林拨乱反正,所部正与冯玉详的国民军激战。” 闻言。

    姜登选长长叹了一口气,道:“汉卿若是肯听我一句劝,郭鬼子焉敢造次。” 吴恒剑眉微挑,声色凝重道:

    “现在事态紧急,郭鬼子一路势如破竹,我担心他长驱直入,直取奉天。”

    “我想亲率两个旅,趁李景林与冯玉详大战,袭取山海关,断了郭鬼子的后路。” “再与张作相的军队,前后夹击,如此,郭鬼子必败无疑。”

    吴恒本来想屯兵中原,等李景林和冯玉详两败俱伤之际再下场。

    但看现在的形势,冯玉详和李景林的大战,一时半会儿结束不了。

    而且,李景林正在疯狂招募新军,山东的张总昌也派出部队,与李景林一起对付冯玉详。

    如此一来,他想浑水摸鱼捡便宜,怕是行不通了。 “此计甚妙。”

    姜登选非常赞同吴恒的计划,只恨他现在卧病在床,不能参与平叛,深感遗憾。 “前往山海关的要塞,由李景林所部防守,我担心他们不让过。”

    “李景林虽然通电拨乱反正,但他并未与郭鬼子反目,郭在天津的办事处亦正常运转,郭部的军用物资,依然在往 前线运输。”

    “目前,李景林应是在观望,若大帅胜,他拨乱反正,无过亦无功。” “若郭鬼子胜,他保证了郭部后勤物资的正常运输,无功亦无过。” “不管哪一方胜,对李景林而言,都是双赢。”

    “所以,我需要姜军团长亲自出面,与李景林商谈,借道山海关。”

    吴恒说了这么多,意图只有一个,请姜登选出面,劝说李景林借道给他。 此事。

    姜登选考虑了一下,欣然答应。 他和李景林的交情一般。

    但他们都是大帅任命的一省督办,又都身居军团长要职,谈起来应该更容易一些。 只是他现在的身体状况,连下病榻都不行,又如何去与李景林谈。

    “姜军团长,你可与他说明利害关系,他李景林要的是保住直隶地盘。”

    “只要他借道给我,吴佩孚的直军便会侧击冯玉详,届时,有张总昌和吴佩孚助战,一定能保住直隶地盘。”

    吴恒为了借道山海关,悄悄把吴佩孚给卖了。 “此事当真?”

    姜登选一听吴佩孚也会参战,顿时惊讶起来。

    吴恒解释道:“大帅与吴佩孚有密约,吴佩孚不会坐视奉系被国民军重创。”

    “另外,吴佩孚对倒戈小人冯玉详恨之入骨,此次有消灭冯玉详的机会,又岂会错过。”

    姜登选听了吴恒之言,当即用医院的电话,给李景林打过去,告知对方,他身体不便,请李景林来医院商谈军事。 李景林骤接姜登选电话,惊的眼珠子差点儿掉出来。

    郭鬼子杀姜登选的事,他亦有耳闻。

    如今,姜登选人没死,还给他打来电话,请他去北平陆军医院见面。 此时。。

    李景林在冯玉详大军压境下,损失惨重,急需想办法击退西北国民军。 姜登选在电话中称他有办法,李景林挂了电话,直接带人去陆军医院。

    陆军医院。 病床上。

    姜登选给李景林分析形势。

    “郭鬼子看似一往无前,势不可挡。”

    “实则他败局已定,他把第三军团的军官换上他的亲信,又把第三军团改编为东北国民军,换汤不换药。”

    “第三军团是奉军精锐,他们可不止听郭鬼子一个人的,一旦郭鬼子进攻不顺,这些人随时都有可能拨乱反正。” “其次,东北有张作相、吴俊升两大军团,加起来有七八万人,再加上各省警备部队,约有十几万人。”

    “他郭鬼子再有能耐,一时半会儿也拿不下奉天。”

    “奉军有奉天兵工厂,枪炮子弹源源不断的往战场上送。” “粮食物资更是储备充足,郭鬼子他有吗?”

