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赵敏的面馆(1)
赵敏的面馆还真的开起来了,刚开始时有点儿应接不暇。正如她想到的,校园里撤了小卖部,但改变不了学生们寻求那已熟悉了的饮食味道的意愿。三小姑子王茹珍走了,她一个人真还忙不过来,下早自习后那如潮水般从学校大门口涌出来吃面条的学生,要挤破铁棚子似的,里面坐不下,大多数站在外面端着碗就吃就互相说笑着。
家里除了公公王占荣,其他男人们都有自己的活儿干。王建军的四轮车随着工程队的活儿多起来,他也没歇空,而且张根旺在哈柳图西大滩批了地方做地基的石头沙子都是他俩起早贪黑拉回来的。邬敏全身心照料儿子王康文,绝对抽不出身来;王巧珍那对双胞胎刚入幼儿园,一家四口人的饭就够她忙乱了。只能是婆婆杨俊梅看她实在忙不过来,每天到饭点儿的时候过来帮忙,其余时间她还得帮二媳妇邬敏照料孩子,丈夫王占荣身体状况好时和她一起来帮助招呼一下,多数情况为了保护他不感冒,尽量不让他来。
受赵敏的影响,过了不久,在她面馆左右出现了两三家铁棚子,一家卖面包麻花等零食,另一家卖面筋,那第三家和赵敏一样开得也是面馆。
赵敏虽然很累很累,感觉比开小卖部还累,身体早已不是姑娘时那般丰满结实,而是消瘦单薄,脸庞狭窄,但她总是精神抖擞,干劲十足。另一家面馆抽走一部分食客,虽然减轻了一些忙乱,但她不愿意、不甘心,宁愿累死也不想人少收入减少。
王拥军看到妻子几年如一日累死累活,而且是任劳任怨,和自己的一大家人生活在一起从没有和任何人高言过,更别说闹矛盾了。他心疼她,但看到自家生活发生的变化,也只能把疼爱埋在心底。他深深体会到过日子就需要这样踏踏实实,也只有辛勤付出才能有幸福日子。
王拥军更明白,只有他在学校里站稳了脚跟,才能有发展其他的基础。所以他在教学上一直丝毫没有松懈,教学手段也跟着教育发展而变化着。他在英语课堂上形象的简笔画教学被教研组评优后推荐给教育局,教育局又组织了全旗的观摩课进行推广。随后他把投影仪这种先进的教学工具率先引进课堂,也在全旗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外地人推广英语磁带和各科练习册,无形中对教学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录音机的普及,学生几乎人人购买磁带进行英语辅助学习;各科练习册的推广,让老师们脱离了刻字和油印的繁琐工作,教学负担轻松了许多。不过精明的外地人为了更广泛地推广他们的东西,每个人更多地占有市场,他们一边频繁地请老师们吃饭,一边又悄悄给任课老师许诺回扣,互相之间形成竞争。时间长了,老师们也学聪明了,和外地人讨价还价,个别老师跳过他们也在找寻其他渠道,王拥军就是其中之一。