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民国:督军公子的非凡婚约 > 第15章 张大帅的一统天下大业夭折。

第15章 张大帅的一统天下大业夭折。

    次日。

    新民战役打的十分激烈。。

    张汉卿亲自来到前线,聚拢了张作相的残兵,又调了新民守备团等地方武装,林林总总,大概有千号人。

    但这点儿兵力,在郭松龄的几万大军面前,连土鸡瓦狗都算不~上。

    “汉卿,新民守不住了。”张廷枢-垂头丧气的道。 “无妨。”

    张汉卿显得十分镇定,道:“吴俊升的骑兵,今天下午就能赶到,汤玉麟的部队,明-天一早就到。” “而且,在郭松龄的后方,吴恒的两万奉军紧追不舍,他们昨晚击溃了穆桂生的部队。”

    “又派出骑兵全歼白旗堡的守军,夺下了白旗堡军火库。”

    “郭松龄没有了武器弹药,这场仗他输了。” 张廷枢微微舒了一口气。

    他真担心郭松龄一口气打到奉天去。

    “给郭松龄发电,请他为了自己的性命,以及第三军团数万东北官兵的性命,立即停战,余下诸事,我来解决。” 张汉卿到了这般境地,仍然不忘拯救他的挚友良师郭松龄。

    战争的胜负已经毫无悬念。

    吴恒断了郭松龄的后路,又袭取了白旗堡军火库,郭松龄就是能耐再大,也无力回天。 此时,若能劝动郭松龄停止战争,他亦有办法保全其性命。

    “汉卿,你这是要保郭松龄?” 张廷枢满眼都是不解。

    郭松龄此次反奉,可是差点儿把他们老张家一锅烩。

    这时候,张汉卿仍不忘保郭松龄,他这么做,对得起第四军团战死的两万多人? “茂宸起兵实属情非得已,若非杨宇霆他们排挤,茂宸绝不会兴兵讨奉。”

    “而且,他一身才学,清廉刚正,乃是我奉军不可多得的良将。” “我一定要保下他。”

    张汉卿直到现在,还天真的以为,郭松龄讨奉,乃是因为受杨宇霆他们排挤所致。

    “汉卿,你可想清楚了。”

    “你这么做,是在和奉天那帮人唱反调。”

    “现在不知道有多少人,恨不得杨宇郭鬼子死。”

    “你是奉军少帅,你这么做,会让很多人失望的。”

    张廷枢也觉得十分失望,他在前线拼死拼活的打仗,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给张汉卿守东北江山,他可倒好,时时刻 刻不忘郭松龄。

    “我管不了那么多,郭松龄讨奉有错,可他一身才学没有错。”

    “只要保下他,我送他出国考察,或者送他去南方,绝不让他再染指奉军兵权。”

    张汉卿想的是师生情谊,想的是肝胆相照,哪怕把郭松龄驱逐出东北,只要保住他的性命即可。

    “我吩咐他们去发报。”张廷枢满眼失望的走开。

    白旗堡。

    此刻。

    吴恒视察了骑兵团夺下的军火库。

    光是大口径炮弹,足足有三千多发,还有迫击炮弹,子弹,炸药包等等。

    他大手一挥,从五十七旅抽调一个团的兵力,把军火库的弹药全部运回锦州,再由新编的部队,将军火运往山海 关。

    他令手下人在军火搬完之后,把军火库炸为平地。

    将来张汉卿要是问起,他也可以解释,为防止郭军夺回军火库,部下擅自做主炸毁了军火库。

    白旗堡这边的事情处理毕。

    吴恒即率五十七旅、骑兵团迅速向新民前进,五十八旅和新一旅已经前往新民,估计今晚上,就会和郭松龄的部队 交火。

    此时。

    新民城外。

    东北国民军司令部。

    郭松龄终于预感到,他轰轰烈烈的起兵讨奉,最后可能要黯然收场。 锦州被夺,军粮物资无以为继。

    白旗堡军火库被夺,各部弹药开始短缺。

    前有张汉卿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黑省吴俊升、吉省汤玉麟等的部队,后有吴恒的奉军主力围追堵截。 张汉卿更是对他发出了劝降电报。