    “战争靠的是后勤物资,郭鬼子他什么都没有,若不能速胜,则必败无疑。” “芳宸老兄,你可不能一边拥护大帅,一边跟郭鬼子眉来眼去。”

    “难道你没看出来,郭鬼子和冯玉详是一伙儿的,目的就是为了坑你。” “这不,郭鬼子前脚刚出山海关,冯玉详便朝你下手。”

    “以你手中的直隶军队,若要守住直隶地区,甚为艰难。” 李景林听了姜登选的分析,不由佩服之至。

    姜登选人在医院,可这份洞察时事的能力,令他惭愧不已。 他若有姜登选这份洞察力,当初就不会上了郭鬼子的贼船。

    本想着借郭鬼子讨奉,拿下热河,从此坐拥直隶和热河两大地盘。 岂料。

    冯玉详这个背后捅刀子的小人。 竟不顾盟约,公然向直隶进攻。

    他在直隶的军队装备精良,但西北国民军兵力占优势,他一时间陷入被动防御的态势中。 若继续打下去,迟早有一天,他的直隶地盘会被冯玉详所占据。

    当然,目前他有张总昌的鲁军为外援,一时半会儿,冯玉详也休想进天津。 “超六兄,以你之见,兄弟我当下该如何行事々`?”李景林请教道。

    姜登选缓缓道:“芳宸兄只为保住直隶地区,这倒容易。”

    “直系吴佩孚的大军就在直隶边境,他和大帅有密约,此次出兵,意在对付冯玉详。”

    “你只要查封郭鬼子在天津的办事处,并断掉郭鬼子的物资供应,再大开方便之门,让江苏奉军进入山海关。” “如此,你不仅能保住直隶,战后,大帅念你拨乱反正有功,亦不会责备于你。”

    闻言。

    李景林陷入到沉思当中。

    虽然姜登选说的头头是道,但他还是有所担心。 若是郭鬼子真的一鼓作气攻下奉天,又当如何?

    还有,江苏的奉军部队何时到的北方,他怎么一点儿消息也不知道。

    “芳宸兄,江苏奉军何时北上的,有多少人?”李景林问道。 “大帅早就预感到郭鬼子要起事,提前调江苏奉军北上。”

    “幸亏你发出了拨乱反正的电报,否则,冯玉详、吴佩孚、江苏奉军,山东张总昌,他们会像饿狼一样扑上来,把 你的地盘瓜分一干二净。”

    姜登选这话倒也不是威胁。

    若李景林决意跟着郭鬼子走,不管是山东张总昌,又或是江苏的奉军,还是吴佩孚,他们绝对不会放过瓜分李景林 的机会。

    李景林没想到形势竟这般糟糕。

    同时,他也为自己的后知后觉感到庆幸。

    果真应了那句老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张大帅不愧是老谋深算,看似陷入了僵局,却总有后手。

    “芳宸兄,我愿意给江苏奉军让开道,但吴佩孚那边?”

    李景林可以给江苏奉军让开出关的路,但吴佩孚那边必须得有准信。

    “你放心,只要江苏奉军出了关,吴佩孚的直系大军,便会立刻侧击冯玉详,届时,你再全线出击,把冯玉详的军 队赶出直隶。”姜登选道。

    “就这么办。”

    李景林要的是直隶,至于东北,管他花落谁家。 两小时后。

    吴恒从北平发电报给梁初衷、周正康、程远山上三人,命他们立即率部开赴山海关,沿途不可与直隶奉军发生龌 龊。

    若遇冯玉详的西北国民军,不可恋战,部队以最快速度往山海关方向前进。 旋即。

    他去医院与姜登选道别。

    对这个人,吴恒是比较欣赏的。

    论打仗能力,不在郭鬼子之下,论心胸,也比郭鬼子心胸开阔。 随后。

    吴恒命马小虎带人护送两位姨太太,由北平返回上塗。 至于马小虎,他回上塗之后,仍任警署署长一职。

    等找到合适的署长人选,再替换他。

    吴恒亲率七八名随从,携带一部电台,轻装简从,前往奉军开赴山海关的必经之路上等着。 两日后。

    山海关外百里。

    吴恒与五十七旅的先头部队汇合。 他当即把指挥部设在五十七旅。

    并等梁初衷、周正康、程远山三人赶来,商议军情。 一座行军帐篷中团。

    吴恒向麾下三个旅长,以及九个团长,分析了当前的战情。

    “郭鬼子拿下山海关之后,留下魏益三留守山海关,他的主力已经开赴辽西,与张作相在辽西大战。” “我们目前要对付的是山海关的魏益三。”

    “魏益三,东北讲武堂的教官,郭鬼子的心腹,此次他奉郭鬼子之命,率两个旅的兵力,驻守在山海关。” “诸位都清楚,山海关易守难攻,若要强攻,必须得有大口径的火炮。”

    “我们此次轻装北上,没有带重炮。” “若要强攻,伤亡必不会小。”

    “诸位都有什么好的建议,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