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经由孩儿王拥军和他的家庭 > 第51章 学校的变化

第51章 学校的变化

    第五十一章 学校的变化

    王拥军对这个孩子的去留心里是有数的,他知道自己的生命是在关键时刻被挽救下来的,在这种生命存亡关头,似乎冥冥中有一股力量驱使他无论如何也要挽救下这条生命。

    他已经想好了一个人,而且他想通过这个人说服邬敏,转变她的思想。这个人就是赵敏的叔伯哥哥赵占龙,是哈柳图镇妇幼保健院副院长。

    赵占龙被王拥军请到家里,他先对因邬敏放弃喂奶而啼哭不止的孩子进行全身检查,看眼睛、捏鼻子、视口腔、摸胳膊抚腿,最后听诊了心脏,然后起身对在座的众人说,“娃娃一切正常,至于右腿的毛病,”他望了一眼已正转身子侧耳倾听的邬敏继续说,“那是怀孕期间受了挤压所致,到一定年龄完全可以通过做手术矫正。”

    大家都屏住呼吸聆听大夫的解释,这时候都舒了一口气,赵占龙接住赵敏递过来的一杯茶水吸了一口,他按妹夫的交代开始做思想工作了,“怀孩子受这么大的罪真是不容易,好容易生了,而且还是男孩,更是难得。从我们医院接生情况看,女孩多男孩少,男孩子稀罕!”他看着已坐起身子的邬敏表情严肃道,“不要胡思乱想,这么可爱的宝贝,疼还疼不过来呢。你不想要可有人要了,要不给我哇。”他转身笑着故意对王拥军说了最后这句话。

    邬敏的母亲这时候把怀中仍在啼哭的孩子递给她说,“赶快给娃娃喂奶,哭的人心难受死了!”邬敏一把抱过孩子把脸贴在他头上,两行热泪滴在孩子的脸颊上。

    王拥军依然全身心扑在教学上,这年春季开学,第二轮任教的这个年级已是初一下学期。小卖部菜地的承包看样子也就是一年半载的事情,因为已经有消息传出来政府要征用学校菜地利用成宅基地,各学校勤工俭学项目也要整顿。

    学校来了施工队,往日上放学熙熙攘攘的大门口拉起了隔离线,要拆旧大门盖新大门,对正菜地大门口的东院墙临时建了一个大门,师生们只能从那里进出。

    一向作为后勤人员办公场所的那栋旧办公室也被推倒重盖。它位于那几排中间教室以及实验室的最后排,后面是篮球场,篮球场后面就是作为库房的旧礼堂。据说这栋和那两排旧得不能再旧的老师家属房一样陈旧的土坯墙办公室要盖成砖混结构的行政办公室。

    在学校大兴土木的过程中,王拥军发现学校的院墙外也在发生着变化。紧挨东院墙的外围有几家在施工,根基挖得很深,石头墙砌得比一般根基宽。张根旺在其中一家工地干活,他回来给王拥军说是垒二层基础实际盖一层。

    同时王拥军发现已改口称呼四叔的王秋生也在校园的东南角施工,他好奇地上前询问情况,才知道学校公开向外卖院墙部分土地作为宅基地。王秋生说他买了东西十二米长,准备盖成二层楼的门店,王拥军当时十分羡慕这个儿时伙伴的能力,他想都不敢想自己有一天能做到这一步。

    王秋生这块地基坐北朝南,紧挨他的左手正是学校院墙的东南角,这块地方也在施工,地基向外呈椭圆形。紧挨着椭圆形左手的地方也在施工,看上去大小和王秋生的差不多,但已是面向东,朝着南北马路。王拥军看到魏境云和后勤校长站在那里指手画脚,上前一打问才知道是学校准备盖门市部。

    不久老师们口中传开来,政府征用了学校菜地,作为补偿学校可以自主售卖或开发东校墙。学校这下有钱了,老师们这样猜测着,要不能又盖大门又盖办公室?紧挨大门口还盖了一间挺大的房子,说是要做文化用品门市部。但谁能知道呢,反正在旧后勤办公室左面的那间一样旧的财务室,里面的老杨会计和小王出纳看上去比过去忙多了。过去班主任们去结算班级书本费用时,随时去随时能见到这俩人,现在是老杨会计多数情况说现在忙下次吧,小王出纳更是几乎见不着面,倒是常看到他背着绿色邮电挎包,骑着自行车飞快地奔驰在校园或街道上。

    到秋季开学时,学校工程都完工,大门、行政办公室威武气派,给校园增添了耀眼的色彩。一个正校长、三个副校长、正副教导主任及一个政教主任都搬进了行政办公室,一人一间,崭新的办公桌椅带沙发茶几,还有台式电话,盆栽富贵红花绿叶。还有一间电脑打印室,配有一台电脑和一台带复印的打印机,一位专职女老师负责打印校委会、教研组、年级组及学校其他方面的文件。所有这一切,一下子展现出温馨和现代办公气息。

    大门口的文化用品门市部限于学校内部承包给了老师家属,王拥军因小卖部菜地承包期到年底结束而未能参与竞标。院墙外学校盖起一层的那个门店也租给一家做电焊的。

    紧接着学校要拆掉旧礼堂,包工头是王拥军上一届班里一个学生家长,他告诉王拥军说拆下来的门窗椽檩抵工费。他之所以这样做,一来几个闲着的工人有事做,二来拆下来的门窗椽檩在其他工地上都能派上用场。

    寒假放假时王拥军的承包期应该结束,但高中有补课的班级,学校考虑到反正第二年这排房子要拆掉,也就让他继续开到年底。

    这年冬天开裁缝铺的杨二凤给王茹珍介绍了一个对象,男方是家里子女中最小的,上面的哥哥姐姐都已成家,他和老母亲在一起生活,种地的同时倒卖牲畜皮张。王茹珍几年中忙于小卖部的营生,基本没时间接触外面的同龄人,虽然辛辛苦苦干了这么多年,自己无所谓,但看到一大家人多数都走在一起,都有发展,父母亲也开心健康,她感到满足和放心。尽管不想离开家人,更不想离开父母,但谁家的闺女终究是要离开娘家的,当她看到男方高高大大,又聪明能干,是个勤快过日子的人,就很快答应了这门亲事。

    王茹珍年前订婚,年后正月十八举行婚礼。尽管全家人心里觉得有愧于她,家里能走到今天有她很大的功劳,但看到她找到了如意郎君,带着开心的笑容离开家人,大家也就隆隆重重给她张闹了一场婚礼。

    家里办完事宴,也就快到开学的时候,闲不住的赵敏在学校大门口对面,最后一排住户的房后,量好一块地方,大概和原来小卖部那个单间大小差不多。他告诉王拥军让电焊部按尺寸焊一个白铁皮棚子,她要开面馆,把过去吃饭的学生再吸引过来,她认为那些学生已经习惯了她的面条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