    郭松龄将电报扔在一旁置之不理,把麾下各军的军、师长召集起来开会。 会上。

    郭松龄坦言东北国民军目前的处境。

    “诸位,我们的军粮只能维持两天,锦州被夺,我们失去了后方军粮物资供应。”

    ……-………

    “昨晚上,吴恒的骑兵袭击了白旗堡,占领了我们的军火库。”

    “仗打到这个份上,我郭松龄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为了民族自由,为了东北三千万父老乡亲,我郭松龄哪怕是流 干最后一滴血,也绝不会投降。”

    “请诸位畅所欲言,下面的仗该怎么打?”

    一时间。

    各军、师长纷纷抢着发言。

    有人建议南撤,返回山海关,重整旗鼓。

    有人建议继续前进,没有军粮,就从附近的县城和乡镇征集,没有子弹,就从奉军手中缴获。

    参谋长邹作华直接表态:“这场仗不能再打了,没有了粮食,没有了弹药,再打下去,只会全军覆没。”

    “吴俊升、汤玉麟、汲金纯等人的援军,已经赶到奉天地区,在我们身后,有吴恒的数万奉军,前有狼,后有虎, 横竖都难逃失败。”

    闻言。

    军、师长们无不唉声叹气。

    若是郭松龄进了锦州之后,立即挥师北进,奉天早就攻下来了。

    可当时郭松龄忙着开记者会、接见士绅、与外国公使会面,耽搁了几天。 “我不同意。”

    “我们手里的弹药,足够坚持到我们打进奉天。”

    “再说,我们还有五万多人,加上收编的奉军各残部,有不下七万大军。” “哪怕黑、吉两省的援军到了,我们也能打败他们。”

    说话的是一名师长。

    他眼瞅着就要打进奉天。 却要止步于此。

    他怎能甘心。

    要知道,止步就意味着投降。

    郭松龄若是投降,以少帅对他的看重,定会全力保下他。 但他们这些跟着郭松龄反奉的干将,下场就一个字,死。 就算侥幸不死,奉军也再无他们的容身之处。

    邹作华看了一眼主战的将领,默默把这些人名字记下。

    他已和少帅秘密取得联系,暗中也联络了不少东北国民军的将领,随时可以反水。

    军事会议上。

    郭松龄的手下分为两拨,一拨主战,一拨主降。 主战的将领大部分是郭松龄的心腹嫡系。。

    主降的以参谋长邹作华为主。

    两拨人为了战和降,争论的十分激烈。

    郭松龄本人的态度看似不明朗,实则他亦是主战派。

    现在的情况看似不利于他,但若能一举击溃新民的奉军,他还是有翻盘的机会。

    “既然大部分人同意接着打,我们就继续打。” “大家商议一下,下面的战役怎么打?”

    郭松龄挥手制止了两拨人的争辩,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理,强势压下主降派,召集大家商议接下来怎么打。 说到打仗这个问题。

    不少人都蔫了。

    眼下的形势“七零七”,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所谓的东北国民军,已是弹尽粮绝,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随时都可能 全军覆没。

    “总司令,卑职以为,保险起见,我们应在前线留下一支部队,与新民的奉军相持。” “我军主力当迅速回击,先解决我们身后的奉军,重新夺回锦州。”

    “以锦州为立足之地,遏东北之咽喉,进可攻,退可守。” 有人提议道。

    当即有人反对:“此时调转枪头打锦州,无异于自取灭亡。”

    “身后的奉军,乃是吴恒从江苏带到东北的,他们的战斗力,比张作相的奉军,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山海关一天不到就被他攻破,锦州也是一天就被攻破。”

