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启龙图 > 第219章 千牛卫的异动

第219章 千牛卫的异动

    杨谦独自奔向议事大厅,沿途看到很多军士官员忙忙碌碌跑来跑去。遇到杨谦时,微微躬身行个礼,然后匆匆忙忙走了,看起来神态焦急。

    杨谦跑到议事厅门外,门口一队队威武雄壮的铠甲卫士,将议事厅围的密不透风。

    太师府前院的防卫向来由玄绦卫队负责,家属女眷的后院由绿衫卫队红衫卫队负责,最外围一般由金吾卫巡防。

    今日一反常态,守在门口的不是玄绦卫队,而是穿着紫绣袍和腰挎横刀的千牛卫。

    领头的将领关礼云官居右千牛卫中郎将,正四品衔,以前在宫中当值,前些日子杨谦偶然见过一面,有点印象。

    极为恪守君臣之礼的杨太师,以前热衷于逢场作戏,从不将千牛卫挪为己用,尽管天下人都知道十二卫府其实相当于他的私人武装。

    中郎将关礼云看见杨谦匆匆赶来,迎上去,深深行了个礼,恭恭敬敬道:“公子回来了。

    太师正在跟朝中大臣议事,不准任何人进去滋扰。公子先回翠柏院休息一会,等太师忙完了,末将再去请您过来?”

    杨谦看见关礼云后大为吃惊,讶异道:“关将军,你不是在宫中当值吗?今儿怎么有空来太师府?”

    关礼云目光深邃地笑了笑:“末将是太师的人,太师叫末将站在哪里,末将就乖乖站在哪里,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不分彼此。”

    杨谦心里泛起嘀咕,迅速瞅了瞅那些身姿挺拔的千牛卫将士,不知太师为何要如此行事。

    以武功而论,千牛卫将士自然弱于千挑万选的玄绦卫士,但千牛卫大多是朝廷勋贵的子孙后代,一个个非富即贵。

    比如中郎将关礼云,他的出身就非同一般。

    早年杨镇还是山东道大都督时,关礼云的父亲关之杰是大都督府亲兵统领,杨镇将全家老小都交到关之杰的手里。

    杨镇千里迢迢奔赴雒京城靖难时,几乎带走了山东道所有精兵猛将,代他镇守山东道大本营的就是关之杰。

    杨镇靖难成功后,一跃成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当朝大将军、丞相,总揽军政大权,立即擢升关之杰为山东道大都督,授意其节制河北道、河东道一应军民要务,关之杰有段时间几乎是大魏国仅次于杨镇的二号权臣。

    杨镇由丞相升任太师后,关之杰代替太师继任丞相,赐爵巨鹿侯。

    可以说满朝文武之中太师最器重最信任的就是关之杰。

    前些年关之杰因疾病缠身告老还乡,太师为褒奖关之杰的赤诚忠勇,先是提拔他家大公子关礼卿为尚书省左仆射,辅佐尚书令徐敬亭执掌六部,后越级提拔年仅二十三岁的关家三公子为右千牛卫中郎将,执掌宫中宿卫。

    右千牛卫中郎将之上虽然还有右千牛卫将军、大将军,但是由于其父关之杰在朝野的巨大影响力以及关杨两家数十年结下的深厚友谊,右千牛卫大将军薄爵都不敢对关礼云吆五喝六。

    这些背景深厚的千牛卫就像大魏国的吉祥物,一举一动关系到大魏权力的走向。

    太师敢将千牛卫从皇宫调到太师府,此举很难不让人浮想联翩。

    杨谦不置可否点了点头,刚想转身先回翠柏院,却听到太师苍老豪迈的声音从议事厅里传出:“是三郎回来了吗?进来吧。”

    关礼云微微侧身,一摆手,笑容可掬道:“三公子,太师有请,您请进。”

    杨谦对他颔首微笑,缓步走进议事厅。

    进去一看,哗,几乎吓了一跳。

    庄严宏伟的议事大厅里此刻密密麻麻坐满了人。

    一排排峨冠博带的文臣武将跽坐于地,膝下跪着一张张五彩蒲席。

    堂上,穿着墨绿宽袍的太师老爹慵懒靠在榻上,一左一右站着四个身穿襦裙的绿衫侍女。

    杨谦刚出现在门口,所有文臣武将不约而同转头望去。

    有些人微微点头致意,笑容极为牵强敷衍。

    有些人正襟危坐的姿势,眼观鼻鼻观心,一副老僧入定的模样。

    话说这些长期坐镇中枢的文武大臣气质确实与众不同,他们的目光看上去很柔和很恬淡,脸上挂着极和善敦厚的笑容,就像是一汪云雾缭绕的温泉,令人浑身通透。

    但杨谦深知这是他们精心打造的假面具,处于大魏这种绝世权臣凌驾皇权之上的国度,特别是因权力传承而波谲云诡的多事之秋,活跃于权力中枢的文臣武将几乎都在踩着钢丝跳舞,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忠于杨太师固然没错。

    可惜杨太师的时日无多,随时可能山陵崩。死忠太师而不选择站队,或者没有选对未来的主子,一旦继任者上位就有可能为太师殉葬。

    社会动荡时代,普通老百姓的艰难大多是求得一日三餐,饥一顿饱一顿固然痛苦,朝廷勋贵的艰难大多是因为选择站队,站队错误通常意味着举族覆灭。

    谁更可怜?谁又说得清楚?

    此时此刻他们还能站在太师府的议事大厅,证明他们暂未做错选择,因为做错选择的人,有的已经人头落地,有的已经锒铛入狱。

    杨谦明白有资格坐在堂下的都是大魏最为聪慧的一批人,或者说是最为奸诈的一批人,以后他能否顺利接掌太师的权柄,稳坐魏国的权力之巅,就看这些人是否拥戴。

    所以他彬彬有礼朝着满殿文臣武将拱了拱手,深深鞠了一躬,表现出了学生对老师的尊敬。

    此举别说太师喜出望外,那些文臣武将无不感到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以前的杨谦轻狂倨傲,视满朝文臣武将为家奴,遇到他们从来没有好脸色,动不动非打即骂,即便是三省宰辅级别的重臣也难逃他的毒手。

    杨谦对文臣武将鞠躬行礼,这大概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那些原本对他强颜欢笑的大臣不禁愕然张大了嘴,原本装作看不见他的大臣忍不住悄悄睁开一条眼缝,偷偷看了看他,眼中颇为迷惘。

    莫非“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句古语要应在他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