    “魏益三、邹参谋长、穆桂生,三路人马与之交战,皆被击溃。”

    “尤其是魏益三,直接丢了山海关要塞,断了我们退回关内的通道。”

    “我们东北国民军自起事以来,连战连捷,可与吴恒的几次交手,皆损兵折将。” “由此可见,吴恒此人年纪轻轻,却骁勇善战,非奉系其他将领可比。”

    “而且,他还是吴俊升的儿子,站的是奉系老派的台。”

    此观点,引的许多人点头赞同。

    东北国民军的现状,说是吴恒一手造成也不为过。

    若不是吴恒袭取山海关,攻取锦州,夺取白旗堡军火库,东北国民军也不至于落到这般境地。 “说的不错。”

    “吴恒抄我们后路,可恨。”

    “但此时我们与他交战,不智。”

    “他麾下有几万兵马,且装备精良,他只需在冰天雪地拖住我们三四天,我军便会彻底陷入弹尽粮绝,必败无疑。”

    “当下,我军唯有继续发动进攻,在最短的时间内打败张作相、张汉卿的乌合之众,分兵阻击吴俊升、汤玉麟等人 的援军,再以主力进攻奉天,方有一丝胜算。”

    郭松龄虽然刚愎自用。

    但他打仗的经验,还是很老辣的。

    他知道此时调转枪头去打吴恒,形同自取灭亡。

    当下唯有全力进攻,冲破各方阻碍,拿下奉天,才能反败为胜。 张家屯。

    此次距新民不足五十里。

    吴恒麾下五十八旅的先头部队,已开至此地,并与驻守此地的国民军短暂交火。 国民军在张家屯只有一个团的兵力,五十八旅只冲了一次,他们便撒丫子跑了。

    五十八旅拿下张家屯后,就地埋锅造饭。 两小时后,吴恒来到张家屯。

    他命令各部就地休息,不着急进攻。

    眼下郭鬼子还有一战之力,他若追的太紧,逼郭鬼子疯狂报复,得不偿失。 而且,吴俊升、汤玉麟、汲金纯等人的援军,已经在赶去新民的路上。

    郭鬼子兵败已成定局,吴恒考虑的是,这场战争带给他的利益最大化。

    东北国民军,原奉军第三军团,士兵作战经验丰富,战斗素养高,在吴恒眼中,第三军团的士兵,是最好的兵源。

    还有邹作华和他的炮兵,更是宝贝疙瘩。 晚上。

    吴恒把梁初衷、周正康、程远山、朱三河等人召集起来,开军事会议。 会上。

    吴恒给他们分析了形势,道:“郭鬼子已是强弩之末,但还有最后一搏之力。”

    “我们不当这个出头鸟,让正面的奉军,去做压死郭鬼子的最后一根稻草0…” “接下来,你们的任务精髓就一个字,抢。”

    “抢俘虏、抢大炮、抢轻重机枪,抢卡车。” 闻言。

    几个旅长面面相觑。

    他们这一路从山海关打到新民,眼瞅着郭鬼子要败,此时不一鼓作气消灭他,更待何时。 “郭鬼子的部队,都是咱东北的兄弟,老子不想双手沾满东北兄弟的鲜血。”

    “所以,你们进入战场后,不以歼敌为重,以抓俘虏为重。”

    吴恒心想吃了郭鬼子的东北国民军,他的兵力会迎来暴涨,届时,他再回师关内,把在直隶大战的李景林、冯玉 详,一股脑儿全部驱逐,吞下直隶这块肥肉。

    此时。

    邹作华派心腹前来面见吴恒,并呈上密信一封。

    在信中,邹作华把郭鬼子决定全力进攻的部署,详细告知吴恒。

    并且,他联络了一名师长、两名旅长,共计一万多人,于今晚撤出阵地,投奔吴恒。

    另外,邹作华也已命令炮兵,撤出重炮阵地,携带所有重炮后撤,请吴恒派部队接应。 接到信的吴恒,顿时喜不自胜。

    他刚才还琢磨着,怎么在郭鬼子兵败的时候,把邹作华的大炮和炮兵一股脑儿吞下去。 没想到,邹作华竟给他07送来这泼天富贵。

    当即。

    吴恒下令,五十八旅沿着邹作华重炮撤退的路线,前去接应,务必将邹作华的大炮和炮兵,全部给他弄回来。 至于反水的一万多人,等他们来了之后,先解除武器,再将师、旅、团军官关起来。

    吴恒要的是具有作战经验的士兵,至于军官,打包送还张汉卿。 至于怎么处置反叛的军官,那是他张汉卿的事。

    而邹作华的反水,必然会给郭松龄致命一击。 吴恒料想,明天便是郭鬼子兵败的日子。

    旋即。

    他命部队把全部肉食拿出来,今晚杀猪宰羊,好好饱餐一顿,明天所有人上战场,给他拼命去抢,凡是能带走的,

    一律带走。

    当晚。

    国民军两个旅,及后勤辎重运输部队,一共一万多人,趁着郭松龄不注意,悄悄从驻地开拔,投了张家屯的吴恒。 邹作华也未食言,一百多门大口径重炮,两百多门步兵炮,在炮兵的运输下,缓慢撤离重炮阵地。

    吴恒派了一个旅的兵力,接应邹作华的炮兵南撤。。 而这一切,郭松龄并不知情。

    他把明天的进攻,当成一场生死之战。 因此,早早便和夫人进入梦乡。

    翌日。

    天色刚亮。

    郭部东北国民军便开锅造饭。

    郭松龄在指挥部下达了作战部署,此战,他决定带头冲锋,鼓舞士气,一战定乾坤。 士兵们吃过饭,国民军便发动了进攻。

    郭松龄身先士卒,率领国民军先头部队猛打猛冲,一举突破张汉卿两道防御阵地。 就在张汉卿防线全线动摇之际。

    汤玉麟的增援部队赶到,其炮兵对进攻的国民军进行了炮火拦截。

    汤09玉麟的炮兵部队,只有四五十门迫击炮,两门日制山炮,还有十几门土炮。 但即便是如此,也打的国民军先头部队损失惨重。

    郭松龄当即下令,命炮兵进行还击。

    整个奉军的大口径火炮,都集中在原先的第三军团,汤玉麟这点儿炮火算个屁。

    正当郭松龄等着炮兵火力支援时,传令兵跑来告诉他,参谋长邹作华把大炮全部拉走了。 闻言。

    郭松龄脸色顿时难看到了极点。

    没有了邹作华的炮火支援,国民军对奉军便失去了火力压制。

    “总司令,邹作华擅自下达了停止进攻的命令,命各部原地不动。”

    “昨晚上,负责防范身后奉军的两个旅,还有后勤运输团,在高师长的带领下投了奉军。”

    一名作战参谋着急忙慌的跑来汇报。

    “总司令,左翼被吴俊升的黑省骑兵突破。”

    “总司令,张汉卿在前方喊话,命令我们放下武器投降。”

    “总司令,后方出现大批奉军,他们缴了右翼阵地王旅长的械。”

    “总司令,汤玉麟的部队与张作相合兵一处,从正面发起了进攻。”

    一道道败报接踵而至。

    这一刻,郭松龄知道他失败了。

    兵败如山倒,回天无力。

    他来到国民军总指挥部,通电全国,正式下野。

    “余自起兵以来,五日攻下山海关,十日取辽西重镇锦州,欲扶汉卿为东北三省司令长官,带领东北三千万百姓, 走向自由民主之道路。”

    “然,盟友背叛,部下投敌,大势去也,特,通电下野。”

    “余虽兵谏失败,但东北有志之士,当早日推翻一专制政权,打倒一切独裁军阀,还东北朗朗乾坤。”

    民国十五年,冬。

    郭松龄在四面楚歌的局势下,被迫通电下野。

    他下野之后,部队交由麾下将领收拢,派人与张汉卿对接,商谈接收之事。

    郭松龄亲率教导队、卫队,约两百多号人,离开新民,往南逃走。

    此电一出。

    全国各界无不震撼。

    本以为郭松龄攻下奉天,已是不争之事实。

    谁曾想,他竟在半路折戟沉沙,兵败下野。

    郭松龄的反奉之战,给如日中天的奉系,差点儿造成灭顶之灾。

    使奉系元气大伤。

    张大帅的一统天下大业夭折。

    就在通电全国的下野电报发出之后。

    吴恒即率骑兵团赶往新民第四军团司令部。

    司令部中。

    张作相、吴俊升、汤玉麟、汲金纯、张汉卿等人坐在一起,商讨战后事宜。

    张作相作为前线总司令官,他当即拍板,令张汉卿为奉军代表,全面接收原第三军团的部队、枪械、物资等。 对此。

    吴俊升、汤玉麟、汲金纯等人也不好说什么。

    东北国民军原是第三军团,本就是张汉卿的家底,如今,人家接收自己的家底,他们纵然眼红,也不敢明火执仗的 去抢劫。

    “大帅来电,郭鬼子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根据我们抓获的俘虏交代,郭鬼子带着教导队、卫队,离开了东北国民军地盘,往南逃走了。”

    “南边是吴恒的奉军把守,命令他的部队,全面搜索郭鬼子。”

    张作相当即下达了追捕郭松龄的命令。

    “郭鬼子这次把我们可算是坑惨了,抓到他之后,应该将他抽皮扒筋,挫骨扬灰。”汤玉麟怒气冲冲的道。

    张汉卿皱了皱眉,有心替郭松龄说几句好话,但想到这些人对郭松龄恨之入骨,他若开口求情,很可能适得其反。

    “二哥,你家那小子这次打的不错,从山海关一路打到新民,若不是他断了郭鬼子的军粮物资,还夺了郭鬼子的军 火库,郭鬼子也不至于被逼下野。”汤玉麟道。

    “四哥说的不错,此次平叛成功,子兴当居首功。”张作相亦赞同道。 闻言。

    吴俊升忙摆手:“你们可别抬举他,我家那混小子,他就是歪打正着,跟在郭鬼子屁股后面,捡了点儿芝麻小功。” 吴俊升心里恶狠狠的想着,等他见了自家的小兔崽子,非得抽他一顿不可,没事装什么大尾巴狼,这下可好,493

    这些叔叔伯伯抬举他,大帅对他起了猜疑……。 忽然。

    外面响起卫兵道大嗓门:“吴督军到。”

    众人一听,皆是疑惑不已,黑省督军吴俊升,他就在此间,哪又冒出一个吴督军? 片刻后。

    吴恒穿着将军呢子大衣,踩着长筒皮靴,手里拿着马鞭,从司令部走进来。

    他进门一看,奉天老派的几个老家伙都在,吴俊升、张作相、汤玉麟、张景惠、汲金纯等人。 “张司令官,职奉命前来开会。”吴恒面容坚毅,神情严肃。

    “坐。”

    张作相笑道:“子兴,你可是这次平叛的功臣,刚才我们还在说你。”

    “功臣不敢当,小侄也是为了几位叔叔伯伯,毕竟你们挣这份家业不容易,怎能便宜了外人。”吴恒道。 “吴家大侄子,冲你这句话,回头四叔把你最喜欢的那条大狼狗送给你。”汤玉麟大笑道。

    “小侄谢谢四叔了。”吴恒笑道。

    “吴家大侄子,都说行伍艰苦,你怎么细皮嫩肉的,就像京剧里的英俊小生一般。”张景惠笑道。 “可能是江南水土养人。”吴恒一笑了之,不以为意。

    接着。

    众人一通寒暄。

    叙了一会儿闲话。 开始商议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